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课

2020年9月8日

昨天跟大家介绍了这部经的殊胜性,我也劝诸位有缘者,如果时间等方面因缘具足,最好能听闻此经的传承,并发愿将来在不同国家、地区、村落或家庭当中传讲,乃至为个别人传讲也可以,这确实对众生有利。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遇到《圣大解脱经》是非常荣幸的。世间人经常说:“我今天参加了某个研讨会,特别荣幸!”这也许值得荣幸,但我想,从今生来世所获得的利益来讲,耳边能听到《圣大解脱经》的经文,眼睛能看到诸佛菩萨的名号,了解这样的忏悔方式,心中能不断思维、意念,才是非常荣幸的事。闻法时的心态很重要,希望大家以欢喜之心、难得之心、渴望之心来听闻。因为万法皆依因缘而生,因缘又住于意乐之上。

我昨天提到了德国巴伐利亚图书馆,该图书馆大概建于1558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际上具有权威性的先进图书馆,其中收藏了一些很珍贵的藏文佛教书籍,包括用金粉手写的藏文《圣大解脱经》。该版本中明确讲到,这部经的译者是印度班智达则那莫扎和藏地译师益西得 (智军) 。这个事实很重要,依此能遣除很多疑惑,平息相关历史争论。巴伐利亚图书馆中收藏的藏文《圣大解脱经》,在网上有开放的免费资料,懂藏文的人可以上网查阅。而敦煌图书馆中的一些资料,没有会员证可能无法查阅。

《大正藏》中也有《圣大解脱经》,编号为第85册No.2871,学术界的人对这些编号比较重视。

网络时代有非常好的一面,比如相隔千山万水、远在其他国度的文物馆、图书馆、大学中的资料,以前非常难以获得,现在从手机、电脑上就能方便地获取。但另一方面,网络和手机也会毁坏很多人的善根,不仅年轻人整天玩手机,有些老年人也是如此。

我们在毕业20年的时候举行过一次同学聚会,当时大家还不是很老。到了2016年,我们毕业30周年再次聚会时,发现同学们的眼睛都不是很好了,看手机要拿得很远才能看清,但只要有一点时间,每个人都要看手机。所以,对老年人来讲,手机也会浪费时间、毁坏善根、增长贪嗔痴等烦恼。

这个时代确实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作为修行人,应该尽量把手机、网络等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关闭恶趣之门,这很重要。

在藏地,很多人会制作《圣大解脱经》的转经轮。以前,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讲转经轮的功德时说过:要做转经轮的话,最好是做观音心咒的转经轮,但很多大德也做过《圣大解脱经》的转经轮。他老人家没有否认《圣大解脱经》转经轮的合理性,但也没有宣讲其功德。后来,我和几位堪布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认为法王如意宝对《圣大解脱经》的转经轮是非常认可的。另外,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玛尼喇嘛班玛斯德,也非常提倡做《圣大解脱经》转经轮和观音心咒转经轮。

那天我跟慈诚罗珠堪布聊天,他说他们家也有一个比较大的转经轮,跟我现在用的这个差不多大。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印刷技术,所以制作转经轮用的纸张较大,做的转经轮也比较大。他说,那应该是他们家最珍贵的东西。“文革”期间,村里有人看到了这个转经轮,堪布的家人就很担心他会告诉上面的人。但那个人还可以,并没有告上去。后来宗教政策比较宽松了,那个转经轮就一直保存到现在。我问堪布:“现在那个转经轮在哪儿?”他说可能在他大弟弟家里——他不是特别确定,因为他有几个弟弟。在那个年代,藏地很多人的传家之宝也许就是转经轮、佛像等。

总之,从个别家庭的生活方式和个别人的修行方式中看得出来,《圣大解脱经》在藏地确实备受重视。从敦煌残本的记载中也能发现,大概从6世纪至今,《圣大解脱经》在汉地部分地方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只是没有藏地那样普遍。

我想,大多数人应该能听懂《圣大解脱经》,如果实在听不懂,你也可以要求自己:在这一个小时当中尽量不打瞌睡、不玩手机。当然,产生各种分别念是很难控制的,即使我让你不要东想西想,你也不一定做得到——分别念还是很可怕的。不管怎样,我相信,每个人亲耳听到经文中的谛实语、金刚句是非常有意义的。

