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课

2020年9月15日

上节课讲到,如来难遇、佛法难闻、善知识难得等内容。听闻佛法的机缘确实非常难得,但很多人容易“身在福中不知福”,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一旦离开闻法环境、失去闻法机会,才明白自己曾经多么幸运、快乐。这就好像,父母双亲在世时,做儿女的不一定能意识到他们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幸福,一旦父母离开,留自己孑然一身,才发现以前曾经多么幸福。

现在,很多人虽然身体不好、心情不好,面对的工作有些复杂,人际关系难以处理,诸多琐事令人心烦意乱,但总的来说,大家遇到了正法,还是很幸运的。这并非名不副实的赞叹和虚谈,佛法的意义和价值,要以亲身修行和证悟才能体会。

每个人都渴望遣除内心的烦恼和痛苦,佛法当中就有很多方便方法,可以令人彻底远离烦恼、痛苦。这一点,从历代大德的传记、公案中可以了知,从自己入佛门、闻思修行后身心的变化中也能体会。所以,大家理应对正法有欢喜心,对具足闻法机缘有满足感。

今年,我可能会讲一些禅定方面的法,也希望大家学一下拉喇曲智仁波切的《极乐愿文大疏》。这部法非常殊胜,我很早就翻译了,但后来一直没有看。前段时间,我给藏族这边讲了几堂净土课,顺便翻阅了以前翻译《极乐愿文大疏》时用的资料,深深感到:学修无上大圆满法固然非常重要,但回归净土也十分重要。最终,我们每个人都会离开世间,为了迎接那一时刻,平时一定要好好修持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修好了,面对死亡会非常有把握,获得解脱也易如反掌。所以,今年的天降月,我们这边要求大家学习《极乐愿文大疏》;其他地方的道友,若有因缘也自学一下,这很重要。

2008年到2010年间,我曾讲过这部论典,总共讲了104堂课。听说,有的法师用15堂课就讲完了,他的智慧还是很厉害的,估计讲的全是精华和窍诀,这叫做“浓缩品”,就像茶精一样。

总之,对于世间法,最好具有满足心;而对于佛法,则永远不要满足,经常给自己一些压力比较好。就我个人而言,也在尽量安排讲课、翻译等,我觉得这确实很有必要。表面看来,什么都不做是比较舒服,讲法和听法都比较辛苦,但实际上,还是后者更有意义。所以,大家在有闻法机缘时就好好听法,没有这种机缘时就自己看书、学习——比较精进的人随时都能自学,这同样会获得闻思功德。

昨天讲到,十方菩萨各持供品来到释迦牟尼佛面前,异口同声地说:“为了利益众生,请您为我们传授法要。”今天继续讲下面的内容。

| 尔时。佛告诸来菩萨摩诃萨众。诸善男子。若有所疑。今悉可问。吾当为汝。决定说之。

这时,佛陀告诉来自十方的大菩萨众:“诸位善男子,你们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问我,我会为你们全面、直接、细致、如理地解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决定说之”,指详细讲解,这表示佛陀已经答应转法轮,应允为大众开示。

| 尔时。诸来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土如来。唯说一乘。云何如来。今说三乘。

这时,诸位菩萨陈白佛陀:“世尊,我们国土的如来唯一宣说一乘法,即无二法门、了义空性、究竟佛乘,您为何宣说三乘法呢?”

这些菩萨所在的刹土都非常清净,那里的众生都是利根者,完全能接受佛陀宣说的了义空性法门。

| 尔时世尊。以无碍智。告诸菩萨。汝等今者。为利众生。咨问是义。谛听谛听。

这时,世尊以无有任何障碍的智慧 (尽所有智、如所有智) 告诉诸位菩萨:“你们为利益众生而询问此义,问得很好,我将为你们宣说,请仔细聆听。”

