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课

2020年9月14日

上节课讲到,释迦牟尼佛来到了娑罗双树附近,找到一处非常好的地方,准备说法。这时,声闻行人阿难对佛陀说:“您以前喜欢有山、有水、有树的地方,但这里什么都没有,您为何要在这传法呢?”

佛陀还没来得及回答,大智舍利弗就先对阿难说了下面一段话。如果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此处的情节也比较有意思。

| 尔时大智舍利弗。以佛智力。告阿难言。先应为法。不须余念。

这时,大智舍利弗以佛的加持力告诉阿难:“你应该首先希求佛法,不需要有其他念头。”

此处的“智力”也就是加持力的意思,藏文译本中就是“加持力”。

作为凡夫人,如果要去某个地方听法,也会首先考虑吃穿、住处,担心那里会不会很冷、很苦等等,为了保护自我和肉身,有很多担忧,很少思维大乘佛法的意义、功德和利益。

舍利弗告诉阿难:为了求法,不要顾惜自己的身体。但阿难认为:首先应该吃好,因为吃好了才有好身体,有了好身体才能令生命延续,进而有修法机会;如果连饭都吃不好,身体就会垮掉,长此以往连命都保不住,还怎么修道呢?

其实,阿难的想法也不无道理。但若能为求法而努力苦行,外在的困难也不会很严重。密续中说:“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为求正法,哪怕越过刀山与火海也在所不惜。求法确实需要这种精神,我们也要像前辈大德一样,甘愿为正法付出一切。

昨天下午我有一点时间,看了十七大续部的目录和大德们对这些续部的翻译情况,发现这个教证的前面还有两句话。当时我想记下续名,并把前两句翻译出来,但后来忘记了。

以前,很多藏地大德前往印度求法,也有很多汉地大德到印度、藏地求法,他们也曾为了佛法而付出一切。如今,藏地仍有前来求法的出家人和居士,我私下了解到,他们为求法克服了很多困难,的确精神可嘉。对于每个人来说,家庭、父母、子女都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离开家而求法,难免要面对很多问题。此外,很多人还要面对工作、感情、他人的议论等诸多问题。如果没有一颗勇敢的心,不要说长期求法,即使是坚持一周、一两个月,也是很困难的。

当然,现代人求法要比以前方便得多,不一定要离开家,因为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听课——网络的便利是这个时代的优势。虽说在家里听课没有现场感觉强烈,但只要对法有信心,同样能获得法益。

经文中的“先应为法,不须余念”看似普通,实则很有意义。作为大乘求法者,的确有必要放下关于世间琐事的种种分别念,一心寻求解脱生死轮回的佛法。

| 如来世尊。不但十力。四无所畏。如来世尊。有如是无量力。一切无所畏。智慧无量。威神无量。

如来世尊不仅具有十力、四无畏,还具有无量力、一切无所畏。之所以说如来有十力、四无畏,只是为了相应众生根基,象征性地如此宣说而已,如来的智慧和加持无量无边。此处的“威神”意为加持力。

| 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未见佛性者。令见佛性。未离烦恼者。令离烦恼。未安隐者。为作安隐。未解脱者。令得解脱。未安乐者。令得安乐。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佛陀与声闻、缘觉、菩萨完全不同:对于没有皈依处的众生,佛陀会做他的皈依处;对于未见到佛性的众生,佛陀会令其见到如来藏佛性;对于未离烦恼障的众生,佛陀有办法令其离开烦恼障;对于未得安隐的众生,佛陀能令其获得暂时、究竟的安隐;对于未获得三解脱者,佛陀可以令其获得三解脱;对于未得安乐的众生,佛陀会令其得到暂时、究竟的安乐;对于未得涅槃者,佛陀能以善巧方法令其获得三乘涅槃。

| 如来世尊。有如是等无量神力。

如来世尊有这么多不可思议的殊胜力量,包括加持力、智慧力、慈悲力等。

有些人可能想:“佛教徒说自己的本师很了不起,是不是自吹自擂啊?”事实并非如此。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曾说 :“诸位比丘,你们要以智慧观察我的语言。若发现我说的是真理,就接受;若觉得我说的不合理,千万不要因为这些话是我说的就以恭敬心来接受。”《成实论》中也说:“佛告比丘,汝等莫但信我语也,当自知见自身证行。”佛陀告诉诸位比丘:“你们不要仅以信心接受我的语言,要以自己的智慧去观察,理性地分析。如果发现我所讲的是真理,就去实际行持。”