昨天讲到,王舍城有八万比丘、三万六千菩萨,都具有诸多功德,今天继续讲这个内容。

| 其德高大。如须弥山。

诸位菩萨品德高尚,功德和威德无量无边,如须弥山一般高大。

按照《俱舍论》的观点,须弥山由金、银、琉璃、水晶等组成,高八万由旬,超过其他所有山脉。同样,菩萨的功德、威德也超越了所有声闻阿罗汉、世间凡夫。

我们无法亲眼见到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等大菩萨,只能从其传记中了知其功德,但我们能亲眼见到一些特别了不起的发了菩提心的传承上师。我也曾拜见过很多上师,包括非常出名的、比较出名的和不太出名的上师。现在回想起来,他们的威德和智慧的确超越世间凡夫,可以用山王来比喻。

| 智慧深广。犹如大海。

“智慧深广”,诸位菩萨通达世间、出世间的一切法,智慧既深且广。有些人智慧很浅薄,口头上可能会说一点,但内涵很浅;有些人智慧很狭隘,孤陋寡闻,只了达一部分道理。不知道现在的一些专家,在智慧的深度和广度上如何,可能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

“犹如大海”,经文中的“犹诸” (藏文本中也是“犹诸”) 改为“犹如”好一点,因为敦煌本中是“犹如”;而且“诸”有“很多”之义,用“如”更贴切。这个版本中的个别字词,按照敦煌本调整一下比较好。

大海广阔无边、深不可测,菩萨们的智慧亦深广无边。我们接触过的一些大德就是如此,他们的智慧,他们所造的论典、所讲之法、摄受众生的方便,都无法用分别念衡量。

| 降伏众魔。摄诸外道。使令清净。具足诸力。无碍解脱。

“降伏众魔”,诸位菩萨已降伏一切魔。“众魔”包括蕴魔、烦恼魔、死魔,以及魔王波旬及其眷属等天子魔。

诸位菩萨为何能降伏四魔呢?因为,他们已通达五蕴如梦如幻,由此能降伏蕴魔;通达了烦恼皆为菩提、为清净性,由此能降伏烦恼魔;通达了万法因缘而生,由此不再惧怕死亡,自然能降伏死魔;通达了万法无常,由此能消除天子魔的危害,降伏天子魔。

“摄诸外道。使令清净”,诸位菩萨摄受不具空性见解与慈悲行为的外道,令其获得正知正见、清净自心。

“使令清净”在藏文译本中是“使令心清净”,其他译本中都是“使令清净”。

总之,诸位菩萨会降伏诸魔,摄受诸外道以及内道当中见解不究竟的行人,令其相续得以清净。

相关公案

1.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的传记中记载,他曾参加过国王举办的无遮大法会,当时的许多大德都赴会参与辩论。有些人说,那是关于大小乘的辩论;有些人说,那是关于内外道的辩论。不管怎样,玄奘法师最终获得了胜利。

2.阿底峡尊者

阿底峡尊者15岁时就通达了因明的《正理滴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掌握了因明辩论方法,并以此降伏了当时非常著名的外道大师。从那以后,阿底峡尊者在世界上名声大振、美名远扬。

阿底峡尊者的故事很精彩,以前法王如意宝经常讲。他老人家一讲到仲敦巴和阿底峡尊者的故事,就会一直讲下去,有时我们连午饭都吃不到。法王如意宝看过《祖师问答录》和《弟子问答录》,前者记录了阿底峡尊者与仲敦巴之间的对话,后者记录了阿底峡尊者与库、鄂两人的对话。阿底峡尊者入藏弘法的故事较长,但我还是想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

朗达玛灭佛后,藏地佛法再次兴盛,这一时期被称为后弘时期;此前佛法兴盛的时期叫做前弘时期,距今大概一千多年。朗达玛灭佛时,努·桑吉益西大师示现了一些神通,朗达玛很害怕,承诺不损害密宗行者,但还是将藏地的显宗佛法毁坏了 。后来,朗达玛让两个儿子分别统治阿里地区 (由智慧光国王统治) 和康区等地,由此藏地不再由一位国王统治。

当时,藏地有很多金矿被开采。这吸引了一些印度人前来淘金,其中有人以佛法的名义来获取黄金。有些汉地和尚也曾来到藏地。而且,当时藏地本土除佛教以外还有其他宗教。因此僧团中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穿红色衣服的,还有穿白色衣服、黄色衣服、黑色衣服、蓝色衣服、绿色衣服的人,可谓五花八门。

