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课

2020年9月10日

《圣大解脱经》的功德确实很大,但由于历史等因素,这方面的道理无人宣说,所以现在包括佛教徒在内的很多人对这部经典了解不深。我希望,这次解说能让许多人真正明白,《圣大解脱经》具有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以后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运用,尤其是,有亲朋好友死亡时为其念诵《圣大解脱经》,这一点尤为重要。

有些人不知道对亡人做何种善事有利。我建议,大家按照藏地传统,在49天内每天为其诵一遍《圣大解脱经》,以前汉地也有类似传统。在座各位以后离开的时候,如果有人为你诵《圣大解脱经》《三十五佛忏悔文》《普贤行愿品》等,也是非常好的。

《圣大解脱经》的篇幅比较长,但为亡者连续念诵49天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家应该发这个愿,下这个决心。我们虽然有助念往生仪轨《生死救度》,汉地也会为亡人念《心经》《地藏经》等,但更重要的是念《圣大解脱经》。如果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挚友去世了,找不到出家众或居士团体来念诵的话,你自己念也可以。除此之外,对他们如何表达思念和祝福,他们也不一定能得到利益。很多人会按习俗给亡人烧纸钱,这对亡人有没有利益呢?很难说。而用《圣大解脱经》超度亡人确实对其非常有利,不管你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只要一心一意地念诵就可。即使无法念49天,念一个、两个或三个七天也可以。

另外,我们藏地会用《圣大解脱经》做转经轮。我这个转经轮用了二十多年,下面是《圣大解脱经》的大转经轮,上面还有一个观音心咒小转经轮。它之前属于我们寺院的帝察活佛——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德,他在1986年给佛学院传过《大藏经》的传承,后来在其他寺院也传过两次,每次传授都要用时4到6个月,他每天都非常精进。以前政策未开放时,他也一直没有放弃修行。当时,他住在炉霍县附近的支塔沟,白天去地里跟其他喇嘛一起干活,晚上就使用这个转经轮。后来他示现了圆寂,到现在已经23年了,在他圆寂两年左右时,我想办法得到了这个转经轮。

1980年,宗教政策稍有开放,我去拜见了帝察活佛,当时我还没有出家。我看见他经常使用这个转经轮,就看上了它。后来,我得到这个转经轮以后经常使用,可以说,我一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使用它,在课堂上用也有十多年了。20年前,我还比较年轻,慈诚罗珠堪布看我用这个转经轮,就对我说:“你现在都像老年人了。”在藏地,很多老年人都会使用《圣大解脱经》转经轮。我反问道:“拿这个转经轮就像老年人吗?”现在,我到了这个年纪,用这个转经轮可能更合适了。我想,我有时间也要经常念诵《圣大解脱经》,祈祷经中的诸佛菩萨。如此行持,至少死后不会堕三恶趣。

以后,我们可能也会做一些比较精致的《圣大解脱经》转经轮。但大家现在不要到处说,否则会招来各种议论。要做的话,不一定做得这么大。像我这个转经轮,里面装的是以前木刻版印刷的经文,用的纸张比较多。在做转经轮之前,对于《圣大解脱经》的经文要做细致校对。当然,藏文本应该不需要任何改动,因为前译大德的翻译风格非常严谨。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藏地前译派对《大藏经》的翻译风格是最为严谨的,而且后人在阅读经文方面没有什么障碍。但汉文本需要对照藏文本和敦煌本做些调整。

昨天讲到三万六千菩萨的功德和境界,今天继续讲这个内容。

| 无碍智慧。善知众生。往来所趣。

“无碍智慧”,诸位菩萨具有无碍的智慧。他们不像凡夫,智慧是有阻碍的,只能了知某些方面的道理。

“善知众生。往来所趣”,菩萨的智慧无有任何障碍,能善巧了知众生相续,包括其前生后世、苦乐感受等一切情形。他们也知道众生在轮回中来来往往、生死流转的过程:有些众生从地狱界转生到饿鬼界、旁生界,又来到人间;有些众生从天界转生到人间;人间的众生有些堕三恶道,有些去三善趣,有些会获得涅槃。

