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能在我们的国土上找到能够代表我国辽阔国土,壮丽山河的象征物。寻找的结果,发现横穿我国东西大致沿著北纬三十度线延伸长达五千多公里的318国道是最佳的选择。我们在这里把它称之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〇六年十月特刊
《中国国家地理》中介绍“中国人自己的景观大道”,印象最深的有两条,一是横向的318国道,一是纵向的219国道,尤其是318国道川藏线上的精华部分,又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318国道的起点在上海黄埔区人民广场,终点为中国和尼泊尔边界的西藏友谊桥,全长5,476公里,几乎和北纬三十度线重合。这条国道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意义,也被无数旅人寄予了厚望,每一年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旅行者们以各种方式踏上这条朝圣之路。旅人们视其为最初的梦想和最想要去的地方,未曾走过的人,也将之视为人生的愿望。今天,我们的行程就要踏上这条令无数人魂牵梦萦的318国道了。
我们一早从康定启程,小城的海拔不过两千多米,小分队全队队员的身体都完全没有什么不良反应,不过往后的路段就要开始往高海拔攀升了。第一个关卡就是海拔4,962米高的折多山,是318国道入藏方向的第一座高山,折多山垭口被冠上“318入藏第一垭口”。“折多”在藏语里是弯曲的意思,从名称上就提醒了我们会遭遇弯弯曲曲的山路。领队英子表示,此山正是甘孜与青藏高原的一道地理分界线。
海拔4962米高的折多山是318国道入藏方向的第一座高山
在这里也真切感受到318川藏线“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说法。早上从康定出发时,还是晴空万里,当我们的四驱车盘山而上,接近折多山高处时,气温骤降,已是雨雪纷飞了,垭口整个被云雾所笼罩,所幸大伙都带备了御寒保暖的羽绒服。
这是我继二〇一九年后再度攀上折多山,在纷纷雪雨中四下观望,浓雾中的白塔多添一份圣洁。因为是进青藏高原后遇到最高的海拔,大家都小心翼翼,不希望首战就被高原气候和海拔所击败。尽管我并未因高海拔而产生高原反应,不过要想登上折多山高点,远眺有“蜀山之王”之称的贡嘎山,需要沿木栈步道往上走,然而步道铺满积雪,风势又大,要想登山,还真有举步维艰的感觉,只得黯然放弃,带著一点遗憾继续上路。
折多山上的白色佛塔和后方登上高点的木栈步道
山谷间有不少清澈水潭,一根根高压电杆竖在潭水旁边
逗留在垭口期间,雪势愈大,天气也变得更冷,我们赶紧沿公路盘绕而下。这段从高处下来的路,走的是名副其实、弯弯曲曲的公路。
山谷峡谷间还有不少清澈的溪流和水潭,一根根高压电杆竖在潭水旁边。
翻过折多山后,青藏高原就从这儿开始了。沿山路往下走,到了有“摄影家天堂”的新都桥,海拔较低,约三千多米。这也是我两年前游过的,这天眼前景色跟上回变化不大,不过现在是新秋时分,草还是绿色的,柏杨树也都还未变成金黄。若下次有机会再来,最好选择深秋,到时可以欣赏新都桥著名的美丽秋色。
新都桥是甘孜藏区的一个小镇,我却不知它为何会得到“摄影家天堂”之美称。英子解释,小镇是前往西藏的必经之路,当旅客到了折多山,见到高山周遭都是荒芜光秃的石山,到了山下的新都桥,景色截然不同,大片大片的高原草甸,潺潺流水,牛羊遍野,还有散落在山野间的藏族村落和寺院,简直是一新耳目。可惜今年秋天来得较晚,尚未迎来这里最美丽的时候。
新都桥前面就是雅江县,藏语是“亚曲喀”,也就是河口的意思。当地有高山、河谷和高原,又位于雅砻江上,因为它恰好位于高山峡谷和草原的交界处,地形落差极大,地貌独特,县城盖在悬崖上,所以有“悬崖江城”之名,更因为盛产松茸,是“中国松茸之乡”。松茸盛产期是六至八月,这次我刚好错过了,否则顺手带些回家,与家人分享,让大家尝尝中国松茸的滋味。去年我在意大利白松露节上吃了不少松茸,今年又遇“中国松茸之乡”,两年间连番与东西方的松茸结缘,十分有趣。
新秋时分的新都桥还是一片绿
途中行经的藏族村落
新秋时分的新都桥还是一片绿
蜿蜒险峻的公路工程
既然来到松茸产地,我们也不愿错过尝尝此地的特色松茸餐。听当地店家说,雅江松茸每年采集量逾千吨,正受到日本、韩国食客的喜爱,他们不惜万里路程,来到这里采购。松茸可说是当地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为当地村民带来收益。
卡子拉山观景台看去的风景以高原草甸为主
川藏线上著名的“天路十八弯”
剪子弯山观景台