智慧光国王看不惯这种现象,很想从印度迎请一位精通显宗戒律的班智达来藏地整顿佛教。于是他派了21位译师 (藏文中称“罗扎瓦”) 前往印度学习、翻译。但是,由于当时尼泊尔和印度一带热病蔓延,19位译师都不幸染病去世,只有宝贤 (仁钦桑波) 和善慧平安地回来了。

他们回来以后,告诉智慧光国王:“印度戒香寺有一位特别了不起的大班智达,不仅戒律清净,而且能弘扬显宗佛法。”当时,戒香寺对密法是比较保密的,并未公开传讲,因此宝贤译师他们并不清楚阿底峡尊者也弘扬密宗。

智慧光国王听了宝贤译师他们的介绍,派精进狮子前往印度迎请阿底峡尊者。精进狮子是当时除宝贤译师和善慧译师外最好的翻译家,在印度求学过很长时间。

后来,智慧光国王为了筹募迎请阿底峡尊者所需的黄金,将王位交与侄子菩提光 (藏文是“香秋沃”) ,动身前往克什米尔。不幸的是,他在路上被突厥王抓住当了俘虏。菩提光听闻此事,就去找突厥王交涉。突厥王说:“你们想救智慧光的话,要么放弃信仰,要么给我等同智慧光身体重量的黄金。”菩提光就回到藏地,到处收集金子,可是还缺少与头部等量的黄金。

菩提光带着这些黄金去见突厥王,请求他放了智慧光。但突厥王说:“如果只有与智慧光身体等量的黄金,我就把他的头砍下来,他的身体可以给你。”后来,菩提光见到了狱中的智慧光,智慧光对他说:“我年事已高,不值得用那么多黄金赎命,你最好用这些金子去迎请阿底峡尊者,好让藏地的佛法再次兴盛。即使你把这些黄金给了突厥王,他也会杀掉我的。”突厥王见自己无法得到黄金,当场就砍了智慧光的头。智慧光国王就这样为正法牺牲了生命。

智慧光牺牲后,菩提光下定决心迎请阿底峡尊者,于是又派那措慈诚加瓦 (汉译“戒胜”) 等人带了很多黄金去印度。

阿底峡尊者身相高大庄严,在戒香寺的众多班智达中非常出名。他既当堪布又当管家,不仅负责讲经说法等教学工作,还负责房屋管理等事宜,听说他的腰间经常挂着好多钥匙。

译师们到了戒香寺后,精进狮子说:“印度人对藏地人有一些看法,如果现在就去迎请阿底峡尊者,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暂时不要说迎请尊者这件事,否则金子可能会被抢走。”他们在那里待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等到迎请阿底峡尊者的机会。

有一天,几位译师没有听精进狮子的话,到阿底峡尊者面前说:“我们的智慧光国王为了迎请您,已经牺牲了,您可不可以到藏地弘扬佛法?”

起初尊者的口气比较硬,他说,“有两种人会去藏地。一种是喜欢金子的,但我出家前就是孟加拉国的王子,所以不会为了黄金而去藏地;另一种是喜欢弘扬佛法的,藏地是黑暗的边地,确实需要佛法的光明,但我现在还不方便,而且我的上师们暂时也不会开许,所以我不能去。”

现在藏地人去汉地也有这两种情况:一种是喜欢钱的,一种是喜欢度众生的。

精进狮子听说这件事后,就对那些人说:“我不是跟你们讲了吗?现在肯定不适合去迎请,你们最好以求学者的身份在这里待一段时间。”后来他们又祈请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

在戒香寺的时候,梅志巴尊者和金刚瑜伽母在宿舍饮酒被管家们发现了,阿底峡尊者没有详细观察,就在僧众当中非常严厉地批评:“饮酒破戒的僧人,无论如何必须开除!”梅志巴尊者说:“你说的人可能是我吧。我的酒虽然不是自己喝的,但你既然这样说了,我只有离开。只不过,我不愿意从门走出去,我要走自己的路。”于是梅志巴穿墙而走。

这时,阿底峡尊者才发现自己开除了一位大成就者,他非常后悔,祈祷了很多本尊。为了忏悔此罪,阿底峡尊者还长途跋涉去拜见梅志巴尊者,并询问如何忏悔。梅志巴尊者说:“你必须承诺做两件事,一是去藏地弘法,二是每天都要做小泥塔,不可间断。”

