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中国人的域外植物学著作叫好

□江晓原 ■刘 兵

□刘华杰教授喜欢将研究工作区分为“一阶”“二阶”等。就以植物学为例,那些植物学史,或者与植物学有关的科学社会学或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会被列入“二阶”,而植物学本身的工作,诸如著录品种、搜集标本之类的工作,则被归入“一阶”。按照这种区分方式,《檀岛花事》无疑属于“一阶”的植物学著作了。

以往我们看到一些西方学者到中国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他们帝国的扩张而工作。当然他们的这类工作有些对于中国而言确实也有“筚路蓝缕”开创之功,有些工作甚至是奠基性的,这种现象在植物学、地质学、气象学、人类学等学科表现得最为明显。至于从西方学成归来的中国第一代现代植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学者,他们的工作似乎天然地局限于中国本土。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华杰的《檀岛花事》显现出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这是中国学者在域外进行的“一阶”植物学工作。它很可能是中国人第一次对国土之外的地区进行的植物学工作。

■前些年,刘华杰曾有一本文集出版,名为《一点二阶立场》。对那个书名,也曾有不同的争论和解释。我觉得,或许用在这里,这个书名的说法也还合适。因为,作为一本日记体的作品,《檀岛花事》里面固然有大量一阶的观察和记录,但同时也经常会有一些在那些标准的一阶植物学研究中不会写下的内容,包括带有鲜明的人文立场的议论、联想等。而这种将一阶的观察记录,与那些带有人文立场的评论等结合在一起,才是这本书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其次,这本书究竟是不是中国人第一次对国土之外地区进行的植物学工作,这个判断我不敢轻易下。但我很倾向于认为,这应该是像刘华杰这样一位中国哲学教授、科学传播研究者和业余植物爱好者所写、所出版的这种风格的植物考察日记的第一次出现。在加上这些限制性的说法之后,也许在“成就”的赞扬力度上表面有所下降,但在另外一层特色的意义上,其赞扬的力度又是有所提升的。

□被你加了那么多的限定之后,《檀岛花事》的“第一”当然不会再有问题。不过更重要的无疑是书中的内容和本书的写法。

刘华杰教授并没有拉开架势来写一部“严肃的学术文本”——估计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这样做。《檀岛花事》全书采用了相当亲和的、充满文化色彩的、处处结合人文历史背景的叙述方式,而且作者自己经常现身于他所描绘的场景中。这让我想起卢梭的《植物学通信》——我们两人还在《中国图书评论》的专栏中谈到过。本来,植物学就不是所谓的“精密科学”,它的哪怕是臻于极致的“学术文本”,也不可能写成《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那样。所以植物学著作即使采用了非常亲和的文本形式,也仍然有可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如果我们同意卢梭的《植物学通信》在植物学上也不无价值,那《檀岛花事》的价值无疑要在此之上——尽管作者的知名度不如卢梭。

■这些说法我都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在你的设想中,这套书的读者会是些什么人?前些天,我们在一次小会上曾讨论起相关话题,比如,像你,对自然之物的亲近感,不如对人文之物的亲近感强,那你在读这本亲近自然的人文写作之书时又会是什么感受呢?

联系到你对中国古籍的熟悉,我还想问的是,在过去的历史上,中国古人是否有类似的“笔记”类作品?而那些作品中,是否也会有像华杰这样的类似观察与记载?如果有,那么,那种观察和记载中体现出来的,是否又会是有中国特色的某种“地方性”的植物学甚至博物学传统呢?因为在华杰的日记中的“植物学”,包括在你对他的书在“植物学价值”的评价,其实应该是体现在西方植物学的传统的意义上的。

□你的判断是准确的,我对于自然之物的亲近感不如对人文之物的亲近感,但这纯属个人好恶。我们在评价一本书时,原是要尽力脱略其影响才对。据我所知,还是会有相当数量的读者对《檀岛花事》有阅读兴趣的,因为前些年国内书业有过类似的例证。这还没有考虑到《檀岛花事》的作者在叙述中经常现身,使得本书兼有个人游记性质,它的人文色彩更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国古代当然也有植物学著作,甚至可以说“在西方植物学传统意义上的”作品也是有的,比如一些属于“本草”或“救荒本草”系列的作品,也绘制了植物的图形,便于读者识别辨认。当然,这些作品主要是着眼于所记载的植物的药用或食用价值,并不具备对植物分类的理念;中国古代也没有产生类似西方的植物分类理论和体系。另外,这些作品的作者自己也不会在叙述中现身——他们不会在作品中记述自己的相关活动。

这样看来,对《檀岛花事》一书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主要还是只能在西方理论的框架中进行判断和估计。

■当然,仅就在西方理论框架中来评价《檀岛花事》,其意义已经足够重大了。其实,我之所以提及中国古代,确实又是因为我现在会更感兴趣的是,在中国古代是否可能存在类似作品中的不同于西方(而不是类似于西方)的植物(以及非植物的自然物)的分类理论体系,及其哲学基础。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我认为,无论是在研究性还是普及性的意义上,《檀岛花事》都足以在当下开拓一种新的研究与写作范式。正像前不久在北大举行的一次座谈《檀岛花事》的“凤凰网读书会”上,我对华杰此书和此书的写作经历所说的:“我们都可以在重复的观赏中获得美好享受,不一定都是植物,也不一定都是夏威夷。可以是鸟、虫,可以是印度、中国和任何其他的地方。我觉得重要的不在于是不是夏威夷,重要的不在于是不是花,而是在于这样一种意识和生活——这正是我们倡导的。”

《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刘华杰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定价:258元(全三册)。

原载2017年12月13日《中华读书报》

南腔北调(165) 1CRElNuJvskO7YtAkzuhi10oJdE8s1Mq1ST4lj4iMO9F9eyH5DOltjzcAI1+D0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