对于佛陀的智慧和功德,学过中观、因明、俱舍等论典的人会比较了解,基于这种了解的信心属于智信,反之可以说是迷信。另外,有些人虽对佛教有所了知,但不能如理行持,也属于迷信;有些人对佛教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却信口开河、肆意诽谤,经常在众人面前驳斥佛教道理,这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迷信。好比一个人在不了解某种产品的情况下,就说这是假冒伪劣产品,是否合理呢?

| 何忧如来。而无自然。

你何必担心如来没有这样的能力呢?其实,佛陀自然能解决大家的饮食等问题,根本不用担心。

舍利弗的意思是:你们这些声闻,经常想饮食问题,不思维法义,佛陀难道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吗?他不可能让这么多人在听法过程中饿死的,你简直是杞人忧天,完全没必要操心这些。

声闻缘觉经常有这方面的毛病,分别念特别多,非常敏感,有很多担忧。真正有修行功夫的人,做任何事、修任何法,心都很淡定、很平静。没有这种境界的人,心就比较浮躁,经常忧虑重重。如果某种担忧、恐惧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还可能患上恐惧症。

恐惧症

今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种心理疾病。现在,很多人听到某种心理症状就开始对照自己,这样也可以,如果知道自己是病人,以后也会去帮助其他病人。

一般来讲,恐惧症患者会经常感到恐慌。西方有些医学家依恐惧的对境将其分成很多种,比如怕狗、怕蛇、怕鬼、怕夜行、怕夜叉、怕车祸、怕空难等,分别对应该种恐惧症。凡夫人肯定有很多恐惧的对境,以此分类未免太过详细。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特定对境的恐惧可能是前世业力的延续。比如说,有些人怕狗、怕脏、怕巨大声响、怕坐飞机等。这些不一定是恐惧症,还要看恐惧程度是否严重。

·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表现为不愿与人见面、接触,害怕在大庭广众中被人关注。有些法师、修行人也是如此,在自己家里还可以,一出去就谁都不想见,看到人就躲。

有位堪布跟我关系比较好,每次我们商量要不要出去,他都会问:“有没有别人?”哪怕有三四个其他人,他的表情就变了,很紧张地说:“那我不去了,那我不去了。”我开玩笑说:“你是不是真的有社交恐惧症啊?”

作为大乘佛教徒,我们要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如果不见众生,又如何利益他们呢?可能只有暗地里“发功”了。大家可以观察自己,看看自己是否不愿意见人,是否有社交恐惧症。

·洁癖引发恐惧

洁癖属于强迫症,也可能引起恐惧症。有洁癖的人往往不愿意与人有肢体接触,很害怕碰到别人摸过的地方。

有一次,我们在小会议室开会,有个领导突然大发雷霆,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清楚,是他的秘书不小心摸到了他的茶杯,他很生气。

有些人经常担忧,就以为自己得了恐惧症,其实也不一定。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心态、行为及背后的原因。比如,有些人经常为人际关系而感到担忧,那就可以观察:是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冷漠了,还是自己的心态有问题?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坏人吧?另外,还可以观察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因为担忧而做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是否会为了一个月以后的行程而半夜起来收拾行李?以前印度有一部电视剧,讲一个老和尚天天想回家,于是就开始收拾行李。当然,这倒不是讲恐惧症。

·对治法

有些人之所以经常感到担忧和恐惧,是因为没有认识自心。若能让心平静下来,减少实执,很多事情看起来就没有那么严重了。这是对治恐惧的有效方法。

·无需担忧

哈佛大学有一位教授说:“约有十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都患有恐惧症。”不知其他国家有没有相关统计。当今时代,真正心理健康的人是比较少的,但也无需感到害怕。以前,恐惧的心态并不叫“恐惧症”,人们觉得,每个人的心态都不相同,有些人对某种对境感到恐惧是正常的。但现在,医学界对人的心态研究更细,并将很多心态命名为某种心理疾病。于是,很多人开始对号入座,并由此而感到恐惧。