后来以各种因缘,几位译师又再次请求阿底峡尊者去藏地弘法。由于尊者在印度具有很高的威望,在寺院担任诸多要职,因此许多印度人不愿意放行,但由于得到了本尊授记,尊者最终还是答应了。

于是阿底峡尊者启程前往藏地,到达藏地和尼泊尔边界时,阿底峡尊者最好的翻译精进狮子生了重病。尊者问:“为何会这样?你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精进狮子说:“我没有做其他错事,只是在印度期间,我在一位大师面前求了一些咒语,由于金子不够,我只付了一半的费用。”阿底峡尊者埋怨他说:“肯定是这个原因。当时我明明在那里,你为什么不向我求法,非要向其他大师求法?”一两天后,精进狮子就圆寂了。慈诚加瓦 (戒胜) 等人的翻译水平不是很好,阿底峡尊者就很想回印度,但考虑到度母曾授记他到藏地弘法,他就没有回去。

来到藏地以后,阿底峡尊者先去见了仁钦桑波 (宝贤) 译师,《大圆满前行》中提到过这个故事。一开始,阿底峡尊者说:“您这么了不起,看来我没有必要来藏地。”但是,当尊者问到如何修行时,仁钦桑波回答:“我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在三层楼修持三乘法。”尊者说:“看来我还是有必要过来。”后来,阿底峡尊者对仁钦桑波说:“我的翻译圆寂了,您可不可以给我当翻译?”白发苍苍的仁钦桑波译师说:“我已经85岁了,应该好好闭关修行了,现在不会再做这些事了。”

后来,阿底峡尊者听说玛尔巴去过印度,就去请他当翻译。但因为梅志巴是玛尔巴的上师之一,玛尔巴听说阿底峡尊者曾开除梅志巴,不愿意给他当翻译。

阿底峡尊者又去见菩提光国王。国王见到阿底峡尊者很开心,对其大为赞叹并请转法轮。

1045年,阿底峡尊者决定返回印度。行至尼泊尔时,尊者遇到了斯巴嘎绕,即仲敦巴。按照度母的授记,尊者来藏地后会遇到仲敦巴,但他之前一直没有找到这个人。遇到仲敦巴后,阿底峡尊者又返回了藏地。仲敦巴还是很厉害的,他的梵语主要是自学的。

阿底峡尊者于1042年来到藏地,时年60岁;并于1054年示现圆寂,世寿72岁。尊者在藏地既弘扬了显宗,也弘扬了密宗。他所造的《菩提道灯论》,前面部分宣讲显宗,后面部分宣讲密宗,我以前也翻译过这部论典。后来,宗喀巴大师依此论的要义造了《菩提道次第论》宣说显宗,造《密宗道次第论》宣说密宗。噶当派的教法由此逐渐兴盛,也开启了后弘时期佛教兴盛的局面。

像阿底峡尊者这么了不起的大德,能与度母像人与人一样对话,但在显现上,他的一生中也遇到了很多麻烦,来藏地后也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比如弘扬密宗的想法没有得到国王的支持,就像达摩祖师来汉地时,梁武帝无法接受其禅宗思想一样。在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君主非常支持显密佛法的弘扬,这方面的教法就能广弘;如果君主不支持,弘扬佛法的范围就不会很广。

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以后,令菩提心教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弘扬。他曾在金洲上师座下生起了真正的菩提心,有菩提心的人,哪怕仅仅是一个人,也可以在整个世界散发光芒。

前面讲到,诸位菩萨摄受诸外道等,令其相续得以清净。阿底峡尊者也是如此。有些人看起来跟普通人一样,有各种人生经历,其实他们的确是得地以上的菩萨。我们每个人,学佛、发菩提心以后,也可能经历各种事情,不一定会很顺利。

阿底峡尊者是一千多年前的伟大人物,时至今日,每个佛教徒还会发自内心地敬仰他、赞叹他。这种敬仰和赞叹并非源自空名,而是来自他源源不断的加持和代代相传的窍诀。另外,像全知无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师等前辈大德,只要我们去祈祷,都会不同程度地增上智慧和悲心,这就是菩萨威德力、智慧力和慈悲力的体现。

