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纷争,在人际交往中,被诋毁是常有的事。有人说,我明明从不与人争抢什么,为什么还会受人诋毁呢?
因为人性是复杂的,借用东野圭吾的一句话来说:“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俗话说,不招人妒是庸才。诋毁者大都是自己不够优秀,内心自卑,因而容易嫉妒优秀的人。见不得别人好,自己又不愿意努力上进改变,不敢正视自己的无能,因而通过诋毁别人,寻找可怜的“优越感”或者心理平衡。
西汉官员直不疑,很有德行,为人厚道。但就是这样一个奉行黄老之道的老实人,也难免被人诋毁。某次上朝的时候,有位官员说他与嫂子私通。直不疑听后,并没有怒火冲天,只是平静地告诉大家:“我没有哥哥,哪里来的嫂子?”这句话让诋毁者瞬间被打脸。
汉朝首位布衣丞相公孙弘,生活非常简朴,他盖的被子是用麻布做的,吃饭的时候最多一个肉菜。结果另一位高官汲黯跟皇帝说:“公孙弘位居三公之列,每年的俸禄都很多,但是他却用麻布做被子,这样做很明显是沽名钓誉。”
公孙弘就向皇帝谢罪:“朝廷高官之中,汲黯跟我关系是最好的,今天他的质问,也确实一针见血。以三公这样的身份,却还在使用麻布被子,像一个九品小官吏一样。这确实像汲黯所说的那样,是矫饰做作,是臣想借此沽名钓誉。如果没有汲黯的忠直,陛下怎么能听到这些话!”
皇帝听了公孙弘的话之后,对汲黯的诋毁不再放在心上。
从上面两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老实厚道之人也难免被人诋毁,即使身居高位也无法阻止小人谗言。人们常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事实上,哪怕你白璧无瑕,也难免遭遇明枪暗箭。
作为一个需要社交的人,我们难免会对他人进行评价,但无论是赞誉还是批评,都应尽量秉持客观真诚的态度。即使两人关系不睦,也没有必要诋毁对方,“君子绝交,不出恶言”。诋毁者,是人人厌烦的,毫无本事、只会四处传播别人“恶名”的小人。
某法院曾审理过这样一件案子:
小琴(化名)与小李(化名)是交往多年的男女朋友。分手后半年内,小李开始陆续使用某短视频账号“×××有仇必报”发布数十条配有小琴图片及含有“骗钱骗感情”“不干净”“脏”等贬损性文字的作品。小琴每每看见后都会向该短视频平台进行投诉要求删除作品。
然而,在平台对小李的违规作品进行删除并暂时封号后,小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不断扩大传播范围,致使周边群众对小琴议论纷纷。小琴的名誉在当地随之降低,严重影响了小琴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精神上,她也遭受了极大的痛苦。
最后,法院判决小李在该短视频账号中向小琴赔礼道歉,并赔偿小琴精神损害抚慰金 2000 元。
杨绛先生说:永远不要记恨一个男人,也千万不要诋毁他,即使他千般不好,万般辜负,毕竟他是你曾经爱过的男人,毕竟当初他曾爱过你,疼过你,给过你幸福。男人爱你时是真的,不爱你时也是真的。
这句话把“男人”改成“女人”同样适用。恋人之间,本应好聚好散,对于前任不诋毁,是做人基本的底线,诋毁前任的同时也是在否定自己。分手了,即使做不到祝福对方,也不必通过诋毁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自己身上一大堆问题,却不知道反思,只会把对现状的不满发泄在背后诋毁别人上。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嘴上诋毁着别人,心里却羡慕着别人,渴望成为别人。
诋毁别人,只能说明自己不够成熟,不够自信,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这样的人内心自卑,需要通过诋毁别人找到自身的价值感。这样的价值感是虚假的,只会让人越来越平庸,或者堕落。
诋毁的根源来自不满现状,不想改变自我和不甘。与其花时间和精力诋毁别人,倒不如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即使与人产生了冲突,也不必选择诋毁的方式对待。你的优秀,是最好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