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考古黑科技|
2021年3月,我去三星堆发掘现场的考古方舱采访,看到了很多黑科技,比如,考古队员站在可移动的桁架上,悬空在坑上工作。
在工地上一直趴着或者蹲着工作,就是考古人的日常,如果没有这些装置,他们或是趴在木板上,或者在铺着编织袋的木梯上操作。技术进步了,但考古原则是一样的。
1986年反山发掘,由于墓穴较深,大多数墓的深度超过1米,葬具塌陷腐朽,而随葬品超过百件(套),几乎布满墓坑,在清理第一个墓——12号墓时,脚根本没地方放,当时也没有黑科技,也不可能搬到实验室。大家很清楚,只有把野外清理搞清楚了,看懂“原状陈列”,才能认识良渚成组玉器的配伍关系等复杂的迹象。
头脑风暴,大家一起想出了“悬空操作法”。用两根长毛竹横架在墓口的两边(隔梁上),再用绳索吊下两段毛竹悬在墓坑上方,离随葬品10厘米左右,铺上木板,不碰到一件器物,木板一块块可以移动,人蹲在木板上,清理一段再移动一段。这样清理,人几乎是趴在木板上,时间一长,腰酸背痛,几乎都站不起来。
这张著名的反山发掘现场照片,说明了一切。五个人在竹竿“吊床”上讨论,坐者为牟永抗,右上至下为芮国耀、刘斌、杨楠,左下王明达。
发掘队全体同仁在反山现场讨论遗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