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中年折戟,深陷千万孤独

贞元二十一年(805),德宗皇帝驾崩,太子李诵登基,是为唐顺宗。唐顺宗有感于当时朝廷弊端,即位后便着手对朝政进行改革。皇帝任命自己十分信任的大臣王叔文和王伾为翰林学士。王叔文兼任盐铁副使,并推荐当时声望很高的韦执谊做宰相,又起用了柳宗元、刘禹锡等一批才能出众的年轻官员,开始进行改革。这次改革又被称为“永贞革新”。

革新派首先取缔了为祸百姓多年的宫市和五坊使,杜绝了宦官借为宫廷采购而鱼肉百姓的恶行,释放宫女和教坊女伶,以俭省国库支出,同时还取消了一部分苛捐杂税,长安城里的百姓听说这件事后,无不欢呼雀跃。就连反对革新的韩愈,后来都不得不承认这些政策使“人情大悦”“百姓相聚,欢呼大喜”(韩愈《顺宗实录》)。此后,他们又通过唐顺宗下达诏令,禁止地方官员向皇帝进奉常贡之外的财物,减轻地方百姓因此承受的剥削。王叔文等人还致力于打击贪官和权宦,罢免了多名贪腐的皇亲贵胄,整顿吏治、整治藩镇,一时间,民生得到极大宽解,大唐王朝的风气焕然一新。柳宗元和刘禹锡作为改革的主力军,可谓年少得志,踔厉风发。

如果时间能够停留在此处,那么柳宗元的前半生可以说非常顺利,然而天不从人愿,一朝梦碎,故园西去,长安北望再难还。这场革新开始后没过多久,原本就体弱多病的唐顺宗病情恶化无法执政,最后只能禅位给太子李纯,也就是后来的唐宪宗。李纯和朝中的保守势力对革新派成员非常反感,把他们全部贬谪。

踔厉风发 共赴革新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柳宗元《重别梦得》

时  间:贞元二十一年(805)

地  点:长安街市、柳宅

主要人物:柳宗元(33岁,时任礼部员外郎)、刘禹锡(34岁,时任屯田员外郎)、大宦官(40余岁,五坊市使)、小宦官甲、乙(20余岁,五坊市使)

第一幕 打击宦官 锐意革新

日 外 长安街市

一大宦官带两个小宦官正在一商铺门前,与一酒肆老板起了争执。众人皆围观。

酒肆老板 (强压怒火):我这庙小,奉养不起您的神鹰。

小宦官甲 :让你帮圣人养鹰,是你几辈子都修不来的福气!

酒肆老板 (愤恨地):你看看,这里头有鹰吗?

小宦官乙 :我可是刚放进去的。你让大家看看,有还是没有?

宦官目光扫视围观百姓,百姓们皆怒目而视,却无人答话。

小宦官甲 (得意地):瞧见没,大家都看见了!怎么就你看不见?

酒肆老板 (愤怒已极):五坊小儿,我和你拼了!

还没等酒肆老板动手,两个小宦官围着酒肆老板就打。只见一阵剑影,罩在门上的网被劈开两半。柳宗元左手持剑鞘,右手用佩剑上前将网劈开。刘禹锡亦随之冲上前去。

柳宗元 :你这阉徒,新帝初登大宝,禁止惊扰百姓,你们还敢打着圣人的旗号胡作非为!

小宦官甲 :我们在这条街上养了二十年的鹰,什么绿袍小官也敢和我们动手?

柳宗元 :柳宗元。

刘禹锡 :刘禹锡。

两个小宦官有所顾忌,顿时收回手、撤回身。

小宦官甲 (窃窃私语):柳宗元?刘禹锡?这不是新升的两位员外郎吗?

大宦官 :小小六品员外郎也管得了宫里的事?!

小宦官乙 (低声耳语):他们可是王叔文的人。

小宦官甲 :王叔文可是当今圣人的重臣。

大宦官 (略有忧惧):咱们走。

大宦官带着小宦官甲、乙,头也不回地走了。

酒肆老板 :多谢二位员外郎,你们走吧,快走吧!

