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永乐大帝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就是那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姜sir。

大家好,我就是那个负责问问题的小Q同学。

姜sir: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藩王造反的很多,但成功的却很少,因为造反面对的是整个国家的力量。朱棣造反也一样,处于劣势,但最终朱棣竟然打赢了,还当上了皇帝。

小Q:又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姜sir: 不是一场,这场“靖难之役”可是打了3年。

小Q:3年,就算调整策略,用全国的力量也能打赢呀,怎么还输了呢?

姜sir: 建文帝手下没有很多能打的将军,这和朱元璋有一点关系。很多人都说是朱元璋当年杀了太多将军,导致孙子无将可用。其实就算这些开国将领不被杀,到这个时候,这些老将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儿了,即使活着,也难以重征沙场。

小Q:那明朝就没有培养将军吗?

姜sir: 朱元璋统治期间,完全可以培养出新一代武将,但朱元璋却一直没开武举。

小Q:武举是不是属于科举的一种?

姜sir: 是的。武举又名武科,是中国古代为选拔军事人才而设置的考试科目。这种通过考核武艺以选取武学人才的制度,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武则天在位时,唐朝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生活,统治者对军事的重视程度有所减轻,军队的战斗力总体减弱。吐蕃(bō)、契丹、突厥等族时常侵扰边境,边境战争常常失利。这些失败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国家的统治和安定,因此武则天也更加急迫地选拔优秀军事人才。而当时并没有规范的考试制度,很多有武艺但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不能成功当官。所以武则天创立了武举制度,为国家选拔更多的军事人才,比如唐朝最有名的武状元郭子仪。

1029年,宋仁宗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了一项条文《武举条例》,这标志着武举之制在宋朝的正式确立。在基本的武术考试后,还要考察“策问”,就是以军事为主题,写一篇有自己独到观点的文章。还有“墨义”,就是解释各种著名兵书的基本含义。但到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大臣虽然提议过设立武学,但是都被朱元璋否决了。

小Q:为什么朱元璋会否决呢?多一些将军不好吗?

姜sir: 朱元璋认为,要培养就要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不能只限于武学一项,所以朱元璋是想通过科举一次性选拔出文武双全的人才。同时朱元璋十分担心武将集团过于庞大,会拥兵自重,对明朝的统治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朱元璋让武将子弟学习儒家文化,试图以此稳定明王朝的统治。

小Q:那选出来了吗?

姜sir: 最初的几次武举结果,朱元璋都不满意,于是就把武举给停了。受到朱元璋的影响,整个明朝都没有办过专门的武举。就算后来的明英宗设立了武学,考生不仅要学军事书籍,还要学习《大学》《论语》等四书五经,还是要文武兼备。

小Q:那估计考的人很少吧?

姜sir: 1464年的武举都没人报名。直到后来的嘉靖、崇祯时期才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将军。所以建文帝当时没有几个能打得过朱棣的将军。武将本身就不够用,建文帝还用错了人,有一句话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建文帝重用的李景隆就是典型的“猪队友”。

小Q:“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姜sir: 耿炳文是当时为数不多还健在的老将,耿炳文率领13万大军出征朱棣,对外号称30万,刚到河北就和朱棣打了一仗,耿炳文战败。接着,又在“真定之战”中被朱棣歼灭3万多兵力,致使耿炳文坚守不出。朱允炆得知耿炳文战败,采纳黄子澄的建议,命李景隆为大将军,取代耿炳文。

小Q:我怎么看到了廉颇和赵括的重演呢。

姜sir: 李景隆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他爸爸当年跟着朱元璋出生入死,是明朝开国功臣。建文帝对李景隆十分信任,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交给李景隆50万大军。李景隆带着50万大军,前往北平。留守北平的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当时北平只有1万多老弱残兵,李景隆率军进攻北平,朱高炽紧闭城门不与应战。李景隆派兵围攻北平九门,但因李景隆有私心,想自己立下这头功,当快要攻破城门时,李景隆不仅不肯支援,反而鸣金收兵,致使功亏一篑(kuì)。当时正值北方寒冷的冬季,朱高炽连夜命人向城墙上泼水,就这样,一堵冰墙就成了。不仅坚硬无比,而且还不易攀爬,给李景隆攻城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李景隆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得将北平城团团围住。后来朱棣带军队回来了,向李景隆的50万大军发起猛攻,吓得李景隆连夜丢下军队逃跑了。

小Q:兵败回来建文帝为什么不治他的罪?

姜sir: 建文帝觉得失败的原因是给李景隆的自由度不够大,所以又给了李景隆60万大军。李景隆与朱棣的10万军队在白沟河会战,可最后还是败了。即使这样,建文帝也没有杀李景隆。

小Q:建文帝对他可真好。

姜sir: 后来朱棣得知首都南京空虚,于是兵行险招,千里奔袭南京城。没想到李景隆竟然主动打开城门,放朱棣军队进来,导致南京失守,建文帝的统治被推翻。

小Q:啊?建文帝这么相信的人,最后竟然当了叛徒!

姜sir: 建文帝的用人策略和他的性格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根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性格很温和,温和到与朱棣都开战了,他竟然还对军队的各大将领下命令,不允许手下的将领们杀死朱棣,只能活捉!所以导致朱棣经常冲锋,反正敌人不敢杀我,只要不被抓就行。

小Q:这仗还怎么打呀?

姜sir: 1402年6月,朱棣攻入南京后,命士兵火速包围皇宫。突然间,皇宫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士兵们冲进皇宫四处寻找,却不见建文帝的踪影。而朱棣成为了新的皇帝,就是明成祖,年号“永乐”。历史上也管朱棣叫永乐大帝。

小Q:建文帝到底去哪儿了?

姜sir: 这就是历史疑团了。有很多版本,主要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说建文帝破城之日便自焚而死,另一类说建文帝化装逃跑了。

小Q:我有个疑问,建文帝和朱棣都打成这个样子了,北面的蒙古为什么没有趁机进攻呢?

姜sir: 朱棣早就拉拢了蒙古的一些部落,在他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这些蒙古人不但没有成为自己的敌人,反而成了朱棣的帮手。同时,蒙古部落也是四分五裂,没有实力去进攻明朝。朱棣就这样当上了皇帝,当上皇帝后会做哪些大事呢?我们下节见。 HmoompzLjjHiV2sRRGqxHOb6PmMlZGDI51ZiiloPERjHgcQ6soewJw1nK7zwAJl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