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麒麟”现世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就是那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姜sir。

大家好,我就是那个负责问问题的小Q同学。

姜sir: 上节我们说到了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又编写了《永乐大典》,还有一件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就是“郑和下西洋”。后人点评这件事的影响力是这么说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早期全球化的尝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小Q:都上升到人类文明了,郑和到底干了什么?

姜sir: 我们先说说郑和为什么下西洋,先看官方目的:一是宣扬明朝国威。“我大明朝这么厉害,我得让其他国家都知道一下。”但当时没有网络,就辛苦郑和跑一趟吧。二是建立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联系,发展贸易。比如今天的孟加拉国,当时就派使臣向朱棣进献了一只“麒麟”(qí lín)。

小Q:麒麟不是神话中的神兽吗?难道历史上真的存在过?

姜sir: 麒麟被称为祥瑞之物,相传只有在太平盛世才会出现。朱棣看到“麒麟”非常开心,这不就意味着自己的统治已经到了盛世吗?朱棣让人将“麒麟”画了下来,还让著名书法家在这幅《瑞应麒麟颂》上题了字。这幅画作现在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小Q:麒麟不是神话里虚构的吗?天啊,我一定要去看看这幅画,去看看麒麟的长相。

姜sir: 不用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啦,动物园里就有。

小Q:啊?动物园有麒麟?

姜sir: 朱棣见到的麒麟,“天生脖子长,身穿花斑衣。想吃嫩叶子,不用费力气”。小Q,你猜是什么?

小Q:长颈鹿!

姜sir: 长颈鹿在明朝第一次进入中国,但在宋朝就有过一些记录,“皮像豹子,蹄子像牛蹄”,而巧的是这些和麒麟的描写很像。又由于当地人管长颈鹿叫“基林”,和“麒麟”的读音也很像,所以大家第一次看到长颈鹿的时候,就认为是麒麟。

小Q: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姜sir: 郑和下西洋的官方目的说完了,现在说说民间流传最广的目的:寻找建文帝。清朝修订的《明史·郑和传》中就有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意思就是朱棣怀疑建文帝跑到了国外,要找回来。毕竟建文帝是死是活对于朱棣太重要了,用一句歌词表达就是:“你快回来,我一个人承受不来。”

小Q:毕竟皇位是从人家手里抢的。

姜sir: 其实明朝的历史资料中没有这样的记录。清朝这么写也是受到了明朝后期民间传说的影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已经是朱棣当上皇帝的3年后了,皇位很稳定了。按常理没必要为了建文帝,组织规模这么大的舰队。同时,建文帝缺乏政治军事经验,就算流落海外,对朱棣也无法造成威胁。

小Q:都能带回来长颈鹿,郑和的船得有多大啊?

姜sir: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大型船共63艘,最大的船长151.18米,宽61.6米。有关随行人数的记载,版本很多,其中记录2.7万多人的版本最多。

小Q:这简直就是一个大型舰队。

姜sir: 当时郑和舰队纵横大海时,几乎可以随心所欲,一旦发现对明朝不恭敬、不友好,或想抢劫明朝舰队的势力,郑和舰队都会让对方感受到什么叫毁灭性的打击。

小Q:那航海过程中爆发过战争吗?

姜sir: 在郑和7次航海中,共发生过3次摩擦,我们就说说其中的“旧港之战”。旧港位于现在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在旧港附近有一伙儿海盗,为首的叫陈祖义,他原本是广东潮州人。当郑和舰队返航经过旧港的时候,舰队携带的金银珠宝被陈祖义盯上了,但是陈祖义明白,他完全不是郑和舰队的对手,所以陈祖义采取了诈降的手段,假装向郑和舰队投降,然后准备趁着对方放松警惕的时候,控制郑和舰队。

小Q:这个陈祖义手下人多吗?

姜sir: 当时陈祖义东拼西凑了5000多人、20多艘船,但郑和船队早就得到了消息,迅速包围了陈祖义的船只。此次旧港之战,陈祖义率领的5000多人被全部消灭。

小Q:郑和很厉害啊!朱棣为什么挑了他呢?

姜sir: 朱棣在选人的时候,得考虑两方面:第一,有胆有谋,毕竟要在大海上航行啊,有太多未知了;第二,对国外的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郑和,原名叫马和。朱棣特别喜欢郑和,每次率军出征都带着郑和,所以郑和会打仗,可以指挥军队。在“靖难之役”中,郑和立了功,也因此被赐姓“郑”,从此也就不叫马和,改叫郑和了。

小Q:这是朱棣的自己人,绝对地信任。

姜sir: 郑和就是朱棣的宣传委员,将永乐大帝的盛世传递到了海外。明朝的繁华并不会因为朱棣的去世而结束,永乐盛世后又会迎来什么呢?我们下节见。 4Bt8wNpU4TPdDrdP+hIcBmWY1mapmZAp1IXmP2wUzigXkK53kp4v++hyM8rhEnF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