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黑夜被抹上星点,或者月亮高悬深空,总会激起我们沉思与遐想。很久很久以前,古人们就已经对此充满了遐思和一探究竟的向往。是什么力量驱使太阳、月亮、星星的升落?世界到底有多大?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总有很多星星周期性地去而复返,那些关于星空的好奇和迷思总在很多人的成长中刻下印记。夜空对于久远以前,那些蒙昧中却充满幻想的先民们来说,更是充溢着神秘的魔力。当先民们开始为这神秘星空寻求起源时,便有了牵牛织女的故事,有了各种神秘的星占,有了诸民族关于星空和宇宙起源的故事和传说。
在文明初期,很多民族为了探究世界的奥秘,组织专门人员对星空的秩序法则进行长期观察。后来这变成一种特殊的职业,比如中国古代的巫祝、古埃及的法老、古巴比伦的占星家等。对古人来说,阅读星空仿佛就在阅读神的旨意一样,一般人是无法胜任的。神的旨意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其实大都是天体运行法则和自然规律,对古人来说却是极为神圣可敬的,违背这些神旨会受到极其严重的报应和惩罚。因此,天文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使得它成为诸多重要知识的来源。
图3-1 地心说宇宙模型
古希腊先哲们通过观测分析星体运动,提出了地心说的宇宙观。该学说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七颗星体,它们在各自的天球轨道上绕地球运转,这七颗星体因为运转速度不一,看上去就好像在夜空中行走一样,故被称为‘行星’planetes【漂泊之星】,英语中的planet即由此而来;七颗行星的外层,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恒星天层,恒星天层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这些被镶嵌在恒星天层的星体相对位置永恒不变,因此这些星体被称为恒星,英语中叫做fixed star【固定之星】。地心说的宇宙观在天文学界盛行了一千多年,其影响更是异常深远。欧洲的语言词汇、文化、艺术作品等等,无不深刻地反映出这些观点。
从天明到天黑的时间范围,人们称之为“天”,后来这个词被扩大为表示一整天的概念,为了区分天的整体概念和天的部分概念,人们将部分概念称为“白天”,与黑夜对应;英语中的day也有着类似的性质,在a day中表示一整天,在day and night中则仅表示白天。月亮的阴晴圆缺具有非常稳定的周期性,中文将这个周期称为“月”,英语中的month同样也暗含了moon的信息。每日太阳中天的位置变化也具有极强的周期性,冬天太阳位置偏北,夏天偏南,整个位置的变化周期约包含365个“天”的周期数,约包含12个“月”的周期数,人们将这个周期命名为一年,一年约有12个月约有365天。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自然的年周期并不恰好等于12个自然的月周期。于是,怎样处理这两个不兼容的重要周期,侧重于从哪个周期来描述历法,则导致了阴历和阳历的产生,阴历即【以月亮周期为基础的历法】,相应的,阳历则是【以太阳周期为基础的历法】,对比英语中的阴历lunar calendar【月亮历】和阳历solar calendar【太阳历】。
日照和气温每年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人们根据特征将这个变化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即春夏秋冬,又将这季节细分为各种节气等。于是,怎么样识别季节和节气的标志,以便及时地进行农业耕种、祭祀大典、国家规划等,就变得异常重要。古人发现,季节和节气往往与夜空中星星的位置有关,于是重要的星体便成为识别各种时节的重要参考。《尚书》有言: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乃是通过星宿的中天来判断季节。北斗七星也是我国古代判定季节的标志,《鹖冠子》曰: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是指在傍晚时分,依照北斗的勺柄指向来进行季节的判断。
对于大多数古代文明来说,农业乃是立邦之本,是关系百姓温饱和民族兴亡的大事情。因此农业受到统治者们极大的重视。农业与历法息息相关,因此也依赖于天文和历法。荀子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时不失时,故无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也就是说,历法和天文对农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误农时,才能保证国家社稷和民族繁荣。古埃及人则通过观测天狼星偕日升起的时间来判断尼罗河的大洪水期,并以此来指导农业生产。
中国人用北斗七星来寻找北极星,从而在迷路时找到方向。相似地,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希腊人和罗马人也使用北斗七星来判断方位,希腊语中表示‘北’的arctos和拉丁语中表示的‘北’septentrio最初都来自北斗七星的概念。希腊语中的arctos本意为‘熊’,一般用来指大熊星座,北斗七星即位于大熊星座,因此用arctos表示‘北’的概念,该词汇衍生出了现代英语中:北冰洋Arctic Ocean【北面的大洋】;南极Antarctica【与北相反方向的】;拉丁语的septentrio字面意思为【七牛】,因为北斗七星在罗马文化中最初是七头牛的形象。
当然,早期的天文还被用来占卜凶吉、寄予神意等。与天文有关的内容太多太多,实难一一举证。然而,不同的民族对星空有着不同的见解。可以想象,当我们的古人和西方人的古人一同仰望着浩瀚星空,心中涌起的感觉毕竟是很不一样的。为什么呢?