对于这些,凡夫人是无法了知的。比如说,今天课堂上的人来自何方,去往哪里,我们都不清楚;每个人的习气、爱好,我们也很难发现;即便是自己正在感受的苦乐,我们也不知其背后的因缘,因此痛苦时难免抱怨,快乐时难免放逸。而菩萨则能现量了知这一切。

有些智者虽然不具备菩萨的智慧,但他们能以比量推知现象背后的因缘。比如看到某个人情绪很糟糕,智者就会知道,这是因为他身患某种疾病或前世习气复苏;看到某个人弘法利生事业非常广大,也会推知其前世今生具有相应善缘。

| 具诸三昧。近无等等。

菩萨具足三摩地 (禅定) ,此禅定与佛陀的禅定基本相同。“无等等”即无与伦比。

《维摩诘经》中也讲:“近无等等佛自在慧。”菩萨的等持与佛自在的智慧几乎等同。

| 久种善根。得佛自在智慧。

“久种善根”,这些菩萨并非在一生一世中种植善根,也不是像声闻、缘觉那样在七劫或一百劫中种植善根,而是在无数劫中行持善法、种植善根,这样才能获得无碍智慧。有些道友平时也会说:“他是菩萨,他是佛,而我是个具一切束缚、业力深重的凡夫,怎么能跟他们相比呢?”

“得佛自在智慧”,他们近乎得到了佛的自在智慧,对所知万法通晓无碍。

那么佛的智慧到底是怎样的呢?

| 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

“十力”,对于佛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弥勒五论、《智者入门论》等大乘经论当中讲得比较多。汉地的《大乘义章》中也引用了《楞伽经》《涅槃经》《大智度论》等经论内容,来宣讲佛的功德。《大智度论》中讲过菩萨的十力,即发心坚固力、大慈力、大悲力、精进力、禅定力、智慧力、不厌力、无生忍力 (获得了无生法忍) 、解脱力、无碍智力。这种观点与《入中论》所讲有所不同。

“四无所畏”,我们平时是从断证功德方面讲四无畏的,但按照《大智度论》的观点,四无畏包括以下内容:一、闻持无畏,听闻后以陀罗尼受持不忘,在众中说法没有畏惧;二、解脱无畏,于一切法得解脱故,能了知众生的根基,所以说法没有畏惧;三、处众无畏,远离这方面的分别念和相执,处于大众当中说法不会畏惧,比如讲考或背考的时候不会发抖——有些人手里拿着法本时一直抖,得了四无畏的人不可能这样;四、答难无畏,善于回答问难,所以说法不会畏惧。有些人不敢接受别人的提问,就说:“不能问,不能问!”有些人一被提问就生气了,说:“你们是不是刁难我,是不是对我有意见?”面对别人给自己提问,最好不要生气。当然,有些人提问是为了刁难人,这也看得出来。

经论中讲,不应该回答的提问有几种,包括明知故问、没有疑问而装作有疑问、为刁难别人而故意提问等。除了不回答以外,也可以向对方提出反问。当然,如果有些人确实有疑惑,那就应该好好回答。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般人都会比较紧张。我出去讲课时,面对提问不能不回答,但也会看对方提问的目的何在。其实讲课还比较容易,因为可以提前思考,不懂的地方就不讲。但别人提问题时,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如果你没有回答,大家都能看出来:“这个人要么是不会答,要么是不想答,要么是不敢答。”所以,回答问题也是一种挑战,但通过问答确实能打开智慧。

有时候,一个人的疑惑也是很多人的疑惑,通过问答为大家答疑解惑是很重要的。以前,我们课后经常安排一些时间让大家提问,但这几年都没有。今年由于疫情影响,讲考也没有了。以后再看吧。

“十八不共法”,对于十八不共法,《大乘义章》中讲得不是很好懂。按照《大乘经庄严论》中所说 ,佛的十八不共法有行为所摄的六种、证悟所摄的六种、智慧所摄的三种、事业所摄的三种,为身口意等方面与声闻、缘觉不共的特点。

