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父(汪绂图)
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
—— 《中次十一经》
郝懿行疏:“耕,《玉篇》作‘䎴’,云:‘神名。’李善注《南都赋》引此经。刘昭注《郡国志》引《南都赋》注云:‘耕父,旱鬼也。’其注《礼仪志》又引《东京赋》注云:‘耕父,旱鬼也。’今注并无之。”
郭璞注:“清泠水在西鄂县山上,神来时水赤有光耀,今有屋祠之。”
耕父(蒋应镐图)
吴任臣云:“张衡《东京赋》:‘囚耕父于清泠,溺女魃于神潢。’《南都赋》:‘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
郭璞《图赞》云:“清泠之水,在乎山顶。耕父是游,流光洒景。黔首祀禜,以弭灾眚。”
耕父(《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九)
中山神(汪绂图)
凡荆山之首,自翼望之山至于几山,凡四十八山,三千七百三十二里。其神状皆彘身人首。其祠毛(屯)用一雄鸡祈,瘗用一珪,糈用五种之精。禾山,帝也,(其屯祠)太用牢一之璧具,牛,无羞常瘗。倒堵,山毛、玉山,冢也,皆倒祠,羞毛(屯)少牢,婴毛(屯)吉玉。
—— 《中次十一经》
中次十一经神的样子是猪的身子,人的脑袋。
中次十一经神(《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九)
于儿(汪绂图)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两蛇头,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 《中次十二经》
经文“两蛇头”原作“身操两蛇”,文义不通。王本、汪本作“手操两蛇”,吕本亦“身”作“手”,云:“‘手’旧作‘身’。”下节洞庭之山云“左右手操蛇”,即一手操一蛇,则“手操两蛇”亦与文例不合。元钞本作“两蛇头”,《藏经》本《图赞》云:“于儿如人,蛇头有两。常游江渊,见于洞广。乍潜乍出,神光忽恍。”“蛇头有两”
与元钞本正合,今据改。
于儿(《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九)
于儿(蒋应镐图)
汪绂云:“于儿疑即俞儿,而他书言其衣冠乘马,与此不合。”邵瑞彭《山海经余义》云:“《管子·小问篇》:‘臣云:闻登山之神,有俞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疑即此神。又俞儿,古之善识味人,见《庄子·骈拇篇》《淮南子·泛论篇》《庄子》《释文》引《尸子》。于、俞古音不相近,疑经文本作‘俞儿’,魏晋间传写始误作‘于儿’。”
胡文焕《山海经图》第一张图就是“俞儿”,从图说来看,和此经于儿完全不合,因此将二者牵合为一,没有任何根据。
俞儿(胡文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