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隨園詩話箋注 卷一

古英雄未遇時,都無大志,非止鄧禹希文學 [1] ,馬武望督郵也 [2] 。晋文公有妻有馬 [3] ,不肯去齊。光武貧時 [4] ,與李通訟逋租于嚴尤 [5] 。尤奇而目之。光武歸謂李通曰:“嚴公寧目君耶?”窺其意,以得嚴君一盼爲榮。韓蘄王爲小卒時 [6] ,相士言其日後封王,韓大怒,以爲侮己,奮拳毆之。都是一般見解。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 [7] :“攬鏡人將老,開門草未生。”《咏懷》云:“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皆作郎中時詩也。玩其詞,若不料此後之出將入相者。及其爲七省經略 [8] ,《在金中丞席上》云:“問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誰爲濟世才?”《登甲秀樓》絶句云 [9] :“炊煙卓午散輕絲,十萬人家飯熟時。問訊何年招濟火 [10] ,斜陽滿樹武鄉祠 [11] 。”居然以武侯自命,皆與未得志時氣象迥異。張桐城相公則自翰林至作首相 [12] ,詩皆一格。最清妙者:“柳陰春水曲,花外暮山多。”“葉底花開人不見,一雙蝴蝶已先知。”“臨水種花知有意,一枝化作兩枝看。”《扈蹕》云 [13] :“誰憐七十龍鍾叟,騎馬踏冰星滿天。”《和皇上風筝》云:“九霄日近增華色,四野風多仗寶繩。”押“繩”字韻,寄託遥深。

【箋注】

[1]鄧禹(2—58):東漢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字仲華。年十三能誦詩,篤于經書。歷官大司徒、右將軍,封高密侯,拜太傅。[2]馬武(?—61):東漢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一帶)人,字子張。也是東漢功臣之一,被封爲侯。一次,光武帝宴飲群臣,問臣下早年的志向,鄧禹説:“臣少嘗學問,可郡文學博士。”馬武説:“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賊。”詳見《後漢書·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督郵:官名,漢置,郡的重要屬吏,督送郵書外,還代表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教令,兼司獄訟捕亡。[3]晋文公:姬重耳(前697—前628),春秋時晋國國君。驪姬之亂,重耳出奔,在外十九年。《史記·晋世家第九》:“齊桓公厚禮,而以宗女妻之,有馬二十乘,重耳安之。……留齊凡五歲。重耳愛齊女,毋去心。”[4]光武:劉秀(前5—57),字文叔。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一帶)人。漢高祖九世孫。王莽末起兵。建武元年稱帝,定都洛陽,統一全國。加强中央集權。在位三十三年,謚號光武。[5]李通(?—42):東漢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一帶)人。初仕王莽,後與劉秀定計舉兵。光武即位,爲衛尉、大司農,位至大司空。逋(bū):拖欠。嚴尤(?—23):王莽時人,爲大司馬。免官。後降劉聖,亦爲大司馬。《後漢書·光武帝紀》云:“初,光武爲舂陵侯家訟逋租于尤,尤見而奇之。”《東觀漢記》云:“時宛人朱福亦爲舅訟租于尤。尤止車,獨與上(劉秀)語,不視福。上歸戲福曰:‘嚴公寧視卿耶?’”此處袁枚將“朱福”誤爲“李通”。朱福(?—48),原名朱祜(一作“祐”,爲避安帝諱改),字仲先。東漢南陽宛人。從劉秀起兵爲護軍,隨征河北。光武即位,拜建義大將軍,封鬲(gé)侯。[6]韓蘄(qí)王:韓世忠(1090—1151),字良臣。宋延安(今陝西綏德一帶)人。著名抗金將領,卒後追封蘄王。《宋史》本傳云:“早年鷙勇絶人,能騎生馬駒,家貧無産業,嗜酒尚氣,不可繩檢。日者言當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毆之。”[7]鄂西林:鄂爾泰(1677—1745),姓西林覺羅氏,字毅庵,號西林。清滿洲鑲藍旗人。曾爲軍機大臣,兼理侍衛内大臣。工爲詩,而不以詩自鳴,長於咏物,時有感慨。詩集有《西林遺稿》。卒謚文端。袁枚撰有《武英殿大學士太傅文端公鄂爾泰行略》。[8]經略:明及清初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職權在總督之上。[9]甲秀樓:明萬曆建,在今貴陽市南明塘,天啟後改稱來鳳閣,清代屢有修葺。[10]濟火(175—238):三國蜀牂牁(今貴州遵義一帶)人。爲牂牁帥,善撫其衆。諸葛亮南征,濟火通道積糧以迎,被命爲先鋒。助亮平西南各部,擒孟獲。[11]武鄉祠:諸葛亮受封武鄉侯,這裏指武鄉侯的祠堂。[12]張桐城:張廷玉(1672—1755),字衡臣,號硯齋。清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兼管吏部。前後任官五十年,爲三朝元老。任明史館總裁。詩文以應制、謝恩、酬酢之類爲多。有《澄懷園全集》《大禮記注》《皇清文穎》等。卒謚文和。[13]扈蹕:隨侍帝王車駕或出行至某處。

按:這部詩話,以志向開篇,可見袁枚對人生志向及詩言志傳統的重視。讀此則詩話,應知英雄起于平凡,志向與事業相關,且與時俱進,而不應只執著於職務的高低。同時可知袁枚偏愛稱許的是詩格清妙,寄託遥深。

楊誠齋曰 [1] :“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辦。”余深愛其言。須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勞人思婦率意言情之事,誰爲之格?誰爲之律?而今之談格調者,能出其範圍否?况皋、禹之歌 [2] ,不同乎《三百篇》;《國風》之格,不同乎《雅》《頌》。格豈有一定哉?許渾云 [3] :“吟詩好似成仙骨,骨裏無詩莫浪吟。”詩在骨不在格也。

【箋注】

[1]楊誠齋: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官太常博士、太子侍讀、秘書監、江東轉運副使。工詩,以“誠齋體”著稱。有《誠齋集》。此處所引楊萬里語查無出處,不知所據。[2]皋:皋陶,傳説中遠古時人,舜命作掌刑之官,以正直稱。《尚書·益稷》中載其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禹:或作夏禹、大禹,傳説中的夏代開國國君。《藝文類聚》載《吕氏春秋》曰:“禹年三十未娶,行塗山,恐時暮失嗣,辭曰:‘吾之娶,必有應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證也。’於是塗山人歌曰:‘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於家室,我都攸昌!’於是娶塗山之女。”[3]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祖籍安陸(今屬湖北)。文宗太和六年進士。官監察御史,虞部員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後退居村舍。工律詩,爲晚唐名家。有《丁卯集》。檢《全唐詩》許渾無此聯詩,不知所出。許有一首《學仙》:“商嶺采芝尋四老,紫陽收术訪三茅。欲求不死長生訣,骨裏無仙不肯教。”

按:袁枚這部詩話正式提倡性靈,即從這裏開始。性靈之説,自古有之。《晋書·樂志》:“夫性靈之表,不知所以發於咏歌;感動之端,不知所以關於手足。”《梁書·文學傳》曰:“夫文者妙發性靈,獨拔懷抱。”歷來重視性靈者,異中有同,同中有異。袁枚在這裏把性靈與風趣聯繫在一起,而把風趣與格調對立起來。格調是外在的空架子,性靈是内在的,是素養,是風骨,是氣質。

前明門户之習 [1] ,不止朝廷也,於詩亦然。當其盛時,高、楊、張徐 [2] ,各自成家,毫無門户,一傳而爲七子 [3] ,再傳而爲鍾譚 [4] ,爲公安 [5] ,又再傳而爲虞山 [6] ,率皆攻排詆呵、自樹一幟,殊可笑也。凡人各有得力處,各有乖謬處,總要平心静氣,存其是而去其非。試思七子、鍾譚,若無當日之盛名,則虞山選《列朝詩》時,方將搜索於荒村寂寞之鄉,得半句片言以傳其人矣。敵必當王,射先中馬,皆好名者之累也!

