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西方皈依者的热情,我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与佛教相关的书籍。其中一本叫作《见道》( Seeing The Way )。书中描述了泰国东北部的一座道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森林派僧侣齐聚于此,共同生活。这本书在我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如果我去泰国成为了森林派僧侣会怎么样呢?我所读的每一本书中的每一页内容,都仿佛在浇灌这粒种子。随着一滴滴的水流入,小种子慢慢长大。一天,我和母亲正坐在厨房桌旁的时候,一颗小芽倏然从土里冒出头来:
“妈妈,我要去森林当僧侣。”
“嗯……你见过在森林修行的僧侣吗?”
“没有。我是在一本书上读到的。”
“你去过丛林道场吗?”
“没有。”
“比约恩,你确定要这么选择吗?”
“我确定。”
那种完全自主做出决定的感觉又一次油然而生,这是一种源于直觉的平静而淡然的笃定。这个决定让我和母亲都吃了一惊。就像在西班牙第一次这样做决定时一样,我这次下定决心,也用了不过五秒的时间。
我的父母一如既往地选择了支持我的决定。渐渐地,他们已经习惯了我与众不同的一面,也接受了我对传统职业生涯不感兴趣的事实。对于这个决定,他们没有提出异议,对于我的其他决定,他们也从未提出过质疑。尽管做出了不同寻常的人生选择,但我知道,父母总会给予我坚定不移的支持,这对我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
写到这里,我应该跟大家说明一点,我的父亲在刚为人父时,可是全霍瓦斯 作风最保守的父亲,后来更进一步,在极尽保守的萨尔特舍巴登 也摘得最保守称号。因此,在他看来,儿子放弃前途光明的商界生涯,决意要到泰国的道场里盘腿打坐,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即便如此,他还是坦然以对。我在新西兰背包旅行时打了耳洞,他并不是非常赞同。不消说,我那宽松的尼泊尔农民粗棉衬衫在他眼中堪称奇装异服,大多数人估计也都是这么认为的。但即便这样,在关键时刻,父亲总会默默支持,面对我不同寻常的人生旅程,他也一向给予我鼓励。
一天我回到家,告诉父母我已经做好了迈出下一步的决定。从现在起,我要像全球各地虔诚的佛教徒一样生活:我要遵循五戒,直到出家为止。
“好吧,五戒是什么?”父亲有点怀疑地问。
我回答说,我要克制自己,不夺取或伤害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我不会偷窃,也不会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我不会撒谎,而且还要戒酒。
当我说到最后一条关于不饮酒的戒律时,父亲发话了:“你不觉得这一条有点过分了吗?”
在父亲听来,其他的戒律还能接受,但在生活中滴酒不沾就有点太极端了。这一条戒律,触到了父亲的底线。
佛陀强调,我们与父母的关系非常特殊。感激养育者之恩,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这样假设,无论他们做得怎样,都已尽力而为。有了自己的儿女,你会顿然领悟:我的天啊,为人父母真是太困难、太辛苦了。在家的最后几个月里,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与日俱增。
父母问我在动身去道场之前还有什么想做的事情,我告诉他们,就像我小时候的传统一样,我想全家再去一次阿尔卑斯山。
说到做到。母亲、父亲和我的三个都已成年的兄弟,一家人全员动身。
到了这个阶段,我的家庭成员已经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一点,在我们的昼夜作息上尤为突出。此时的我,已经养成了许多奇特的新习惯。早上四点半左右,我便会在租住的山间小屋的客厅坐下,置身于冰箱发出的微弱绿光中冥想。过了一会儿,我的三个兄弟才回到家,稍不留意就会被我绊倒。原来,他们在酒吧里一直玩到打烊才回家。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我的生活已经转向了另一条道路。
在出家之前,我决定放弃我所拥有的一切财产。我一向不是很看重私人财产,也从来没有和我的家当产生过任何强烈的情感联系。但即便如此,当我终于对这些物件放手时,我的内心涌起的难抑的喜悦还是让我吃了一惊。这种兴奋,真好像血管里注入了八杯浓缩咖啡一般。然后,我也还清了自己的学生贷款:要想成为一名森林派僧侣,是不允许身背负债的。
就这样,我做好了准备,却并不真正明白我准备好迎接的到底是什么。即便如此,我还是毫不迟疑地离开了瑞典。当时适逢冬天,让别离显得容易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