作为修行人,没必要有很多担忧,比如:上师会不会出问题?我会不会出问题?国家会不会出问题?国际局势会不会出问题?中印关系是否紧张?美国怎么办啊?……有些人经常想很多特别大的事情,其实没有必要。你晚上在自己的小屋子里睡得好好的,应该不会突然掉下来一颗原子弹,即使有,也没办法。

前面讲,阿难担心大家的饮食等问题。按理来讲,在佛陀面前不应该这么操心。不过,由于声闻与菩萨不同,无法以神变轻易解决吃饭等问题,他有这样的担心也很正常。对于凡夫人和阿罗汉来说,开法会、听法等过程中,确实需要基本的外在条件。

| 我念往昔。维摩大士。为众说法。他方菩萨。声闻缘觉。威力诸天。龙神大众。集在方室。未曾有食。

于是舍利弗现身说法:“我想起往昔,维摩诘大居士为众生说法时,从其他世界来了很多菩萨、声闻、缘觉和具有大威力的天众、天龙八部等大众。他们集聚在维摩诘居士的小屋子里,没有任何饮食。”

我们讲《维摩诘经》第六品“不思议品”、第十品“香积佛品”时,都提到过维摩诘居士不可思议的神通境界。

| 我时念言。此诸大众。云何得食。

当时舍利弗也很担心,他想:“在场大众吃什么呢?”他看到维摩诘居士的屋子空空的,没有准备饮食,也没有厨房和厨师,不知该怎么办。

| 大士维摩。即语我言。声闻少智。应念正法。云何先观。衣食及以床坐等幻物。

维摩诘居士对我说:“你们声闻行人乏少智慧。按理来讲,应该缘念正法,而你却先考虑衣食、床座等毫无实质的幻化之物。”

原文是“云何先观,邪命衣食”,藏文本中没有“邪命”二字,敦煌本中有。“邪命”在此处不是很好解释,因为他们的食物等并非以邪命获得。所以,这句经文按藏文本调整比较好。

| 维摩大士。说是语时。天人得道。

维摩诘居士宣说这些道理之时,很多天人和人都获得了天眼、欢喜地等果位。

此处结合了《维摩诘经》第六品和第十品的内容。第六品中说 ,舍利弗心想:“维摩诘居士的小房子里没有法座,来了那么多菩萨无处安坐怎么办?”第十品中说,舍利弗想:“很多阿罗汉持过午不食戒,中午没有吃的怎么办?”维摩诘居士遂以神通力令在场大众见到了上方的众香世界、香积佛及其眷属,又派幻人到那里取来一钵香饭。舍利弗见到只有一钵饭,又担心这么多人不够吃。维摩诘居士便加持这钵饭取之不尽,令在场大众全部得以饱足。

| 我怀惭愧。汝今所念。亦复如是。

舍利弗说:“当时,我在大众当中十分惭愧。现在,你也在担忧饮食、住处,对生活方面比较关心。实际上,我们都不用担心,饮食、住处等自然会有的。”

以上讲,舍利弗把阿难“教训”了一顿,让他不要瞎操心。

| 尔时如来。即告阿难。实如大智舍利弗语。应念大乘。莫念安身。

这时,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尊者:“确实如大智舍利弗所说,应该忆念大乘佛法,不要担忧如何安身。”舍利弗是有经验的,因为他入过一次坑,智慧也增长了。

应念大乘,莫念安身

“应念大乘,莫念安身”很重要,我们应该经常缘念大乘佛法,不要总是考虑饮食、住处、健康等问题。大多数人对大乘佛法忆念不多,对个人的生活、资具等方面考虑得比较多,这是修行不成功的表现。有些人想:“修行方面不用担心,我只希望我的大施主长久住世,我也会常转法轮。”但智悲光尊者说:“当你有了一个安逸的住处,有了一个特别得力的施主,那么,在正法修成之前,魔法已经成了。”