【箋注】

[1]門户:此處指派别。[2]高、楊、張、徐:指明初高啟(季迪)、楊基(孟載)、張羽(來儀)、徐賁(幼文)四位詩人。[3]七子:此指明前後七子。明弘治、正德間,詩人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于詩于文,倡論相同,主張復古,號爲前七子;嘉靖年間,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吴國倫七人,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稱爲後七子。前後七子文學主張大致相同,以復古爲革新,鼓吹尊情反理。[4]鍾譚:指鍾惺、譚元春,二人同爲湖北竟陵(今天門)人,引領明代後期一支文學流派竟陵派,反對擬古,主張矯七子之弊,倡以清真,但却變爲“幽深孤峭”。[5]公安:明代後期的一支文學流派,以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爲首,因三袁是公安(今屬湖北)人而得名。他們反對前後七子倡導的擬古風氣,主張文學“獨抒性靈,不拘格套”。[6]虞山: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一字牧齋。常熟(今屬江蘇)人。明萬曆三十八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降清後,任禮部右侍郎。明末清初的文壇領袖。有《初學集》《有學集》《投筆集》等。

按:詩界各有門户,各存門户之見,也許是正常的,但不應相互攻排詆訶,應平心静氣,不走極端,存其是而去其非。這令人想到當今的詩壇。詩人不應心胸狹隘、唯我獨尊。

于耐圃相公構蔬香閣 [1] ,種菜數畦,題一聯云:“今日正宜知此味,當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相公亦有菜圃對聯云 [2] :“此味易知,但須緑野秋來種;對他有愧,只恐蒼生面色多。”兩人都用真西山語 [3] ,而胸襟氣象,却迥不侔。

【箋注】

[1]于耐圃:于敏中(1714—1780),字叔子,號耐圃。江蘇金壇人。乾隆二年進士及第,授修撰。累遷户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户部尚書。曾任《四庫全書》館正總裁。卒謚文襄。有《臨清紀略》。[2]鄂西林:即鄂爾泰,見卷一·一注[7]。[3]真西山: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景希,號西山。宋建寧府浦城(今屬福建)人。慶元五年進士。官至户部尚書、資政殿大學士。有《真文忠公集》。《鶴林玉露》甲編卷二:“真西山論菜云:‘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另,早於真西山的黄庭堅《題徐熙畫菜》有云:“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之民有此色。”

按:引聯語入詩話,後亦羼入詞評,可見本《詩話》涉及面之寬。視此二聯,所示胸襟氣象不同,大約一内守一外照,一内潤一外朗,袁枚只指其有别,並不語帶褒貶。

落第詩,唐人極多。本朝程魚門云 [1] :“也應有淚流知己,只覺無顔對俗人。”陳梅岑云 [2] :“得原有命他休問,壯不如人後可知。”家香亭云 [3] :“共説文章原有價,若論僥倖豈無人?”又云:“愁看童僕凄凉色,怕讀親朋慰藉書。”王菊莊云 [4] :“親朋共悵登程日,鄉里先傳下第名。”皆可與唐人頡頏。然讀姚武功云 [5] :“須鑿燕然山上石,登科記裏是閑名。”則爽然若失矣。讀唐青臣云 [6] :“不第遠歸來,妻子色不喜。黄犬恰有情,當門卧摇尾。”則吃吃笑不休矣。其他如:“不辭更寫公卿卷,恰是難修骨肉書。” [7] “失意雅不愜,見花如見仇。路逢白面郎,醉簪花滿頭。” [8] “枉坐公車行萬里,譬如閑看華山來。” [9] “鄉連南渡思菰米,淚滴東風避杏花。” [10] 俱妙。

【箋注】

[1]程魚門:程晋芳(1718—1784),字魚門,號蕺園。清安徽歙縣人,遷徙江都(今江蘇揚州)。乾隆二十八年南巡,召試第一,賜中書舍人,三十六年成進士。歷官吏部文選司主事、翰林院編修。有《蕺園詩集》《勉行齋文集》等。[2]陳梅岑:陳熙(1751—?),字梅岑。清浙江秀水人。官河南南河同知。有《騰笑軒詩鈔》。[3]家:一般指同家族的人,古人有時也用以指僅同姓的人。香亭:袁樹(1730—?),字豆村,號香亭。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袁枚堂弟。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此處所引詩句出自他的《下第》詩,見《袁枚全集》附《紅豆村人詩稿》。[4]王菊莊:王金英(1723—?),字淡人,號菊莊、秋士。江蘇江寧(今南京)人。乾隆二十七年舉人。以教諭主講河北永平書院。有《冷香山館詩鈔》。[5]姚武功:姚合(777—843),字大凝。唐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一帶)人。一説吴興(今浙江湖州)人。憲宗元和十一年進士。授武功主簿,官至秘書少監,世稱姚武功,其詩派也稱武功體。[6]唐青臣:未詳。所引詩見潘圖《末秋到家》,文字稍有出入,見《全唐詩》卷七七〇。[7]“不辭”二語:唐杜荀鶴《下第投所知》詩句。[8]“失意”四語:唐崔道融《春題二首》中語。字有不同。[9]“枉坐”二語:唐平曾《謁華州李相不遇》詩句。前一句不同。[10]“鄉連”二語:唐鄭谷《同志顧雲下第出京偶有寄勉》詩句。

余作詩,雅不喜叠韻、和韻及用古人韻 [1] 。以爲詩寫性情,惟吾所適。一韻中有千百字,憑吾所選,尚有用定後不慊意而别改者 [2] ,何以得一二韻約束爲之?既約束,則不得不凑拍 [3] ;既凑拍,安得有性情哉?《莊子》曰:“忘足,履之適也。” [4] 余亦曰:“忘韻,詩之適也。”

【箋注】

[1]叠韻:這裏指用同樣的韻脚寫多首詩。和韻:指依照原詩體式韻脚唱和,或全依原唱韻字及其順序,或只用原唱韻字而不依其順序,或僅用與原唱相同的韻部。用古人韻:這裏指用古人原詩的韻。[2]慊(qiè)意:滿意。[3]凑拍:凑合、拼凑。[4]“忘足”句:引自《莊子·達生》。適,適宜。

常州趙仁叔有一聯云 [1] :“蝶來風有致,人去月無聊。”仁叔一生,只傳此二句。某《擬古》云:“莫作江上舟,莫作江上月。舟載人别離,月照人離别。”其人一生,所傳亦只此四句。金聖歎好批小説 [2] ,人多薄之,然其《宿野廟》一絶云:“衆響漸已寂,蟲於佛面飛。半窗關夜雨,四壁掛僧衣。”殊清絶。孔東堂演《桃花扇》曲本 [3] ,有詩集若干,佳句云:“船衝宿鷺排檣起,燈引秋蚊入帳飛。”其他首未能稱是。