在此我们需要区分一个重要概念:什么是天文?
天文,从汉语来看,乃指【天之文】;或者称为天象,即【垂天之象】。所以从中文角度来看,天文其实就是对天上出现的征象之研究。这个范围就广了,比如我国古代的天文还包括对天气的预测。比如《诗经》中说:月离于毕,俾滂沱兮 。而夜观天象而知风雨,更是我国传统的天文气象知识,至今也不应该全然否定。引述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记述的一个小故事:
孔子出,使子路赍雨具。果大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昨暮月离于毕。后日,月复离于毕。孔子出,子路请赍雨具,孔子不听,果不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昔日月离其阴,故雨;昨暮月离其阳,故不雨。
欧洲的天文学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将天文称作astronomia,其由希腊语中的‘星’aster和‘法则’nomos组成,字面意思是【星体运行的法则】。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方天文学人一直致力于研究天体运行规律并尝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对整个宇宙天体规律的探索。语言词汇往往界定了事物概念的范畴和界限。这也导致了很多中文概念和西方概念本身在自我定义上的不同,具体到天文概念上,汉语的宇宙、卫星、彗星、银河、星系和英语中的对应概念其实是有很大差别的,后文中将对此一一详述。
希腊语的aster与拉丁语的stella、英语的star同源,于是也有了英语中:占星术astrology【关于星体的学问】,或称为astromancy【关于星体的占卜预测】;宇航员被称为astronaut【星际船员】,对比潜水员aquanaut【水下船员】、宇航员cosmonaut【太空船员】;以及星形符asterisk【小星星】、小行星体asteroid【如星一般的】、灾难disaster【星之错乱】、星座constellation【星之汇聚】、星体的stellar【星星的】。
希腊语的nomos则衍生出了英语中:经济学economy 【持家法则】、自治autonomy 【自己管理】、烹调法gastronomy 【胃的法则】等。
古老的星象文化最神秘玄奥的地方莫过于各种占星术了,通过星象与人的对应来解说个人的性格、命运、爱情以及预测事件发展等。经常看到身边的少女少男们痴迷于各种星座命理,热衷于相信某个星座对应什么样的性格,今年该星座爱情有着什么样的走势,与恋人的星座是不是匹配等等。这说明占星文化至今仍颇有余音。那么,占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占星术的英文名称很好的回答了我们这个问题,占星术astromancy一词由希腊语的‘星星’aster和‘预测’mantis组成,即【星体的占卜】。在遥远的古代,天空被认为是神灵寓居之地,因此天空中的星之排布就被当成神的旨意。占星术士观察天体位置变化,并与人间发生的事件对应起来,试图以此寻求星象中给予的启示。或许最初在很多事情上,这个法则是屡试不爽的。巴比伦的占星术士发现当太阳进入白羊宫时,正是万物开始从严寒中复苏,春天降临大地的时节;当太阳进入巨蟹宫时,正好是一年中阳光最充足的时节,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进入天平宫时,正好是昼夜恢复等长,并且是作物收获的时节;当太阳进入摩羯宫时,正好是一年中最凋敝萧条的时候,这时夜最长昼最短。埃及的祭祀们发现当天狼星偕日升起的时候,尼罗河就要开始泛滥了,并带给沿岸人民非常肥沃的土地。中国司星人员观察到,当那颗奇亮的行星在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时,黎明很快就会降临,因此古人将这颗星称为“启明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并且每一次夜空中出现这样的星象,人间就会对应发生上述事情,一切如同神意一般,或者说是宇宙的法则。