大家都听过常啼菩萨的故事 。当时空中有声音对他授记:“你往东方走,决定得以听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在路上,你不要害怕疲倦,无须忆念睡眠、饮食与昼夜,勿畏寒热,勿于内外一切法心思散乱。”常啼菩萨便如是而行。可见,真正的信念,是对法有特别深的执著,这很重要。

依法不依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说:“莫以世利心故随逐法师,但为爱法、恭敬法故随逐说法菩萨。”不要以世间的功利心来追随法师,要因为爱佛法、恭敬佛法而追随说法的菩萨。也就是说,依止善知识不应出于追求名声、钱财等目的,而应出于对法的喜爱和恭敬。

按理来讲,修行人应该依法不依人——人怎么样无所谓,但是他讲的法很重要。而现在有些人恰恰相反,认为法讲得如何不要紧,我要好好地依止人——人要好看一点、可爱一点、胖一点、瘦一点、高一点、矮一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

依师为得法

有些人依止善知识不为得法,而有其他目的,这样修行确实不会成功。所谓依止善知识,并不一定是天天给他炒菜、做饭、劈柴、提水。当然,如果他是真正的得地菩萨,这样做也未尝不可。但是一般来讲,依止善知识的真正意义是得法,这很重要。

还有些人以为,所谓依止上师,就是经常供养上师,请上师打打卦、算算命——“昨天晚上我做了噩梦,您给我打个卦。”“今天我准备出去买菜,路上会不会顺利?您给我算算。”这是寻求正法的表现吗?大家需要观察。

刚才讲到,佛陀告诉阿难:舍利弗说得对,应思维大乘佛法,只要求法成功了,其他都不是很重要。也间接训斥了他。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应念大乘,莫念安身。”

当然,对于欲界众生来说,基本生活需求是要满足的。但有些修行人对于住处、饮食、穿着等方面要求很低,只要有吃有穿、不饿死冻死就可以了。在喇荣也有很多这样的修行人,他们的求学往往很成功。而有些人则非常重视生活条件,哪个民族都有这样的人。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告诫我们 :不要无意义地虚度人生,而要断尽一切琐事,这是我的忠告。与此处所讲意趣一致。

无论去藏地、印度还是西方求学,一定要学到一点东西,否则就没有意义了,除非你是去旅游。有些人很疯狂,到了神山、旅游景点就开始狂奔、大声地吼,因为他们是去游玩的。而作为求学者,还是应该得到一些法。

| 作是语已。即入三昧。以威神力。即时其地。有一金华。从地涌出。其华出高。四十万由旬。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琉璃罗网。弥覆金华。其金华下。有众宝浴池。与华平等。名为八功德。香水弥满。

佛陀说完这些话就入于三摩地,在佛陀的加持下,地下涌出一朵巨大的金莲花,高四十万由旬,周遍三千大千世界,由琉璃宝网覆盖。金莲花下有众宝所成的水池,水池大小与金莲花所覆面积几乎相等,池中有八功德水 弥漫。

| 四岸有种种名华。所谓优钵罗华。拘物头华。波头摩华。分陀利华。有如是等。种种无量名华。庄严宝池。

池岸四周有种种名花,如优钵罗花、拘物头花、波头摩花、分陀利花等,种种无量名花庄严着宝池。

原文中,这句话的开头有“其池”二字 (“其池四岸有种种名华”) 。敦煌版中说:“名八功德水,弥满其池,四岸有种种名华。”藏文译本中有个“得”字,意为“其”。“其池”二字没有也可以。

“优钵罗华”,藏文中是“乌巴拉”,即青莲花。

优钵罗花

“拘物头华”,藏文中是“格玛达”,即睡莲,有深红色的,也有蓝色的。

拘物头花

“波头摩华”,藏文中是“班玛”,即大莲花,大多数是白色的,也有大红色的。

波头摩花

“分陀利华”,藏文中是“本扎日嘎”,为白色的莲花。麦彭仁波切对《现观庄严论》所作注释,就取名为《白莲花之璎珞》。

分陀利花

有些睡莲在月光下盛开,早上九点左右闭合。在藏文中,睡莲叫“月亲” (月亮的亲戚) ,因为它会在月亮出现时展露笑颜;白莲花叫“日亲”,因为它会在太阳升起时盛开。

总之,莲花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在佛教当中,莲花是纯洁的象征,此外还有很多意义。