【箋注】

[1]趙仁叔:此誤,所引應爲趙闇叔句。其詩也並非只傳此二語。據史震林《西青散記》卷一,全詩:“香嫋夢微消,春寒著細腰。蝶來風有致,人去月無聊。”又史震林《華陽散稿》卷下《程静齋小傳》,謂程喜吟闇叔此聯。趙闇叔,號棲鸞。清江蘇毗陵姬山(今常州一帶)人。幼年失父母,家貧。終生布衣。與史震林同生活於清乾嘉時期。詩多存於《西青散記》。[2]金聖歎:金人瑞(1608—1661),字聖歎。清江南吴縣(今江蘇蘇州)人。清代頗有影響的文學批評家。有《沉吟樓詩選》。[3]孔東堂: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一字季重,號東塘,别號岸堂。清山東曲阜人。代表作是著名傳奇《桃花扇》,詩文有《湖海集》《石門山集》《長留集》等。

按:《西青散記》卷二:“闇叔胸次清幽,吟嘯自得。弱冠應督學試,懷筆登高而望,愀然不怡,而歌《離騷》曰:‘製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遂飄然而返,課農滆湖之濱,心有所得散詞隻句,必書之。”如此性情中人,自然得到袁枚的賞識。當代詩人劉征,曾著短文回憶臧克家如何喜愛“蝶來”這兩句詩,只是記不清爲何人詩。詩人善於移情于風物,即使只傳此兩句,亦足感欣慰了。

嵩亭上人《題活埋庵》云 [1] :“誰把庵名號活埋,令人千古費疑猜。我今豈是輕生者,只爲從前死過來。”周道士鶴雛有句云 [2] :“大道得從心死後,此身誤在我生前。”兩詩於禪理俱有所得。

【箋注】

[1]嵩亭上人:生平未詳。活埋庵:王船山自撰楹聯:“六經責我開新面,七尺從天乞活埋。”嵩亭和尚效法王船山把自己的僧庵稱爲“活埋庵”,可見他憤世嫉俗,爲反抗清廷而出家。[2]周鶴雛:周鳴仙,字鶴雛。清江蘇上元(今南京)人。道士。

按:一個社會,如果不少人懷才不遇,有被“活埋”的感覺,不僅是個人的失落,也是社會的不幸。但人間正氣是埋没不了的,總會蒸騰出來。

乾隆丙辰,余二十一歲,起居叔父于廣西 [1] 。撫軍金震方先生一見有國士之目 [2] ,特疏薦博學宏詞 [3] ,首叙年齒,再誇文學,並云:“臣朝夕觀其爲人,性情恬淡,舉止安詳。國家應運生才,必爲大成之器。”一時司道争來探問 [4] 。公每見屬吏,談公事外,必及余之某詩某句,津津道之,並及其容止動作。余在屏後聞之竊喜。探公見客,必隨而竊聽焉。呈七排一首,有句云:“萬里闕前修薦表,百官座上歎文章。” [5] 蓋實事也。公有詩集數卷,殁後無從編輯,僅記其《答幕友祝壽》云:“浮生虚逐黄雲度,高士群歌白雪來。” [6] 《題八桂堂》云:“盡日天香生畫戟,有時鶴舞到匡床。” [7] 想見撫粤九年,政簡刑清光景。

【箋注】

[1]起居:問安、探望。叔父:袁鴻,字健磐。清浙江錢塘人。游幕客居廣西三十餘年。時在金撫軍幕中。有《鐵如意庵詩稿》。[2]金震方(1678—1740):金鉷,字震方,一字德山。清漢軍鑲白旗人,山東登州(今煙臺一帶)籍。監生。善兵法,歷任廣昌知縣,太原知府,粤西按察使、巡撫,補刑部侍郎。雍正五年卒。國士:國家傑出人才。[3]博學宏詞:科舉名目的一種。曾因避乾隆諱“弘”字而改爲“博學鴻詞科”。也稱博學鴻儒。[4]司道:隸屬於巡撫的專設機構。此指其中官員。[5]闕前:宫廷或京都前。薦表:推舉人才的文表。[6]黄雲:《史記·五帝本紀·索隱》:“蓋黄帝黄雲之瑞,故曰‘合符應於釜山’也。”《集解》:“應劭曰:‘黄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春官爲青雲,夏官爲縉雲,秋官爲白雲,冬官爲黑雲,中官爲黄雲。’”“張晏曰:‘黄帝有景雲之應,因以名師與官。’”後以黄雲爲祥瑞之氣。白雪:古琴曲名。後指高雅歌曲及詩詞。[7]八桂堂:《廣西通志》載桂林府臨桂縣古迹:“八桂堂,在府東北隅揭帝塘上。宋紹聖中,知桂州程節治圃築堂,有熙春臺、流桂泉諸勝。李彦弼爲記。久廢。又,八桂堂在府治,明守羅用誠建。”畫戟:古兵器名。因有彩飾,故稱。常用作儀飾。匡床:安適方正的床。單人坐具。又叫“獨坐座”。《商君書·畫策》:“所謂明者,無所不見,則群臣不敢爲奸,百姓不敢爲非。是以人主處匡床之上,聽絲竹之聲,而天下治。”便是指這種代表着某種權威的坐具。

一〇

己未朝考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 [1] 。余欲刻畫“想”字,有句云:“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諸總裁以爲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 [2] 。大司寇尹公與諸公力争曰 [3] :“此人肯用心思,必年少有才者,尚未解應制體裁耳 [4] ,此庶吉士之所以需教習也 [5] 。倘進呈時,上有駁問,我當獨奏。”群議始息。余之得與館選,受尹公知,從此始。未幾,上命公教習庶吉士。余獻詩云:“琴爨已成焦尾斷 [6] ,風高重轉落花紅。”

【箋注】

[1]己未:這裏指乾隆四年(1739)。因風想玉珂:杜甫《春宿左省》中詩句。玉珂:馬絡頭上的玉製裝飾物。[2]孫山:宋范公偁《過庭録》:“吴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托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後來稱考試不中爲名落孫山。[3]大司寇:清時對刑部尚書的别稱。尹公:尹繼善(1695—1771),章佳氏,字元長,號望山。滿洲鑲黄旗人。雍正元年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卒贈太保,謚文端。有《尹文端公詩集》。[4]應制:封建時代臣僚奉皇帝之命寫作詩文。唐以後應制詩大都爲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内容多爲歌功頌德,少數也陳述一些對皇帝的期望。[5]庶吉士:清代翰林院設庶常館,欽點新進士之優於文學書法者入館學習,稱爲翰林院庶吉士,也叫做庶常,學成後主事各部,或作編修,或選爲知縣。[6]琴爨(cuàn):《後漢書·蔡邕傳》:“吴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爲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

按:袁枚每每提及這次朝考,感歎不已。疑玉珂聲來自皇宫庭院,自然切題,無可挑剔,問題在於後面的“天河”一語,涉及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説,便被指摘爲“語涉不莊”。因尹公重才,爲其開脱,袁枚纔未失去進士資格,此事影響到了袁枚一生的命運。袁枚還曾咏詩道:“依倚半生真我幸,挽回一命教公難。”我們説,這是袁枚性靈的基因對應制詩的一次突破。可惜全詩未存。

一一

尹文端公總督江南 [1] ,年纔三十,人呼“小尹”。海甯詩人楊守知 [2] ,字次也,康熙庚辰進士。以道員掛誤 [3] ,候補南河,年七十矣。尹知爲老名士,所以獎慰之者甚厚。楊喜,自指其鬢,歎曰:“蒙公盛意,惜守知老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黄昏。’” [4] 公應聲曰:“不然,君獨不聞‘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乎?” [5] 楊駭然,出語人曰:“不謂小尹少年科甲,竟能吐屬風流。”