我去外面演讲时,一般会安排提问环节。我发现,有些人提的问题非常深奥,且具代表性;而有些人提问时表述不清,我就请他再说一遍,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刚才说了什么,可见他并无疑问,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诸位菩萨则完全不同,他们为利众生而说出了心中的疑惑。于是佛陀嘱咐他们仔细聆听,并以比喻宣说了他在此世界转三乘法的原因。

| 诸善男子。譬如有人。一人三名。小时名小。二十名中年。过八十名为老者。

诸位善男子,譬如一个人,在三个年龄段有三个称呼:小时候叫小孩,20岁以后叫中年人,80岁以后就叫老年人了。

此处说法与我们现在的习惯有点不同,也许是因为古人在20岁时,工作、生活等方面就比较成熟了,可以被称为中年人。

现在,很多国家的法律都规定:未满18岁者为未成年人,满18周岁才能享有成年人的各种权利。当然,在这方面,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也不尽相同。在以色列,男孩到了13岁就算成年人了。在法定结婚年龄方面,非洲一些国家要早于东亚国家。

这里讲,过了80岁才是老年人,所以很多老菩萨就不用担心了。有些人刚上四五十岁就对自己很失望,但按照此处的说法,你们还是比较年轻的。假如在80岁前去世,也算是在年轻时离开的。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80多岁去世,别人都会安慰他的家人:“他属于寿终正寝,不要太伤心了!”

其实,很多人的寿命是比较短的。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人到了四五十岁就有牙齿脱落的现象。这说明,与两千五百多年前 (人寿百岁时) 相比,人的寿命已经缩短了。现在人的平均寿命大概是六七十岁,但在有些国家,由于医学、营养学、医疗技术比较发达,那里的人们也比较长寿。可见,人的寿命与当地医疗水平、生活条件及健康理念等都有密切关系。如果生活在气候恶劣的地方,又长期营养不良,就容易在年轻时离开人间。

以上讲了比喻,下面讲此比喻对应的意义。

| 我今三乘。亦复如是。为初小心声闻之人。说于小乘。为于中心缘觉之人。说于中乘。为大菩萨大道心人。说于大乘。

佛陀说:“我所宣说的三乘也是同样道理:为心量比较小的声闻行人说小乘法,为中等心胸和发心的缘觉行人说中乘法,为具有广大心胸和发心的大菩萨宣说大乘法。”

有些人不喜欢被称为“小乘行人”,他们会说:“为什么说我们是小乘行人,而你们是大乘行人?”其实,这就像年龄小的人被称为“小孩”一样,没必要不高兴,也无需争论“为什么我是小孩,而你是老人”,其实谁都不愿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

所谓“乘”,是根据不同修行阶段而安立的,这个道理很重要。很多人都喜欢“大”,自称是大圆满、大中观的修行人,但他们在心态上也许是小乘行者。因为,大乘行人的利他心很强,小乘行人的自私自利心比较重。我们也可以扪心自问:我有没有强大的利他心?

| 诸善男子。汝今复听。理无二极。趣必同归。解虽殊律。终为一观。理是一乘。分之为三。声闻缘觉乘。皆入大乘。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

按照敦煌版本,原文中的“理无二边”应为“理无二极”。

佛陀说:“诸位善男子,请你们再次专注聆听:万法真相、究竟真理并无二边,意趣必定殊途同归,于唯一空性中一味一体。虽然解说时有不同的道,但最终观点别无二致。所以,究竟真理为一乘,只是暂时分为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而已。前二者最终归入大乘,大乘就是佛乘。因此,三乘即为一乘。

可见,乘并非实有之法,只是众生到达涅槃果位之所依。因此,暂时安立三乘,究竟许为一乘是合理的。

《百喻经》中讲过一个公案 :往昔,有个村落距离皇宫五由旬,村中水质甘美,国王就命令村人每日送水到皇宫。村里人感到非常辛苦,很想离开村落。村主劝他们说:“你们不用离开,我去请求国王,将这条路从五由旬改为三由旬,好让你们往来其间不那么疲累。”后来,国王同意了村主的请求,村里人听了都很欢喜。当时有人说:“这条路还是五由旬,并无任何改变。”但是,大家还是相信国王的话,终究没有离开村落。

佛陀说:“同样,有些众生觉得涅槃果位高不可攀,进而心生畏惧、感到疲累并退失修道,我就暂时宣说了三乘,令其达到每一乘时得以休憩,最后就可以接受究竟一乘了。其实,三乘的本体是一乘。”

