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官场沉浮,志不得通

阳山归来之后,韩愈几经辗转,虽失意孤独,依然不改正直本性。他常与执事者争执不合,仕途几番起落,于元和七年(812)三入国子监,得到了“国子博士”这赋闲的冷曹之位。昔日孟轲为阐明孔子之道,周游天下,据传最后死在了路上;荀子继承发扬孔孟的正论,却遭人诬陷,老死兰陵。纵使现实困厄孤苦,他们仍在追随弘扬圣人之道,不敢懈怠。韩愈的选择也和他们一样,纵使身逢绝境,亦不忘践行大道。这个时期,他的文章便是最锋利趁手的武器。

针对中唐时期社会上混乱的思想状态,韩愈以一篇《原道》,厘清了自尧舜至孔孟的思想脉络,将儒道描绘成一个渊源有自、历代相传的统绪,并重新阐述了仁义的现实意义与重要性。正如韩愈的学生李翱所说,自此以后“六经之风,绝而复新”(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在中国文化史上,韩愈的思想影响深远,他关于道统的主张,被视为“新儒学”,即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的发端。也是因此,韩愈在世时,就已经被很多知识分子尊称为“韩子”,在此之前,这本来是对于韩非的称呼。正是因为大家的尊崇,“韩子”成了韩愈专有的尊称,而韩非的尊称则变为了“韩非子”。

韩愈又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在他的文章中,常见“以文为戏”的表达方式,这个“戏”是戏谑的意思。《毛颖传》《送穷文》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进学解》更是戏谑中的佳作。在这篇文章中,他借学生之口,对自己的半生进行自嘲,实际上是表明自己像孟子、荀子一样的鸿鹄之志。在《进学解》一文中,韩愈创造了二十多个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比如焚膏继晷、含英咀华、兀兀穷年、较短量长、佶屈聱牙、异曲同工……可谓在中唐创造出一个属于他的崭新的时代话语体系。

这个时期,韩愈依然屡陷困境之中,几经官场浮沉,从长安到洛阳再回到长安,不是遭贬就是赋闲,但一直在坚持自己要做的事:“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

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起兵叛乱。事实上,安史之乱后,部分藩镇将领拥兵自重祸乱四起,其中就以淮西局势尤为复杂,朝廷几番出兵,皆未能剿除叛乱。第二年,力主平叛的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于上朝途中被叛军刺杀,一死一伤,震惊朝野。众臣皆认为此次遇刺之祸,是因对淮西用兵而起,纷纷建议招抚淮西。

献计淮西 扫除逆镇

奔走偕来,同我太平。

——韩愈《平淮西碑》

时  间:元和十年(815)

地  点:长安宣政殿

主要人物:韩愈(48岁,时任考功郎中、知制诰)、裴度(字中立,51岁,时任御史中丞)

日 内 宣政殿

宣政殿内,气氛压抑。一张巨大的帷幕把皇帝和臣属隔开。

大臣甲 :武元衡武阁老当街被人刺杀,裴度裴侍郎被人刺伤,此事贞观以来,前所未有,令人心寒。

大臣乙 :朝廷与淮西交恶,乃成今日刺杀之祸。此祸皆因裴度、武元衡执意平叛。请陛下罢免裴度以安抚淮西、河北二镇之心。

大臣丙 :裴度心怀叵测,卖直求名,实乃乱臣,请圣人处置裴度。

大臣丁 :臣以为,现在只有安抚淮西吴元济,方可求得天下安宁。

大臣甲 :臣附议,请处置裴度。

朝堂上一时间交头接耳。突然宣政殿大门洞开,一瞬间,阳光洒进昏暗的殿堂。裴度从外面走进来。他威严不减,宛若从战场归来的军神。韩愈在他身边,一起走进殿来。

裴度 (声若洪钟地):臣裴度面见圣人!

韩愈俯身下拜。

裴度 :臣裴度不惧死,请率天子之师诛无道之兵。(俯身下拜)

韩愈 :臣愿为行军司马,讨平叛逆。

一位宦官和帷幕内的皇帝耳语,随后走出来。

宦官 :许。

元和十二年(817),韩愈担任行军司马,随宰相裴度征讨淮西叛军。在这次征战中,韩愈表现出极强的谋略,他曾献计对敌军暗夜突袭,最终,李愬率三千勇兵借风雪掩护,趁敌不备,大败吴军,扰攘多年的淮西叛乱终于得以平定。淮西大捷后,朝廷乘胜追击,一举收复降服其他作乱藩镇,至此,藩镇割据的局面暂告结束,元和中兴也达到了顶点。

元和中兴,指唐宪宗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国力得到恢复的时代。

战后,韩愈奉命作《平淮西碑》,文中对于宰相裴度不吝褒奖,但与此同时也引起了有些功臣的不满,认为自己的功绩没有被记录完全;他还在文中批评了拒绝平叛的朝中重臣“臆决唱声,万口和附”,也引发了这部分人的不满。宪宗考虑到朝中稳定,未来的平叛战争中还需要将士效命,下令废掉韩愈撰写的碑文,再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平淮西碑》文。但到了宋代,百姓们认为段文水平根本无法与韩文相论,于是又磨去段文,重刻上韩文。宋碑后毁于战火,明代人又立,然后清人又立,保存至今。 m+TzRGqlGCOxfuZ94qDcR1x0VUK0rrV6VCjwlL9XvlVWeLiqiryBexROlsEwz7o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