“具足诸力”,诸位菩萨具足各种力量,包括智慧的力量、悲心的力量和度化众生的力量。

很多世间人在造恶业方面力量强大,造善业时力量就很薄弱。而这些菩萨具足各种正面力量,由此可以摄受众生、利益众生。

“无碍解脱”,诸位菩萨无有障碍地从烦恼中获得了解脱。

对于普通人来说,获得解脱并不容易,在修行、身体、环境、生活资具等很多方面都有可能遇到阻碍。菩萨则不然,他们具足各种力量,在获得解脱方面没有任何障碍。

| 安住不动。念定总持。乐说辩才。

菩萨的心如如不动地安住于法界平等性中,具足无漏的正念、禅定、不忘陀罗尼和七种辩才。

“乐说辩才”,藏文译本中是“乐于圣教,并具足辩才”。

《维摩诘所说经》中也有类似经文:“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

| 四等六度。

诸位菩萨具足四摄和六度。

“四等”即四摄。在汉地大德的注释中,“四等”通常被解释为四无量心,即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和舍四无量心。藏文译本中将此句经文翻译为“六度四摄”。

| 无量方便。一切法义。无不具足。

诸菩萨具有无量方便,通达胜义谛和世俗谛的一切法义,具足深广智慧和善巧方便等一切功德。

菩萨的威德和功德十分广大,连佛陀都无法衡量。《华严经》中说:“菩萨功德无有边,一切修行皆具足,假使无量无边佛,于无量劫说不尽。”菩萨的功德确实无量无边,他们通达万法实相及六度四摄等一切方便法,具足一切修行,对此诸佛都无法说尽。佛陀在《地藏经》中赞叹地藏菩萨时,也说过地藏菩萨的功德无量无边,即使在数劫中也宣说不尽。

| 随顺众生。

菩萨始终随顺众生,相应众生根基而予以摄受。

《大方广十轮经》中说:“有智之人,先观众生,然后说法。”真正有智慧的人,先观察众生根基,再为其说法,而非先说法再观根基。现在有些人则是先给别人灌顶、说法,过段时间出现矛盾了,就说“你根基不好”,其实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要随顺众生就要先观其根基。

| 转不退轮。

首先随顺众生,之后再为其转法轮。

转法轮,是以菩提心为众生宣说法藏。

《华严经》讲了三种“不断”,即法种不断、僧种不断和佛种不断,讲法种不断时说:“常为众生,开阐法藏,是故能令法种不断。”要常为众生宣说法藏,才能令法种不断。

《现观庄严论》中讲过转法轮所需的条件,我们也许没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那样的转法轮能力,但是我们要清楚,最重要的法轮是心的法轮、是不退转法轮。如何转不退转法轮呢?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推广佛教教育,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没有学习佛法,信仰是很容易退的。所以,我们要劝大家多闻思。

其实,学习任何知识都要多花时间、多下功夫才不容易退,只听一两堂课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有些人说:“我想见见您,向您做个供养,跟您合个影……”其实这些没有多大意义,最根本的是:我所传的法,如果符合经教,希望你能留存于心,并传给有缘众生和下一代,使佛法常住世间。每一位前辈上师的心愿也都如此。

我们这一代人,为了把法传下去,可以说是在拼命。三十多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努力给大家传法。不知大家的相续中留存多少,也不知你们以后能否将法传给有缘众生。实际上,大家对于自己懂得的道理,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哪怕传给一个人也很重要,这就叫做转不退转法轮。

| 示有无智。善解法相。

“示有无智”,“示”意为展示、开示,佛经中经常提到“开示悟入”。菩萨了知哪些法是有的,哪些法是没有的,并具有开示有无的智慧。

“善解法相”,菩萨以这样的智慧善解万法实相。

世间人将不存在的东西执为有,将存在的东西执为无。比如,众生本自具足如来藏,世间人却不知晓;世俗万法本不存在,只是因缘聚合时显现而已,世间人却认为其真实存在。可见,世间人的分别念是颠倒的。《入楞伽经》中说:“若因缘生法,不得言有无,因缘中有物,愚分别有无。”因缘所生之法,不能说其有或无;但愚者会将其执为有无,这完全是错误的认知。

世间人的确很可怜,将无常之法执为常有,将不清净法执为清净,将本来无我之法执为有我,将不乐之法执为快乐,具有常、乐、我、净四种颠倒,这就是世间人的价值观。但菩萨的智慧完全不同。

| 现入三昧。五眼所见。知众生根。

原文中的“三界”应为“三昧”。菩萨入于三摩地,开显五眼,以此能了知众生根基。

五眼中的肉眼能了知众生身体的痛苦,天眼能了知众生身心的痛苦,慧眼能了知一切众生根基,法眼能了知万法实相,佛眼能无碍通达世俗、胜义之一切万法。若想以五眼了知众生根基,就要先入三摩地,否则五眼无法开显。