莫奈·睡莲

西方人也很重视莲华。留着大胡子的法国艺术家、画家莫奈就画了很多富有象征意义的睡莲。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26年“示现圆寂”。在法国巴黎橘园美术馆中,莫奈创作的《睡莲》组画非常出名,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莫奈的画表达了他的心境。一战期间,法国总统对他说:“你好好画画吧,你的画能让人获得心灵的宁静。”于是,在距离战场50公里的家中,他一直在淡定地作画。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画并不稀奇,别人也画得出来。实际上,莫奈作品的艺术境界常人难以企及,懂艺术的人自能体会其中的丰富意境。莫奈在70多岁做过白内障手术,86岁去世,刚才大家看到的有些作品,就是他在做白内障手术以后创作的。他有一幅《睡莲》以4100万英镑 (约合8050万美元) 被拍卖,可能仅次于梵高画作的拍卖价格。

尊重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佛教当中,既有丰富的色彩,也有简约的色彩。在藏地、印度等地,人们很喜欢五彩缤纷、鲜艳绚丽的颜色,因为这象征灿烂、明媚与丰富。而很多现代人则喜欢黑、白、灰为主色调的简约风格,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观。

乔布斯对“苹果”的设计就奉行了极简主义。据说,他禅修的房间空空如也,像极了禅师的禅房。印光大师所住的房间里,墙上只有一个“死”字。有些修行人的房间也布置得很简单,墙壁是自然的木色、灰色或白色,有些人甚至住在山洞里。在懂艺术的人看来,这也是很美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他审美观、排斥其他审美文化。

前段时间,我们商量经堂里应如何装饰。很多懂美术的汉族人认为,应该按照藏地传统,在经堂里画色彩斑斓的图案,这样特别美;而有些藏族的新堪布更喜欢日式风格。后来,我们通过民主方式决定:经堂装修采用比较沉稳的木雕风格,不一定要沿用传统绘画装饰。当然,以后如何装修还要考虑具体情况。

在藏地的传统文化中,有很丰富的色彩装饰。比如古人的服饰,仅仅在衣领、袖子或帽子上,就有各种颜色的图案。这种文化非常珍贵,不应任其消失。

其实,有些现代人也喜欢古老的风味。像法国、英国等地,还保留着几千年前的古老建筑。现代建筑几乎都是一色一样的水泥墙,人类穿梭其中,似乎变成了“水泥虫”。当然,对于不同的建筑和艺术风格,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刚才讲到了种种名花庄严宝池,其实,佛经中讲到的种种庄严,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 若见如是金华宝池。得法眼净。

如果有人见到这样庄严的金莲花珍宝池,会获得法眼清净。

“得法眼净”是指获得小乘预流果或大乘一地菩萨的果位。

| 何况入中。而得洗浴。若入洗浴。即得清净无生法忍。

更何况入于浴池沐浴?在池中洗浴会获得清净的无生法忍。

一般来讲,大乘无生法忍指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小乘无生法忍则接近阿罗汉果位。可见,此珍宝池并非世间一般的水池。

| 其金华下。有宝师子座。其师子座。高百由旬。

在金莲花下,有一个七宝所成的狮子座,高一百由旬。

| 尔时如来。坐于宝座。身诸毛孔。上下枝节。放大光明。如来金光明。与金华同色。

这时,释迦牟尼佛坐在狮子宝座上,周身所有毛孔及头部、手、足等上下肢节均放大光明。如来放射的金色光明与金莲花的颜色完全相同。

此处所讲的境界确实不可思议。但是,我们也要尽量以比量智慧来了知。因为除了第三处 (指圣教量) ,就像《释量论》中所讲,接受比量识是最有智慧者的选择。

《法苑珠林》中说:“凡人所信惟耳与目,自此之外,咸致疑焉。”凡夫人只相信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之事,除此之外均会产生怀疑。《法苑珠林》中还说:“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山中的人从未去过海边,不相信海里有如树木一样大的鱼;住在海边的人从未去过山里,也不相信那里有如鱼一样大的树木。同样,凡夫人听闻佛经中所讲佛陀的境界,也会产生怀疑,这很正常,应以闻思断除疑惑。

