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9课

2020年9月22日

对于《圣大解脱经》,我们以前不是很熟悉。通过这次学习,大家对此经有了进一步认识,但可能还不够深入。大家不要以为《圣大解脱经》很简单,实际上,要想完全通达此经深意并不容易。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用最尖锐的智慧,从不同角度剖析经义;另一方面,还要以最虔诚的信心阅读经文,依靠佛菩萨的加持力通达经中的甚深密意。《宝性论》中也说:殊胜胜义谛要依靠信心来了悟。

家喻户晓

我之前讲过,《圣大解脱经》极具加持,它在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藏传佛教中尤其如此。当然,现在也许有极个别藏族年轻人、没有信仰的人,对此经一无所知。就像在汉地,也有极少数非佛教徒不知道《六祖坛经》和《金刚经》一样。其实,藏地与其他地方不同,在这里,95%以上的人都是佛教徒,尽管有些人不方便表露出自己的信仰。总之,《圣大解脱经》可以说是藏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经典。

视为珍宝

昨天,我去了一座比较小的寺院,寺院的人向我介绍了他们珍藏的古老的三宝所依,其中有一个转经轮,比我每天用的这个稍微小一点。我问:“转经轮里装的是什么?”他们说:“是《圣大解脱经》。”我又问:“有多少年的历史?”他们回答:“至少有一百多年了,是由寺院两三代以前的住持传下来的。”至于这个转经轮最初传下来的情况,现在已经无人知晓。他们说,这是该寺院最主要、最珍贵的文物,当地相关部门做过重点文物登记。

我们手中的法本,看起来只是一部年代久远的经文。但实际上,其价值、加持和威力不容忽视。大家可以把手上的这本《圣大解脱经》保存下来,这很有价值。在亚洲的个别地方,人们没有保存物品的习惯,什么东西用完之后,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全部扔掉。其实,我们要重视保存法本等与信仰相关的精神财富,并将其流传下去。

在没有信仰、对佛法也没有意乐的人看来,这些法本只是一些普通的书而已。但在信仰三宝、重视传承的人看来,每一本《圣大解脱经》都承载着深远的意义。法王如意宝在石渠求学时,曾向他的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借了一本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幻化网大疏》,书上还有托嘎如意宝书写的注解。法王对这本书非常重视,一直珍藏着,在喇荣还给我们看过。而那些没有信仰,也不重视历史和加持的人,会觉得这些白纸黑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精神世界

其实,佛法不仅仅是理论,它还蕴藏着更深的意义。人类,也并非只活在物质世界,还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有主观与客观之别,其中在主观方面,蕴藏着人类自身能发现与不能发现的、明显与隐藏的诸多意义。有些人很重视精神世界,并经常对其分析、研究。还有一些人,只重视与自己肉身相关的物质世界。后者纵然十分努力,所获利益也是极为有限的,最多能得到感官上的满足,至于宗教、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财富就无缘享用了。

解除痛苦

科学可以说是一种高端学科,但它奉行的是物质主义,因此对精神层面缺少深入研究,相应的成果也就比较少。如今,全世界的很多人都是科学主义者、物质主义者,对内心的奥秘知之甚少,真正有兴趣探究内心世界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其实,人类的大多数痛苦都源于内心,只有一部分痛苦来自物质。内心的痛苦,也有比较明显的和比较隐蔽的。以人类现有的知识,只能解决物质层面的问题和部分精神层面的问题。若想从根源消除精神上的痛苦,一定要借助宗教等更深层的知识。

总之,人类不同于动物,并非有吃有穿就不会感到痛苦了。由于内心的痛苦来自各种因缘,要想消除这些痛苦也需要借助各种方法。

下面继续讲三世诸佛名号。本来我想,将《圣大解脱经》中的三百多个佛名给大家念一遍就可以了,但后来觉得这样不是很合适。个别佛名在其他经典中也出现过,我就据此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有些佛名只在《佛名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中出现过,这些经典在汉文《大藏经》中都有,藏文《大藏经》中也有一部分,而韩语、英语等经典中几乎没有。

