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纪录片作为一种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不仅承载了“时代影像志”的使命,更展现出了深远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塑造国家形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的召唤下,纪录片的文化使命愈发凸显,其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本书应运而生,旨在为纪录片创作者提供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价值的专业教材。本书紧密结合当前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探索纪录片创作的新趋势与新动向。在理论方面,致力于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前沿的创作理念与手法,鼓励学习者以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视野去记录和展现中国的文化与现实。在实践方面,注重通过结合典型和生动的案例,对纪录片创作的各个环节,包括选题策划、拍摄、剪辑等进行深入剖析,使学习者能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纪录片的创作技巧,进而激发学习者的创作激情与创新思维。
本书在内容方面具有以下特色。
本书以时代性和前瞻视野为指引,助力纪录片创作者洞察社会,创作出反映当代风貌、蕴含文化底蕴的纪录片,为纪录片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内容编排紧扣当代需求,敏锐把握新媒体、数字化时代下纪录片发展的新趋势。第1章界定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为后续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第2章探讨纪录片的类型,展现敏锐洞察与前瞻性;第3章剖析纪录片的重要创作流派,引导学习者开放创新,更新创作理念;后续章节聚焦实践核心,鼓励学习者关注社会议题,传递时代精神,满足高品质文化生活需求。
本书对纪录片创作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归纳,涵盖面广泛,包括纪录片的定义与特性、多样化的类型划分、重要创作流派的梳理,以及选题、策划文案撰写、拍摄提纲制定、声音采集与制作、画面造型元素、画面拍摄与剪辑等。这一全面而条理化的知识体系,旨在确保学习者能够掌握纪录片创作的整体框架,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纪录片创作的核心要素与技术细节,进而为其日后的创作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本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纪录片创作的理论知识,而且特别注重实践经验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本书从第4章开始,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范例,详细解析了纪录片创作的各个环节,旨在帮助学习者将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创作效率。此外,本书在每章末尾的思考与练习中,精心设置了一系列实践性与创新性任务,如实际场景声音采集、光线变化记录等实训项目,以激发学习者的创作热情与创新思维。这种以实践产出为鲜明导向的设计,旨在培养学习者的实际创作与创新能力,并帮助学习者在纪录片创作的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提升艺术感知力。
为方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本书的知识内容,编者为本书的重点内容录制了相关的慕课视频,学习者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观看。除此之外,编者还精心制作了全面且丰富的配套资源,包括PPT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大纲、配套试卷、策划文案和分镜头脚本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料。用书教师可登录人邮教育社区(www.ryjiaoyu.com)搜索本书书名或书号获取这些配套资源,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极大地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配套资源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创造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并进一步推动学习者在纪录片创作的道路上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
本书由湖北文理学院教材建设专项资金资助出版。本书是湖北文理学院教材建设项目、“纪录片创作”湖北省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和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情感计算技术的纪录片共情效果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2Q200)成果之一。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林明易编辑凭借其丰富的编辑经验,对本书的内容、逻辑架构和语言风格进行了精心的指导和帮助,他的专业洞察和严谨态度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品质。杨皓老师以其丰富的纪录片拍摄与制作实践经验,为本书相关章节的编写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见解与建议,显著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孙剑侠老师在案例的搜集整理、深入剖析及慕课视频的拍摄与制作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其付出对本书内容的丰富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编者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也广泛参考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他们的贡献,深表敬意与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编者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