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印在心底的心理暗示

以上所说的强迫性行为都是纠结于某种心理创伤而导致的结果,除此以外,还存在另一种强迫性行为,它不同于心理创伤,是由从小便已印在心底的某种自我心理暗示所引起的。在这一类强迫性行为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当然是岸田秀先生了。我之前也触及过有关岸田秀先生的某些信息,现在,我在这里重新介绍一下。

作家岸田秀先生虽然不是精神科医生,但他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人们所熟知的他最畅销的代表作品是《懒惰的精神分析》。岸田之所以会对精神分析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是因为其自身也曾苦于神经性的精神症状。岸田的症状很奇妙,据说他大学的时候总是反复想还给别人自己从来没借过的东西。比如说,他经常想还给别人自己没有借过的雨伞、金钱等。“我借给你过吗?”面对对方惊讶的表情,岸田总是坚持让别人收下,并编造一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岸田说他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第一次揭开事情的谜底是在他读了弗洛伊德所写的一份病例报告的时候。那份病例报告就是我们一般所称的“狼孩”病症,岸田读着读着便愕然了,因为狼孩的症状与他的症状完完全全是一样的。

在这一重大发现之后,岸田发觉,自己总是想要把从未借过的东西还给别人这一强迫性行为的根源与母亲经常对自己所说的话有关。实际上,岸田是他母亲领养的孩子,他的养母对他精心呵护,把他抚养长大,每天都会对岸田唠叨说:“你知道把你抚养长大有多辛苦吗?需要花多少钱吗?”她还时常对岸田灌输这样的话语:“你一定不能忘记我的养育之恩,将来一定要报答我。”

岸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一直束缚在他身上的强迫观念也逐渐消失,他再也没有想把没借过的东西还给别人的冲动了。

人总是会被小时候父母经常唠叨的话语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在不知不觉中被它支配。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绝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被这种心理暗示所牵引。这种心理暗示只有在当事人做出特别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时才会被当作“精神症状”问题来对待。只要其与日常生活保持一体化,多数时候还是被看作理所当然的现象。

我们再回头看东电OL杀人事件中被害者的故事,可以发现有一种心理暗示一直在驱使着被害者,那便是她必须努力工作,必须承担起一家人的重担。这种心理暗示无疑从小时候开始便被植入她的脑海当中。“比起玩耍娱乐,自己更应该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且一定得拿出成果。”这一强迫观念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建立起来的。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被害者是受双重强迫心理的驱使而陷入病态性的强迫行为中的。其中一个强迫心理便是她那种凡事都要追求完美的信念,这一信念从小便扎根于她的内心世界;另外一个强迫心理便是她无法忘记曾经受过的伤害,从而促使她反复进行没有爱情果实的性爱行为。再加上巨大金钱财富的引诱,在短短的几年里,那种异常行为便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当挥之不去的强迫性冲动与一颗受过伤的充满仇恨和孤独的心灵结合在一起时,便会造出一个不拒任何来客的卖淫女,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情。 A1/6c/+mgQm6z++TgM4bI/XYVEPwVCEw/q+G2AihD2T/Q1U0Dyy3aRJ32N2PpTC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