熟知佛名、经常持诵,功德非常大。《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中说:“受持佛名者,千万诸亿劫,舍离生死罪,速成于佛道。”受持佛名能遣除千百万劫所造生死罪业,并迅速成佛。另外,将佛号刻于石上也有很大功德。

佛号是一剂妙药

汉地和藏地都很重视念佛,但在有些地方,人们不了解念佛的功德利益,也没有在念佛过程中生起感受,因此不知道为什么要念佛。他们可能会想:“参禅时静下来观心,好像有些收获;修瑜伽可以减肥、治病;跑步也能起到健身的作用。而念佛又有什么作用呢?”

实际上,当你一心称念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等诸佛名号,就在与佛陀的智慧和慈悲建立联系,这会令原本浮躁、散乱的心慢慢静下来。佛号是精神上的妙药,要以受持、读诵等方式获得佛陀的智悲加持,就像世间的药是以内服、外敷等方式而见疗效一样。不念佛的人,可能对佛号的加持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用心念佛的人,才能感受到佛号强大的加持力,比如令人烦恼减少、痛苦减弱,一切所为都很容易成办等。当然,有些感应立竿见影,而有些效果则不一定立即显现。但不管怎样,大家可以尝试着念念佛,因为善恶因果始终不会虚耗,念佛功德也不会唐捐。

有些人没有佛教信仰,也不熟悉念佛的道理,对于持名念佛会生起种种怀疑,就像从未吃过西药的人,会怀疑其疗效,担忧其副作用一样。在了解西药的人看来,这种担心大可不必。而有些人受地域文化、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的熏陶,对有益身心的精神妙药比较了解,因此乐于接受,甚至有强烈的希求心,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得。但很多人缺少这样的因缘,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道理,即使有所接触也了解不深,并未通达其中的甚深缘起。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也可以尝试着去了解,去接受。

| 尔时世尊。称名唱曰。

这时,世尊开始称诵、宣说三世佛名。

| 南无过去无量诸佛。

下面每尊佛的名号前都有“南无”二字。我以前问过别人:“明明是南无,为什么念成nāmó?”在现在的汉语字典中,“无”只有“wú”这一个读音。在古代,“无”可能有“mó”的读音,现在的闽南语也类似这样。在唐朝以前,佛经中有的词语是按当时的汉语发音直接音译的,因此“nāmó”用“南无”来表示。

据说,在韩国比较古老的词典当中,“无”字读为“mó”,比如“无生”就是“无 (mó) 生”。在汉地,唐朝的官话是粤语,宋朝的官话是闽南语,而满清后期的官话则为东北话。可见,在不同朝代和历史时期,汉语的公认标准发音并不相同。南无 (nā mó) ,可能是粤语或闽南语的发音。

“南无”,在梵文和藏文中的发音均为“namo”,意为顶礼,表示非常恭敬、尊重之义。据说,伊斯兰教等宗教中也有表示“南无”之义的词语。

| 南无二万日月灯明佛。

若人听闻日月灯明佛名号,不会堕入三恶趣。《妙法莲华经》中说 :往昔曾有二万日月灯明佛相继出世,为眷属们宣讲初善、中善、后善之教言。

有些人的法名跟别人重复,就担心:“我死了以后,如果有人念别人的名字,我会不会也抬起头看一看啊?”其实不用担心,你看这些佛陀都是同名的。跟我重名的人好像比较少,但现在有些人特意取上我的名字,网上也有这种情况,大家要注意一下。

| 南无三万燃灯佛。

往昔,本师释迦牟尼佛曾在燃灯佛面前发菩提心。后文中的定光佛,在其他经典中也有类似记载。

在汉地,不同寺院的大雄宝殿中供奉的佛像也不相同。比如:有些供奉的是过去佛、未来佛和现在佛的代表——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有些供奉东方药师佛、中央释迦牟尼佛、西方无量光佛;有些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左右两边有舍利弗和目犍连随侍;有些供奉西方三圣。大家去寺院朝拜时可以观察一下。