如来光明不可思议

佛陀的光明不可思议。《大宝积经》中说:“假无量日月,合为一日轮,不能及如来,一毛孔光明。”假设将无量日月合成一个日轮,其光明也不及佛陀一个毛孔所放射的光明。

《大智度论》中说,佛陀涅槃100年时,比丘优波鞠多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他听说有一位120岁的比丘尼曾见过佛陀,便去请教:“您见过佛陀吗?请问佛陀的容貌是怎样的?”比丘尼说:“当时我正年少,有一天晚上,人们说佛陀来了,我就随众人出去,见到光明就开始顶礼。这时,我头上的金钗掉落在地。但由于佛陀的光明照耀,当时黑暗的树林中非常明亮,我立即就找到了金钗。”尊者又问:“佛在世时,比丘们的威仪、礼节如何?”比丘尼回答:“佛陀在世时,最调皮的就是六群比丘了,可他们的威仪仍胜过尊者您。当他们进入我这个房间时,门口盛满麻油的钵丝毫不会动摇,而您进门时,油溢出了好几滴。”

| 从华四面。金光流出。普照十方一切佛土。佛光金华。所照之处。山谷国土。高下平正。皆作金色。无有秽恶。地狱休息。饿鬼解脱。除一阐提。谤方等经。

从金莲花的四面流出金光,照耀十方一切佛土。佛陀的光和金莲花的光所照耀之处,无论山谷还是国土,皆无有高下,平整庄严,而且都变成了金色,没有任何秽恶之物。地狱众生的痛苦全部止息了——就像周末休息一样,饿鬼也都获得了解脱,只有一阐提和诽谤正法者没有解脱。

“方等”,在藏文译本中为“正法”。“一阐提”,在藏文本中为“邪行者”,指断善根、业际颠倒的人,他们所造恶业非常严重。

诽谤正法难解脱

《无量寿经》中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而在《观经》后面部分说 :造五无间罪的人尚有下下品往生的机会,并未提到诽谤大乘法者有此机缘。《宝性论》中也说:“何人心嗔法,彼焉有解脱?”可见,谤法罪确实非常严重,大家一定要注意。

作为佛教徒,直接诽谤佛法的情况是很少的,但有些人在言谈之间不太注意,经常爱评论:“这个法师说得对,那个法师说得不对;这个宗派的观点正确,那个宗派的观点错误。”这也可能谤法。此外,《极乐愿文》中说 :以三宝作证而发誓,后又违越誓言,也属于舍法罪。

造了舍法罪的人,确实很难往生极乐世界。此处经文也说:在佛陀的加持下,地狱、饿鬼都能从痛苦中解脱,唯有诽谤正法者不能解脱。我们以后一定要注意。

对于自己是否造了五无间罪 ,是很容易辨别的,大家也都清楚这样的罪业十分严重。而对于是否造了谤法罪,没有闻思过相关道理的人就很难察觉。有些居士看起来是佛教徒,也声称在维护某个道场、某位上师,其实那位上师从未给他讲过佛法,他自己也没有闻思过,因此缺乏智慧,几乎天天造舍法罪,这是很可怕的。对于佛法一无所知的人,造舍法罪也没办法;而已经皈依佛门、对佛法有所了解的人,还经常造谤法罪就非常不合理了。

总之,此处是讲,造了谤法罪的人和一阐提难以获得解脱,而其他人都有希望。

| 以佛神力。他方国土。及此国中。悉皆一等。无有殊异。

依靠佛的加持力,其他世界的国土及释迦牟尼佛的国土全部变得清净平整,呈现庄严的金色,没有差别。

| 十方诸佛。观此光已。异口同音。俱叹释迦。善哉善哉。大慈世尊。今放光明。异于常明。昔日放光。先照东方。今日放光。四面一时。普照十方。当知此光。欲度苦恼一切众生。使出三界。到大涅槃。

