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从产业实战到学术共创

产学融合:“1+1>2”的实践

汽车产业正处于一场深刻的转型之中,这一转型覆盖了客户、产品、运营以及生态的方方面面。汽车企业在从工业化向数智化升级的过程中,每天都会涌现出海量的新问题,不断冲击着企业管理者的认知边界。然而,这些问题并非全都是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许多问题只是表面现象,是容易令人迷失方向的“伪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产业界和学术界都在积极探索,试图从汽车产业不断激增的问题背后找出核心“真问题”。产业界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探索,从产品设计到市场运营,从供应链管理到用户体验,都在不断尝试新技术与新模式。但这些探索往往停留在实践层面,缺乏对问题本质的系统性思考。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探索,然而学术界的研究往往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节,停留在象牙塔之中,且往往未能“与时俱进”,难以触及当前产业的痛点。

大多数情况下,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探索各自像独立的“1”,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丹尼斯·A.乔亚(Dennis A. Gioia)在美国管理学会西雅图年会上就曾这样描述产业界和学术界之间的关系:学术界的研究问题和产业界的企业问题,虽鸡犬之声相闻,却是各说各的。

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汽车产业数智化转型创新的过程中产业界与学术界融合的重要性,这种融合不仅是简单的相互借鉴,更是一种“1+1>2”的实践。当前产学两界已经出现了一些“1+1>2”的实践探索。

比如,起源于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 Teaching)。课堂上,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对真实商业案例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然而,它更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对帮助产业界和企业管理者解决当下问题的指导性较弱。

私董会(Private Directors Meeting)则是尝试的另一个例子。私董会是一种高端企业管理咨询形式,旨在帮助企业管理者解决当下问题。私董会通常将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高管、专家学者和咨询顾问聚集在一起,组成讨论小组,围绕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定期举行会议进行深入讨论,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多角度分析和解决方案。但是私董会注重的是针对某个企业个性化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缺乏对整个产业系统性、普适性的思考和研究。

2023年起,我们以解决中国汽车产业数智化创新之路上的真问题为目标,由中欧校友汽车产业协会发起,聚集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高管、以中欧教授为核心的专家学者团队以及产业一线的咨询机构,共同探索产学两界“1+1>2”的实践。

我们吸收了案例教学法和私董会两种方法的精华,同时将数智化创新中最为重要的快速迭代、敏捷开发的思维引入其中,在大家共同探寻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产学融合的方法——“真问题五步法”。这种方法的创新性在于其强调实践中问题的定义与解决过程。这种问题的定义与解决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迭代升级的;不是仅对个别企业的实践问题有指导价值,而是产业共创的,并且在解题升级的过程中,逐渐转化为案例研究和学术问题研究,推进商学院的课堂教学,并最终形成更有普适性指导意义的学术思考。

这种密切结合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的探索方式,不仅显著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也为企业带来了创新的视角和实用的解决方案。随着这些方法论和解题技巧的持续完善,创作团队认识到将这些实践经验和成果系统化并广泛分享的重要性。因此,创作团队决定编写本书,旨在将这两年的深入探讨和创新研究方法总结出来,以帮助更多企业和行业决策者有效应对数智化转型的挑战。本书是行业一线人士和教授团队共创的结果,反映了最新的产业实践探索和理论升级,希望能够为全球汽车产业带来实质性的价值和启发。

共创解题:五步法定义真问题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虽然企业管理者、产业专家和教授学者的出发点和目标都不一样,但是大家的底层逻辑都是要找到产业发展的真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真问题。

什么是真问题?我们认为,真问题不仅涉及新出现的问题,也包括一些老问题,真问题是那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实质影响的核心难题。真问题的提炼不是仅对问题的再描述,而是对问题的深入挖掘,将表层问题转化为更具体的、直接指向企业痛点的深层次问题。

比如,我们提炼的第一个真问题就很有商学院校友的味道:“人才发展和企业EBIT(息税前利润)之间如何协调?”它描述了该企业正面临的烦恼。经过与案主的深入讨论,我们发现这不仅是该企业要平衡自身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成本和收益的问题,它的背后还隐藏着如何帮助案主企业的车企客户解决相关问题,因为这是目前汽车产业普遍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将问题调整为“企业如何协调好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投入与企业EBIT之间的平衡”后,就开始定向邀约并招募筛选对此感兴趣的相关校友专家共创解题。经过一个下午的引导共创,大家很快就对真问题达成了新共识:“如何生态同频共创加速客户转化,提升交付盈利?”