| 南无大通智胜佛。南无十六王子佛。

《法华经》中讲,大通智胜佛曾为国王,出家后精进修行,成为大通智胜佛。十六位王子 也在大通智胜佛面前出家——以前为父子关系,后来为佛与弟子的关系。十六位沙弥在佛前闻法、修行,很久以后也获得了佛果。

| 南无空王佛。

《法华经》中讲 ,释迦牟尼佛和阿难尊者曾共同在空王佛面前发菩提心,但世尊因地非常重视修行,很快就成佛了;阿难往昔乐于广闻博学,但由于只停留在理论上,直至释迦牟尼佛涅槃后才获得阿罗汉果位。后来,阿难尊者发愿护持未来诸佛法藏。

| 南无多宝佛。

前面讲过,任何佛陀弘扬《妙法莲华经》时,多宝佛都会坐在七宝塔中,从地涌现,宣说此经在无数佛的教法中都非常殊胜,并分一半宝座给当时的佛陀,助他弘扬此经。

听闻多宝如来名号,功德也是非常大的。

| 南无云自在灯王佛。南无威音王佛。

《法华经》中说 ,常不轻菩萨在威音王佛面前听闻《法华经》后获得成就,并为他众宣说此经,后世又值遇两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

| 南无威音王佛。

《法华经》中说,在威音王佛像法时期,常不轻菩萨获得威音王佛的摄受而听闻《法华经》。

| 南无无数光佛。

《佛名经》中有此佛名号。

| 南无善思佛。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中有“善思佛”,《佛名经》和敦煌本中还有“思善佛”。“思善”意为思维善法。

| 南无分身诸佛。

藏文译本和《佛名经》中有此名号。

| 南无无量化身佛。

藏文译本中无此名号,而《佛名经》中有此名号。

| 南无日月净明德佛。

《法华经》第六卷中讲 :日月净明德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法华经》,令其现前一切色身三昧。

| 南无净华宿王智佛。南无净庄严王佛。

《佛名经》中有此二名号。

| 南无龙尊王佛。

龙尊王佛,有些经中译为龙种上尊王佛。

不同经典中记载,文殊菩萨虽现菩萨相,但实际上,他既是过去佛、现在佛,也是未来佛。过去,文殊菩萨曾为龙尊王佛。《三十五佛忏悔文》中提到过这尊佛,他的身后有七条神龙相互盘绕,龙头于佛头顶伸向前方。现在,文殊菩萨现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度化众生。未来,文殊菩萨则会以普见佛的身份出世。

| 南无云雷音王佛。

《法华经》中讲 ,妙音菩萨曾供养无量佛陀,其中就有云雷音王佛。

| 南无云雷宿王华智佛。

《法华经》中说,在云雷宿王华智佛成佛的世界中,有一位国王叫妙庄严王,其夫人名为净德,两位王子分别名为净藏和净眼,二人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母子三人想让国王也信仰佛教,但国王邪见很重,不肯皈依。母亲就让两位王子为父亲示现神变,父亲见到王子们的种种神变,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询问其师父是谁。王子回答:“我们的师父是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他现在正在七宝菩提树下为一切世间天人广说《法华经》。”国王说:“我也想见见你们的师父,我们一起去吧!”他们来到云雷音宿王华智佛面前,听闻佛陀说法,国王非常欢喜,决定于佛法中出家修道。

佛经中说,妙庄严王及其妻儿四人的因缘来自往昔。当时,四位比丘同时修行,但他们发现,四个人都修行的话,就没有人做事了,于是一位比丘说:“你们修行吧,我来承侍你们。”三个修行人最后都证果了,而那位比丘还没有证果,于是三人共同发愿下一世度化他。后来,那位比丘转生为持邪见的国王,另外三个人转生为国王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想方设法度化了国王。

| 南无宝王佛。

《佛名经》中有此佛名。

| 南无娑罗树王佛。

《法华经》中说 ,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曾授记妙庄严王今后成佛,佛号为娑罗树王佛。