当然,菩萨也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的部分功德。

| 通达善趣门。关闭诸恶道。

菩萨通达打开善趣之门、关闭恶趣之门的方法,令无数众生进入三善趣。原因主要在于,他们通达行持善法与行持恶法的差别。

对于善与恶的差别,很多人表面上是懂的,或者以为自己是懂的,比如认为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善的,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是恶的。实际上,他们并不懂何为善恶,的确很可怜。

所谓善与恶,不是以自己的判断作为标准。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贪嗔痴及贪嗔痴引发的业都是不善的——贪嗔痴与其引发的业有区别,前者为烦恼,后者可以是某种行为。

现在很多人比较盲目,不知取舍,也不清楚什么叫做贪嗔痴,这是很可悲的。如果是从未学过佛的人,不懂因果取舍还情有可原。但已经皈依、学佛很长时间的人,还不懂何为善恶就有点可怕了。所以,我们应该懂得善与恶的差别。

| 等视众生。如视一子。

菩萨会平等看待所有众生,视其为自己的独子。

你若对众生如父亲对孩子一样慈爱,众生也会敬你如父。如《诸法集要经》中说:“常乐行慈忍,不害诸有情,得一切众生,敬之如其父。”若能对众生长期行持安忍、慈悲,不害一切有情,那么众生都会像恭敬父亲一样恭敬你。其实,修慈悲心还不是那么困难,但修安忍就比较难,尤其是面对众生的邪行时。

总之,我们应将众生视为独子、亲人,一视同仁地爱护、维护。当然,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不管怎样,这是大乘经论对发了菩提心者的要求,我们应该尽量去做。

| 而生五道。示现其身。

“而生五道”,菩萨会特意转生到六趣 (六道) 或五趣 (五道) 当中——如果将天道和阿修罗道算为一道,总共就是五道。

“示现其身”,在五道轮回当中,菩萨依靠愿力,在不同身相的众生面前示现不同形象——在地狱显现地狱众生的形象,在饿鬼道显现饿鬼的形象,在旁生道显现旁生的形象,在人道显现国王、屠夫等形象,以此度化众生。

| 欲度众生。作大医王。

菩萨想度化无量众生而做大医王。

菩萨不仅于将来成佛时是了不起的大医王,在未成佛时也是。

| 处于生死。善疗众病。

菩萨处于生死轮回的淤泥之中,不但不会被烦恼染污,反而会以善巧方便治疗众生身体和心灵上的各种疾病。

在人世间,菩萨会显现医生、护士等各种形象来治疗人们的身心疾病。在这个时代,人类的心理、精神疾病非常严重。前几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70亿人当中,近10亿人存在精神障碍,每7个人中就有1个人精神不健康,每40秒钟就有1个人自杀。

在座各位不能认为自己肯定很健康,不会有任何精神疾病或心理问题。其实,如果你去医院检查或向心理医生咨询一下,可能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其实,人是身心的组合体,所患疾病无非是身心两个方面 (目前,国外治疗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的医生比较多) ,但心理疾病较之于身体疾病更难发现。比如说,身体里的肿瘤可以借助彩超、CT等发现,但心里生了“肿瘤”的话,就不容易发现了,因为现在的科学仪器根本测不出人的心理状况。

躁郁症

抑郁症、自闭症、强迫症、躁郁症都是比较可怕的心理疾病。我想,在座各位应该没有这些问题,但也不好说。我大概讲一下躁郁症,大家可以观察自己的相续。

躁郁症,是经常莫名其妙地产生某种情绪,抑郁和狂躁两种情绪不断切换。情绪比较好的时候特别阳光、积极、充满活力。而在抑郁发作期,性格就比较内向,不想跟任何人接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总想自杀。在狂躁发作期虽然也想自杀,但更显著的特点是思绪天马行空,想象力非常丰富,行为也很不可思议,可以做出平时根本做不出的事情;而且认为这个世界很丑陋,与自己有关的某个人坏到极点,甚至想杀了他;还会把很小的事无限放大,导致情绪无法自控,给周围人带来很多痛苦。