尹文端公好和韻,尤好叠韻,每與人角勝,多多益善。庚辰十月,爲勾當公事,與嘉興錢香樹尚書相遇蘇州 [6] ,和詩至十餘次。一時材官傔從 [7] ,爲送兩家詩,至於馬疲人倦。尚書還嘉禾,而尹公又追寄一首,挑之於吴江。尚書覆札云:“歲事匆匆,實不能再和矣。願公遍告同人,説香樹老子,戰敗於吴江道上。何如?”適枚過蘇,見此札,遂獻七律一章,第五、六云:“秋容老圃無衰色,詩律吴江有敗兵。”公喜,從此又與枚叠和不休。押“兵”字,有“消寒須用美人兵”“莫向床頭笑曳兵”之句,蓋探枚方娶妾故也。其好諧謔如此。己卯八月,枚江北穫稻歸,飲於公所。酒畢,與諸公子夜談。公從後堂札示云:“山人在外初回,家姬必多相憶,盍早歸乎?” [8] 余題札後云:“夜深手札出深閨,勸我新歸應早回。自笑公門懶桃李,五更結子要風催。”除夕,公賜食物。枚以詩謝,末首云:“知公得韻便傳箋,倚馬才高不讓先。今日教公輸一著,新詩和到是明年。”公見之,大笑。

【箋注】

[1]尹文端:尹繼善,見本卷一〇注[3]。[2]楊守知(1669—1730):字次也,號致軒,别號晚研、稼亭、意園。浙江海寧人。康熙三十九年進士。官平凉知府,降中河通判。浙西四才子之一。咏物詩工,有佳句。著《致軒集》。[3]掛誤:受牽連而被處分。[4]“夕陽”二語:唐李商隱《樂游原》中句。[5]“天意”二語:李商隱《晚晴》中句。[6]錢香樹:錢陳群(1686—1774),字主敬,號香樹、集齋、修亭、柘南居士。浙江嘉興人。康熙六十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刑部右侍郎。卒謚文端。有《香樹齋集》。[7]材官: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級武職。傔(qiàn)從:侍從、僕役。[8]山人:山野之人,通常爲文人的謙稱。此指袁枚。

按:袁枚竟然能與這樣的上層人物有這樣的交往,簡直不可想象。

一二

托冢宰庸 [1] ,字師健,作江寧方伯時 [2] ,潘明府涵 [3] ,極言公風雅,强余入謁,果一見如平生歡。讀其《送人赴陝》詩云:“潞河冰合悲風生,欲曙不曙鳥飛鳴。寒山歷歷路不盡,班馬蕭蕭君獨行。公孫閣下正延士,博望關西方用兵。此去知君未即返,月明空有相思情。” [4] 音節可愛。遂獻公二律,前四句云:“七十神仙海鶴姿,六年人悔見公遲。學窮宋理談偏妙,詩合唐音自不知。”次日,公過訪隨園,坐定,忽正色曰:“吾欲借君一貴重之物,未知肯否?”余愕然,問何物。公笑出袖中和韻詩,第二句仍是“六年人悔見公遲”七字耳。彼此囅然 [5] 。兩人詩都遺失,余只記押“心”字韻。尹相國和云:“若非元老憐才意,争動閑雲出岫心 [6] ?”

【箋注】

[1]托庸(?—1773):字師健,號瞻園,姓富察氏。清滿洲鑲黄旗人。官至吏部尚書。有《瞻園詩鈔》。冢宰:明清時亦作爲吏部尚書的别稱。[2]方伯:唐代以後地方官的泛稱。明清時稱布政使爲“方伯”。[3]潘涵:字宇情。清浙江錢塘人。曾纂修《一統志》,議叙州判。後任江蘇六合知縣,以循吏稱。卒年五十九。明府:唐以後多專用以稱縣令。[4]潞河:即今北京市通州區以下的白河。公孫:公孫弘(前200—前121),字季,一字次卿。西漢菑川薛(今山東壽光一帶)人。以賢良徵爲博士,曾出使匈奴。由布衣官至丞相,封平津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延士:招攬士人、才子。博望:張騫,西漢漢中城固人。以校尉從衛青出擊匈奴,拜博望侯。後以中郎將出使烏孫,通好西域。官至大行。[5]囅(chǎn)然:笑貎。[6]出岫:出山,比喻出仕。

一三

以昌黎之崛强,宜鄙俳體矣 [1] ,而《滕王閣序》曰 [2] :“得附三王之末 [3] ,有榮耀焉。”以杜少陵之博大 [4] ,宜薄初唐矣,而詩曰:“王楊盧駱當時體,不廢江河萬古流。” [5] 以黄山谷之奥峭,宜薄西崑矣 [6] ,而詩云:“元之如砥柱,大年若霜鵠。王楊立本朝,與世作郛郭。” [7] 今人未窺韓柳門户,而先掃六朝 [8] ;未得李杜皮毛,而已輕温李 [9]

何蜉蝣之多也 [10]

【箋注】

[1]昌黎:韓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今屬河北),世稱韓昌黎。德宗貞元八年進士。官四門博士、監察御史、國子博士、中書舍人、刑部侍郎、京兆尹等。卒謚文,世又稱韓文公。有《昌黎先生集》。俳體:這裏指駢體,這種文體以雙句爲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2]滕王閣:一座歷史文化名樓,在今江西南昌。唐顯慶四年,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嬰都督洪州時營建。上元二年重修時,王勃過此作《滕王閣序》。[3]三王:指唐朝王勃、王緒、王仲舒。滕王閣是王勃作序、王緒作賦、王仲舒作修閣記。韓愈《新修滕王閣記》中説:“竊喜載名其上,詞列三王之次,有榮耀焉。”袁枚所引稍有出入。[4]杜少陵: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杜陵布衣,又稱少陵野老。唐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祖籍襄陽(今屬湖北)。曾官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後人又稱其爲詩聖。有《杜工部集》。[5]王楊盧駱:唐初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所引詩句見杜甫《戲爲六絶句》其二。[6]黄山谷:黄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涪翁、山谷道人。宋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進士。曾知宣州、鄂州、太平州。爲蘇門四學士之一。崇杜甫詩,開創江西詩派。有《豫章黄先生文集》。此所引詩句見《次韻楊明叔見餞十首》之一。西崑:西崑體,北宋初的一個重要詩派。代表人物爲楊億、錢惟演、劉筠等館閣詩人。楊億將當時宫廷侍臣、翰林學士等在秘閣唱和的詩作編爲《西崑酬唱集》。西崑原指西方崑崙群玉之山,相傳爲古帝王藏書之地。該派師法唐李商隱,詩風華麗典雅,對仗工整,好用典故。[7]元之: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宋濟州鉅野(今屬山東)人。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官左司諫、禮部員外郎、知制誥。多次貶任地方官。以剛直敢言稱。詩風清麗平易,在北宋詩壇頗有影響。有《小畜集》《五代史闕文》。砥柱:喻人剛直堅定。大年:楊億(974—1020),字大年。宋建州(今福建建甌)人。淳化進士。累官知制誥、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曾與劉筠、錢惟演相唱和,編成《西崑酬唱集》,號西崑體。有《武夷新集》。霜鵠:白鶴。鵠,通鶻。一作鶚。鶚好峙立,稱鶚立。喻楊億立朝耿介正直。郛郭:外城,引申爲保障。此言楊億能維護正義,抵禦奸邪。[8]韓柳:指唐韓愈、柳宗元。六朝:東吴、東晋和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建都建康(吴名建業,今南京),史稱爲六朝。包括了淮河秦嶺以南的廣大南方地區。六朝文風偏於綺靡。[9]李杜:李白、杜甫。温李:指唐温庭筠、李商隱。[10]蜉蝣:比喻淺薄狂妄的人或文辭。

一四

“懷仁輔義天下悦,阿諛順旨要領絶”,子陵語也 [1] 。“崇山幽都何可偶,黄鉞一下無處所”,光武語也 [2] 。兩人同學,故言語相同,皆七古中硬句 [3]