可见,佛陀宣说三乘是应机施教,如同医生对症下药一样。《入楞伽经》中说:“譬如众病人,良医随授药,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良医会观待不同病人的病情而授予良药,同样,如来也会随应众生的心而次第转三乘法轮。因此,三乘实际上就是一乘,就像世间人所说的“一条龙”“一条线”一样。

当然,初入佛门时,不能直接学习最高的法。有些人从未学过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等基本道理,就直接学习中观空性、密法的直断或禅宗的明心见性等法门,也许会获得少许暖相和觉悟,但由于缺乏基础,这样的修行境界就像冰上建筑一样不稳固,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自然倒塌。所以,大家应该按照佛陀的教言,根据自己的心量选择合适的法门。

有些人刚学佛就很想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认识《坛经》中所讲的空性、光明无二无别的心性。这个想法非常好,但要真正做到确实比较困难。在藏地,牧民不像农民那样有自己的房子,所以不擅长爬楼梯,如果你让他们不经过一楼就直接飞奔到二楼,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对于初学者来说,闻思修行要遵循次第,这一点非常重要。

| 说是法时。会中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八百比丘得阿罗汉果。二万天人得法眼净。百千万人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陀宣说此法要时,会中有一万菩萨获得无生法忍,八百比丘得阿罗汉果位,二万天人得法眼净,百千万人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即大乘菩提心)

虽然佛陀只是简要宣讲了三乘法轮的道理,但由于佛陀具有强大的加持力,诸位菩萨的根基也很成熟,这些菩萨当下就获得了无生法忍。在座各位也听了这个法,不知有多少人得到了法忍。有些人不仅没有获得法忍,还在打瞌睡,可能他们夜里很精进吧。

现在不是果法期,大家闻法后很难立即得果。但我相信,只要以信心闻法,每堂课都不会虚耗,若能以非常认真、专注的心来听受,自相续定会逐渐成熟。

在世间,教育成果也非短期内能够实现的。无论学历史、生物还是化学,只听一两节课都无法通达,只有持续学习才能逐渐熟悉并精通。

| 尔时。十方诸来菩萨。俱共合掌。而白佛言。我等今者。以彼佛力。来到此土。得见世尊。复闻大乘。

从十方世界来的诸位菩萨,已经得到佛陀的摄受,听闻了甘露妙法,都非常欢喜,共同合掌陈白佛陀:“今天我们依靠佛陀的加持力来到了这个刹土,得以面见世尊,并听闻大乘佛法……”

合掌,是佛教中表示恭敬的行为。我们平时念经、拜见高僧大德、见到佛像和佛殿时,也会以合掌表示恭敬,这会在无形中令自己智慧增上。非常虔诚、专心地念诵,与东张西望、漫不经心地念诵,的确有很大差别。

“以彼佛力”,藏文本中没有“彼”字。此处的“彼佛”,是指各位菩萨所在刹土的佛陀,还是指释迦牟尼佛呢?都有可能。总之,诸位菩萨是依靠佛陀的加持才来此听法的。我们也是一样,无论身在何处,闻法机缘都非无缘无故出现的,这既来自佛菩萨、传承上师们的加持,也得益于自己往昔积累的福德因缘。有些人可能想:“我只是来旅游时偶然听了一堂课而已。”其实未必。你看,连这些菩萨都要依靠佛的加持才有听闻大乘佛法的机会,何况是我们呢?

| 愿听我等。受持是经。于佛灭后。在此国土。及余他方。山林树下。神仙居处。城邑聚落。旷野冢间。树下露地。塔寺僧坊。讲法众会。俗人住处。家家人人。广宣流布。常使不绝。

诸位菩萨请求道:“愿释迦牟尼佛允许我们受持这部经典,于佛陀灭度后,在此国土或其他地方,如山林树下、修行人居住之处、城市、乡村、荒无人烟的旷野和冢间、树下、露地、佛塔、寺院、僧房、道场、人员聚集的讲堂及俗人家里,在家家户户广泛宣讲、流布此经,使之永不断绝。”