大概这些司星人员们觉得这些法则用起来很high,便大有把星象和世间万物对应的想法,从此,占星术开始在各种司星人员的观测总结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接下来要解决对应的问题,简单地说,想知道一件事情、一个人的发展趋势,就必须把他同某一种天体对应起来,当天体命名和划分完成之后,最容易的对应就是时间或空间的对应了,比如你出生在太阳位于白羊宫的月份,那你就是白羊座,然后你的特点就和白羊座的共性以及它在星空的发展趋势有关,而白羊座的特点解释大概源自白羊座的神话故事等内容,以及星职人员对大量白羊座人的统计总结信息。最初的星座占卜便如此形成,中国的生辰八字基本也是相似的道理。
把人和七大行星联系起来,于是就有了西方的行星占。行星占认为:土星类的人生性忧郁saturnine,木星类的人生性快活jovial,太阳类的人生性沉稳solar,金星类的人沉迷性欲venereal,水星类的人活泼善变mercurial,月亮类的人生性易变lunar。这从原理上倒是有点像中医中认为有些人属火,有的人属金一样。有的人认为孩子五行缺金,就取名叫什么什么鑫的,名字中有淼焱森垚的同样道理,应该都已屡见不鲜了吧。
然而,中国人和西方人眼中的星空,却有着很大的差别。为什么呢?
图3-2 王莽九庙出土的四象瓦当
在我国,除了七曜以外,古人将星空分为三垣和四象两大部分。三垣由太微垣、紫薇垣和天市垣三片星区组成。紫薇垣和太微垣对应朝廷的官职,比如紫薇右垣的星官顺时针排列依次为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很明显,这些星都是古代的官职,相似的星还有很多,正由于这个原因中国人将星星称为星官,新科状元郎是文曲星下凡什么的,不一而足。天市垣则是天上的市场,买卖之地也。
四象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它们各占据东西南北一方,并又细分为二十八个星宿。所谓星宿,最早指的是【月亮运行留宿的地方】 ,一个自然月约为28天,故其运行轨迹的星域被划分为了28部分。这28个星宿分别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我们常说的“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就源于此。因为当一个人面南时 ,他的左边就是东方的青龙位,右边是西方的白虎位(痞子们也都是这样纹身的),前面是南方的朱雀位,后面是北方玄武位 。
这是中国星象文化的基本雏形。在春秋战国年代,诸侯各据其地,竞相争霸,逐鹿中原,星职人员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诸侯国相对应,于是出现了古代的分星和分野。《星经》有云:
角、亢,郑之分野,兖州;
氐、房、心,宋之分野,豫州;
尾、箕,燕之分野,幽州;
南斗、牵牛,吴越之分野,扬州;
须女、虚,齐之分野,青州;
危、室、壁,卫之分野,并州;
奎、娄,鲁之分野,徐州;
胃、昴,赵之分野,冀州;
毕、觜、参,魏之分野,益州;
东井、舆鬼,秦之分野,雍州;
柳、星、张,周之分野,三河;
翼、轸,楚之分野,荆州也。
分星和分野是一对相应的概念,比如雍州 的分星为井宿,那么井宿的分野就是雍州。李白过蜀道而赋诗曰: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为什么是“扪参历井”呢?李白从雍州之地入蜀,雍州分星为井宿,而益州 之分星为参宿,所以叫“扪参历井”。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为什么呢?因为翼、轸二宿皆为楚国之分星,南昌为楚国之地,所以星分翼轸,意思是其分星为翼、轸二宿。顺便提一下,早在战国以前轸宿中心的一颗星就被命名为“长沙”,后来用来指楚国的一个重要城邑,就是现在的长沙。
与中国不同的是,当古希腊人仰望星空时,心中涌起的却往往是出生入死的英雄事迹,一幕幕活生生的正在上演的故事:追逐七仙女Pleiades(昴星团)的猎户Orion(猎户座),猎户身边的猎犬Canis Maior(大犬座);大英雄珀耳修斯Perseus(英仙座),他正要拯救的受到海妖Cetus(鲸鱼座)威胁的公主安德洛墨达Andromeda(仙女座),担心公主生命安危的国王Cepheus(仙王座)和王后Cassiopeia(仙后座),以及珀耳修斯杀死蛇发女妖时腾空而出的飞马Pegasus(飞马座)等等。