很多人充满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心态、情绪都很正常,行为也合情合理,因此无法察觉自身的错误行为和过分举动,事后也没有后悔之心。

目前,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咨询等。这些方法或许对病人有利,或许对某些病人没有效果。除了上述方法以外,还有运动、磕大头、念不动佛心咒和莲花生大士心咒等。有些人认为,这些方法在心理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莲花生大士的传记中说:在末法时代,人们会莫名其妙地罹患各种不知名的疾病,这些疾病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念莲师心咒或磕大头对此很有帮助。另外,通过禅修让心静下来,以无我的智慧观空性也是很好的办法,但更重要的是祈祷本尊、莲花生大士和护法神。

当自己出现一些情绪和心理问题时,切记不要恐慌。其实,很多人的疾病不是很严重,但他们难以面对自己得了心理疾病这个事实。包括有些发心人员、法师,不敢说真有躁郁症,但是稍微接近他的时候就发现:他有时特别阳光、特别好,第二天就莫名其妙地哭啊、闹啊,旁边的人怎么哄都哄不好,不哄的时候自己又好了,给周围人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大家都不知道他今天会怎么样,很怕他发作,但又不敢说。这种情况在男众当中比较少,在女众当中不敢说多,但偶尔可能真的有。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情况,也不用害怕,现在很多人都这样。

2007年,纪录片《史蒂文·弗莱:躁郁症患者的秘密生活》 (Stephen Fry: The Secret Life of the Manic Depressive) 获得了艾美奖。该片讲述了躁郁症患者遭受的社会歧视,他们如何面对内心的痛苦等。

人类有不同的情绪和烦恼,这没什么可怕的。佛经论典中也讲,众生需要经常调整自己的相续和烦恼。首先,我们要能够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知道自己的不良心态会导致哪些问题;之后再去调整,一定会慢慢恢复正常的,就像身体疾病通过治疗会得到康复一样。

就我个人而言,身体的疾病是比较多的,但没有得过心理疾病。以前我得过强直性脊柱炎,需要天天按摩。现在在工地发心的一个师父,每天下午给我按摩。过了三四年我就好了。

可见,身体疾病是阶段性的,如果没有得很严重的病,是不会死的。同样,心理疾病也是阶段性的,不会一直存在。由于众生的业多种多样,某些业确实会形成心病,得了心病时要经常祈祷上师,会有很好的效果。

还有一种精神疾病,是具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上世纪70年代,有一个美国人的身上有二十几个人格,这些人格有着不同的国家、年龄、肤色、体重和生活方式等属性。他经常切换不同的人格,今天变成英国人,明天变成美国人;今天是男士,明天是女士。当时,他的故事在全世界都很出名,还被写成小说、拍成电影。他身体中的不同人格,有可能是不同的中阴众生,由于没有得到结生,就借助他的身体做各种“表演”。

藏地也有个别人是这样,一会儿变成女性,完全过女性的生活;一会儿变成男性——身体上是没什么改变,但心态、声音、爱好、状态都截然不同。

人生在世,每个人的心态都难免变化,大家不要对此指指点点——“哇,这个人太坏了!”其实,很多人自己也不想变得特别坏,但是由于烦恼的束缚、业力的控制,还是会阶段性地产生烦恼,过段时间就会恢复正常。所以,对于有身病的人和有心病的人,我们都要以慈悲心维护,尽量理解他们。到一定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找到正确的路。

前面讲到,佛菩萨了知众生的身心疾病,善于治疗各种疾病。

| 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永离生死。

诸位菩萨会相应不同众生的情况对症下药,令其服用后远离身体疾病和心里的苦恼,最后永远离开生老死病的波涛和汹涌澎湃的轮回苦海。

| 其有闻者。无不解脱。

听闻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等圣号的众生,无不获得解脱。

有些人可能认为,听到菩萨的名号意义不大,就跟听到爱因斯坦等世间名人的名字是一样的。爱因斯坦是一位科学家,对人类社会有一定的贡献,但他不一定曾在多生累劫当中积累资粮,众生听到他的名字也不一定有多大利益。而听闻阿弥陀佛、文殊菩萨等的名号,确实会在我们的相续中种下不共善根,功德很大。