这些菩萨并不是听了法就将其抛之脑后,而是很想在得法后去广泛弘扬,这才是他们的目的。

“神仙”,藏文本中是“持明者”,可能指禅修者、修行人。

“城邑聚落”,在藏文中意义比较广:“城”指比较大的城市;“邑”相当于县城、小城市,像色达县、炉霍县等;“聚”相当于乡;“落”指村落。总之,城、邑、聚、落可以分别对应省级大城市、县市、乡镇和村庄。

“旷野”,指荒无人烟的地方。

“冢间”,指天葬台、尸陀林等地。

“讲法”,相当于现在的中心、道场、会所。

“众会”,指人员集聚的讲堂。

“俗人住处”,一般指在家人的房子、别墅或楼房。

“家家人人”,指家家户户的人。

总之,诸位菩萨请求佛陀:“一定要同意、加持我们,在佛陀涅槃后,去各个地方弘扬此经。”

我们也应如此发愿:得到《圣大解脱经》以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在不同国家、民族乃至天界、地狱、饿鬼界广泛弘扬此经。如果实在没有这种机缘,就将《圣大解脱经》放在森林等地,利益那里的众多非人和鬼神;也可以将经书放于佛堂;如果没有佛堂,就放在其他清净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微信、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将这部经在虚空中广宣流布。总之,广袤的大地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弘扬此经。

外在与内在的改变

在这个时代,很多人经常玩手机、玩电脑,心非常散乱,被贪嗔痴等烦恼束缚,往往导致事业和修行无法成功,非常可怜。经常被动接受各种无意义信息的人,甚至连白天与黑夜、亲人与怨敌都无法辨别。另外,网络游戏中有许多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内容,沉迷于此的年轻人,最后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身处哪个世界了。

表面看来,这个世界有了很大的发展,高楼大厦林立街头,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然而,人们的内心却比以前更加复杂、更加痛苦、更加烦恼了。暂且不谈几千年、几百年的变化,仅仅几十年间的变化就十分明显。

我已经很久没去过大经堂了,今天上午去看了一下,感触比较深。想起当年,法王如意宝在世时,经常在大经堂讲课。当时的经堂还是土木结构,装修、装饰远不如现在的经堂美观。如今,外在的环境已经改善了,但我们的修行是否也愈加进步了呢?很难说。就我个人而言,以前琐事鲜少,而且每天沐浴在上师的甘露法雨之中;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还有一些人,年轻时比较穷、比较苦,现在衣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但心态是否比以前更好了呢?大家可以自己观察、对比。

世界飞速变化,谁都无法逃离现状,也回不到过去。如果让所有人都不再使用手机,恐怕难以实现,也许只有极个别修行人能够做到。不管怎样,我们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欲望等烦恼,减少散乱,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全知麦彭仁波切说过:作为修行人,最好不要散乱;即使散乱,也要跟具备戒定慧的贤善修行人交往。如果你实在无法杜绝散乱,就做些与善法有关的事,比如考虑如何弘扬、传播《圣大解脱经》。

此处讲,诸位菩萨发愿令《圣大解脱经》广宣流布,常使不绝,这很重要。佛法的代代相传,要依靠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学法者。我们应当了知,弘扬佛法是佛弟子报答佛恩、师恩的最好方式。《大宝积经》中讲:“汝心勿谓名华、好香、末香、涂香,幡盖、璎珞、衣服、妓乐,赞叹如来,为上供养。阿难,如是不名第一供养。若人得闻如是等深经,受持读诵,如所说行,是名以第一供养。”可见,若能听闻、受持《圣大解脱经》,也是对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的殊胜法供养。

依师法中讲,弟子要以三种欢喜依止上师,即以财供养、承侍供养和法供养令上师欢喜。其中,法供养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法供养更容易一些,只要好好闻思修行就可以了;而财供养就没那么容易,因为得到财物比较困难。正因为如此,比较吝啬的人经常说:“法供养是第一供养,所以我就不做其他供养了,好好向您做法供养吧!”如果能好好做法供养,那当然很好。

| 何以故。是经久住。恶道永息。

为什么呢?如果这部经久住于世,恶道就会永远息灭。

原文中的“是经之住”,在藏文本和敦煌本中都是“是经久住”。

“令得恶道永息”,敦煌本中没有“令得”二字,直接说“恶道永息”,也可以。

| 所以尔者。曾闻佛说。地狱不闲。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曾听闻佛说:“若能行持善法,就不会堕入地狱。”