【箋注】

[1]“懷仁”句:見《後漢書·逸民列傳》,意爲心懷仁義,主持正義,天下人都高興;奉迎拍馬,只知順承旨意不違拗,政綱全斷絶。子陵:即嚴光(前39—41),字子陵。漢會稽餘姚(今屬浙江)人。少與光武帝劉秀同遊學。劉秀稱帝,他變姓名逃遁,身披羊裘,釣於澤中。被人發現,請到京都,與劉秀同卧,足加帝腹。封官不就,復歸隱于富春山,終身不仕。[2]“崇山”句:見《後漢書·馮勤傳》,是光武帝劉秀賜給侯霸璽書上的兩句話,意爲曾經流放過驩兜和共工的崇山幽都怎麽可以再去,要知道黄鉞一落下去,人就無法容身。崇山,相傳舜放驩兜之處。《尚書·舜典》:“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在今廣西凌雲縣和西林縣一帶。幽都:北方之地,陰氣所聚,故曰幽都。約在雁門以北。相傳爲流放共工的地方。黄鉞:象徵帝王權力的用黄金裝飾的長柄斧子。天子儀仗,亦用以征伐。光武:劉秀,見本卷一注[4]。[3]七古:七言古體詩的省稱。硬句:生硬的語句。此用褒義,指堅勁的語句。

一五

古無類書,無志書,又無字彙 [1] ,故《三都》《兩京》賦 [2] ,言木則若干,言鳥則若干,必待搜輯群書,廣采風土,然後成文。果能才藻富艷,便傾動一時。洛陽所以紙貴者,直是家置一本,當類書、郡志讀耳。故成之亦須十年、五年。今類書、字彙,無所不備,使左思生於今日,必不作此種賦 [3] 。即作之,不過翻摘故紙,一二日可成。而抄誦之者,亦無有也。今人作詩賦,而好用雜事僻韻,以多爲貴者,誤矣!

【箋注】

[1]類書:輯録各門類或某一門類的資料,並依内容或字、韻分門别類編排,供尋檢、徵引的工具書。志書:記事之書。後指記載地方的疆域沿革、典章、山川、古迹、人物、物産、風俗的書。[2]《三都》《兩京》賦:西晋左思作《蜀都賦》《吴都賦》《魏都賦》,合稱爲《三都賦》。東漢張衡作《東京賦》《西京賦》,合稱爲《二京賦》。[3]左思(約250—約305):字太沖。西晋齊臨淄(今山東淄博一帶)人。博學,兼善陰陽之術。代表作是《三都賦》與《咏史詩八首》。作《三都賦》,構思十年,賦成,貴盛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爲之紙貴。有《左太沖集》輯本。

一六

“樂府”二字,是官監之名 [1] ,見霍光、張放兩傳 [2] 。其《君馬黄》《臨高臺》等樂章 [3] ,久矣失傳。蓋因樂府傳寫,大字爲辭,細字爲聲,聲詞合寫,易至舛誤。是以曹魏改《將進酒》爲《平關中》,《上之回》爲《克官渡》 [4] ,共十二曲,並不襲漢。晋人改《思悲翁》爲《宣受命》,《朱鷺》爲《靈之祥》 [5] ,共十二曲,亦不襲魏。唐太白、長吉知之 [6] ,故仍其本名,而自作己詩。少陵、張、王、元、白知之 [7] ,故自作己詩,而創爲新樂府。元稹序杜詩,言之甚詳。鄭樵亦言 [8] :“今之樂府,崔豹以義説名,吴兢以事解目,與詩之失傳一也 [9] 。《將進酒》而李餘乃序烈女 [10] ,《出門行》而劉猛不言别離 [11] ,《秋胡行》而武帝云‘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 [12] ,皆與題無涉。”今人猶貿貿然抱《樂府解題》爲秘本 [13] ,而字摹句仿之,如畫鬼魅,鑿空無據。且必置之卷首,以撑門面,猶之自標門閥,稱乃祖乃宗絶大官銜,而不知其與己無干也。

【箋注】

[1]樂府: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起於漢代。亦指樂府官署所采製的詩歌。後將可以入樂的詩歌以及仿樂府古題的作品統稱爲樂府。《漢書·禮樂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禮,祠太一於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陰,澤中方丘也。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2]霍光(前140—前117):字子孟。西漢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一帶)人。武帝時,爲奉車都尉。後爲大司馬、大將軍。昭帝年幼即位,受武帝遺詔輔政,封博陸侯。前後秉政達二十年。《漢書》有傳。張放(?—前7):西漢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一帶)人。《漢書》有傳。[3]《君馬黄》:漢樂府《鐃歌》篇名,爲其十八曲之十。《臨高臺》:漢樂府《鐃歌》篇名,爲其十八曲之十六。[4]《將進酒》:漢樂府《鐃歌》十八曲之九。《平關中》:《晋書·樂志》曰:“改漢《將進酒》爲《平關中》,言曹公征馬超,定關中也。”《上之回》:漢樂府《鐃歌》十八曲之四。《克官渡》:《晋書·樂志》曰:“改漢《上之回》爲《克官渡》,言曹公與袁紹戰,破之於官渡也。”[5]《思悲翁》:漢樂府《鐃歌》十八曲之二。《宣受命》:《樂府詩集》:“古《思悲翁行》。《古今樂録》曰:‘《宣受命》,言宣皇帝禦諸葛亮,養威重,運神兵,亮震怖而死。’”《朱鷺》:漢樂府《鐃歌》十八曲之一。《靈之祥》:《樂府詩集》:“古《朱鷺行》。《古今樂録》曰:‘《靈之祥》言宣皇帝之佐魏,猶虞舜之事堯也。既有石瑞之徵,又能用武以誅孟度之逆命也。’”[6]太白: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一帶)人,生于安西都護府所屬碎葉城(位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内)。曾遷居蜀綿州昌隆縣青蓮鄉(今四川江油一帶),亦曾寓居山東。擊劍任俠,喜漫遊。經推薦,詔供奉翰林。又遭讒毁,離長安。因入永王李璘幕府,獲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不久病卒。天才英特,一生吟咏,成就中國一大詩人。長吉:即李賀(790—816),字長吉。郡望隴西(今屬甘肅),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陽一帶)人。以錦囊得句著稱。辭尚奇詭,所得皆警邁。其詩歌多幻想意象,構思奇特,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語言多瑰美奇峭,有“昌谷體”之稱。善作樂府詞,稱“李長吉體”。有《昌谷集》。[7]少陵張王元白:即杜甫、張籍、王建、元稹、白居易。均長於新樂府。[8]鄭樵(1104—1162):字漁仲,號溪西遺民。南宋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不應科舉,居夾漈山下,力學三十年,學者稱夾漈先生。著述甚豐,以《通志》爲最著。按:袁枚此處所引並非原句。[9]崔豹:字正熊。西晋燕國(今北京一帶)人。撰有《古今注》。吴兢(670—749):唐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歷武周、中宗、玄宗朝。官衛尉少卿,兼修文館學士,累遷太子左庶子。所著《貞觀政要》《樂府古題要解》《開元升平源》今傳於世。[10]李餘:唐成都(今屬四川)人。長慶三年進士。《全唐詩》録其詩二首。[11]劉猛: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和十二年客居梁州。《全唐詩》録其詩三首。[12]《秋胡行》:樂府篇名,屬《相和歌辭·清調曲》,詩的本事是《西京雜記》《列女傳》所載魯人秋胡與妻子的故事。古辭已亡,現存曹操、曹丕等人的同題擬作,内容與本事無關。武帝:此指魏武帝曹操。其《秋胡行》載于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三六。[13]《樂府解題》:一般指題名唐吴兢的《樂府古題要解》,采録史傳與諸家文集有關樂府古題命名緣起的記載纂輯成書,材料豐富,考證詳實。