当然,对于这个道理,只有懂得因果的佛教徒才能理解。世间人都讲“眼见为实”,对于看不到的事物不一定承认。其实,这种逻辑是靠不住的。因为,肉眼所见和耳根所闻的事物毕竟是万法当中非常少的一部分。像时间、空间、很多天文地理现象,都是无法亲眼见到的。那么,更为隐秘的无始以来的心灵流转过程及未来漂泊状况,就更无法以肉眼见到了。所以,我们应该以非常深细的智慧去判断、分析佛法中的道理。

| 具足如是无量功德。

这些菩萨具足如是无量无边的功德。

| 曾供养过去无量诸佛。

这些菩萨曾供养过无量的过去诸佛。

| 明见佛性。知如来常。

如《宝性论》中所说,这些菩萨已经明见自己的佛性,即已明心见性。他们了知,如来常住于每个众生的相续当中,从凡夫位直至成佛之间都如如不动——以前如何,成佛时亦如何。

| 常说众生。尽有佛性。

诸位菩萨经常宣说每个众生都具有佛性如来藏的道理。

原文 (“常说众生等”) 中的“等”字也不用加。我并不是随便调整的,而是对照了敦煌本和藏文本。以后,我们会校对出一个最可靠的版本。

《大般涅槃经》中讲:“佛性不可思议,佛法僧宝亦不可思议,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而不能知,是亦不可思议。”众生相续中具有佛性,凡夫确实难以想象;佛宝、法宝、僧宝不可思议;一切众生具有佛性而不能知亦不可思议。这些道理,佛陀在《大般涅槃经》中讲得非常清楚。

另外,《宝性论》我们已经学了一部分,如果没有死的话,以前发愿学习的经论——《宝性论》《楞严经》《论语》,一定会讲完的。

以上讲了菩萨的功德,下面讲在场的菩萨有哪些。

|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八大菩萨传》中讲了文殊师利菩萨的功德。文殊菩萨最主要的功德,是劝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等三世诸佛发心。《心地观经》中也说:“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文殊菩萨是三世诸佛的佛母,因为是他最初劝请十方如来发心,其功德、威力确实不可思议。

在汉地,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五台山。在四大名山当中,地藏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有相应的历史,但只有五台山在佛经中有明确记载和授记。以前我们去五台山的时候,经常念诵《华严经》中的一个教证:“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一个藏族人写的《汉地佛教史》中引用过这个教证,我在《五台山志》里提过。

文殊菩萨的功德确实非常大,我们有机缘时还要去朝拜他的道场——五台山。2017年,我在五台山清凉寺为发心圆满30年做回向,并打算以后好好修行。正在念《普贤行愿品》时,被一个老和尚打断了,他不让我继续念下去。后来我想,这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缘起,说明我还要继续做下去,以后我们要去看看那些老和尚。

在藏文本和敦煌本当中,只有文殊菩萨的名号后面有“摩诃萨”,后面只讲“某某菩萨”。《维摩诘经》中也都是讲“菩萨”,没有“摩诃萨”。另外,此处提到的十几位菩萨,大概有九位在《维摩诘经》中也出现过。

| 定光菩萨。

有些佛菩萨我们不熟悉,讲解时只有念一下他们的名号。

我想,对于定光菩萨、龙树菩萨等诸位菩萨、佛陀和一些声闻阿罗汉、知名高僧大德的名称,很有必要编一部英文、藏文、汉文对照的词典,方便查阅其标准的文字表述。像舍利弗、阿难、目犍连、富楼那等诸位尊者的名号,大家都比较熟悉,而有些佛菩萨的名号并不为人熟知,如果有一部诸佛菩萨名号的词典就方便多了。以后,懂藏文、汉文、英文的道友,可能要在这方面下一些功夫。在英文当中,有些佛菩萨的名称译自梵文,有些译自藏文,也有些是意译。