西方人的星空与中国人的星空大不相同。除了七大行星以外,古希腊人将夜空中的星星分为48个星座。在他们眼里,夜空中到处上演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绚丽迷人的神话传说。后来在大航海时代,人们发现并记载了很多只有南半球才能看到的星星,并命名了许多南天星座。天文学家们在古代星座和后来发现并命名星座的基础上,将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夜空中的恒星划分为88个星座。这88个星座中,黄道星座有12个,就是我们常说的黄道十二星座。从春分点开始算起依次为: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双鱼座。因为这十二个星宫里大多是动物形象,人们便将黄道称为Zodiac【动物环】,源自希腊语中的zoe‘生命、动物’。该词衍生出了英语中:人名Zoe意思即【生命】;动物学zoology即【研究动物】,而动物园zoological garden则为【研究动物的园子】,其缩写zoo已经成为常用的基本词汇;动物圈称为zoosphere【动物圈】,对比生物圈biosphere、大气层atmosphere、平流层stratosphere;而地质年代中显生宙Phanerozoic【生物显现】则分为古生代Paleozoic【古老生命】、中生代Mesozoic【中古生命】和新生代Cenozoic【新近生命】。
图3-3 黄道十二宫
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天文学界普遍接受地心学说,这个学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永恒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七大行星;行星以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恒星天层,这些恒星在宇宙背景中组成了固定的图形,永不变动。人们将这些恒星所构成的图形与古老的神话联系起来,便有了各种星座的故事传说。除此以外,还有多年难得一见的彗星,以及夜空中那条长长的银河等。这便是古人眼中的星空,他们还发现,这些星体的运动都有着固定的规律,于是希腊人将这宇宙称为cosmos【和谐的规律】,而将研究宇宙的学问命名为astronomia【星体运行法则】,英语中的宇宙cosmos和天文astronomy便由其演变而来。
图3-4 宇宙与和谐
古希腊学者将宇宙称为cosmos,该词字面意思是‘秩序’,他们认为宇宙中一切星体之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便将这个由规律构成的世界称为cosmos,并且将对此规律的研究称为astronomia【星体运行法则】。因此,人们对天文研究的最初理念,甚至直到今天仍然是致力于描述和解释这些“秩序和法则”,从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开普勒三大定律到牛顿经典力学等,无不致力于描述这些天文法则以及解释其成因。按照希腊神话中的说法,最初世界一片混乱,只有一个太初混沌卡俄斯Chaos ,从它的体内诞生了最初的创世五神:大地女神该亚Gaia、地狱深渊之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昏暗之神厄瑞玻斯Erebus、黑夜女神倪克斯Nyx以及爱欲之神厄洛斯Eros。神成为了世界的秩序 。因此,从无序的混沌之中诞生了最初的众神,也就是诞生了最初的秩序,宇宙cosmos便由此形成。
而拉丁语中的‘宇宙’universum由unus‘一’与versus‘turned’组成 ,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包罗万象、合众为一】,这个“一”也就是普适性,也就是“宇宙一法”。英语中的universe即由此而来。universe一词因此也暗含了“共同法则”这一信息,因此有了形容词universal“普遍的” 。
然而,在中国人心中,宇宙却是另一幅图景,为什么呢?
