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找不到外星人的75种解释

□江晓原 ■刘 兵

□人类谈论外星人已有数百年历史,进入20世纪又有了多种科学的探测努力,但外星人迄今为止从未现身。本书正标题就是费米悖论的简要表述。本书可以视为解答费米悖论的集大成之作,尽管并非完备无缺。

十年前,穆蕴秋在我指导的博士论文《地外文明探索研究》中,曾参考过本书2002年的英文初版,那时的书名是《如果有外星人,他们在哪——费米悖论的 50 种解答》( If the Universe is Teeming with Aliens, Where is Everybody? Fifty Solutions to Fermi's Paradox and the Problem of Extraterrestrial Life ),到 2015 年的新版中,50 种增加为 75种了。

50种或者75种,听起来都挺吓人,其实是可以进一步归类的,本书作者斯蒂芬·韦伯也是这样处理的,他归纳成三个大类。一、他们就在或曾经在这里(包括 10 种)。二、他们存在,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或听到他们(包括40种)。三、他们并不存在(包括24种)。最后提出他自己的一种作为第75种。

当然,作者自己也表示:“我并不认为这里所列的解答清单已经详尽无遗。”例如在我看来最有思想深度的一个大类——“大寂静”(Great Silence,又译“大沉默”),就没有出现在作者论述的清单中。这个未出现的大类中,应该包括特别引人注目的斯坦尼斯拉夫·莱姆(Stanislaw Lem)的解答,以及刘慈欣的解答。但本书作者似乎不认为“大寂静”是一类认真的解答:“但这并不意味着费米悖论可以以一种开玩笑的态度对待。我相信支持‘大寂静’理论的声音正在变得愈发响亮……”这让我颇出意外。

■对于许多人来说,外星人的存在和发现外星人,都是很有吸引力的问题。而且对此感兴趣的,不仅是那些狂热的业余爱好者,应该也包括不少专业科学家,所以才会有那些寻找外星人的研究项目。费米悖论当然也可视为科学家对此问题关注的一个例子。

在你刚刚谈到的这位作者对回答费米悖论的答案的分类中,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不是又可以这样来分:第一类,更接近于那些热爱神秘现象和地外文明的业余爱好者,像对UFO现象抱有极大兴趣的“民科”之类;第二类,主要是比较中性、比较谨慎的对此问题感兴趣的人,但对外星人的存在,还是抱着一种先在的信念;第三类,似乎接近于对费米悖论的否定,因为其前提可能就存在问题。对于对作者分类的这种再分类,不知你是否同意?

我本人也觉得作为科幻领域中最有思想性和想象力的莱姆,其观点应该得到重视,而不是将其置于分类系统之外。更何况刘慈欣如今在中国影响巨大,他的想法自然也颇为值得分析讨论。另外,你所说的让你“颇出意外”,这又是为什么呢?

□你从学说主张者出发的分类法,对于我们分析问题非常有建设性,我们后面应该还会有机会谈到。这里先对莱姆的设想和“大寂静”作一点说明。

我们以前一直习惯于将宇宙(自然界)视为一个纯粹“客观”的外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至少在谈论“探索宇宙”或“认识宇宙”时,我们都是这样假定的。

这个假定被绝大多数人视为天经地义,但是莱姆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宇宙文明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可观察的宇宙”。莱姆的意思是说,人类今天所观察到的宇宙,会不会是一个已经被别的文明规划过、改造过了的宇宙?

莱姆设想,既然宇宙的年龄已经如此之长(150 亿—200 亿年),那早就应该有若干高度智慧文明发展出来了。这些早期智慧文明开始博弈(比如争夺宇宙资源)之后,经过一段时间,他们为什么不能达成某种共识,制定并共同认可某种游戏规则呢?所以我们今天所观察到的宇宙,很有可能是一个已经被别的文明规划改造过的宇宙。

对于这种宇宙规模的规划或改造,莱姆是这样设想的:

工具性技术只有仍然处于胚胎阶段的文明才需要,比如地球文明。10亿岁的文明不使用工具,它的工具就是我们所谓的“自然法则”。

换言之,所谓“自然法则”只是在初级文明眼中才是“客观”的,不可违背的,而高级文明可以改变时空的物理规则,所以“围绕我们的整个宇宙已经是人工的了”,莱姆宣称“宇宙的物理学是它的社会学的产物”就是此意。这种改造,莱姆至少设想了两点:

一、光速限制。在现有宇宙中,超越光速所需的能量趋向无穷大,这使得宇宙中的信息传递和位置移动都有了不可逾越的极限。

二、膨胀宇宙。莱姆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宇宙中,尽管新兴文明层出不穷,把它们分开的距离却永远是广漠的。”

莱姆认为,早期文明(即他所谓的“第一代文明”)来到宇宙游戏桌开始博弈并达成共识之后,他们需要防止后来的文明相互沟通而结成新的局部同盟——这样就有可能挑战“造物主群”的地位。而膨胀宇宙加上光速限制,就可以有效地排除后来文明相互“私通”的一切可能,因为各文明之间无法进行即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就使得任何一个文明都不可能信任别的文明。比如你对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却要等 8.6年以后——这是以光速在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来回所需的时间——才能得到回音,那你就不可能信任他。