| 南无上威德宝王佛。南无光明王佛。

《大宝积经》中说:有一次,目犍连想观察释迦牟尼佛的声音能传多远,就沿着佛音一直向西,来到了光明幢刹土。此土有光明王佛正在说法,他和眷属们的身相都非常高大庄严。目犍连站在钵盂的边缘,光明王佛的眷属见后纷纷询问小虫的来历。

| 南无百亿定光佛。

《未曾有因缘经》中说:释迦牟尼佛的前世和婆罗门女 (耶输陀罗的前世) 曾经在定光佛前供花、发愿,定光佛授记他将于九十一劫后成佛,佛号释迦牟尼。

“定”有坚定、不动之义,“定光”即不变光。

| 南无光远佛。

《圣大解脱经》中的部分名号,在其他经典中也出现过,不知大家有没有印象。比如从光远佛到处世佛这些佛名,在《无量寿经》中就有 ,你们方便的时候可以对照一下。很多佛名看起来比较熟悉,有些我曾经解释过,有些没有解释过。

铭记佛陀

佛经中记载了诸多佛名,这非常有必要。在世间,如果没有家谱,人们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祖祖辈辈的祖先叫什么名字。但是,对人类有贡献的名人、英雄,人们会将其载入史册,不会忘记。同样,曾经出世的每尊佛陀,都对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值得永远铭记。

探寻历史

世间人所认为的人类历史只有几千年,而真正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因为,教科书中所写的人类发展史,只不过是达尔文等个别人定下来的说法,宗教界、哲学界人士不一定承认。若以更宏大的视角和更高远的智慧来观察,现有历史对于人类和世界的描述是不够丰富的。

若去探索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等人类古文明,你会发现,目前大多数人对历史的看法不一定完全正确。所谓“公认”的历史,只是个别名人、学者的观点而已。所以,我们有必要放下固有的见解,去探寻真正的人类历史和世界历史,其中有诸多超越惯常理念和传统观念的记载,非常有意思。

这个世界变化很快,人们的观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几百年、几千年以后,人类生活也许会发生巨变。到了那个时候,人们会觉得现在人的生活方式令人难以置信。就好比,三十多年前我刚来到喇荣时,这里没有电,也没有水泥路,我们经常去山上捡木柴和牛粪,回来后在自己做的土坯炉灶上烧火,就像原始人一样;而现在,世界各个角落基本上都有电灯了。我每次提起当年的生活,包括我们是怎么吃饭的、晚上是怎么看书的,为了买一瓶煤油、一包面,要走二十多公里的路去县城,回来时又担心路上会遇到狗……一些年轻人就觉得我在编故事。其实,这些生活场景过去还不到50年,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其实,人们眼睛所见、心中所想都十分有限,涉及面很狭窄,这自然导致人类对历史的认识会逐渐模糊。当然,我并不是说我所说的就全部正确,而是说,大家在面对人类历史时应接受真理。正如论典中所说:我不站在佛陀的立场,也不站在淡黄派的立场,只站在公正的立场接受真理。这一点很重要。

光远佛等名号,多数在《佛名经》中提到过,其他经典也有提及。

| 南无月光佛。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中有此佛名。

| 南无旃檀香佛。

《佛名经》中有此佛名。

| 南无善山王佛。南无须弥天冠佛。南无须弥等曜佛。南无月色佛。南无正念佛。南无离垢佛。南无无著佛。南无龙天佛。南无不动地佛。

这些佛名在《佛名经》中都有记载,个别名号在其他经典中也有提及。

| 南无妙花佛。

《大宝积经》中讲,妙花如来出世时,有一位转轮王名叫尼弥,他有1000个儿子,还有两个化生儿子,总共有1002个儿子。后来,两个化生儿子在妙花佛前出家了。转轮王得知此事后,也对轮回生起了极大的出离心,就把王位交给大儿子,带着999个儿子、84000个王妃和诸位大臣、人民出家了。

