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Day 3
过金沙江、入西藏

经过一番扰攘,大伙继续踏上新征途,准备进入西藏!

天阴有雨,依然难掩我第二度进入西藏的兴奋心情。十年前我曾随团到过西藏几个著名的景点如拉萨、林芝等地,跟当下小分队自驾深度游的差别相当大。此行在藏区为期十八天,也算是刷新了我在国内旅游的记录。

我们沿著318国道,直奔金沙江。它因含大量沙土,导致江水呈黄色而得名,古时又有“泸水”、“绳水”和“淹水”等名称。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同属于长江流域一部分,它的源头是青海省唐古拉山,流经川、藏、滇,金沙江波涛汹涌、水势湍急,浪花拍打两岸高耸的峭壁,元朝李京写有“两崖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的诗句,描绘了金沙江险恶的地势。

这虽然是我首度经过金沙江,却因为毛主席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而对它怀有亲切熟悉的感觉。一座金沙江大桥横架在大江上,是连接川、藏两省的界河和界桥。大桥两端分别标示了“四川”和“西藏”,是旅客们过江时的热门打卡点。

车开过大桥,只不过几分钟时间,就从四川进入了西藏的芒康县。因为疫情缘故,旅客入藏,免不了经过防疫检查站。我因为持有的是港澳地区居民通行证,检查站的电子系统无法辨认,未能像小分队其他成员那般迅速且方便地通过,得由检疫员进行必要的询问,填报行程历史和进藏行程,才终于获得放行,与大伙一同往县城前进。

芒康县是西藏的东大门,位于东南部,川、滇、藏三省交汇,在藏语的意思是“善妙地域”,过去是茶马古道在西藏段的第一站。通过了检疫站后,车子再开上318国道,一开始是双线双开的平坦大陆,接著逐渐进入“蛇行”的曲折路段。国道夹在峡谷之间,身旁伴随前行的是浊浪滔滔,汹涌翻滚的金沙江支流——西曲。

随著路面渐渐崎岖不平,在约五十多米宽的峡谷间,对向来车竟不时出现较大型的货车,我们的小陈师傅灵活闪避,但也足够让我们胆战心惊。西曲两边尽是林木葱郁的崇山峻岭,风光绮丽,我多次想停车取景,都因为公路太窄而未能如愿。听英子讲,今年夏天雨水特别多,西曲上游好发水患,峡谷两边常有裸露的土石滑落,引致坍方和路面受损。为了修补落石造成的路面坑洞,一路上见到好些修路人员赶工,这可把小陈师傅忙坏了,眼睛紧盯前方不敢有丁点的放松,既要避开施工的队伍和对向来车,又不忘注意突然的落石,以及拦堵在路上的石块。经过两个多小时,我们才终于脱离了较为糟糕的路况,走进芒康城区。

芒康县很小,不到两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过七万多人,县境内较为著名的包括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育区、莽措湖风景区和一座历史悠久、属于红教宁玛派的尼果寺等等,不过此行小分队只是路过,稍事休整就要继续赶路。我利用午餐的间隙,在城内绕了一圈,当地街道干净,环境幽静,居民生活悠闲,是一座典型的慢活城市。

途中经过的小镇

正在兴建的藏式民居

午餐后我们再度启程,这一段318国道就与先前完全不同了,路面情况十分良好。我们此时已进入高原地带,车窗外面美景不绝地映入眼帘,要么是绵延的雪山,无垠的草甸,要么是清澈的溪流,碧绿湛蓝的湖泊,又或是迎风摇曳的五彩经幡,尽管山重水复的美景不断,但到每一个景点,总让大家惊喜连连。

进入芒康县遇上的第一座高山是拉乌山,海拔高4,376米,与其他高山相较,算是一个比较平缓的山垭口,我与旅伴们一起在垭口的路标前留影。从垭口的山门牌坊环顾四野,到处是茂盛的草甸、植被,复盖原本光秃的黄土坡,静寂的山峰间漂浮著袅袅云雾。

从山垭口下山,经过迂回曲折的公路,路旁一片片成熟饱满的青稞田,正等待藏民们收割;牛羊一群群在山坡草甸上悠闲觅食;藏式房屋、彩幡、白塔和转经筒等洒落在山谷间、溪涧旁。这些充满地方色彩的人文风情,在我们往后的路程中,成为常见的风景。

下一站如美镇位于群山之间,澜沧江边,已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镇的规模很小,人口只有五千多人,却是川藏线上的咽喉要地。我想起一九五〇年进藏的第十八军战士们冒著严寒、饥饿、疲乏和负重,从四川乐山进军,翻越雪山、跨过冰河,抱著“死在西藏、埋在西藏”的决心与勇气,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喊出了“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这震撼人心的口号。

山上的五彩经幡与六字真言雕刻

如美镇是318国道上的必经之路,镇上有两座桥,一新一旧,相距三百米,都叫澜沧江竹卡大桥。一条拱桥架在奔腾汹涌的澜沧江上,两岸是垂直的山崖陡壁,地势险峻,桥侧保留一座当年藏军留下来的碉楼,外墙弹痕累累,诉说著过往的战事。这里还有一座专为保卫大桥驻军而建的竹卡兵站。

小镇建有一座纪念碑和一座烈士陵园,可见在如美镇上发生过不少故事。纪念碑位于桥边,刻有毛主席“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几个大字,是纪念在六零年代遭到西藏叛匪围困在碉堡内的一排解放军战士。他们坚守阵地,被叛匪断水断粮,待救援的部队赶至时,整排战士已全部牺牲。后人为纪念这些英勇的战士,在一九六七年建起这座纪念碑。至于桥后面的烈士陵园,则是为了建筑澜沧江大桥而牺牲的五十多名建桥战士。无论是保卫人民、抗击叛匪的战士,还是与天险斗争的筑桥战士,他们无畏无私的行为,都值得我们的致敬与感怀。

藏式房屋、彩幡、白塔和转经筒等洒落在山谷间、溪涧旁,是路程中常见的风景

澜沧江竹卡大桥

为了赶在黄昏前到达左贡,我们又越过海拔5,130米、川藏线上最高的东达山垭口,简直与海拔5,120米的珠峰大本营比肩了。这是入藏以来,我第一次登上如此高的山峰。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一千米,氧气就下降10%,因此五千米左右的氧气只有平地的50%,因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甚至被称为“生命禁区”。

我们到达东达山时,飒飒的寒风刺骨,天又飘起大雪,在强大风速的“助长”下,更觉得冷气袭人。此地每年至少有十个月下雪,现在山峰已银装素裹,在雪雾中若隐若现,大伙彷佛进入另一个异域世界,拍出的照片也彷佛刻意设置成黑白画面。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幸好小分队全体成员都未出现高反,不过在氧气稀薄的高山上,不宜久留,拍过照留念后,迅即沿著望不到尽头的盘山公路一路向下,奔往今日的终点站——左贡。

银装素裹的东达山垭口

途中经过的民居和白色佛塔

途中向骑行者借车一骑

山中蜿蜒曲折的道路

群山之中的民居 KCSywojSoxt8c2TeIs7d1H4iOkDJW2BrZFDKTA9Vv/+TRnsDf3hupdhmJgS8O4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