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公元前6000年
早期酿酒工艺出现

人类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考古显示,距今四五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新人”阶段就已经出现了酒。最早的酒是含糖物质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含糖野果,而空气里、尘埃中和果皮上都附着有酵母菌。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发挥作用,使果汁变成酒浆,自然形成酒。

真正意义上的人工酿酒生产活动,是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出现之后开始的。这时人类有了比较充裕的粮食,同时又有了盛物器皿(如青铜制的和陶制的),这两个条件使酿酒生产成为可能。

战国早期的青铜冰鉴(冰酒器)

根据对出土文物的考证,约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已出现雕刻着啤酒制作方法的黏土板。最原始的啤酒实际上就是麦芽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已用大麦、小麦、蜂蜜等酿制出了16种啤酒。啤酒的酿造技术后来由埃及通过希腊传到西欧。现在的啤酒以麦芽、大米等为原料,加入少量啤酒花(一种草本植物,可以使啤酒产生一种特有的香气),在低温状态下,经酵母作用发酵而成。啤酒被称为“液体面包”,是一种低浓度、富含二氧化碳的酒精饮料。

在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前3000年)被认为是谷物酿酒工艺的萌芽期,当时是用蘖(发芽的谷粒)造酒。在龙山文化(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脚杯、小壶等酒器,反映出酿酒在当时已进入盛行期。

酒曲的产生,使酿酒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经过高温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即生长出茂盛的菌丝,此即酒曲。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霉菌以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酿酒,统一了淀粉质原料的糖化和酒化过程,使酿酒技术得到极大提高。

酒曲的生产在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大致到宋代,中国酒曲的种类基本定型,酿酒技术达到极高水准,主要表现在:酒曲品种齐全,工艺技术完善,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和发酵力高。

用酒曲酿酒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酒曲是我国古代发酵技术的最大发明,并给现代工业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有了酒曲,酿酒过程才由蘖糖化(乙醇很低)发展到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复式发酵),进而形成今天的酿酒工业。

制曲图 7pQF22Zl7Wzt2Zd1+8EjtPy6RaCC1mCn7e/HPaz5cyLJDikT6SI2+W7Dotrn9WM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