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是动荡的一年,越南战争越发激烈,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金遇刺,随后数月各大城市中心爆发焚毁和骚乱。在这种背景下,巴菲特对市场的信心开始动摇,感到股票可能既没有短期价值,长期持有的价值也存疑。
4月3日,马丁·路德·金发表了他最后的演讲,其中他明显知道生命受到威胁,但他不惧危险继续推动社会运动。第二天,他在洛林汽车旅馆的阳台上被枪杀,整个黑人社区陷入悲痛与愤怒,城市中心成了激战区。与此同时,数万名学生在大学校园内举行反对越南战争的示威游行。
巴菲特在1968年年初召集了追随格雷厄姆的同伴举行了一次会议,讨论价值投资和行业未来。大家都觉得市场变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大量资金涌入市场,50多只新的投资基金进场,持有股票成了一种时尚。巴菲特形容这段时期的市场像患上躁狂症,人们“满怀希望、轻信和贪婪”。
这一年中,巴菲特决定放弃棘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尝试将公司卖给芒格和戈特斯曼,但他们都不愿意接手。巴菲特只能继续经营,同时关闭了不赚钱的服装部和梭箱织机部。
不久后,巴菲特和芒格发现了蓝筹印花公司,一家经营印花的公司。印花是一种营销上的赠品券,零售商会购买印花,并将之连同找零一起交给顾客,顾客则会积攒这些印花,攒够一定数量可换取蓝筹印花公司提供的烤炉、钓鱼竿等用品。因此,蓝筹印花公司拥有“浮存金”,即在顾客兑换前蓝筹印花公司可以使用零售商的预付款。巴菲特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英特尔等科技股开始崭露头角,但巴菲特对科技股有偏见,他觉得这样的投资没有安全边际。尽管错过了英特尔这样的投资机会,但他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如果不能约束风险,就放弃可能的财富。
1968年年末,因为社会动荡和通胀上升,巴菲特对市场的看法越来越悲观,认为股票可能既没有短期价值,长期持有的价值也存疑。他在这一年的致合伙人的信中写道:“目前的投资想法正处于低谷。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样子了。”
尽管巴菲特对BPL的前景感到前所未有的悲观。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地好。这一年,他们获得了4 003万美元的回报,回报率达到58.8%,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回报率仅为7.6%。每年纽约交易所的交易时间约为1 200小时,相当于巴菲特在这一年每小时赚取了33 000美元,这种超常的表现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而这也是1957年全年的回报。
1968年标普500指数的走势如图13所示。
为什么在越南战争激战和马丁·路德·金遇刺时,市场依然在涨?巴菲特又为什么开始强烈看空?
图13 1968年标普500指数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