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荣新江、张帆主编《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序

近年来,北大的人文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纷纷成立,举办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会议、工作坊、讲座纷至沓来。一时间,学术气氛浓郁,不同学科也进一步加强了交流。与此同时,新的人文学部也在沉闷的评审、提职、定级、评奖的会议之外,开始组织讲座、论坛和工作坊,建设跨学科研究平台;并构筑“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希望整体展示人文学科的学术成果。我等受命编辑“文库”中的《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得到同行的踊跃支持。

北大的中国史研究,可以追溯到1899年京师大学堂初设时的史学堂,作为新式教育的一科,包含中国历史研究。1903年,史学堂改为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相当于今天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专业。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称国立北京大学,1919年设立史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新的北大历史系又接纳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和燕京大学历史系的许多著名学者,使北大历史系成为研究中国历史的重镇。在北大史学系到历史系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史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名家辈出,也产生了许多传世名著。

荣新江、张帆主编《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第一种欧阳哲生著《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

但是,由于20世纪经历了多次的国难、内战、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迫害,在处于政治漩涡中的北大,史学研究者也不免受到冲击甚至没顶之灾。而且,最近几十年来社会观念巨变,大学里政经法等社会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史哲则日渐萎缩,历史学科的规模更是受到较大的限制。

然而,历史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的基础人文学科,是不可或缺的。而中国历史,更是居于中国大学首位的北京大学所不可或缺的。北大的中国史研究者,也有着比其他人更加厚重的义务,需要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研究。中国近代学术起步要晚于西方和日本,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即便是中国历史研究领域,也有不少优秀的学者是西方或日本培养起来的,陈寅恪先生因而有“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的感叹。历次政治运动,也使国人的许多研究领域拉开了与国外优秀学者的距离。但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北大学人在内的中国学者奋起直追,在中国史的许多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了学科发展前列,产生出一批优秀的学术著作,为东西洋学者同行刮目相看。

过去,北大历史系学人的特点之一,就是单打独斗。一些优秀学者在各个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为北大学术的弘扬,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这样的做法,也使得不少学术研究成果,变成各种丛刊的组成部分,显现不出北大的学术积淀。“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的想法之一,就是把北大学人的成果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宏大的气势,推进北大的人文研究。这一做法,对于北大中国史研究,无疑有助于提振士气,凝聚力量,可以集中展现北大中国史学科的研究成果。相信北大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学者,有义务,有承担,把自己最满意的研究成果,在《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中陆续推出。

(2018年北大校庆前两日完稿,与张帆合撰,载《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各册卷首。本丛书第一册为欧阳哲生《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2018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dwOb2k3aWqBUR/VzC3bpXtZYpSg7L6iwqv1SgJNAuTowEkHpMTFbp1X79eZb6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