一七

左氏 [1] :“鄭伯享趙孟於垂隴 [2] 。七子賦詩,伯有賦《鶉奔》 [3] 。趙孟斥之曰:‘床笫之言不踰閾,非使人之所聞也 [4] 。’”然則其他之賦《野有蔓草》《有女同車》及《蘀兮》者 [5] ,其非淫奔之詩,明矣。

【箋注】

[1]左氏:左丘明,傳爲春秋戰國之際魯國史官。據《春秋》紀年集各國史料撰《左氏春秋》,即《左傳》。此處所引與原文有異,參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2]鄭伯:姬寤生(前757—前701),春秋時鄭國國君,史稱鄭莊公。享:設宴款待。趙孟(?—前541):即趙武,亦稱趙文子,春秋時晋國人。趙朔之子。晋景公時,屠岸賈誅滅趙氏,朔妻莊姬(晋景公之姊)遺腹生趙武,賴程嬰和公孫杵臼之救得免死。後被立爲趙氏後嗣。晋悼公立,任爲卿。晋平公十年,執國政。卒謚文。垂隴:在今鄭州市稍西而北二十餘里,即滎陽縣東北。[3]七子:亦稱七穆。指春秋鄭子展、子西、子産、伯有、子太叔、子石、伯石,皆爲掌握鄭國政權的世卿。鶉奔:指《詩經·鄘風·鶉之奔奔》。據《毛詩序》説,此詩爲刺衛宣姜淫亂而作。[4]床笫(zǐ):床和墊在床上的竹席,此指閨房之内、枕席之間。閾(yù):門檻。使人:奉命出使的人。趙孟自指。[5]《野有蔓草》《有女同車》《蘀兮》:都是《詩經·鄭風》中的篇目。朱熹《詩集傳》中認爲此三詩是淫邪之作,袁枚對朱熹的看法予以否定。

一八

“庚”字古音同“岡”,故字法“康”從“庚”,漢以前無讀“羹”者。“慶”字古音同“羌” [1] ,漢以前無讀“磬”者 [2] 。“令”字古音同“連”,入“先”“仙”韻,轉去聲作“戀”,漢以前無讀“靈”者。

【箋注】

[1]羌:古陽部字。“慶”亦爲古陽部字。[2]磬:古耕部字。

一九

《文選》詩,有五韻七韻者 [1] 。李德裕所謂“意盡而止,成篇不拘於隻偶”也 [2]

【箋注】

[1]《文選》:南朝梁蕭統所編詩文總集。五韻七韻:指一首詩中有五個或七個韻步。[2]李德裕(787—850):字文饒。唐真定贊皇(今屬河北)人。歷任翰林學士、浙西觀察使、西川節度使、兵部尚書、左僕射,在文宗和武宗朝兩度爲相。主政期間,與牛僧孺、李宗閔爲首的牛派之争後被稱爲“牛李黨争”。位極臺輔,讀書不輟。與詩人劉禹錫、元稹、李商隱、温庭筠、杜牧均有交往。一生著述甚富。隻偶:單雙,單數和雙數。李德裕的詩文集《李衛公會昌一品集》外集卷三《文章論》説:“古人辭高者蓋以言妙而工,適情不取於音韻,意盡而止,成篇不拘於隻偶,故篇無定曲,辭寡累句。”

按:到此,本卷已數次談到詩的形式與内容問題。第二則,談到格調、格律;第六則,談到不喜叠韻、和韻及用古人韻;第一五則,不主張僻韻;第一六則,否定字摹句仿。袁枚愛好詩歌形式的活潑不拘,這也是提倡性靈的一種必然。

二〇

陸放翁 [1] :“燒灰除菜蝗。”“蝗”字作仄聲。徐騎省 [2] :“莫折紅芳樹,但知盡意看。”“但”字作平聲。李山甫《赴舉别所知》詩 [3] :“黄祖不憐鸚鵡客,志公偏賞麒麟兒 [4] 。”“麒”字作仄聲。王建《贈李僕射》詩 [5] :“每日城南空挑戰。”“挑”字作仄聲。《贈田侍中》:“緑窗紅燈酒。”“燈”字作仄聲。皆本白香山之以“司”爲“四” [6] ,“琵”爲“别” [7] ,“凝脂”爲“佞” [8] ,“紅橋三百九十橋”,“十”字讀“諶”也 [9] 。韓愈《岳陽樓》詩 [10] :“宇宙隘而妨。”“妨”作“訪”音。《東都》詩:“新輩只朝評。”“評”作“病”音。元稹《東南行百韻》詩 [11] :“征俸封魚租。”“封”音“俸”。《痁卧》詩:“一生長苦節,三省詎行怪。”“怪”音“乖”。《嶺南》詩:“聯遊虧片玉,洞照失明鑒。”“鑒”音“間”。《夜池》詩:“高屋無人風張幙。”“張”音“丈”。“苦思正旦酬白雪,閑觀風色動青旗。”“正旦”讀作“真丹”。又白居易《和令狐相公》詩:“仁風扇道路,陰雨膏閭閻。”“扇”平聲,“膏”去聲。李商隱《石城》詩 [12] :“簟冰將飄枕,簾烘不隱鈎。”自注:“‘冰’去聲。”陸龜蒙《包山》詩 [13] :“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净食。”自注:“‘料’平聲。”朱竹垞《山塘紀事》詩 [14] :“殷勤短主簿,端笏立阼階。”“阼”音“徂”。杜少陵用“中興”“中酒”“王氣”“貞觀”等字,忽平忽仄,隨其所便。大抵“相如”之“相”、“燈檠”之“檠”、“親迎”之“迎”、“親家”之“親”、“寧馨”之“馨”、“蒲桃”之“蒲”、“酇侯”之“酇”、“馬援”之“援”、“别離”之“離”、“急難”之“難”、“上應”之“應”、“判舍”之“判”、“量移”之“量”、“處分”之“分”、“范蠡”之“蠡”、“禰衡”

