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在社会经济由自然经济到产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货币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货币和货币制度问题常常会引发经济问题。要真正弄清货币和货币制度,首先需要透过纷繁的现象去把握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的产生

商品交换的土壤孕育了货币,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百万余年。在人类社会早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生存主要靠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没有商品,也不存在商品交换。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开始产生和发展,一种特殊商品逐渐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我们将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称为货币。

微课堂

中国各朝代古钱币

在商品交换中,人们必须衡量商品的价值,一种商品的价值必须用另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衡量,货币就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交换行为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之间。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生产出的产品有时连自己的需要都难以满足,不可能经常有剩余产品用于交换;人们只是在满足其生活必需之后,偶尔会有少量的剩余产品用于交换。这种剩余产品的交换不仅种类有限、数量不多,而且带有偶然性质。在这种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就是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这种价值形式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包含的内容却极其复杂。它不仅体现了价值量的相等,还反映了质的不同,形成了货币产生的土壤。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随即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产品增多,私有制产生,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逐步取代了原始部落之间的交换。于是,交换行为变成了经常性的行为,交换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当一种商品不再是偶然地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经常性地与许多商品相交换时,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就逐步过渡到了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这时,一种商品的价值不是偶然地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三)一般价值形式

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下,一种商品的价值由一系列的商品来表现。而在一般价值形式下,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某一种商品得到表现。这种处于等价形态地位的、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被称为一般等价物,它使商品交换由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以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所以,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这种价值表现形式就是一般价值形式。

(四)货币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下,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不是普通商品。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往往是不同的。商品交换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将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经过长期演变,这种一般等价物最终确定为黄金或白银。当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时,这种价值表现形式就称为货币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它说明了以下两点:(1)货币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货币在产生之前已经以商品的形式存在于商品世界中,然后才逐渐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2)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时期,处于等价形式的货币材料是不完全相同的,最后才固定为黄金和白银,因为金银最适宜充当货币材料。

专栏1-1 为什么说“货币天然是金银”

不论是采用金属称量制还是金属铸币制,贵金属在历史上的流通时间都较长,作用也非常重要。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金银会成为货币,是由货币本身的要求与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首先,金银是商品,能衡量其他各种商品的价值;其次,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们可以成为理想的货币材料,如金银具有易分割、质地均匀、体积小、价值高、耐腐蚀、便于携带等优点。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这是被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历史证实了的结论。但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是商品

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属性,即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属性,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之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去衡量其他商品,是因为其本身具有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上的人类必要劳动。价值实体的内在尺度就是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货币作为价值实体的化身,表现了相对价值量上的商品,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其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到了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货币作为价值的体现物,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了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即可得到体现。因此,货币成为商品世界中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一般性代表,能够换取各种使用价值,从而获得了一般的、社会的使用价值。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也就具有了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三)货币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过程中,还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表现在金银上,还是表现在某种价值符号上,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同时,货币还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指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却又采取了具有一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商品交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形式。社会分工要求生产者之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只有通过商品交换、通过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才能建立。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商品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三、货币的定义

经济学从货币职能的角度给货币下定义,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货币”一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它的含义有很多种。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必须明确货币的经济学定义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习惯用法之间的区别。

货币的通俗定义有很多种,其中之一是:货币等同于现金,如“你带钱了吗”这句话里的“钱”显然指的就是现金。把货币仅仅定义为现金,对于经济分析而言过于片面。因为可开列支票的存款在流通领域中与现金一样,可用于支付所购买的商品与劳务。如果把货币仅定义为现金,那么就难以把货币与人们所开展的全部购买活动联系起来。事实上,正是因为货币与购买相关联,才引发了人们对货币问题的极大兴趣。因此,在现代经济学中,我们必须把可开列支票的存款与现金一起纳入货币的定义之中。

货币的第二种通俗定义是:货币等同于财富。例如,某人不仅有一大笔现金和存款,还有债券、股票、珠宝、字画、房子、汽车等。这时,我们可以说:“他很有钱。”如果把货币定义为财富,从而把货币与股票、债券、不动产等相混同,那么在经济分析中就无法界定货币的基本特性了。事实上,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但货币并不等同于社会财富本身,它只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据统计,在美国,货币大约只相当于财富总量的2%,即使是最广义的货币,也不超过财富总量的10%。可见,把货币定义为财富也不合适。

货币的第三种通俗定义是:货币等同于收入,如“他的工作很好,能赚很多钱”这句话里的“钱”就是指收入。收入是一定期限内的流量,而货币是某一时点上的存量。若把货币定义为收入,那么货币量将无法计量。例如,有人告诉你张三的收入为3万元,那么,你只有在得知他是每年还是每月收入3万元之后,才能确定他的收入是高还是低。而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口袋里有1000元,那么你对这笔钱数量的大小是完全可以确定的。 6Lt9R0n9gOuG3oqPzj0nQpuUXbWrkflvZZSpi8QayAYcxH4IwkzGNfxvhTPaaL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