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从历史视角看汽车产业四轮价值的演变

本章我们希望从历史视角来回顾汽车产业从工业化到数智化的百年发展过程。事实上,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很好地呈现了其背后的驱动逻辑——四轮价值驱动的迭代和演变。

全球汽车产业在百年演进中,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的产业突破和技术更迭。尽管每个阶段的汽车行业主题和引领车企各有不同,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无论在哪个阶段,本书提出的四轮价值驱动框架几乎都能找到相应的价值体现和实践案例。

客户价值反映了不同时期消费者对汽车的态度以及用车行为特征。从早期消费者对基本出行功能实现的关注,到对性价比、油耗和安全的关注,再到对个性化驾驶体验的关注,客户价值的变迁与升级也是引导其他三个价值创造革新方向的关键牵引。

产品价值持续驱动着汽车产品的升级和迭代。回望汽车发展的进程,从硬件到软硬结合再到智能体,每个阶段的产品创新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时代价值主张的产品。

运营价值则持续驱动着产业链体系成熟和运营效率优化,这一点从历史发展脉络中可见一斑。以早期汽车厂商为例,它们对制造环节精益生产的专注,推动了生产流程的革新与效率的显著提升。时至今日,这一不断追求运营优化的传统仍在继续,只不过焦点已转向对全价值链的数智化驱动运营的探索。现今的企业不是仅局限于单一环节的优化,而是着眼于整个业务链条,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从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的全面协同与效能最大化,以此构建更为高效、灵活且响应迅速的价值创造体系。

生态价值则体现在汽车生态圈的不断扩展和产业玩家的丰富度上。具体来看,汽车产业链的玩家已经从最初的零部件供应商,扩展到了零售服务商、数据提供商以及用户运营伙伴在内的多个领域。这种多元化的参与者结构,不仅丰富了汽车产业的生态,也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潜力。

在不同阶段,对于用户出行和用车需求痛点的解决和相应创新技术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相应阶段的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创造锚点和产业阶段主题,四个价值驱动的阶段重要性不尽相同。

美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20世纪初,大规模生产和基础技术的完善是这一阶段汽车产业的主线。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的工业生产遭遇了严重挫折,而同一时期,美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高峰期,成功确立了其在世界工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20世纪20年代,美国汽车产业也随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福特公司引领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显著降低了单车的制造成本,这也使其成为全球第一家产量超10万辆的汽车制造商。同一时期的美国,还见证了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的崛起,通过多样化的车型和创新的市场策略,它们进一步扩大了汽车市场的覆盖范围。

总体来看,美国汽车工业崛起的这一阶段,产品价值初步呈现,运营价值助力革新。随着汽车产品安全和经济这些痛点的解决,美国汽车产品逐步完成了由奢侈品向标准品的转变,实现了对大众消费者产品价值的普及;汽车产业的制造流程突破带来的运营价值和效率提升也推动了汽车商业化的实现(见图2-1)。

图2-1 美国汽车工业崛起:产品价值初步呈现,运营价值助力革新

日韩车企全球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全球石油价格飙升,使得经济型和燃油效率高的汽车成为欧美消费者的新宠。在这个背景下,包括丰田、本田和现代在内的日韩车企,凭借其在燃油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迅速崛起,这印证了产品价值与客户价值高度契合的重要性。

日韩政府也通过相关的产业政策,大力扶持本国的汽车产业。1963年,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将汽车产业确立为战略产业,1974年韩国出台《汽车工业长期振兴计划》并大力推动出口。

日本车企坚持精益生产和持续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小型车和节能车型领域的领先,使其在全球市场中获得了竞争优势。同时,韩国车企则通过良好的品质和积极的海外扩张策略,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自己的地位。此外,日韩汽车良好的供应链体系也支撑其全球化出海,以丰田和现代为代表的日韩车企深度掌控供应链体系,可实现高度自给自足。

总体来看,在日韩车企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在日韩车企的合力推动下,客户价值形成新需,产品价值彰显差异,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这些标签进一步凸显;汽车也从标准品转变为耐用品,产品价值开始彰显差异化(见图2-2)。

图2-2 日韩车企全球化发展:客户价值形成新需,产品价值彰显差异

德国汽车产业繁荣和全球化提速

21世纪初,全球经济环境经历了重大变化,包括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内的重重挑战对欧美的主流汽车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却在持续增长。德国汽车产业在此时依托产业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成了第三次汽车产业发展窗口期的主角。

21世纪前10年,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对性价比的持续关注,德国工业采用了以大众MQB 为代表的模块化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零部件的标准化程度,还极大地缩短了车型的研发周期。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得德国汽车能够更有效地满足全球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大众、宝马、奔驰等德系品牌,凭借其在技术、品质和品牌价值上的优势,结合德国博世、采埃孚等世界一流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的成熟供应链体系和生态圈价值,使德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市场的扩张中占据主导地位。

总体来看,21世纪前10年,德国汽车工业技术的创新和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进程提速,运营价值凸显效率,生态价值逐渐彰显,汽车也从传统的耐用品转变为更加多样化的消费品(见图2-3)。