“闲”,在康熙字典中是“閑”,有门的意思。“不”,为否定词。因此,“不闲”可以理解为无门。也就是说,本来地狱是有门的,但若行持善法,就不可能进入地狱之中。

| 若诵是经一句。诸天欢喜。常来亲近。自然修善。

如果读诵此经一句,四大天王、梵天会很欢喜,常来亲近此人,他的修行也会自然增上。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好好修善,就会得到诸天、非人的帮助,他的修行也会不断进步。

《贤愚因缘经》中有一个公案:波斯匿王统治的某小国中,人们多持邪见,无佛法僧。一天,这个小国中的一个女人叫摩诃优波斯那去波斯匿王所在的舍卫国办事。她在舍卫国听到别人赞叹佛陀,就很想见佛。于是她来到祇洹精舍,见到了佛陀的相好庄严,立即顶礼佛足,退至一边。当时,佛陀正在为大众宣讲五戒,如断除杀生获得长寿,断除偷盗获得财富等。她听闻此法以后,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于是请求佛陀为她传授五戒,并承诺终生守持。她临行前又对佛陀说:“我住的地方非常偏僻,您能否赐予我少许敬奉之物?”于是佛陀给她讲了《法句经》,告诉她此为三世诸佛都非常重视的经典,最好经常讽诵奉行。

优波斯那回到自己的村落后,非常恭敬地受持此经,并在中夜时分于高楼上念诵。这时,四大天王中的毗沙门天王正在南赡部洲巡查,听到优波斯那读诵《法句经》,感到非常欢喜,便在空中赞叹她说:“善哉善哉,姐妹所说法要十分善妙。我赠送你一句善言。舍利弗和目犍连尊者会从舍卫城来到这里,你明天去请他们来你家应供,当他们回向时,请他们念我的名字。”优波斯那听闻此语后仰视空中,看不到任何人,她就问:“你是谁啊?我怎么看不见你的身形?”空中回答说:“我是四大天王中的毗沙门天,为了听法而停留于此。”优波斯那又问:“你是天,我是人,你刚才为什么称我为‘姐妹’呢?”天王回答:“佛是法王,也是人天之父,而我是优婆塞,你是优婆夷,我们都是佛弟子,可以称为师兄妹。”优波斯那问:“天王,我供养时,称念你的名字有何利益呢?”天王说:“凡有人称我名字,我都会听到,这会增上我的势力,也会使我的眷属增上威德。同时,我会令鬼神护念称我名字的人,增上他的福禄,令其远离衰损。”

这里主要讲,如果经常行持善法,如念经、放生、转绕佛塔等,天人、护法神都会给予帮助,整个人间也会弥漫善妙、快乐的气氛。

总之,受持此经功德很大,能关闭地狱等恶道之门;有此经典存在之处,皆为殊胜吉祥之处。

| 若人闻是方广经典。欢喜信敬。书写读诵。受持礼拜。称是经中。一佛一菩萨名者。是人现世安隐。不见诸恶。

如果有人听闻这部方广经典以后生起欢喜心、信心和恭敬心,并书写、读诵、受持、礼拜,称念此经中一佛、一菩萨的名号,即生会获得安隐快乐、不见诸恶事。

后面会讲到三世佛和菩萨的名号,即使我们称念其中个别菩萨的名号,也有很大利益,如即生身心健康、快乐、不见诸恶事等。有些人平时经常行持善法,前世也造了很多善业,即生当中方方面面就比较顺利,自然具足诸多善缘。