其实词典是很重要的,诸位佛教徒有必要在这方面努力。现在,觉姆那边在做中观等五部大论的词典,但她们只做藏语的。而我们很有必要做包含藏语和汉语的词典。当然,这个工程量比较大,并不那么简单。

去年,我们这边成立了密宗词典编辑室,今天我看了一下他们的工作,好多地方可能还不行,比如采词的时候选了一个长长的句子,这不叫“词”;有些发心人员工作有头无尾,这样也不好。

关于采词范围,大家可以从经典和高僧大德的论典中选词,也可以对照汉文、藏文《大藏经》中的事续、行续等续部选词。关于采词方式,不要选择长句,而要选择其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实词和虚词不能混在一起,大家都学过语文,应该清楚二者的差别。我是到了甘孜以后才学的这些,那时的笔记本现在好像还有。像藏文中的“解脱知见”,其中含有虚词,选词时一定要知道如何截取,比如先把名词部分、动词部分找出来,再考虑如何组合。

词典有很多种,包括语文词典、百科词典、专科词典等。我们要做的是密宗专科词典,一定要遵循词典学上的逻辑和规则。如果不懂这些,编出来的词典肯定质量不好。有些发心人员刚开始学“ga ka ga gna”(ཀ་ཁ་ག་ང་།) ,距离编词典还有点远——你在采词时,是把“ga”切掉,还是把“ka”切掉呢?

某种文化的存续,与两方面因素有着重要关联:一是词典和词典学,二是网络传播。词典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知识,如果不懂其中的基本道理,编词典就比较困难。因此,以后我们还要在各方面多做研究。

跟以前相比,现在搜索词汇等是很容易的,因为《大藏经》有电子版,可以在电脑上查阅。大家可以对照藏文续部和汉文经典 (其实汉文《大藏经》中的《大日经》《金刚顶经》等都是续) 查找出比较合适的词,并在电脑上处理。

懂双语或多种语言的人,能参与这项工作是很好的,但一定要做一点事情。如果只是挂个“顾问”的名称,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就像世间人说的:“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最后很可能顾不上问。

| 龙树菩萨。

此处所说的龙树菩萨,是佛陀在世时的一位菩萨。此外,佛陀在《入楞伽经》中授记的龙树菩萨 (龙猛菩萨) 是后来弘扬中观的大菩萨,也是汉地净土宗第一祖,我们学中观时了解过相关授记:“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在南方的国土中,有一位具德比丘名叫龙树菩萨,他能破有无之见。

《入楞伽经》由菩提流支译成汉文,他生活于南北朝时期,距今约1500多年,与唐朝时期的菩提流志译师并非同一人,后者翻译了《大宝积经》。

昙鸾大师

汉地净土宗祖师昙鸾大师曾在五台山出家,后来造了《大集经》的注释。他曾身患重病,为获长寿而依止道教师父修行,希求获得长生不老的果位。有一次,他遇到了菩提流支译师,就炫耀说:“我们道教有长生不老之法,你们有吗?”菩提流支将《观经》《往生论》递给他,说:“你修的只是暂时获得长生之法,真正的长生不老之法在佛教中才有。”译师随后为他开示了净土法门的一些道理。

听了菩提流支的开示,昙鸾大师被净土法门深深吸引,后来造了《往生论》的注释 (《往生论注》) ,并弘扬《观经》。后来,他在境现中见到一位印度僧人形象的圣者,称自己是龙树菩萨,并给他加持。于是,昙鸾大师与大众一起高声念佛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出现了很多瑞相。当时的皇帝给他立了碑,并在汉地着重弘扬《观经》和他撰著的《往生论注》。