柳宗元 :为何?

酒肆老板 :他们这些给宫里养鹰、养犬的,横行街肆二十多年。他们谁也不怕,一定会报复你们的!

刘禹锡 :哼!就怕他们不敢来。

柳宗元 :如今新帝登基,若想天下重归治世,正是改变之时!

酒肆老板 :改变?(上下打量)这话起初也听人说过,要改、要变。但慢慢地……

酒肆老板反倒背转身,将店铺上了门板。柳宗元、刘禹锡面面相觑。

刘禹锡 :子厚,这些年,你我说过的那些兴利除弊之策,在腹中酝酿了千百遍……

柳宗元 :民怨已成鼎沸之势,此时不行,更待何时啊?

刘禹锡 :新政一旦推行,成,则民安国兴;若有差池,你我恐怕难得善果!

柳宗元 :不过是“抱拙终身,以死谁惕!”(《乞巧文》)

第二幕 革新失败 雨夜泪别

夜 内 柳宅

雨声哗哗,雷鸣阵阵。石板路上一只官靴经过,溅起水花,直至柳宅门口。只见来人急促的身影在雨中重重叩门。柳宗元清瘦的身影立于案前,他饱蘸浓墨,笔走龙蛇地抄写《离骚》。刘禹锡大步闯入内室。

刘禹锡 :子厚!长安雷雨交加,你倒是临危不乱!

柳宗元 :我知道兄长为何事而来。

两人对坐,刘禹锡焦急万分。

刘禹锡 :太子新立,远贤任亲,藩镇宦官内外勾结,新政已是强弩之末,回天无力了……王叔文学士的贬诏已下,下一个,想必就是你我了。

柳宗元 :“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刘禹锡 (懊恼地):早知有今日,我定不能将你引荐给王学士!连累你高门贵胄,竟和我们一同陷入这等险境。

柳宗元 :刘梦得,你在说什么!“夫为吏者,人役也。”(《送宁国范明府诗序》)入仕为官,改革为民,那是我一生的夙愿,与他人又有何干?幸而与君并肩同行,我已是感佩之至。我柳宗元此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啊?兄长可还记得,那日你赠我宝剑之时曾立下的誓言……

屋外雨声悲哽,屋内烛火被吹得忽明忽暗,更添凄惶。

刘禹锡 :不以身家性命为忧……

柳宗元 :但以国家黎民为重!两人同誓,本应甘苦与共、祸福同担。但是兄长,我宁愿以身殉道,只是伤心我们曾经约定重开这盛世,恐怕看不到了。

刘禹锡 :子厚……(哽咽)

杨雨:与其说柳宗元投入革新与刘禹锡有关,不如说是与百姓有关。大唐几经叛乱,阉宦当道,藩镇抗命,国势日趋衰弱以致民生疾苦,有志之人都欲有所作为,刘柳二人自然也是如此。

撒贝宁 :无论是在刘禹锡还是柳宗元身上,他们对于国家命运似乎有一种使命感,就是无论身在哪里,无论革新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内心永远都没有放弃的念头,仍然还想再有机会能继续为社会做些什么。

尚永亮:永贞革新是二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虽然革新存在一些弊端,过于急躁冒进,影响了当权者的利益,但从实质上来看,他们失败的根本源于外部多种势力联合一致的严酷打击,源于革新派与新的专制皇权不可调和的剧烈冲突。纵观历朝历代政治斗争,一朝天子一朝臣几乎已成定规。

永贞革新仅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就宣告失败,但永贞革新以及革新派思想的进步性却是不可忽视的。唐宪宗虽然对王叔文等人给予了严厉的惩处,却沿袭新政的举措,削藩势、擢良人、慎选财臣、整顿制度,也因此制定了元和时期的治国策略。永贞革新为元和中兴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做出了政策上的准备,对元和政局的影响意义深远。只是当时,革新派被封建时代的各种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善终,虽败犹荣。柳宗元和刘禹锡作为革新派的主要成员,都被贬谪到偏远的地区。

