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谈老

偶读白香山诗,读到一首《咏老赠梦得》,觉得很有意思,先把诗抄在下面:

与君俱老也,

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

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

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

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

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

相逢尚有余。

老,在人生中,是一件大事。佛家讲生、老、病、死,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但是对待老的态度,各个时代的人却是很不相同的。白香山是唐代人。他在这一首诗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我觉得还过得去。他是心平气和的,没有叹老嗟贫,没有见白发而心惊,睹颓颜而伤心。这在当时说已经是颇为难得的了。但是,其中也多少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比如说懒梳头、不看镜,等等。诗中也表现了他的一些心理活动,比如说“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这恐怕是古今之所同。我们今天常讲的代沟,不是“迹共少年疏”吗?

到了今天,人间已经换了几次,情况大大地变了。今天,古稀老人,触目皆是,谁也不觉得稀奇了。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都是唯物主义者,我们认为,老是自然规律,老是人生阶段之一,能达到这个阶段,就是幸福的。大家都想再多活几年,再多给人民做点事情。老以后还有一个阶段,那一个阶段也肯定会来的,这也是自然规律,谁也不会像江淹说的那样:“莫不饮恨而吞声。”

至于说“迹共少年疏”,虽然是古今之所同,但是我认为不是不能挽救的。今天我们老人,还有年轻人,在我们思想中的封建的陈旧的东西恐怕是越来越少了吧,我们老人并不会认为,自己一贯正确,永远正确,“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我们承认自己阅历多,经验富,但也承认精力衰退,容易保守。年轻人阅历浅,经验少,但是他们精力充沛,最少保守思想。将来的天下毕竟是他们的。我们老年和青年,我相信只要双方都愿意,是能谈得来的。“迹共少年疏”,会变为“迹共少年密”(平仄有点不协)的。

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七日 blkpxvtf2nmmOb/Q8VXSMfS4n1gn5rR80jflaGQ468bOPKzl34IStRjX2F5mUO6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