| 若其命终。我等菩萨。前导是人。回向我国。共生一处。

此人命终之时,我们这些菩萨会亲自前来导引他,带他回到我们的清净国土,令其与我们共同生于一处。

| 何以故。受持是经故。受持是经者。即持佛身。持佛身者。当知是人。即是菩萨。

此人为何会获得如此殊胜的果报呢?因为他曾受持此经。受持这部经,就相当于受持佛陀的身体。应当了知,此人可以称为菩萨。

后面会讲何为受、何为持。按照这里的说法,我们虽然不是得地菩萨,但我们可以说是受持《圣大解脱经》的菩萨。

| 是故是人。即我同学。以是因缘。受持是经。愿生一处。不相舍离。

所以说,受持此经的人是我们的同学——学处相同者。因为受持此经的因缘,我们愿与他共同生于清净刹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佛经当中也有“同学”这个词。我们平时经常说:“这是我的同班同学。”而此处的“同学”,是指跟菩萨同学。只要我们读诵《圣大解脱经》,就可以成为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的同学。以后,如果别人问你:“你有什么同学?”你就可以说:“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菩萨都是我的同学。”如果他问为什么,你可以回答:“因为我们都受持《圣大解脱经》,我们的所学相同。”

总之,此处的“同学”,并非世间人所说的同班同学,而是指修学相同法门的人。因此,同样修学密宗或《圣大解脱经》的人都可以称“同学”。

| 尔时。复有大梵天王。三十三天。护世四天王。金刚密迹。诸鬼神王。散脂大将。那罗延王等。难陀龙王。婆难陀龙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大辩天王。九子母天王。山神王。树神王。河神王。海神王。地神王。水神王。火神王。风神王。如是无量无边诸神王等。及大诸天。即从座起。头面礼佛。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这时,又有诸位天人,包括大梵天王、三十三天、护世四天王、金刚手菩萨,还有诸鬼神王、散脂大将 (一位夜叉大将) 、那罗延王 (原文为“那罗龙王”) 等,还有诸位龙王,包括难陀龙王、婆难陀龙王,以及阿修罗王、迦楼罗王、大辩天王 (原文为“大辨天王”) 、九子母天王 (原文为“鬼子母天王”) ,以及山神王、树神王、河神王、海神王、地神王、水神王、火神王、风神王 (其中有些神灵,我们在学习《地藏经》时了解过) ,有如是无量无边诸神王及诸天人,皆从座位起身,以头面顶礼佛陀 (原文是“头面礼足”,应为“头面礼佛”) ,合掌恭敬地陈白佛陀。

原文中,此段开头是“尔时,复有诸鬼神王”,藏文本中没有“诸鬼神王”。大家方便的时候对照一下《大正藏》的版本 [1]

| 世尊。我等今者。常当护持。世尊所说。方广经典。有是经处。我等神王。常在于前。为作清净。

他们陈白佛陀:“世尊,我们要常常保护世尊所说的方广经典——《圣大解脱经》,凡有此经之处,我们会常在其前,令此处的环境保持清净。”

《贤愚经》中也讲:“乃至行路,诵经说偈,常有诸天,随而听受。”如果有人在走路时或者在家里读诵大乘经文、偈颂,诸天人会随时随地听受其念诵,保护此人。

“为作清净”,意为令《圣大解脱经》存在之处恒常清净,无有作害之人。

| 若在塔中。若在坊中。若在白衣舍。若在空处。或复有人。以不净手。抃捉是经。或不恭敬。读诵是经。我使是人。行住坐卧。身心不安。处处怖畏。横罗恶事。现世不安。死入地狱。

如果《圣大解脱经》被放于佛塔、巷道、白衣的舍宅、空处,有人用不干净的手拍或拿此经典,或者用不恭敬的语言读诵,我们这些鬼神会使其行住坐卧间身心不安,处处感到怖畏,遭受横事和不吉祥的恶事 (原文中是“横罹恶事”,应为“横罗恶事”,“罗”意为遭受、招致) ,现世不得安宁,死时堕入地狱。

有人出现癫狂等情况,可能是因为即生曾对佛像做出不恭敬的行为。《法苑珠林》中有一个记载: 有一个人得到一尊佛像,据说是周朝初期所造,他不相信,心想:“现在怎么会有这么古老的东西?”就将佛像随意放在厕所处。四月初八浴佛节时,他以嬉戏之心在佛像头上撒尿,说是给佛“沐浴”。过了一会儿,他的下身就肿胀起来,他感到剧烈疼痛,无法忍受。太史为他占卜,告诉他:“你应该是玷污了圣像。”他十分后悔,就请了佛像恳切忏悔,过一会儿身体就痊愈了。于是他以马车迎请僧众入宫,以香水清洗佛像,殷重忏悔。后来又在建邺寺广修功德,隐痛便逐渐消除了。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