春风得意一朝化为囚山寒江,这场变故,像是一道凄厉的剑痕,划分了柳宗元的前后半生,前半生有多么恣意,后半生就有多么寂寥。离家去国,万死投荒,自此之后,他再也没能回到朝廷中枢。

永贞元年(805)九月,三十三岁的柳宗元被贬出京,历经辗转,远赴永州。贬谪途中,经过汨罗江口,柳宗元驻舟凭吊投江而亡的屈原,此情此景之下,他对屈原的遭遇更添感同身受,写下情辞并茂的《吊屈原文》。

当时的永州,远离中原腹地,荒僻凋零,下辖仅零陵、祁阳、湘源等县,经历了安史之乱,人口锐减,民生凋敝不堪。初到永州,柳宗元的境遇十分坎坷,表面上,他仍有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的六品官职,但实际上这是编制之外的闲职,不仅不能干预政务,甚至连正式的官舍都没有,只能寄居在龙兴寺。永州地处南方,潮湿酷热,气候与长安大不相同,柳宗元一家水土不服,很快便疾病缠身。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曾说自己“行则膝颤,坐则髀痹”(《与李翰林建书》),腿脚不便的病灶便是自此埋下。也正是因此,柳宗元开始研究药理,还进行了很多的医学实践。“采术东山阿”“东山幽且阻”(《种术》),他亲自去深山里采药,还把自己的治疗经验详加记载,写了《种仙灵毗》《种白蘘荷》等,为后世留下宝贵的中药学资料。

在这种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困顿中,柳宗元以前那些革新为民的志向,已是无处施展,他原本还期待着朝廷大赦天下,自己也能重回中枢,但苦苦等来的是“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旧唐书·宪宗本纪》)的诏书,即使遇到朝廷恩赦,也不能迁调,唐宪宗直接截断了柳宗元回长安的归途。

祸不单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在颠沛流离中病倒,加之当地环境恶劣、缺医少药,到达永州后不久就含恨离开人世。柳宗元自幼与母亲感情深厚,在远谪路上,也唯有卢氏的悉心开解,能给他带来一丝慰藉。母亲的去世,对他无疑是又一重暴击,“穷天下之声,无以舒其哀”(《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按照当时的习俗,柳宗元应把母亲送回老家长安万年县,与早年去世的父亲合葬。但是,身为贬谪之官,没有朝廷许可,他不能离开永州半步,直到一年后,窘困的柳宗元才凑够资金请表弟卢遵将母亲的灵柩送回长安,自己则因有罪在身,只能在江畔送行。

江畔送母 千万孤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时  间:元和二年(807)

地  点:永州江畔

主要人物:柳宗元(35岁,时任永州司马)、卢遵(20余岁,柳宗元表弟)、柳宗直(字正夫,24岁,柳宗元堂弟)

日 外 江畔

江风瑟瑟,木船停靠岸边,船篷上挂着帘子遮挡。柳宗元、柳宗直与卢遵三人皆一身素服。

柳宗直 :堂兄,你该放心了。

柳宗元 :我给母亲再剥两个橘子,回长安就不容易吃到了。

柳宗元迈步上船,跪坐在甲板上,恭敬地剥开橘子,一个、两个……起初,柳宗元剥得还很缓慢,只见手越剥越用力,橘子皮落在江水中。

柳宗直 :堂兄,时辰到了,遵弟该启程了。(欲把柳宗元拽起)

柳宗元对着船篷,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

柳宗元 (轻声地):母亲,这一路,儿剥给您吃吧。

卢遵 :表兄这是何意?

柳宗元 :陪母亲,回长安。

卢遵 :万万不可啊!这要被人看见,必获重罪!

柳宗元 (悲愤地):不孝之罪,也是万无可赎!