先秦《尸子》有言:“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从中文词汇来看,宇宙就是无穷时间和空间体的集合。所以,与西方人提到宇宙时心中充满的秩序与和谐不同,当中国人说起宇宙的时候,总是不由得感到浩瀚无垠、漫无边际,提起宇宙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人类渺小、生命短暂。透过语言文字,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民族根深蒂固的世界观以及思维模式。
希腊人将行星称为planetes aster【漂泊之星】,因为相对于固定在恒星天层上的星星而言,这些星在夜空中的相对位置一直是变动的。英语中的planet由此而来。这一点上似乎与中文的“行星”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名称都暗示这些星星在移动。
希腊人将彗星称为cometes aster【长发之星】,因为在他们看来,彗星是一颗头,长长的彗尾就是这头上的头发 (这想起来挺恐怖的,对吧)。英语中的comet由此而来。‘彗星’cometes一词源自希腊语的‘头发’come,后发座的学名Coma Berenices即为【Berenice之发】。当然,中国人眼中的彗星则是另一种图景,我们也称其为扫把星,因为长长的彗尾就像一根扫把一样。
银河是一条乳白色的长长的道路,绕地球一圈,希腊人称之为cyclos galaxias【奶之环】,英语将这个概念意译为Milky Way【奶之路】。据说曾经有人主张将Milky Way翻译为“牛奶路”,我看了很疼,就像看见 The Gadfly 一书被翻译成《牛虻》一样的疼 [1] 。英语中的Milky Way是对希腊语中的cyclos galaxias的意译,galaxias‘奶的’一词来自于希腊语的gala‘奶’(属格为galactos,词基galact-),后者衍生出了英语中:催乳药galactagogue【使产生奶之物】、促乳的galactopoietic【产生奶的】。希腊语的galact-与拉丁语的‘奶’lac(属格lactis,词基lact-)同源,于是也有了英语中:泌乳lactation【产乳】、乳糖酶lactase【乳汁酶】、乳糖lactose【乳糖】。
为什么Milky Way不能翻译为“牛奶路”呢?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请出希腊神话中最牛逼最勇敢最强大最著名的大英雄赫剌克勒斯Heracles,为啥?且听下文故事:
天神宙斯趁英雄安菲特律翁Amphitryon出征之时,化身英雄的模样将其未婚妻阿尔克墨涅Alcmene诱奸,阿尔克墨涅怀孕生下赫剌克勒斯。赫剌克勒斯因为遗传了宙斯的基因,从小力大无比、勇猛过人,众神们都非常看好这个孩子,认为他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位空前伟大的英雄。这使得天后赫拉醋意大发,她派出两条毒蛇去杀死摇篮中的赫剌克勒斯,没想到两条蛇竟被这个襁褓中的孩子活活扼死。宙斯愈发喜欢这个孩子,也想着让他能在人间和天界建立起辉煌的业绩,就谋划着让天后赫拉哺育一下这个小家伙,赫拉打心里面非常讨厌这个野种,打死都不肯给他喂奶。后来或许是奉宙斯之命,神使赫耳墨斯趁赫拉熟睡之际把孩子放在她的怀里,小家伙可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奶,天生神力的他吃得兴奋一使劲居然差点把赫拉的乳房给捏爆,乳汁一下子喷射出来,那射程可不是一点点的远啊,据说夜空中的银河就来自赫拉喷射出来的乳汁。
图3-5 The origin of the Milky Way
所以古希腊人管夜空中这条乳白色星路称为“奶环”,指的是赫拉溅撒在星空的无数乳滴,英语中译为Milky Way,意思是这银河是由赫拉的乳汁组成的,不知道哪位学者心血来潮要给翻译成“牛奶路”。牛奶!!?