餐后我们准备赶往今天的目的地巴塘县,不过在此之前,会在中间站理塘停留。前往理塘途中有一条川藏线上著名的“天路十八弯”,山路弯环,左弯右拐,地势非常险要,是对小分队司机小陈师傅驾驶技术的首次考验。待车行至半山腰时,我回望雅江方向,只见云雾缭绕间,峰峦叠嶂,绿树如茵,穿行在如此美景中,真令人振奋。
要通过十八弯,需翻过高尔寺山、剪子弯山和卡子拉山这三座山,一路上绝美的风景让我们走走停停,尽可能留下美丽的照片。剪子弯山的山如其名,山路盘旋曲折。当我们来到海拔4,288米的观景台,已没有折多山的雨雪霏霏,晴空如洗,白洁的云朵彷佛触手可及,云很近、天却很远。远望是绵延的青山,俯瞰山下遍植茂密的云杉和冷杉,多条五彩的经幡随风飘动,秀丽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五彩经幡又叫做风马旗,在藏区经常可以见到悬挂五彩经幡,是流传已久的宗教习俗。这种方形的彩旗共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各自象征天空、白云、火、水和土地,颜色的顺序不能更动。彩旗主要用于祈福,上面印有佛经,当风吹动经幡,就代表上面的经文被诵读了一次,不但传达人们对神的祈愿,也累积了修行功德。
当风吹动经幡,就代表上面的经文被诵读了一次
我们继续行进,绕过几个弯,又到了另一座海拔4,668米的尼玛贡神山。这儿有一块刻著“尼玛贡神山”的大石碑,吸引了大伙的目光,我当然不会放过拍照留念的机会,因为这证明了我又成功越过了另一座高峰。石碑左侧竖立一座金色转经筒,往前是一排商店,不过因为疫情关系都处于关闭状态。这时一位骑行的朋友路过,我也借了他的单车一用,在石碑前留影一张,假装老玩童骑行到此。
据司机小陈师傅说,截至目前为止,我们才完成全天行程的一半,不过后面沿途的景色会越加精彩,切勿错过。另一位小旅伴王晶藉机向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跟我们下一站“天空之城”理塘有分不开的关系,那就是在理塘土生土长,几乎一夜成名的少年丁真。因为一位摄影师偶然把他拍下来,制成小视频,使他一跃成为网红,现在他俨然成为理塘最具活力的代言人。当我们后来进入理塘县境内,带有丁真照片的宣传板到处可见。他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来神采飞扬,牵动了旅人游理塘的兴趣,据说理塘就是因为他而带动旅游业,藉此发展经济,连无数文青一直倾心仰慕的仓央嘉措也暂时屈居丁真之下,网络传媒这玩意影响力实在不容忽视!
理塘这座小县城处在海拔4,014米的高原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城,雪域圣地”,国道318线上设置有“此生必驾”地标打卡点,二〇一八年首个打卡点就落在理塘西城门,几乎每个路过的旅人都会在此拍照留念。除此之外,理塘本身历史悠久,是汉藏交汇处,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藏传佛教、藏区文化的重要之地。不过我们此行匆匆,并未在县城停留进行深入访游。
尼玛贡神山往理塘沿途风景
尼玛贡神山观景台一隅
刻著“尼玛贡神山”的大石碑
理塘一隅
离开理塘后,距离最终目的地巴塘还有一段路,途中需要翻越一座平均海拔四千五百多米的海子山,海子就是湖泊的意思,这区内有1,145个大小海子,规模密度可说是全国之最。除此之外,如同一片蛮荒之地,充满嶙峋怪石,不见任何树木和河流。其实这里是古代冰体的遗迹,可以见到许多冰蚀地貌,例如形态各异的海子是冰蚀岩盆,满地的砾石则是冰川漂砾。
这里最值得一观的就是被称为姊妹湖的一双湖泊,是由高山雪水汇集而成。要想欣赏它们,非得更上一层楼,登上更高海拔的观景台不可。不过一般路过旅客都“畏高而逃”,不愿意登上去。我见机会难得,非登高远望不可。在观景台上,远望两座高山湖泊,彷佛从天上坠落人间的两面镜子,在夕阳下散发宁静平和的氛围,海子柔美,雪山刚毅,矛盾却又和谐。
理塘西城门是热门打卡点
理塘是历史悠久的高原老城
理塘往海子山沿途风景
今天的终点巴塘遥遥在望,我们从理塘驾车至今,已接近一百七十公里,尽管沿路风景漂亮,但毕竟大家坐了一整天的车,已感到疲惫不堪,小陈师傅的劳累更不在话下,都希望能早点赶到目的地歇息。兼之天色已晚,大家的心情不免有些焦虑,担心夜间行车的安全,根本无暇欣赏车窗外的夕阳。当我们好不容易离开公路、抵达巴塘时,太阳已全然落下,正是华灯初上时候。
我们放下行囊,在下榻处安顿好。对于接下来几天,开始产生愈来愈多的期待。进藏前的风景已经那么引人入胜,等到真正踏入西藏,又将会与何种风景相遇?
西藏,就在前头!
远望两座高山湖泊,彷佛从天上坠落人间的两面镜子
沿路风景美不胜收
藏民与牦牛
途经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