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搞传统文化,正是为了现代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创刊三年了。在这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它在丛杂的学术刊物之林中,立定了脚跟,作出了贡献,办出了特色,得到了表扬。我谨致诚挚的祝贺。

自从提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号召以来,举国上下,同声相应,因为这号召顺乎潮流,应乎人心。要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此系必由之路。因此才能众志成城,取得辉煌的成绩。

所谓“传统文化”与所谓“国学”,含义实有共同或相通之处,这就是我们弘扬的对象。我们必须本着“古为今用”和批判继承的精神,对我国古代文化加以探讨、评断,含英咀华,分清精华与糟粕——这两者往往并不是绝对泾渭分明的,然后根据我们今天的需要,加以去取,借以推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前进。这个道理并不是难明白的。

然而,有观点认为,搞国学就是对抗马克思主义。这真是匪夷所思,实在让我大吃一惊。搞国学,搞传统文化,正是为了中国的现代化。现代化而没有传统文化,是无根之“化”,是“全盘西化”,在有数千年文化史的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

而且马克思主义也决非死板的教条,它还要不断发展的。在中国要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必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这个实际中就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主张:不能割断历史。这个道理也并不是难明白的。

我和一些同我有共同看法的人都相信:《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是能利国利民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眼前是一条阳关大道。

原载《光明日报》1996年8月3日 nKVDZcR3eYXPREzY6TTB4lskPwVvX39ILH5hm7U7GhzskOMJg8hB9AbxcN68mRv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