希腊语中的cyclos galaxias进入英语中变为galaxy,因为银河是人类最初认识到的星系,于是拿银河的名字来泛指所有的星系,因此galaxy就有了“星系”之意。
与西方人认为这是一条乳汁铺成的路不同,中国人认为这是一条白色的河,故称为银河。也有故事说王母娘娘为了将牛郎和织女分开,用发簪在空中划出一条河,分开了牛郎(星)和织女(星),这条河就是现在的银河。
再讲讲题外话,赫拉很不喜欢宙斯的这个私生子,便对其好生迫害,逼迫他完成十二件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灭了很多人间怪兽和恶匪,并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后人将他称为赫剌克勒斯Heracles ,这个名字由赫拉Hera和-cles‘荣誉、名声’组成,意为【赫拉的荣耀】,因为正是赫拉的迫害才成全了这个盖世无双的大英雄。-cles源自希腊语中cleos‘有名’,于是就不难理解:著名的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名字意为【有名的智者】,雅典明君伯里克利Pericles名字意为【远近有名】,著名的埃及艳后克莱奥帕特拉Cleopatra则是【名望的家系】,希腊统帅阿伽门农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著名的新娘】,希波战争中希腊方统帅忒弥斯托克勒斯Themistocles【荣耀的立法者】,最早提出四元素学说的哲学家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永久的荣耀】等。
16世纪中叶,哥白尼对古老的地心说体系提出了质疑,指出该学说存在的漏洞,并建立起能更能准确解释天体运动现象的日心说体系。日心说的提出,同时也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当人们抛弃旧的宇宙体系,重新用科学来观测解释星空,并逐渐揭开宇宙真实的面纱时,无疑都曾被她的宏伟和壮观所深深震撼。宇宙的尺度远远超过了任何人所能想象的大小,并且远比早先古人所认为的复杂。
从现代天文学中我们得知,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在这浩瀚的巨大空间中,分布着难以计数的巨大的星系galaxy;每个星系中又有着成千上万的恒星fixed star,绕着星系的中心运动;恒星身边又有很多行星planet,绕着它不停转动;而绕着行星转动的,则被称为卫星satellite。就拿我们所处的位置来说,我们位于银河星系的太阳系中,太阳系Solar system主要由恒星太阳sun、八大行星planet和各自的卫星satellite组成,除此之外,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存在着众多的小行星asteroid所组成的小行星带,以及围绕太阳运转的彗星comet和一些星际物质。
图3-6 星系
我们所知的宇宙,由一千多亿个星系组成,而这些星系则各由几亿甚至上万亿颗恒星以及星际物质构成。这实在是一个大到普通人想象力难以企及的单位。想象一下,地球上最长的河流为尼罗河,其总长度为6 670千米,而光速为每秒300 000千米,也就是说,光在一秒钟可以绕着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来回跑22圈。这是光在一秒钟所走过的路程,而光经过一个小型的星系,则需要几十万年时间,而已知的宇宙的尺度,则更在九百亿光年以上——光需要走九百多亿年才能完成的巨大尺度,你能够想象得出来吗?
人类最早认识的星系即银河系(the Milky Way galaxy),因为我们就生活在银河系内,很早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观察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古人并不知道星系是什么,更不可能知道银河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星系。希腊人将这条乳白色的带子称为cyclos galaxias【奶之环】,这个名称也简称为galaxias,古希腊人认为其来自天后赫拉飞溅出来的乳汁。现代英语中的galaxy一词即来源于此。该词最初用来表示银河系,后来当人们发现除了银河以外,宇宙中还有多得数不清的类似的星系,于是便用galaxy一词泛指任何星系。而galaxias的意译词汇Milky Way被用来专门表示银河了。
我们所生活的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猎户旋臂靠近内侧边缘的位置上,太阳是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太阳系主要由中心的恒星太阳、以八大行星为代表的众多行星、绕行星运转的卫星、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组成。
我们知道,行星绕着恒星转,卫星绕着行星转,彗星就是我们通俗话里的扫把星,因为它的一条长长的尾巴就像一根扫把一样。语言文字与民族认知是息息相关的,透过文字我们无疑能找到古人对这些事物的理解认识:
图3-7 太阳系