柳宗元说着,奋力伸手去解船缆。柳宗直见此大惊,向卢遵一使眼色,两人阻拦柳宗元。

柳宗直 :堂兄,你是远迁之身,你忘了吗?

柳宗直、卢遵 :堂兄/表兄,不可冲动啊。

船在水中摇摇晃晃,两兄弟合力拼命将柳宗元架下了船。卢遵见实在拦不住柳宗元,“扑通”一声跪在柳宗元面前。

卢遵 :表兄,自古忠孝难两全,姑母已经替你做了选择!(从怀中掏出一册书,递给柳宗元)表兄可还识得这个?

柳宗元惊讶接过,竟然是一卷《离骚》,他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封面。

卢遵 :姑母说你看到此书,必会明白她的用心!

柳宗元翻开书册,书中竟然夹着一片干橘叶。泪眼中,只见年轻的卢氏揽着小柳宗元,递给他一个橘子。

卢氏 :元儿,“明者不悼往事”(《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坚持此心,不改此志。(笑吟吟)

虚空之中,小柳宗元把橘子递给中年柳宗元。

柳宗元 :“穷与达固不渝兮”(《吊屈原文》),儿明白。但儿的心不安。

母亲消失,柳宗元再次回首看船,惊见船已经开动,卢遵在船上。

卢遵 (高喊):表兄,放心吧,我会将姑母平平安安送到长安的!

柳宗元积蓄已久的悲伤如山洪一般暴发,跪倒在地。

撒贝宁:革新失败,母亲过世,家国双双不能报答,这可能是造成柳宗元内心此刻千万孤独的最深层次的原因。这种情况下,难怪他会写下《江雪》,实际上就是他现在心境的真实写照。

杨雨:壮志落空,被贬到这样一个偏远蛮荒之地,然后母亲去世,他还没有办法扶灵送母亲回故乡,这对他的打击确实是巨大的。寒江独钓的形象被放得无限大,瞬间充盈于天地之间。

尚永亮: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心情灰冷到了极点,也绝望到了极点。《江雪》这首诗,反映了柳宗元在千万孤独的环境中间傲然独守的精神状态。

长安风采一朝,如今在陈之厄。母亲去世后,曾与他一同参与革新的同僚们的噩耗也纷纷传来,王叔文被皇帝赐死,开州司马王伾和柳宗元的挚友凌准也都病故于调任之地。新政落败本就让他一腔热血付诸东流,又遭至亲旧友接二连三地离世,可谓身残家破,万事瓦裂。

理想受挫、被贬蛮荒、母亲病逝、不得量移……这是柳宗元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在这样的境遇下,他感受到了强烈的拘囚感,内心深埋愤懑与悲恨,挥笔写下了《吊屈原文》《惩咎赋》《囚山赋》《江雪》等诸多名篇,字字句句都是对不公命运的反叛,其中《江雪》更是成为千古名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绝”,一个“灭”,见出环境极度的清冷寂寥;一个“寒”,一个“雪”,更是给这寂寥之境添加了浓郁的肃杀之气。四句诗的首字连起来,组成了“千万孤独”四字,就是他这段时期内心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也被称为“世间最孤独的诗”。这种千万孤独的深层内因,是家国壮志的双双落空。史书上“永贞革新”四个字,落到柳宗元肩上,却是一生的理想和家族的荣耀。而此刻的柳宗元,虽苦痛难以为外人道,但内心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道义与理想。在诗中清冷肃杀的极端环境下,渔翁竟丝毫不为所惧,这千万孤独背后是何等的孤傲、坚韧。独钓寒江,谁说不是对这千万孤独的反抗呢!

宋代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以各种方式致敬《江雪》,宋代画家马远、清代画家胡锡珪,还有现代著名画家张大千,都曾以《江雪》作画。 1h0GZyjAeKju3SPgpgjj1G8lIZ/DRCWuyfXtKUOKNhnTe+DcquBF7lru1QiZG3L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