梁武帝

与昙鸾大师同时代的梁武帝,曾在举国上下推广素食、戒杀放生,是非常了不起的大菩萨。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历史上,很多国王、皇帝在世时,他们的思想弘扬得还不错,一旦他们离世,其思想就鲜少能延续了。而梁武帝提倡的素食理念则不同,他离开世间已经一千五百多年了,但在整个汉地,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佛教徒仍以素食为主,这种精神延续至今确实不可思议,如果没有大菩萨的发愿力是很难实现的。总之,一些高僧大德、大成就者的精神在千年之后还在传播、延续,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在汉地,人们与龙猛菩萨的净土法门因缘比较殊胜;而在藏地,龙猛菩萨的中观思想传播得比较广泛。不管怎样,他最后的确是欢喜地往生到安乐国——西方极乐世界了。以此等因缘,净土法门在汉地弘扬得确实很不错,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被誉为汉地净土宗第二祖。他生活在唐朝时期,当时西安的人口不太多,在他的提倡下,城中几乎所有人都吃素了,致使屠夫生意十分惨淡。有一次,一个屠夫提着刀去找善导大师拼命。但当他来到善导大师面前时,被大师慈悲庄严的德相所震慑,立即放下了屠刀,跪在大师面前忏悔,后经大师劝导念佛而往生西方。

善导大师的确很了不起,他对《观经》做了很好的解释。对于《观经》中的九品往生,善导大师有特别的解说 :上上、上中、上下三种上品往生者为遇大乘法的凡夫,中上、中中、中下三种中品往生者为遇小法 的凡夫,下品的三种往生者为遇恶法的凡夫。因此,修大乘、小乘乃至业力深重的凡夫人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解了这一点,大家应该对自己生起信心,因为我们都有希望往生。

|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法自在王菩萨。师子吼菩萨。陀罗尼菩萨。宝藏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信相菩萨。无胜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人。

其他菩萨我就不广说了,有些菩萨大家应该比较熟悉。

“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说 ,听闻这两位菩萨的名号能遣除疾病、不堕恶趣,功德非常大。

“师子吼菩萨”,《涅槃经》中有一品是《师子吼菩萨品》。

“常精进菩萨”,他为了利益自他而恒常精进,并非短暂精进。有些人刚学佛、刚出家时特别精进,晚上都不睡觉,白天就一直打瞌睡,法师讲课时他开始做梦,等美梦醒了也下课了。

“不休息菩萨”,他一直不休息,每天都比较辛苦。

“信相菩萨”,本经第一卷会讲信相菩萨,他的故事比较多。

“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人”,在场的大菩萨有三万六千人。此处的“摩诃萨”,在藏文本和敦煌本中也有。

| 复有八十万亿威力诸天。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人非人等。

还有八十万亿具有大威力的天人,以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人非人等。

| 释提桓因与梵天及无量天人。

在场的还有帝释天 (释提桓因) 、梵天以及无量天人。

藏文本中有梵天,敦煌本中没有看到。

| 在于空中。雨宝天华。无量音乐。自然而作。

空中降下珍宝雨和天花,自然响起无量美妙的音乐。

| 梵摩三钵天。烧妙天香。供养如来。

梵天烧妙天香供养如来。

“梵摩三钵天”,在汉文当中意为梵天。敦煌残本中也是“梵摩三钵天”。藏文译法有点不同,其中讲:梵天烧三钵罗的天香供养如来——“三钵罗”是天香、熏香的名称。不知梵文本中如何。总之,此处经文在不同译本中稍有不同。

| 香烟遍至十方无量世界。愿皆普同供养十方一切诸佛。供养十方一切诸法。供养十方一切诸大菩萨。

熏香的烟遍及十方无量世界,愿以此同等供养十方一切诸佛,供养十方一切法宝,供养十方一切大菩萨。

| 是诸天等。为利如是。供养诸佛。为求大乘。无上之道。

诸天人将天花、天香供养诸佛目的何在呢?为了获得如下利益:供养佛陀为求大乘无上之道。这样解释比较好懂,藏文本中也是这个意思。

| 尔时世尊。与如是等无量无边大众。前后围绕。发向娑罗。

这时,无量无边的众生——菩萨、声闻阿罗汉、优婆塞、优婆夷、天人、非天等,前后围绕着佛陀,与佛陀一起前往娑罗树所在之处。 B70avl9xJrSExHQsrGBfAy5ME/7CxrsNKZ+AyU7kVMxmhb7jGwU42HiM+uIG2l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