图2-3 德国汽车产业繁荣和全球化提速:运营价值凸显效率,生态价值逐步彰显

全球产业变革加剧与中国市场快速崛起

迈入21世纪,汽车产业的发展之快、变化之剧尤为令人印象深刻。全球汽车销量在过去20年保持了稳定且快速的增长,从2000年的全球4559万辆的销量一路攀升至2017年的峰值9000多万辆,保持了每年3%以上的平均增长率。如果按照国家区域进行细分,我们不难看到,全球汽车销量的增量贡献主要来自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市场,销量占比从2000年初的不足2%,上涨至2010年的20%,乃至近些年的30%以上。

2017—2018年是全球及中国汽车销量的分水岭。在经历了近15年的汽车产销高速增长后,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下行压力加大、贸易冲突加剧、各个区域市场自身消费颓势初现、政策调整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全球主要市场包括我国市场的销量均在2018年左右遭遇拐点,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一下滑之势,在受到疫情冲击后进一步加剧。

经历了5年的持续下滑后,汽车产业已迈过销量拐点并处于U形反弹阶段。虽然负面因素影响犹在,销量压力尚存,但是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的逐步复苏及政策的正面引导,全球汽车产业重新开启稳步回暖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市场仍将会是全球汽车销量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

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引擎,不仅因为有庞大的消费需求基本盘,更在于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完整能力在经历了过去20年的发展后已经取得诸多突破。

从品牌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经历了长期的由合资品牌主导后,2016年起自主品牌的占比持续提升,从2010年的30%左右在近年稳步提高,增长至2022年的45%,在2023年更是突破到56%。相对而言,不同国别合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德系及日系品牌借助于强大的合资平台实力保持了常年的稳定份额,而法系和韩系等品牌近年受到自主品牌崛起的冲击掉队显著。自主品牌的崛起表面上体现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上,但背后离不开自主品牌对用户体验需求的深度挖掘、高质价比和有品牌特质的智能电动车型的推陈出新、产品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及本地供应链和服务生态的创新开放。

现今,随着技术突破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汽车产业的变革进一步提速。“移动出行、自动驾驶、数字化、电气化”这四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颠覆性趋势正是客户价值、产品价值、运营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具象呈现,这些新阶段下的四轮价值驱动正深刻地重塑汽车产业格局。

客户价值方面: 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态度正在发生本质性转变,汽车不再是“车”,它融于“出行”概念之中,成为真正的“智能化移动终端”。

产品价值方面: 消费者态度的转变,对于产品价值如何体现提出了更高和多维度的要求。消费者乘坐体验的偏好将成为对产品的核心感知,他们更注重智能、社交、个性:车辆本身既要有符合传统出行目的的安全性能和质量标准,又要有符合新消费者的智能化座舱体验和智驾能力,还要具备彰显个性化的车主标签并满足定制化用车场景,同时,消费者对汽车生命周期的持续性能迭代和多触点体验的需求也日益突出。由终端需求转变催生的新型商业逻辑推动了新型商业模式的兴起。

运营价值方面: 进入数智化时代,汽车产业的运营价值经历了根本性变革。生产自动化、应用智能化提高了效率与质量,供应链管理通过实时数据、物联网技术提升了透明度与响应速度,全链路协同实现数据与物流的高效整合,适应电动车与自动驾驶带来的新技术需求。这一转型不仅改变了生产和供应链模式,也要求企业在技术、管理及文化上创新,以提升灵活性和客户体验。

生态价值方面: 进入数智化时代,生态边界也更加模糊和多元,这也带来了更高级别的生态价值需求。商业模式和产品组合的变革推动产业链玩家格局演变,影响汽车行业上下游及同业竞合关系。出行服务商、科技企业、造车新势力等产业链新玩家入局,使主机厂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竞争局面。在供应链体系,软件定义汽车、高阶自动驾驶和电气化的兴起提升了软件及三电系统等核心部件的零部件商的价值链地位,促使整车厂面对全新的供应链组合,寻求更加开放的零整合作关系(见图2-4)。

图2-4 全球产业变革加剧与中国市场快速崛起:四轮价值缺一不可

此外,整体汽车价值链利润结构将不断后移,从以“卖车”为主转向以“服务人”为核心的后市场环节。整车研发制造的价值链利润贡献比例将下滑,相应地,“用车服务”和“车后生态”的利润占比相应提高。随着汽车进入存量市场和平均车龄的上升,汽车生命周期价值的挖掘和最大化将逐步呈现盈利重心,充换电服务、二手车、维保售后、改装洗美、保险等汽车后市场都将稳步发展。在中远期的未来,汽车产业链最为关键的机遇将来自对人车生活端的客户和数据生态的挖掘,这也是新一代车企如何发挥运营价值和生态价值实现客户价值的关键考量。

正因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客户价值、产品价值、运营价值和生态价值这四轮驱动上的全面升级和突破乃至引领,我们坚信,尽管外部环境仍有重重挑战与诸多不确定性,未来的中国汽车产业必将是充满机遇之地:中长期汽车市场的体量规模与增长前景仍将可观,新兴细分领域的崛起与价值链的演变也将创造新的增量机会,并构建世界汽车品牌。 mnonLdXUKwf/a/lc1a/r7fLa2Ge9ivunPUvGBP58kULbhFnuiLYqQHHyMihGsnx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