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核心家庭(只有父母和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家族式的大家庭逐渐减少。在核心家庭中,孩子往往成为家庭的中心,父母更容易将注意力和资源集中在孩子身上,也更容易产生溺爱现象。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当年新生儿数量达到最高峰,为1786万。此后,新生儿数量一路呈下降趋势。2022年首次跌破1000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最低值956万,2023年再创新低,跌至902万。出生率的下降,使得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溺爱导致孩子任性的情况越来越多。
凯华是家里的独生子,他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喜悦。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小时候,每当凯华哭闹,父亲就会立马抱起他,母亲则会拿出各种零食和玩具哄他开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凯华也越发任性。一个周末的下午,凯华和父母一起去商场购物。在玩具区,凯华看中了一个新款遥控赛车。父母起初有些犹豫,毕竟这个遥控赛车价格不菲,凯华见状立刻开始耍赖,先是撒娇,后是哭闹,最后索性坐在地上不肯起来。商场里的人都投来异样的目光,父母觉得非常尴尬。父亲试图跟凯华讲道理,告诉他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不需要再买新的。但凯华哪里听得进去,只是哭闹着要赛车。母亲心疼儿子,拉拉父亲的衣袖,说:“算了,就买给他吧,又不是买不起。”父亲无奈地叹了口气,最终还是妥协了。凯华得意地拿着新买的遥控赛车,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然而,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次的妥协,再次削弱了他们在凯华面前的权威。
父母在孩子面前丧失权威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后果,这些后果可能对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以及家庭的整体功能产生下述一些负面影响。
家庭纪律松散:如果父母丧失权威,家庭中的纪律和规矩可能会变得松散。孩子可能不再遵守家庭规则,导致家庭秩序混乱。
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缺乏父母的权威引导,孩子的行为可能会出现问题,如任性、无礼、挑战规则等。他们可能缺乏自律,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亲子关系紧张:当父母丧失权威时,亲子关系可能会变得紧张。孩子可能不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导致家庭矛盾增多。
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塑造:父母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孩子的价值观。如果父母丧失权威,孩子可能会受到其他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如物质主义、个人主义等。
孩子缺乏责任感:如果父母不能有效地行使权威,可能很难培养起孩子的责任感。孩子可能不愿意承担责任,也难以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育效果不佳: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父母丧失权威,他们的教育建议和指导可能会被孩子忽视或抵触。这可能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影响孩子的学业和成长。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如果父母不能适当地运用权威来要求孩子独立,孩子可能会过度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代替他们做所有事情的代劳者。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保持一定的权威,但这种权威并不意味着专制或压制,而是应该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平衡爱与权威需要父母具备耐心、智慧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设定合理的规矩、保持开放沟通、以身作则以及灵活调整教育方法,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既充满爱又富有纪律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