之“禰”、“伍員”之“員”,皆平仄兩用。

【箋注】

[1]陸放翁: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賜進士出身。任樞密院編修、夔州通判、四川制置使司參議、禮部郎中等職,以寶謨閣待制致仕。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此處所引爲《杜門》中第三句。[2]徐騎省:徐鉉(916—991),字鼎臣。五代宋初文學家。原籍會稽,其父遷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遂爲廣陵人。初仕吴,後仕南唐。官至散騎常侍,世稱徐騎省。南唐亡,隨李煜歸宋。有《騎省集》。所引句出《離歌辭》。但,讀tán。[3]李山甫:晚唐詩人,生卒年、字號、居里不詳。流寓河朔間,曾入幕爲從事。《全唐詩》編其詩爲一卷。[4]黄祖(?—208):東漢末人。獻帝時爲江夏太守。一次大宴賓客,有人獻鸚鵡,讓禰衡作賦,衡揮筆而就,文不加點。後黄祖却因衡言不遜,把他殺了。志公:南朝名僧寶志(418—514)。《陳書·徐陵傳》載:徐陵母臧氏嘗夢五色雲化爲鳳,集左肩上,已而誕徐陵。時寶志上人有道,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後以麒麟兒喻指聰慧子弟。[5]王建(765—830):字仲初。唐許州潁川(今河南許昌)人。有詩名,尤長樂府、宫詞,與張籍並稱。[6]白香山: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唐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德宗貞元十六年進士。歷任翰林學士、左拾遺、東宫贊善大夫以及中書舍人、秘書監、刑部侍郎。曾貶江州司馬,外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分司東都後,遂居洛陽。以刑部尚書致仕。宣導新樂府運動。詩文與元稹齊名。有《白氏長慶集》。《容齋隨筆》:“白樂天詩好以司字作入聲讀,如云‘四十著緋軍司馬,男兒官職未蹉跎’‘一爲州司馬,三見歲重陽’是也。”[7]琵:《容齋隨筆》:“(白居易)以琵字作入聲讀,如云‘四弦不似琵琶聲,亂瀉真珠細撼鈴’‘忽聞水上琵琶聲’是也。”[8]凝:《升庵詩話》:“《詩》:‘膚如凝脂。’凝音佞。……白樂天詩:‘落絮無風凝不飛。’又:‘舞繁紅袖凝,歌切翠眉愁。’……今多作平音,失之音律,亦不協也。”[9]十:《老學庵筆記》:“白傅詩曰:‘緑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宫詞曰:‘三十六所春宫館,一一香風送管弦。’……則詩家亦以‘十’爲‘諶’矣。”[10]韓愈:見本卷一三注[1]。[11]元稹(779—831):字微之。唐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和初對策舉制科第一。詩與白居易齊名。[12]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谿生。唐懷州河内(今河南沁陽)人。弱冠,以文謁令狐楚,楚奇其才,令與諸子遊,並親授駢體章奏法。工詩文,文采瑰麗,喜用典故,句意多隱晦迷離,富高情遠致。[13]陸龜蒙(?—約881):字魯望,號江湖散人、天隨子、甫里先生。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詩文賦並擅,與皮日休齊名,世稱“皮陸”。[14]朱竹垞(chá):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清浙江秀水(今嘉興)人。康熙十八年應博學鴻詞科。有《日下舊聞》 《經義考》 《曝書亭集》 《騰笑集》等。

二一

宋人《雪》詩:“待伴不嫌鴛瓦冷,羞明常怯玉鈎斜 [1] 。”已新矣。鄭所南《雪》詩 [2] :“拇戰素手白相敵,酒潮上臉紅不鮮 [3] 。”更新。蕭德藻《梅花》詩 [4] :“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5] 。”已新矣。徐巢友《梅》詩 [6] :“過牆新水滴眠鶴,壓屋冷雲眠定僧 [7] 。”更新。

【箋注】

[1]“待伴”二語:宋王琪句。待伴:即待泮。謂冰雪未融化。鴛瓦:鴛鴦瓦。成對的瓦。屋瓦一俯一仰,因稱。玉鈎:喻新月。[2]鄭所南:鄭思肖(1241—1318),字所南,號憶翁。宋末元初福州連江人。初以太學上舍應博學鴻詞科,會元兵南下,叩闕上書,不報。宋亡,隱居吴下。有詩集《心史》。此處所引爲《前雪歌》中詩句。[3]“拇戰”二語:謂劃拳行令的手可與雪比白。拇戰,指猜拳,酒令的一種。鄭所南原句爲“詩戰素手白相敵”,其中含有一個“白戰”典故,指作“禁體詩”時禁用某些較常用的字。宋歐陽修爲潁州太守時,曾與客會飲,作咏雪詩,禁用玉、月、梨、梅、練、絮、白、舞、鵝、鶴、銀等字。後蘇軾繼作太守,一日適逢下雪,也邀客作咏雪的禁體詩。“白戰”本義爲徒手作戰,在這裏成了比喻。[4]蕭德藻:字東夫,號千巖老人。宋福州閩清人。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工詩,極爲楊萬里所稱。此處所引見《古梅二絶》。[5]湘妃:舜二妃娥皇、女英。相傳二妃没于湘水,遂爲湘水之神。此喻梅花。[6]徐巢友:徐穎,字渭友,後改巢友,號玄洲。明浙江海鹽人。諸生。以詿誤,逃於僧,自楚入茅山爲道士。《槜李詩繫》卷十九收其詩。[7]定僧:坐禪入定的和尚。

二二

《三餘編》言 [1] :“詩家使事,不可太泥 [2] 。”白傅《長恨歌》 [3] :“峨嵋山下少人行。”明皇幸蜀,不過峨嵋。謝宣城詩 [4] :“澄江净如練。”宣城去江百餘里,縣治左右無江。相如《上林賦》 [5] :“八川分流。”長安無八川。嚴冬友曰 [6] :“西漢時,長安原有八川,謂涇、渭、灞、滻、灃、滈、潦、潏也,至宋時則無矣。”

【箋注】

[1]《三餘編》:宋黄彦平著《三餘集》。[2]使事:引用典故。泥:拘執,不變通。[3]白傅:指白居易,見本卷二〇注[6]。白晚年曾官太子少傅,故稱。[4]謝宣城:謝朓(464—499),字玄暉。南朝齊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官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東海太守、宣城太守。長五言詩,爲“永明體”代表。與晋宋之際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同宗,因而人稱“小謝”,謝靈運爲“大謝”。有《謝宣城集》。此處所引爲《晚登三山望京邑》中名句。[5]相如:司馬相如(前179—前118),字長卿。西漢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于臨邛遇新寡家居之卓文君,攜以同奔成都。漢武帝召爲郎,後官中郎將,通西南夷有功,拜孝文園令。工辭賦。《上林賦》是其名作之一。[6]嚴冬友:嚴長明(1731—1787),字冬友(東有),一字用晦,號道甫。江蘇江寧人。乾隆二十七年舉人。歷官侍讀。有《歸求草堂詩集》《秋山紀行集》等。

二三

人稱才大者,如萬里黄河,與泥沙俱下。余以爲此麤才 [1] ,非大才也。大才如海水接天,波濤浴日,所見皆金銀宫闕、奇花異草,安得有泥沙污人眼界耶?或曰:“詩有大家,有名家。大家不嫌龐雜,名家必選字酌句。”余道:“作者自命當作名家,而使後人置我于大家之中;不可自命爲大家,而轉使後人屏我于名家之外。”常規蔣心餘太史云 [2] :“君切莫老手頽唐,才人膽大也。”心餘以爲然。

【箋注】

[1]麤(cū)才:粗疏而少才學的人。麤,同“粗”。[2]蔣心餘:蔣士銓(1725—1785),字心餘,一字苕生,號新畬、莘畬、藏園。江西鉛山人。乾隆二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與袁枚、趙翼以詩齊名,並稱乾隆三大家。有《忠雅堂全集》。因曾充任武英殿纂修官,供職國史館,被稱爲太史。太史爲清翰林的别稱。

二四

凡神廟匾對,難其用成語而有味。或造倉頡廟 [1] ,求匾。侯明經嘉繙 [2] ,提筆書“始制文字”四字。人人叫絶。或求戲臺對聯。姚念兹集唐句云 [3] :“此曲祗應天上有,斯人莫道世間無 [4] 。”又,張文敏公戲臺集宋句云 [5] :“古往今來只如此,淡妝濃抹總相宜 [6] 。”蘇州戲館集曲句云:“把往事,今朝重提起;破工夫,明日早些來。”

