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一本诚实的心灵记录史

一个炎热的下午,刚刚结束了数周连轴转的繁忙事务,我终于得空坐下来读这本瑞典作家比约恩的人生自述。乍读下来,这似乎不过是一个西方年轻人在遥远的东方获得心灵慰藉的俗套故事,从而激发起读者寻求“生活在别处”的文艺想象。但随着阅读的展开,我发觉这是一本非常诚实的心灵记录史。作者虽然在泰国和英国出家修行十余年,但他并没有将这段修行的经历涂抹成异国文化情趣的卖点,反而是不断地把常人觉得不堪的个人经历暴露出来,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追求心灵安顿的人,到底经历过哪些赤裸裸的人生考验。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头脑里首先想起的是另一本关于西方人修行的畅销书,丹津·巴默的《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讲述的是一位英国女性是如何在喜马拉雅山独自修行十二年的经历。如果说丹津·巴默主要是讲述一位女性修行者如何成为僧侣典范的故事,那么比约恩的自述则可能更像是在表现一位具备东方修行背景的西方人,会在东西方社会的切换中遭遇到哪些生活上与认知上的挑战。比如比约恩谈到他在泰国出家时,因为森林派僧侣的形象,使得他可以很安然地接受各种供养乃至尊敬;而当他到了英国后,则不得不面对各种质疑,乃至辱骂,认为这位有着东方僧侣形象的瑞典人,不过是社会寄生虫而已,毫无价值。

尽管佛教在20世纪借助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乃至日本禅宗的传播,吸引了大量的西方人来学习和体验,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则是,佛教在西方世界,仍然不得不一次次地反复自证:佛教的修行对个人和社会的心灵是有益的。

其实这种自证的需求,长期以来在中国也同样存在。因为各种历史原因,今天的寺庙越来越演化为单纯祈福祭祀性的空间,而少有针对心灵安顿方面的直接指导,这使得新世代的中国人,就算是进入寺庙祈福消灾,但其实也并不理解佛教修行的真实意义,佛教可能更多只扮演安慰剂的角色。

比约恩对修行经历的描述真实而精确,因为他准确把握了南传佛教的修行核心,也就是不断地觉察世间的无常,尝试着接受一切都无法依靠的世间真相,从而放弃那种根深蒂固的想要掌控一切的冲动。就如同他描述自己刚出家时,他是如何通过修行,来让自己“变得圆润光滑,会反射光芒,熠熠闪光”。

可是,修行绝非我们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仿佛只要坐在那里久久地冥想,一切烦恼就会烟消云散,这当然不是说修行无用,而是现实的生活要远比坐在那里面对自己复杂得多。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冥想来看到自己的思维盲点,但是真正要确认所看到的真相,还需要在真实的人生中反复磨砺,才能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智慧。

正如当比约恩选择还俗回到瑞典的家乡后,他因为脱离熟悉的道场环境和出家生活,反而陷入了抑郁。在经过十八个月的低迷后,他开始尝试着分享在泰国学习到的冥想技巧,这反而让他迅速走出人生的低谷。正是通过帮助他人,让他感受到利益众生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似乎只是在单纯地享受社会的关心。因为那样做反而容易落入一种思维的陷阱:似乎所获得的一切衣食住行都是理所当然,这其实并不符合佛教的观念,因为出家僧侣能够专心修行的前提其实在于他们心中永远有一颗利益众生的心,而从来没有所谓遗世独立的解脱。

比约恩的真实还在于他在面对“爱情”和“死亡”这两个议题时的坦诚。很多人会很想当然地认为,佛教的修行就是屏蔽一切关系,包括亲情和爱情。如果按照这样的认知,佛教的修行势必只能变成一种结局:孤身一人,生活在野外的山洞里,不与人世相往来。相反,佛教会认为,关系本身并非重要的问题,重点在于你是如何认知这种关系,最终让这种关系不再变成束缚彼此的连接,甚至能够以智慧和慈悲去利益他人。

所以比约恩在描述他和太太伊丽莎白的相处中,他是这样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像所有的恋人一样,我们也难免磕磕碰碰,总在无意间触到对方的伤口。然而,我们恰恰需要解开那些破损而刺痛的创口,使之沐浴在充满爱与觉知的光芒之中。”尽管我们多少会对这种关系中所存在的欲望执着心存疑惑,但是不可否定的是,其实人类的觉醒往往就是在烦恼杂染中慢慢发生的,也就是说,佛陀的觉悟是在人间苦海中完成,而不是在所谓的净土中。

比约恩的人生走向,并非像很多人期待的那样,走向平和安详的结局,而是猝不及防地患上了渐冻症。比约恩同样真实地表现出了他内心的不安,充满了对人生的不舍。但是在病情恶化的过程中,他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出家的起点,不断地回忆起当年在泰国所受的教导,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答案。就如同他讲述的那个故事一样,当一位英国记者询问泰国国王怎么看基督教的原罪问题时,泰国国王回答道:“作为佛教徒,我们不相信原罪,而是相信心性本净。”

比约恩的修行历程,虽然充满了很多有趣和充满勇气的人生片段,但远算不上传奇,但当他辞掉跨国公司首席财务官的工作,远赴泰国准备出家时,他的生命其实已经展现出无限的光彩。拥有勇气去对抗习以为常的主流价值观,是认识自己最为艰难的一步。在这一点上,我在他的身上,仿佛看到了昔日悉达多太子的影子。

成庆
2024年6月17日于上海 imW+8VerlPybJqxq3Lk97QMwD0e+DBLzQZd+dt1VIOF5GvXy4JFf1WPTOzrCenG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