新转轮王可能有点孤独,他就到处寻访。在寻访过程中,他发现世间人的所作所为都不可靠,于是生起极大的出离心,他说:“我父及亲属,皆悉已出家,无量亿众生,为法亦出家。”意思是说:我的父亲、兄弟姐妹等亲属都出家了,无量众生为了求法也都出家了,所以现在我也要出家。“无量亿”可能是虚数,表示数量很多。他还说:“若发心出家,离诸欲火者,应速随我法,离难甚难得。”出家机缘难得,转轮王劝大家赶快随他一起出家。在他的倡导下,四天下所有众生都出家了。

很多人可能会想:“如果所有人都出家了,那他们依靠什么而生活呢?”《大宝积经》中说 ,以四天下众生出家的福德力感召,大地自然长出庄稼,树上自然生长衣服,诸天人也前来承侍、供养。这是佛经中记载的真实故事。

出家不出家?

当然,我并不是在提倡大家出家。对于出家,每个人都要慎重考虑,不要着急。有些上师、活佛、堪布对别人不太负责任,有人想出家就让他出家,想剃度就让他剃度。其实,出家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还是要多方考量。为什么这样讲呢?

第一,很多人的出离心还不足够,仅凭一时冲动而出家并不好。前面公案中提到的转轮王,是生起了真实的出离心以后才出家的。有了出离心,出家修行和得果都比较容易。但现在,很多人出家是因为自己的人格不好、感情受挫、找不到工作、生活艰难、在社会上混不下去、人也特别懒惰、跟家人无法和睦相处等原因。我觉得,这种人最好不要出家,否则会成为僧团中的害群之马和极大隐患。

第二,出家以后,自己的父母子女无人照顾,这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汉地的情况与藏地不同。在藏地,一个人出家后,其兄弟姐妹可以照顾父母;即使没有兄弟姐妹,附近没有血缘关系的村民、百姓也会对其父母给予帮助。而在大城市,有些亲生子女都不一定管自己的父母,更不要说别人了。新闻中说,在日本,有些独居老人死了好几个月以后才被发现——邻居闻到非常难闻的臭味,才知道隔壁的老人死在家里了。可见,这些老人平时没有人管,连电话问候也很少。所以说,如果你不去照顾自己的父母、亲人,世界上是没有其他人去管的。不考虑这一点而径自出家,是不负责任的。

第三,出家后能否终生持戒、以出家身份度过一生,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居住在很好的寺庙,有良好的持戒环境,出家生活就容易善始善终,但现在很多出家人的居住环境并不理想。在汉地,寺院对出家人有年龄、文化程度、宗派等诸多要求。如果自己的人格不太好,更是难以找到可以安住的道场了。

这些内容与前面的公案没有直接关联,我只是发自内心地想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以前我经常劝大家出家,因为仅仅出家一天的功德都不可思议。《赞僧功德经》中也讲,出家功德无量,为出家制造违缘则有很大过失。这一点我也明白,但功德归功德,现实问题仍是不得不考虑的。

有些人很冲动,既不考虑家庭,也不考虑自己将来的出路,暂时有某种因缘就出家了。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有些人也会挡住我,手里拿着剪刀,要我给他剃度。剃头是很简单的事情,五分钟、十分钟就解决了。但是“剃发容易持戒难”,剃发后能否长期秉持出家行为,你们还是要先考虑好。

我觉得,想要出家的人,至少要有比较好的人品,这样才会对弘法利生有利。如果连好的人品都不具足,行为也疯疯癫癫的,出家以后的确会给佛教带来很大危害。如果他是在家人,别人只会觉得他精神有问题,很可怜;一旦他穿上袈裟,别人就会说:“你看这个出家人、释迦牟尼佛的追随者,这个光头……”因此,作为普通在家人,即使对佛教没有什么贡献,也不会有多大危害;而作为出家人,如果威仪等方面不如法,就会对佛教造成损害。可见,出家人肩上的责任是很重的,大家不要觉得一出家就万事大吉了。

昨天,我跟一些在家的老师们也讲:“你们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各方面都要符合一名教师的标准。暂且不说内在智慧方面,仅就外在形象而言也要十分注意,不能染各种颜色的头发、穿得破破烂烂,打扮得像魔鬼一样。像我是一个出家人,我在任何场合都只能穿红色袈裟——黑色的不能穿,花色的不能穿,白色的也不能穿。因为,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身份,就要穿相应的衣服。”