因此,即使你对佛经、佛像没有信心,也千万不要去玷污或摧毁,否则确实会在不久的将来感受报应。此外,像出家人的宿舍、佛塔也是严厉对境,将其摧毁是非常严重的恶业。如果你曾做过这些事,要尽量用自己的行为来弥补。比如,摧毁过一尊佛像,至少要造一尊质量更好、体量更高的佛像;烧毁过一本《圣大解脱经》,就翻倍地请书、印书等。这非常重要。

有些人一开始不信三宝时,甚至以轻蔑态度故意摧毁佛像等,不久之后,他的身上就出现了各种怪病,发生了诸多不顺和横事。那时他才发觉,自己以前的行为是十分愚痴的。很多人因为这些事而找过我,我除了请僧众帮他念经,并让他自己好好忏悔以外,也没有其他办法。

| 若人恭敬清净。捉持此经。洗浴烧香。读诵受持。或复书写。忆念不忘。忆是经典。不行恶事。

如果有人以恭敬心、清净心捉持此经典,沐浴、烧香后再读诵、受持、书写,忆念不忘此经典,所有恶事都不会降临。

“读诵受持”,吉藏大师所造的《胜鬘宝窟》中说:“执文曰读,背文曰诵,始则领受在心曰受,终则忆而不忘曰持。”持文叫读,背文叫诵,刚开始领受在心叫受,最终记得清清楚楚叫持。这种说法与藏文经论中的说法完全相同。

有时候,读、诵、受、持被连在一起说,意思好像差不多,但若详细分析,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 若能如是。我等神王。为是经故。守护是人。是人若卧。立其人前。不使见恶。亦复不为。恶人恶鬼。横害其人。

如果有人能这样行持,我们这些神王会因为这部经的缘故而守护此人。无论他躺卧或站立,任何时候我们这些护法神、鬼神都会在他跟前,不会让他看见任何恶事,也不会允许恶人、恶鬼对他造成损害。

| 若其住处。护其宅舍。

我们还会在此人的住处保护他。

如果你家里有一本《圣大解脱经》,你就不需要门卫,也不需要安装电子眼,连门都不用锁,完全不用担心恶鬼或盗匪来损害,可以安心地睡觉。 (众笑)

| 若欲行来。我等神王。于其人前。为作开导。须者给与。四方行来。无所障碍。常见善事。命终生天。因是值佛。不失大乘。

“若欲行来。我等神王。于其人前。为作开导”,如果他想去其他地方,我等神王都会随他一起出发,为他开导。如果你出门时带着一本《圣大解脱经》,就不用害怕。

“须者给与”,如果他需要什么,我们这些鬼神也会给予他。

“四方行来。无所障碍。常见善事”,去往东南西北任何地方,都无有障碍,可以常常见到善事。

“命终生天。因是值佛。不失大乘”,此人命终以后转生天界,或者由于受持《圣大解脱经》而值遇佛陀,不会失去大乘,而会生生世世遇到佛陀、善知识和大乘法。总之,这样的人一生都会非常顺利、快乐。

对于如此殊胜的经典,我们应该格外恭敬,并以欢喜心来保护。如此一来,很多肉眼看不见的鬼神也会来保护我们。这一点确实很重要,大家应该重视起来。古人之所以如此重视这部经典,也是有原因的。

注释:

[1]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大正藏》第85册No.2871) :“尔时复有诸鬼神王。大梵天王。三十三天。护世四天王。金刚密迹。诸鬼神王。散脂大将。那罗龙王等。难陀龙王。婆难陀龙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大辨天王。九子母天王。诸山鬼神神王。树神王。河神王。海神王。地神王。水神王。火神王。风神王。如是无量无边。诸神王等。及大诸天。即从坐起。头面体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unLRLf3+tfwAtMsdIlPs3IHovGq4nM1lEnj/tTeqbZzxJi1Jbu7gjFUsW6jevH0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