十方诸佛看到这样的光明和庄严景象后,异口同音地赞叹释迦牟尼佛:“善哉善哉!大慈大悲的世尊,今天放出如此殊胜的光明,与以往截然不同。以前佛陀放光时,先照耀东方,再照耀南、西、北等其他方位。而今天,佛陀全身放光,同时照耀东南西北四面、普遍照耀十方。应当了知,此光表示佛陀这次转法轮不同于以往,他想度化一切苦恼众生出离三界,到达大涅槃的彼岸。”

这个信息很重要。佛陀宣讲《圣大解脱经》时,已接近最后转法轮的时间,因此他想将世间一切烦恼最重、痛苦最深的可怜众生全部度化,令其无余出离三界。

我们虽然没有机缘在现场参与法会,但在没死之前遇到这部法还是很幸运的。我从小就听说过《圣大解脱经》,以前也看过、念过几遍,但是一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时光转瞬即逝,现在才有机会真正闻思这部法,我还是很开心的。

希望大家都听一下这部经,包括这边的工作人员。对于我来说,听众多一个人或少一个人、多几百人或少几百人都没有什么,我也看不到谁在听、谁没听。但对你们自己来说,听闻此经确实很有意义。这部经在藏地相当于“闻解脱”,经常用于超度亡人或为在世者祈福。

有些人可能会想:“藏人或汉人的传统做法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其实,若以智慧观察就会明白,《圣大解脱经》确实对众生有利,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如果很重视这部经,那里的众生就会获得极大利益。

刚才讲到,十方佛陀都赞叹释迦牟尼佛,并说他这次定会度化无量众生。

| 尔时。他方十方诸佛。异口同音。告其侍者。大菩萨众。诸善男子。汝等当知。今日中国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如来。放大光明。必说妙法。度苦众生。

这时,他方国土的十方诸佛异口同音地告诉其侍者、大菩萨众:“诸位善男子,你们应当知道:今天,在中央国土的娑婆世界,有一位释迦牟尼佛放大光明,定会转大法轮,宣说妙法,度化痛苦众生。”

佛陀不可能无缘由地放光。会开车的人都知道,如果司机突然闪车灯,肯定是有原因的。不像一些新手司机,不该开灯时开灯,该开灯时一直关着,一看就不太会开车。佛陀不会如此,他放光非常应时,既然这次放大光明,就表明佛要转大法轮了。

| 汝等今者。应往彼土。供养彼佛。请决所疑。听受经法。

你们今天一定要前往释迦牟尼佛的国土,供养他,向他请教心中疑惑,听受《圣大解脱经》这部大乘法。

十方诸佛告诉自己的弟子、侍者和周围的菩萨们:这个机会千载难逢,你们一定要去。佛陀自己好像是不来的,就像有些法师告诉自己的弟子:“你们去听法吧,我就不去了。他也是堪布,我也是堪布,我不好意思去他那里听课。” (众笑)

| 彼土众生。昔来刚恶。虚伪不实。不信一乘。

诸位佛陀提醒弟子:“娑婆世界的众生,素来刚强难化,非常狡猾,而且个性恶劣,虚伪、不守承诺,还不信最究竟的胜义谛。”

看来,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给其他世界留下的印象不是很好,所以那些佛陀如此提醒自己的眷属。

| 释迦大慈。万善方便。为开三乘。度脱三有。

诸位佛陀说:“但本师释迦牟尼佛非常了不起,他以诸多善巧方便为众生开显三乘,令其脱离三有。”

我们前几年学的《妙法莲华经》中也说:“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在十方佛土当中,唯有一乘佛法,除佛陀以善巧方便而宣说以外,并无二乘和三乘。这部经还用车的比喻介绍了三乘佛法

《涅槃经》中也有相关比喻 [1] ,佛陀说:“譬如父母有三个孩子:老大有信顺心,恭敬父母,而且具足智慧;老二不恭敬父母,没有信顺心,但具足智慧;老三不恭敬父母,没有信顺心,且缺乏智慧。父母应该先教育谁呢?”迦叶菩萨说:“应该先教育老大,再教育老二、老三。后面两个孩子虽然没有信心、恭敬心,但父母不会因此而放弃他们,还是会以慈愍心慢慢培养。”佛陀说:“如来也是如此,先度菩萨,再度声闻,最后度化一阐提等刚强难化的众生,绝不会舍弃任何有情。”

| 虽说三乘。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义味甚深。纯备具足。

“虽说三乘。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佛陀宣说的三乘法对三乘众生非常有利,上语、中语、下语都很善妙。《随念三宝经》中讲法宝时说:“初善、中善、后善。”初善指听闻佛法殊胜,中善指修行佛法殊胜,末善指得果离垢殊胜。