很多人认为出家很好,就很渴望出家。一方面,出家当然很好,具有很大功德;另一方面,出家生活确实不那么容易。因此,大家不要着急,一定要考虑清楚,不要以为一出家马上就能成佛。实际上,出家后可能会面临更多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

当然,我也并不是阻碍大家出家,没有必要,也无法阻挡——如果你想去其他地方出家,也是可以的。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出家前一定要考虑清楚。现在,很多人并非以出离心而出家,而是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对社会的黑暗面感到恐惧,以为出家后一切会截然不同。其实你们可以想一想:出家人是不是从社会中来的?这些人如果没有好好闻思修行、调伏自相续,贪嗔痴等烦恼也不会减少,只是换了身衣服而已。毕竟,出家受戒只是一天的时间,这不会令一个人发生大的转变。如果修得比较好,烦恼的确会减少。总之,在佛教中出家的确有很大功德,至于自己是否要出家,还是要从长计议,把目光放得远一点。

另外,任何地方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近几年,佛学院的所有空间都饱和了,甚至已经溢出来了。因此,管理人员每天都在想办法减少这里的人员。几年前,我也跟相关负责人商量,共同制定了出家方面的要求和规定,这属于僧众的规定,是无法突破的。面对日趋严格的管理,大家也不必非要在这里出家。如果你真想出家,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但出家这条路确实要考虑清楚。身为出家人,终生守护清净戒律、精进闻思修行是最好的。喇荣就有这样一群出家人,几十年来一直过着清净的出家生活。以后,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机缘,就要看自己有没有相应的资粮和福报了。很多人虽然没有像过去佛那样,具足伟大的断证功德,但至少得到了人身,也有过闻思修行、出家受戒的机会。今后,大家最好随顺因缘来追求理想,不必强求。

| 南无琉璃妙花佛。南无琉璃金色佛。南无金藏佛。南无炎光佛。南无炎根佛。

“炎”意为燃烧,因此“炎光”和“炎根”可以理解为燃光和燃根。在藏文译本和敦煌本中,这两个佛名只出现一个。

| 南无地种佛。南无月像佛。南无日音佛。南无解脱华佛。南无庄严光明佛。南无海觉神通佛。

“觉”指智慧、意识。

| 南无水光佛。南无大音佛。南无大香佛。南无离虚垢佛。南无舍厌意佛。

“舍厌意”,意为没有厌倦心,十分坚强。不像有些发心人员,遇到一点点事情就说:“我不干了,太累了!”

| 南无宝炎佛。南无妙顶佛。南无勇立佛。南无功德持慧佛。南无弊日月光佛。

“弊日月光”,意为这尊佛能放出很耀眼的光。

| 南无日月琉璃光佛。南无无上琉璃光佛。南无最上首佛。南无菩提华佛。

这些佛名在《佛名经》中都有提及。

《佛名经》有几个不同的译本,其中,菩提流支译本有12卷,包含11093个佛名。大家有时间最好看看这些佛名,经常念一念,这会积累不可思议的善根福德。《华严经》中说:“宁受无量苦,得闻佛音声,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宁可感受无量痛苦而得以听闻佛的音声,也不愿享受世间一切快乐而无法听闻佛名。

那些生活在边地的人,虽然有一点世间福报,能享受世间各种欲乐,但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听不到佛号。每次去那些地方,我都非常希望有人在那里念佛号或塑造露天佛像,令人们通过眼根、耳根在阿赖耶上种下良好的种子,这些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的!

前面讲过,大家今生遇到这么多佛陀的名号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往昔供养无量佛陀的结果。虽然有些佛陀的本生传等历史我们不太清楚,但这不要紧,只要能以虔诚的信心和恭敬心念诵其名号,就有很大意义。 qVwjewCZIP9nOYhb28KuDqf4XqnmSOTGvEkoM44jUub7Wde+fSdJ/VntvT+3OHe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