乍一看,最初的问题表述不过是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的问题,应该找人力资源和数字化人才培训专家一起共创。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被隐藏在人才发展(Talent Development,TR)背后的业务发展(Business Development,BR)问题,应该以车企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寻找相应的外部专家共创解题。如果没有让真问题浮出水面,那么私董会TR专家团队很难帮助案主高效解决BR问题。

就这样,案主在我们的帮助下在11天内经历了从TR问题到BR问题的迭代升级,完成了从组建外部专家团队评估诊断BR问题到提出行动解决方案的历程。这次初战告捷让大家相信我们有能力为校友企业共创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同时,这个例子也充分体现了企业提炼真问题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靠近真问题呢?创作团队经过不断迭代完善,形成了“真问题五步法”(见图1-1)。在五步法框架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将问题从最初表象逐步提炼升至能够在学术理论框架下针对问题本质和底层逻辑进行的深入研究,从而弥合产业界与学术界的鸿沟,实现对汽车产业数智化创新更深的思考与总结。

图1-1 真问题五步法

真问题五步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步,探讨表象问题(QA): 案主企业决策层对其当下最紧迫且重要的问题具有已形成初步共识的问题表述。

第二步,达成振前问题(QB): 经过外部引导师共同拆解提炼原问题后达成新共识的问题表述。

第三步,寻找振后问题(QC): 围绕振前问题,经过简易行动学习的同频共振后达成新共识的问题表述。

第四步,锁定共创解题(QD): 通过工作坊或行业论坛,围绕振后问题,破圈连接全球相关专家进一步共创解题。

第五步,解决研究问题(QE): 基于知识共创的成果开发企业案例和教学课程,发表论文或出版书籍实现知识沉淀。

其中,QA和QE分别代表了产业界问题和学术界问题的常态,而中间的QB、QC、QD则是连接产学两界的桥梁。QB是真问题提炼的起点,从QA到QB的提炼通常需要数日,确认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QB提炼的关键步骤。高质量的QB应简明精确,能清楚表达核心挑战,吸引专家参与。QC是产学两界的会师点,QB到QC通过共创工作坊进行提炼,仅需不到4小时的简易行动学习。QC提炼对于解答问题的实际效果由案主企业评判,高质量的QC能够让案主感受到明显的价值增加,也为案主自动匹配后续产学共创落地的优质合作伙伴。

每步的处理都旨在逐步剥离问题的表象,直达核心。特别是经过精心筹备和设计的共创解题工作坊,参与者围绕QB进行深入讨论,引导师和专家帮助挖掘问题的深层含义,通过不到4小时的同频共振将问题提升至QC级,并可望最终形成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QE。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将近一半的问题提炼到QC级时,提出问题的案主企业就已经在共创中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进入解决方案的落地实施阶段;另一半进入QD级的问题,则是产学两界都判定为重要且复杂的前沿问题。我们认为这一类问题在进入QE级前,有必要再进行一场共创解题工作坊,或者通过产业论坛等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吸引全球更多权威专家进行开放式共创。QD是产学两界深入融合的起点,也是真问题共创范围进一步涟漪式扩散的起点。

共创解题工作坊的实践

共创解题工作坊是真问题提炼的主要形态,主要目的是将问题具体化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共创解题工作坊在形式上借鉴了私董会,但与传统私董会不同的是,它融入了互联网创新的快速迭代、敏捷开发的思维。它不仅是一个讨论解题思路的闭门私董会,更是一个以解题为目标,不断深入问题、迭代解决方案的共创者的社群。

每一场共创解题工作坊的主题都是从一线实战的汽车企业中征集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在确定共创解题前,提出问题的案主企业会在我们“真问题五步法”的指导下进行第一轮的问题提炼,从而形成共创解题工作坊最终的主题。

每一场共创解题工作坊,我们都会针对问题的特点,通过定向邀约和开放报名等方式筛选出最适合讨论问题的企业管理者、教授学者和咨询机构。共创解题工作坊期间,我们会通过高效的简易行动学习法,和各界参与者的不断发问,帮助案主企业将问题层层深入,让深层次问题浮出水面;与此同时,也会产出针对深层次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行动框架。

表1-1具体展示了一场共创解题工作坊的标准流程(4个小时的8步标准流程)步骤。

表1-1 共创解题工作坊的标准流程

通过上述流程和方法,共创解题工作坊能够有效地促进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创新解决方案的产生,最终帮助企业和学术界共同进步。我们在一年的时间里,通过14次共创解题工作坊不断迭代并验证了“真问题五步法”的可行性。同时,我们也在14次共创解题工作坊中可喜地发现,这一创新方法有效促进了产学两界的深度交流,产生了“1+1>2”的效果。

从14个真问题到四轮驱动价值模型

在前言中,我们介绍了四轮驱动价值(4WDV)模型(简称四轮驱动)(见图P-1),并将其作为本书的思考和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四个关键的价值驱动维度:客户价值、产品价值、运营价值和生态价值。表1-2和图1-2展示了14个真问题在振前问题(QB)阶段的描述,这14个真问题涉及所有四个维度,有些问题会同时涉及多个维度。

表1-2 14个真问题QB阶段示例

由于我们与抛出真问题的校友企业有保密约定,所以无法提供真问题的全部内容。为了给大家一个从QA到QE真问题演变的全貌,下面的云图(见图1-3)展示了14个真问题QE环节中关键词的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最终被提炼的真问题所涉及的核心内容。

图1-2 从1 4个真问题到四轮驱动价值模型

图1-3 14个真问题核心关键词云图 eSjJT3BhMwKYHWy1kOXg9dBS29s9q/1AjNlf3EVSqwhOZ94Nv3/dZKxDKn08rXF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