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喷气推进实验室

世界总是风云变幻。人类的历史一直有战争相伴,战争是解决纷争的最暴力手段。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安危。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军事基地,美国对日本宣战,正式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的传奇。1921年,39岁的罗斯福刚扑灭一场山火,就跳入冰冷的海水中,因脊髓灰质炎罹患下肢瘫痪,开始了他的轮椅人生。1928年他重返政坛,1932年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此后连任四届。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推出新政,把美国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挽救了回来。

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他写道:“在不久的将来,铀元素会变成一种重要的新能源,它也可以用来制造出极具威力的新型炸弹,而德国在这方面有可能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罗斯福总统敏锐的洞察力使他果断决定按下原子弹研究的启动键,这就是“曼哈顿计划”。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成为“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1943年4月,奥本海默建立实验室,6000名方方面面的科学家加盟这一实验室,27个月之后,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奥本海默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战争点燃了人类嗜血的天性。

罗斯福总统的关注点没有仅仅停留在原子弹上,有了原子弹的爆炸威慑力,接下来还需要考虑如何才能让原子弹打得更远、更精准。于是,他又把目光移向了火箭和导弹。

冯·卡门教授再一次被召集。他是美国科学界的另一张“王牌”。研制导弹的重任就落在了冯·卡门的肩上。这时候的钱学森已经成为冯·卡门教授离不开的左膀右臂。为了尽量留住钱学森,1941年8月,冯·卡门教授把钱学森在美国的居留身份由原先的学生改为访问学者。

那个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火箭俱乐部”被冯·卡门更名为“喷气推进实验室”,钱学森负责推进组,同时参与弹道组的工作。1942年4月,装有火箭助推装置的重型轰炸机试飞成功,这是美国实际应用火箭的开始。

这一年,“火箭俱乐部”又重组成了航空喷气通用公司。冯·卡门教授任总经理,钱学森成为公司的顾问。“火箭俱乐部”的成员纷纷入股。后来,公司化运营的航空喷气通用公司成为美国军方的大承包商,开始接受来自美国空军研究委员会、作战部、兵工局的订单,为他们设计、制造新式的航空火箭武器。

这种带有火箭助推起飞装置的重型轰炸机在很短的跑道或航空母舰上就能起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很快就在美国空军中被广泛应用。公司的股票大涨,最初入股的人都得到了一大笔钱。有人劝说钱学森一起入股,但被钱学森拒绝了。因为他已决意回国,回国的时间只是迟早的事情,他不想与美国公司有任何经济瓜葛。

航空喷气通用公司还接受了培训美国现役空军和海军军官的任务。钱学森担任教员,为他们讲授工程数学原理和喷气推进原理。尽管如此,按照美国规定,钱学森作为外国人是不能参加涉及军事机密的研究工作的。1942年12月1日,在冯·卡门教授的推荐下,经过美国宪兵总司令部人事安全部门严格的审核,钱学森获得了安全许可证,获准参加海陆空三军、国防部、科学研究发展局等的一切军事机密工作。从此,钱学森进入了美国军事科研核心领域,特别是火箭研制的核心层。

当时,火箭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克敌制胜的新型秘密武器。德国在火箭研制工作中进展迅速,这让美国军方坐立不安。

冯·卡门教授预感到,必须建立新的大型火箭实验室才能设计出射程更长的火箭。他的想法得到了美国五角大楼的认可。随即,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给加州理工学院拨款300万美元,扩建喷气推进实验室。就在当年“火箭俱乐部”进行实验的阿洛约·塞科山谷,大型喷气推进实验室破土动工,这里成了军事禁区。研究小组由4个增加到了9个,钱学森担任研究分析组负责人。

这时候的钱学森已经是有相当造诣的科学家了,他的工作重心还是在理论研究上。他详细研究了美国情报部门送来的德国导弹情报,撰写了《喷气推进》一书,这是美国首部全面系统论述喷气推进原理和导弹性能的著作,也是美国空气动力学研究生和军事工程师的必读教材。

1941—1942年,中国学者钱伟长、郭永怀、周培源等先后来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他们也参加了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工作,从事弹道分析、燃烧室热传导、燃烧理论等研究。这段时间是钱学森在美国的一段比较愉快的时光,身边多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胞,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

1944年1月,喷气推进实验室开始实施美国陆军炮兵部的绝密计划“ORDCIT”,即加快实战火箭的研制。“列兵A”导弹、“列兵F”导弹、“女兵下士”火箭相继研制成功,美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武器。钱学森在火箭和导弹的研制过程中,屡次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冯·卡门称赞他是“美国火箭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天才”。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带领人类走出愚昧和落后,另一方面也可能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但使用了大量的火炮、坦克、飞机、军舰等现代化武器装备,还首次使用了导弹、原子弹,战争从热兵器时代发展到了机械化时代,战争的空间由陆地、海洋扩大到天空,战争的破坏性、残酷性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绝对空前的。

罗斯福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治家。他在任期间颁布的《租借法案》使美国成了世界兵工厂,成了同盟国主要的军火供应商,军火生意奠定了美国的财富家底和成为世界强国的物质基础。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在佐治亚州的温泉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在临终那天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唯一阻碍着我们实现明天目标的就是对今天的疑虑”。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詹姆斯·沃森说过:“科学极少会像旁观者想象的那样,以合乎逻辑的方式一直向前发展。恰恰相反,科学的进步(有时则是倒退)往往体现为一系列的人为事件。”

人类的战争成为科学的催化剂。前方的战火如火如荼,后方的武器研制紧锣密鼓。

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一直肩负着研制火箭和导弹的任务,很多学者在这里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为实地了解德军用火箭攻击英国的情况,马林纳不顾个人安危,从洛杉矶飞往战火纷飞的伦敦,对德国的火箭实战能力进行实地考察。

钱学森一直没有中断过他的理论研究。火箭和导弹研制是技术密集型的工作,他向冯·卡门建议成立一个学会来促进喷气推进技术研究。

1944年12月1日,冯·卡门被任命为美国国防部科学咨询团负责人,这个组织的任务是评价航空科技研究和发展的趋势,为美国军方提供有关科学技术事务的特别报告。冯·卡门担任这个职务长达11年,直至1955年。

冯·卡门向美国国防部推荐钱学森加入他负责的科学咨询团。他说:“我的朋友钱学森,是我向美国国防部推荐的专家之一,他34岁时已是一位公认的天才,他的研究工作大大推动了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技术的发展。”

1944年底,钱学森从洛杉矶飞往美国首都华盛顿,参加美国国防部空军司令部科学顾问团的工作,工作地点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虽然钱学森是外国人,但可以佩戴金色证章出入五角大楼,而这枚金色证章正是参与美国最高军事机密的通行证。同时,钱学森还获准出入华盛顿秘密高层指挥中心。 O4wm97YKgJOkbrQXA/lGdEhe4R2bbXEB/iQTLTjav3XmWK6lbJYq2GwoLE7CEJu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