“义味甚深。纯备具足”,这是讲佛法具足的功德。《随念三宝经》中说:“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与此处所讲基本一致。

| 彼佛世尊。百千万劫。不可值见。所说经法。不可得闻。彼诸大众。不可时会。释迦所生。殊妙金华。不可得见。

十方诸佛说:“释迦牟尼佛在百千万劫当中难以值遇;他所说的经法亦难得听闻;其周围聚集诸多大众也很难得,不会时时有这么殊胜的法会和机缘;释迦牟尼佛所在之处出生的金莲花也难以得见。”前面讲过,见到此金莲花会获得法眼净,其殊胜性可见一斑。

| 是故汝等。今往彼土。得见彼佛。请问所疑。自得利益。复利众生。

诸佛说:“所以,你们应当前往释迦牟尼佛的刹土,面见释迦牟尼佛,向他请教心中的疑惑。如此不仅自己会获得利益,以后还会利益众生。”

| 作是语已。十方佛土。一一各有。十亿菩萨。即从座起。为佛作礼。俱同发来。一一菩萨。各有百千音乐。雨宝妙华。来到佛所。到佛所已。绕佛七匝。为佛作礼。却坐一面。

诸佛如是嘱咐各自眷属以后,十方佛土各有十亿菩萨 (共一百亿菩萨) 从自己的座位起身,向本国佛陀作礼,前往娑婆世界。每位菩萨都演奏着不同的乐器,并降下珍宝妙花雨,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释迦牟尼佛面前,右绕佛陀七匝,恭敬顶礼后坐在一边。

在世间人看来,一百亿菩萨同时来到这个刹土很不可思议,其实也并非不能发生。《正法念处经》中说 :“诸天人有大势力,其手掌中可以无碍容纳五百天人。”《大智度论》中也讲:“如第三禅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华严经》中也说:“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在印度的一个平原当中,居然容纳了一百亿菩萨,这似乎很难想象。其实,佛菩萨的身体并不是我们这样的肉身,不具有微尘的质碍。他们不会像有些人一样争座位的。

我前面提到了一个教证:山里人从未见过大海,所以不相信海里有像树木一样大的鱼;海边的人从未见过山上高大的松树,他也不承认有像鱼一样大的树木。同样,凡夫人从未见过佛菩萨的境界,对此难以相信也可以理解。但我们要明白,佛菩萨的境界完全是容有的。

| 俱共发声。异口同音。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欲有所问。唯愿世尊。当为说之。利益众生。

诸位菩萨异口同声地陈白佛陀:“世尊,我们今天从各个刹土来到这里,是有问题想请教您,请您为我们转法轮、解除疑惑,以利益现在和后世的众生。”

至于佛陀的回答,我们下次再讲。

注释:

[1] 《大般涅槃经》:佛言:“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三子:其一子者,有信顺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于世间事能速了知。其第二子,不敬父母,无信顺心,利根智慧,于世间事能速了知。其第三子,不敬父母,无信顺心,钝根无智。父母若欲教告之时,应先教谁?先亲爱谁?当先教谁知世间事?”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应先教授有信顺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知世事者。其次第二,乃及第三。而彼二子虽无信心、恭敬之心,为愍念故,次复教之。”

“善男子,如来亦尔。其三子者,初喻菩萨,中喻声闻,后喻一阐提。如十二部经修多罗中微细之义,我先已为诸菩萨说;浅近之义,为声闻说;世间之义,为一阐提、五逆罪说,现在世中虽无利益,以怜愍故,为生后世诸善种子。” MK1+K2esIyiUlWcuO/wdUlgbO+cxZXYCl1k8D7A7T+rrEUgwuv9DwiN3lvwMo1c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