早期的甲骨文中,“恒”字( )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亘”字,由表示天地的上下两个横线和中间表示太阳的日字组成,太阳亘古至今都一直屹立在天地间从未改变,故以此来表示永恒不变之意。甲骨文的“行”字( )看起来是一个十字路口的样子,十字路口用来表示东来西往,行走流通之意,因此行星字面上为“走动之星”。为什么呢?当古代司星人员开始观察星空,了解了星体的基本规律之后,他们发现夜空中很多星星相对位置是从来都不会改变的,这些星星就被称为恒星。而与恒星不同的是,有五六颗特别的亮星相对于夜空大背景似乎一直都在“行走”,于是给它们取名行星。卫星的卫字繁体为“衞”,甲骨文的卫字( )意思更加清晰,表示有很多只脚在一个十字路口来回走动,本意乃是来回巡逻,守卫地盘。因此从中文来看,之所以称之为卫星,因为它们保卫自己的“老大”行星。而甲骨文的“彗”字( )更让我们叫绝,彗字乃是一只手拿着扫把,这个所谓的扫把星实在是名副其实啊。
而在西方人看来,这种体系则有另一种味道。
英语中恒星称为fixed star【被固定之星】,因为在古代,这些星星被认为是镶嵌固定在恒星天的。而在恒星天以内天球层流浪漂泊的星体,被称为行星planet【漂泊之星】。卫星satellite概念的出现比较晚一些,起初用肉眼是观察不到卫星的(当然,月亮除外,毕竟那时没有人能认识到地球是颗行星,而月亮则是唯一一颗真正绕这个行星转动的星体)。直到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察了木星以后。他惊奇地发现,木星的周围有几颗小星体,伴随着木星一起运动。后来的开普勒给这些小星体取名为satellites【伴随者、伴侣】,因为这些星伴随在木星周围和木星一起运动,英语中的satellite由此演变而来,中文对译为“卫星”。天文学家们给这些新发现卫星取的名字更是生动地说明了satellites一词的内涵,注意到木星得名于主神宙斯,而其卫星都被命名为宙斯的配偶、伴侣,比如木卫一Io、木卫二Europa、木卫四Callisto,这些无一不是宙斯情人的名字,个个都是地地道道的木星(宙斯)之卫星(伴侣)。这一点上和中文有着很大的差别:中文中的卫星乃是“保卫之星”,与英语中的satellite【伴侣星】俨然不同,且说围绕木星旋转的这些“少女们”又怎么可能来保卫强大威武法力无边的木星之神宙斯呢?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语中所有卫星名称都来自行星对应神明之亲属或“情人”之名了。
彗星我们已经讲过,在中国人看来名副其实的扫把星,在西方人看来则是名副其实的长发星。因为彗星comet一词,来自希腊语的cometes aster【长发之星】。
希腊语中星星被称为aster,于是就有了:行星planetes aster【漂泊之星】,彗星cometes aster【长发之星】,英语中的planet和comet由其转写而来;所谓的天文astronomy即【星体运行的法则】,而占星astromancy则是【由星体而来的预言】;小行星asteroid由aster和-id‘像……一样’组成,【像星星一样的物体】,对比机器人android【如人一般】;星形符号asterisk即【小星星】,对比毒蜥basilisk 【小君王】、方尖碑obelisk【小尖】;灾难disaster由dis-‘表否定’和aster组成,字面意思是【星位不正】,在古代诸多星象文化中,星位不正都被认为是大灾难的前兆,尤其是几个最重要的王星。拉丁语中‘星星’为stella,于是便有英语中:星座constellation字面意思是【聚在一起的星星】;还有星的stellar【与星相关的】以及星际的interstellar【星与星之间的】等。值得一提的是,英语中的star和古希腊语的aster、拉丁语的stella都为同源词汇。
除了被开除了的冥王星以外,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从内到外分别为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Tellus、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其卫星,后文将逐一介绍这些行星及其卫星名称的来历。毕竟星体的命名都有其出发点和原因。扩大一点讲,所有语言中事物的命名都暗含着人们对该事物的认知印象,而且这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是不同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看出各语言和对应民族文化的根本差异,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走入所习语言以及其文化的核心,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言语和词汇的含义。
[1]
在柏拉图《申辩篇》一书中,苏格拉底为自己的罪名辩解道:
如果你们杀了我,将不容易找到像我这样与本邦结有不解之缘的人,打个比较好笑的比方,就像马虻粘在一匹高大且品种优良的马身上,马因其庞大形体而懒惰迟钝,需要虻的刺激。我想神将我给予城邦,是让我以这样的方式到处粘着你们,整天不停地刺激、劝告和责备你们。
原文中的马虻myopos后来被翻译为英语的gadfly,后者字面意思是【会叮咬的飞虫】,没有固定的所指,而译成牛虻就有问题了。原文是苏格拉底自喻中那只叮马的虻。英语翻译为gadfly并没有错,而汉语翻译为“牛虻”就错了,因为事实上这是一只叮马的“马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