凡夫人由于不了解众生根基,招聘时要借助笔试、面试,与对方交谈,观察其言行举止,然后进行评价、打分。若能了知众生根基,马上就能清楚谁合适、谁不合适。

| 威德无量。盖诸大众。

菩萨们的威德、功德无量无边,超越世间所有众生。

真正的大菩萨,其威力、功德、语言、身相等很多方面远远超越世间大众。

| 禅定智慧。以修其心。

这些菩萨通过长期修持禅定和智慧,调伏了自己的心。

《诸法集要经》中说:“善调伏心者,则证常乐。”善于调伏心的人,能证悟真正的常有安乐。诸位菩萨就是如此。

| 相好严身。众相第一。

菩萨的身相非常庄严,无与伦比。

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需要以相好严身,由此可以摧毁众生的傲慢。因为很多世间人是“外貌协会”的,看到身相庄严的菩萨会生起极大信心,看到不太庄严的菩萨就会生起蔑视之心。所以,菩萨需要有非常庄严的身相。

| 心如虚空。

菩萨的心如虚空般广大无边,没有阻碍。

弘一大师说:“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面对诽谤,与其争辩,不如包容与接受。也就是说,如果别人诽谤我,我虽然有能力辩论,但我还是选择包容,别人愿意诽谤就诽谤,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面对诽谤很好的窍诀。

但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比如面对网络上的诽谤,有些人会不断地回应,与之辩论。其实,无论网上还是现实当中,无论别人有理由或没理由地说你,你就尽管让他说吧。当然,如果自己的心很狭窄,是无法接受的,别人说一句自己就要顶一句,这样一来,整个世界都会变成人间地狱一样。如果自己的心不那么狭窄,是可以容纳和接受很多事的。

大菩萨会将别人的诽谤看作赞美,将侮辱看作修行的道用法,如此,他的世界也会非常美好。现在很多人经常感到非常忧伤、烦乱、恐惧、担心,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心中期待的目标没有达成,产生了求不得苦。如果能像无上大圆满法中所讲,安住在光明、空性无二无别的境界中,很多问题都会像雪花融入大海一般,变成显现光明法界的增上缘,不会整天苦恼、吵架、打架,与人发生矛盾。

以牙还牙会令自他感到痛苦,若能稍微放松心态,他人也会感到轻松。如果自心特别拘束,用执著的绳索将一切紧紧捆绑,呈现在自己眼前的世界也不会很庄严。

菩萨如虚空般的心着实令人羡慕。其实,心本身的确如虚空一样没有任何阻碍。若能如如不动地观心,就会完全明白这一点。但凡夫众生很可怜,没有证悟心的实相。而菩萨已经证悟了,他们哪怕被人一块一块地割截身肉,也会像仙人入禅定般欢悦。这就是凡愚与菩萨的差别。

每个人都要在菩提路上持续精进。从未学过修心法的人,一遇到事情就会觉得很矛盾、很困惑。但我们听闻过大乘方广佛法,至少在理论上能接受,遇到痛苦时也许当时有点难受,但只要心慢慢放松下来就会逐渐平复,这就是修行。

| 舍诸世间所有色好。达诸法性。

菩萨舍弃了世间所有美妙的色法,包括美丽的颜色和形状。“色好”,在藏文译本中是显色和形色。

凡夫会被美丽的彩虹、好看的衣服、装饰等吸引,有人喜欢欧式风格,有人喜欢美式风格。正因为被五欲六尘所诱惑,世间人会一直耽著于此,无法解脱。而菩萨完全舍弃了世间的歌舞、妙色,对这些毫无兴趣。在他们看来,值得享受的精彩是什么呢?就是显空无二、远离四边八戏的法界。因此,他们会安住并享受于法界最高的境界当中。

如果一个人真的证悟了空性,他会安住于心性中,不会被歌舞所吸引,看到特别出名的文工团、艺术团在他面前表演,他会觉得这些人是不是发疯了?听说有些佛教徒被家属带到电影院以后,他就一直打坐。因为他不得不去,但又对电影不感兴趣,于是在别人都看电影的时候,他就开始坐禅。 OjlzgcuCttsrm31H42AuQJQo8bM92v7v6hZH2D+Ugi6F4D8GPe6oGdULI+CHC/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