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西部上空,成功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震响寰宇。从此,中华民族挺直了腰杆。曾被称为“国营二二一厂”的神秘禁区,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院、厂、社会合一,一套机构三块牌子的事业单位)。为了爆炸我国的“争气弹”,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工人、干部,从大江南北汇聚到高寒缺氧的金银滩草原,战胜了苏联撤走专家与三年困难时期双重困难,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坚定的民族自信、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头顶青天,脚踏草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战胜了一道道艰难险阻,研制、总装、出厂试验,成功爆炸了我国的原子弹,书写出我国核武器发展史上浓彩重笔的巨幅画卷。

960年,作者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配到北京第九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1961年1月,到“前方”——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劳动锻炼,参加“221工程”的筹建。先后工作于临时改建的精密加工512车间,裂变材料铀-238精加工和热核材料(氘化锂-氢化锂等)压制成型、烧结、机械加工、涂层、中子源生产、内球组合件、氢弹被扳机装配的102车间。从事“内爆型”原子弹关键部件——聚焦元件的研制,铀-238、4号、049、热核材料的精加工和产品的装配,在102车间工作了16年。一共在金银滩工作了33年,由于作者在核材料工程中的贡献,被评为核工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221基地的九院、二二一厂,从将军到士兵、从科学家到科技人员、从干部到工人,从主生产部门到辅助生产服务部门,在中央专委运筹帷幄和核工业部领导下,大力协同,研制原子弹、核航弹、氢弹,进行“两弹结合”试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等国家16次核试验,并开始小型化试验及武器化、多型号的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5年零6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成为第4个掌握氢弹的国家(在法国之前)。我国16次国家核试验的核产品都是在九院、二二一厂研制、装配出厂的。院、厂研制生产的东风-3号、东风-4号、东风-5号核弹头,在国庆四十周年庆典上,通过天安门检阅,震惊世界。

喜读王菁珩创作的报告文学《中国原子城纪事》、纪实性文学作品《使命至上》,让人不禁回顾核工业221人所作出的历史功勋。

《中国原子城纪事》回顾了221基地36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三年困难时期,加上苏联撤走专家,展现了依靠中华民族的倔强性格,全国人民大力协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突破了原子弹、氢弹工程的科学技术障碍,实现了武器化、批量生产,装备部队的历程。在叙事中,将二二一厂的发展,融合到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写;在写人时,全景式展现221人,以核铸国防基石,扬我国威,激发出的那种爱国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永攀高峰的大无畏精神。《使命至上》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骨架,以真实人物事迹为血肉,展现221的核一代人和核二代人在完成国家“864工程”任务和厂的撤销双重压力下,忍着内心的阵痛,站在国家战略调整高度,梳理好情绪,以高度的使命感,在特殊困难的环境中再次凝聚力量。讴歌了221人不畏艰险、勇担使命、无私奉献,担当、拼搏、创新的品格。

如今,核武器研制的烟云早已散去,金银滩草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化剑为犁的核武器研制基地。铸剑已成为过去的故事,但国之重器铸造者的丰功伟绩将永世长存,221精神将永放光芒。

我曾在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工作,经历了第一颗原子弹铀-235部件的研制、氢弹中380材料部件的生产过程。后来,受部党组委托主管二二一厂的撤销工作,见证了作者在两本书中求真求实、亲力亲为、生动感人、催人奋进的故事。它们的修订出版,丰富了我国核武器发展历程的珍贵资料;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有利于我国核工业优秀文化的传承。当代中国核工业人在面临新的挑战时,可以从两书中找经验、寻求精神的补养。它们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2019年5月 Q5cEU/Ejg7lmvKnx4gAgkuSJKhTIA+fBfHykhYjPhnf82hicq/x6ezMG5DOvUZ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