这样莱姆就解释了地外文明为何会“大寂静”——因为现有宇宙“杜绝了任何有效语义沟通的可能性”,所以玩家们必然选择寂静。由此莱姆也就对“费米佯谬”给出了他自己的解释:老玩家们在制定了宇宙时空物理规则之后选择了寂静,所以他们在宇宙大游戏桌上是隐身的,地球人类自然不可能发现他们。

我感到“颇出意外”,是因为“大寂静”这样思想深刻的费米悖论解答,竟被本书作者隐隐归入“开玩笑的态度”之列,不予考虑。

■基于这样一种宇宙图景的对费米悖论的回答,当然也是很有想象力的。其实,在此书中列举的 75 种回答中,有不少回答还是让人觉得很幼稚,很像是“开玩笑”且并无太多道理的。相比之下,莱姆的“大寂静”说,确实更有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试图在根本上回答费米悖论的感觉。显然莱姆的说法应该是出现在刘慈欣的《三体》之前,如果有更多的人知道莱姆的想法,不知对《三体》中的宇宙设想的震惊感是否会有所减少。而且我也很好奇,刘慈欣在撰写《三体》时,是否知道莱姆的观点,抑或是他自己独立的原创?

接着再谈你的“颇出意外”。为什么“大寂静”这样思想深刻的费米悖论解答,会被此书作者归入“开玩笑的态度”之列呢?你对此有什么猜测和解释?或者,这是否会连带使得人们对于此书的价值产生怀疑呢?

□这就和你前面提到的从学说主张者出发的分类有关了。我注意到,本书作者在列举各种对费米悖论的解释时,似乎有刻意回避科幻作家的倾向:在 75 种解释中,来自科幻作家的不到十二分之一(我只找到了6种)。本书作者显然更喜欢来自学者、官员、科学家所提出的解释。被本书作者选中的 6 位科幻作家中,有的人也有双重身份。

虽然中译本相当可惜地删去了索引,但通过对 75 种解释的阅读,我相信本书作者没有提到过莱姆的名字。莱姆虽然是波兰的科幻作家,但他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比较罕见的能够同时被冷战双方都接受的作家,他的作品很早就有英译本。至少在科幻圈子里,莱姆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本书作者既然有回避科幻作家的倾向,没有让莱姆进入他的视野倒也不难理解。

本书作者的上述倾向,虽然出自我的猜测,但对于理解他为何会将“大寂静”这样一类对费米悖论最有思想深度和力度的解释弃之不顾,是有帮助的。也许在他心目中,科幻小说作为虚构作品,是很难和“开玩笑的态度”拉开距离的?

至于刘慈欣,他阅读过大量前贤的科幻小说,相信莱姆的作品进入刘慈欣视野的概率要大于进入本书作者视野的概率——尽管如果真是如此,对于本书作者来说是不应该的。刘慈欣在《三体》中设想的“黑暗森林法则”,明显可以归入“大寂静”类中。而他脍炙人口的“降维攻击”所想象的宏大场面,完全是对莱姆“(先进文明的)工具就是我们所谓的自然法则”即改变时空物理规则的具象描绘。顺便说一句,“降维攻击”这个说法现在经常被各界人士用来表达“不可抗拒的攻击”之意,堪称“降维使用”——忽略了刘慈欣创造的这个表达的大部分精妙之处。

■基于你的这种猜测,也就是说,科幻作者从身份上似乎很难入得作者法眼,但在我的感觉中,那些被归入学者、官员和科学家阵营的回答者,甚至于这个悖论本身,也都是很有科幻意味的。此书中的一些回答,看上去也颇有科幻感,因而,将科幻作者的回答排除在外显然是非常不恰当的。

之所以说这个悖论,或者说它隐含的前提,就很有科幻意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它的回答显然与常规的科学假设及其对之要求的证明的根据有所不同。通常人们会说,要证明一件东西存在,这相对还是容易的,因为只要找到一个证据就可以,而要说某种东西不存在,则要困难得多,因为人们几乎永远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已经穷尽了所有的证据。对于外星人存在的猜测正是如此。

尽管如此,至少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外星人的存在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想法,尤其是众多的科幻作家。当然,在其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可以讨论的问题,毕竟我们看到的科幻作品中对于外星人的呈现,大多还是以地球人作为样板,只是稍加变化而已。但外星人为何非要如此,却是很可以讨论的问题。在《三体》中,“三体人”就几乎没有以真正具象的方式出现,而就我有限的科幻阅读所见,像莱姆的《索拉里斯星》中,那个“大洋”那样几乎完全超出地球生物模板的构想,也差不多才算是真正超越性的想象力的创造。也许,这部分地反映了大部分科幻作家的想象力还是不够超脱吧。

但无论如何,外星人的存在,以及寻找外星人,一直是有趣而经久不衰的话题,那么对外星人的研究和探索,包括各种大胆的猜测和想象,可不可以成为一种广义上的科学研究,与现有的那种主流的科学规范有所不同,但仍然值得人们重视呢?更何况外星人的存在,又在原则上被认为与地球人的命运紧密相关因而非常重要。这样想来,也许我们又可以给涉及外星人的科幻一种新的定位?

《如果有外星人,他们在哪——费米悖论的 75 种解答》,(英)斯蒂芬·韦伯著,刘炎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定价:98元。

原载2021年12月8日《中华读书报》

南腔北调(189) aafRUo2UUr9hBprGwoioivE1df7wlDdOmxlFpFwK2rxy6GtmtMLm5QsECEyh3T+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