俱妙。或題諸葛廟,用“丞相祠堂”四字,亦雅切。

【箋注】

[1]倉頡(jié):傳説中遠古時人,爲古代整理文字之代表人物。《史記》據《世本》以爲是黄帝時的史官。《荀子·解蔽》:“好書者衆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漢許慎《説文解字序》:“黄帝之史官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初造書契。”《千字文》説:“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2]侯嘉繙(1648—1746):字元經,號夷門。清浙江天台人。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未與試。後由拔貢生考職,得縣丞。署江南上元簿。調署江寧巡捕。年五十二卒。明經,是明清對貢生的尊稱。[3]姚念兹(1705—?):原名世錸,字念兹,一作念慈。後名姚汝金,字改之。清浙江歸安(今湖州)人。雍正副貢。薦充三禮館纂修官,授長沙縣丞。有《孤笑集》《五臺山遊草》等。[4]“此曲”句:出自杜甫《贈花卿》。“斯人”句:出處待考。元釋善住《漫興四首》中有詩句“夢裏生涯萬事殊,覺來莫道世間無”。[5]張文敏:張照(1691—1745),字得天,號涇南。清江南婁縣(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四十八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有《古香亭集》《天瓶齋詩鈔》《九九大慶》等。卒謚文敏。[6]“古往”句:此處有誤,實爲杜牧《九日齊山登高》中句。“淡妝”句:出自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二五

余不喜黄山谷詩 [1] ,而古人所見有相同者。魏泰譏山谷 [2] :“得機羽而失鶤鵬,專拾取古人所吐棄不屑用之字,而矜矜然自炫其奇,抑末也。”王弇州曰 [3] :“以山谷詩爲瘦硬,有類驢夫脚跟、惡僧藜杖。”東坡云 [4] :“讀山谷詩,如食蝤蛑 [5] ,恐發風動氣。”郭功甫云 [6] :“山谷作詩,必費如許氣力,爲是甚底?”林艾軒云 [7] :“蘇詩如丈夫見客,大踏步便出去。黄詩如女子見人,先有許多妝裹作相。此蘇、黄兩公之優劣也。”余嘗比山谷詩,如果中之百合、蔬中之刀豆也 [8] ,畢竟味少。

【箋注】

[1]黄山谷:黄庭堅,見本卷一三注[6]。黄詩講究修辭造句,强調“無一字無來處”。[2]魏泰:字道輔。宋襄陽(今屬湖北)人。工文章,有《臨漢隱居集》《東軒筆録》。[3]王弇州: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明南直隸太倉(今屬江蘇)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好古詩文,以復古號召一世。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等。[4]東坡: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進士。歷仁宗、神宗、哲宗、徽宗等朝。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兼侍讀。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以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出知定州。曾貶黄州、惠州、瓊州。病逝常州。謚文忠。爲著名散文家、詩人、詞人,工書善畫。有《東坡七集》《東坡志林》《東坡樂府》等。[5]蝤(yóu)蛑(móu):一種海蟹,也叫梭子蟹。[6]郭功甫:郭祥正(1035—1113),字功父。宋太平州當塗(今屬安徽)人。少有詩名。熙寧中以殿中丞致仕,後隱于當塗青山。有《青山集》。[7]林艾軒:林光朝(1114—1178),字謙之,號艾軒。宋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有《艾軒集》。其《讀韓柳蘇黄集》中説:“蘇黄之别,猶丈夫女子之應接。丈夫見賓客,信步出將去,如女子則非塗澤不可。”[8]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花供觀賞,地下鱗莖可食。刀豆:一種豆科植物。莢形似刀,故名。

二六

徐凝《咏瀑布》云 [1] :“萬古常疑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的是佳語。而東坡以爲惡詩 [2] ,嫌其未超脱也。然東坡《海棠》詩云:“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似比徐詩更惡矣。人震蘇公之名,不敢掉磬 [3] 。此應劭所謂“隨聲者多,審音者少”也 [4]

【箋注】

[1]徐凝:唐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廬一帶)人。工詩,憲宗元和中即有詩名,方干曾從之學詩。穆宗長慶中,赴杭州取解,大得刺史白居易賞識。後嘗至京洛,竟無所成。[2]惡詩:蘇東坡云:“飛流濺沫知多少,不爲徐凝洗惡詩。”[3]掉磬:争論。[4]應劭(約151—約203):字仲遠,一作仲瑗。東漢末汝南南頓(今河南項城一帶)人。有《漢官儀》《風俗通義》《漢書集解》。審音:謂識别清議之聲、輿論之聲。

按:此評公允。

二七

某孝廉有句云 [1] :“立誓乾坤不受恩。”蓋自矜風骨也。余不以爲然,寄書規之,云:“人在世間,如何能不受人恩?古人如陶靖節之高 [2] ,而以乞一頓食,至於冥報相貽。杜少陵以稷、契自許 [3] ,而感孫宰存恤 [4] ,至於願結弟昆。范文正公是何等人 [5] ,而以晏公一薦故,終生執門生之禮。蓋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6] ,聖人之所不諱也。”若商寶意太史之詩則不然 [7] ,曰:“名心未了難遺世,晚景無多怕受恩 [8] 。”蔣苕生太史之詩亦不然 [9] ,曰:“不是微禽敢辭惠,只愁無處覓金環 [10] 。”此皆不立身分,而身分彌高。

【箋注】

[1]孝廉:明清兩代舉人的别稱。[2]陶靖節:陶淵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東晋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一帶)人。他曾寫有一首《乞食詩》:“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3]稷契:唐堯與虞舜時代的兩個賢臣。杜甫曾在《自京赴奉先縣咏懷五百字》中咏道:“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4]孫宰:杜甫的友人。至德元載五月潼關失守,杜甫攜家從陝北白水縣逃難北走鄜州,路經彭衙同家窪,得孫宰熱情相待。杜甫曾在《彭衙行》中咏歎:“故人有孫宰,高義薄層雲。……誓將與夫子,永結爲弟昆。”[5]范文正: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宋蘇州吴縣(今江蘇蘇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晏殊薦爲秘閣校理。官終户部侍郎,知青州。卒謚文正。工詩文,晚年所作《岳陽樓記》爲世所傳誦。晏公: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景德二年以神童召試,賜進士出身。官至同平章事。卒謚元獻。著有《珠玉詞》等。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九載:“范文正公以晏元獻薦入館,終身以門生事之,後雖名位相亞亦不敢少變。”[6]“太上”二語:見《禮記·曲禮上》。意思是上古時代人們崇尚德,以德爲貴,只講究施惠而不求報答,後來則講究施惠也講究報答。[7]商寶意:商盤(1701—1767),字寶意,號蒼雨。浙江會稽人。雍正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官雲南元江知府。工詩,善談笑,風流儒雅。有《質園詩集》。[8]遺世:超脱塵世。晚景:晚年的境况。[9]蔣苕生:蔣士銓,見本卷二三注[2]。[10]微禽:微小的禽鳥。金環:指信物。古代有黄雀銜環報恩的傳説,事見南朝梁吴均《續齊諧記》,後用爲報恩的典故。

二八

山陰胡天游稚威 [1] ,以曠代才,受知于大宗伯任香谷先生 [2] 。其待之之厚,不亞于令狐相公之待玉谿生也 [3] 。館於其家。八月五日,宗伯指庭前蒲萄曰:“彼實垂垂矣。若能以‘儕’‘淮’險韻,刻劃其狀,當令某伶進酒爲歡。”稚威刻燭二寸,成四十韻。其警句云:“一樹微藏曉,添幽得小齋。”“拏藤高屋起,縛架碧霄排。翻水層篩網,行天爪擲釵 [4] 。”“枚驚千釘錯,結古百繩偕 [5] 。”“見擬通身膽,環雕出目蛙 [6] 。巧懸漚泡住,危累彈丸佳 [7] 。多覺欺鄰棗,貧猶敵庾鮭 [8] 。”“粉粘雲母膩,光逼水晶揩。軟謝金刀切,津宜貝齒湝。”“人窺雨餘館,凉破日斜階。”“寒别關門遠,肥憐壤性乖 [9] 。豈知根入塞,不比橘踰淮 [10] 。”一時傳誦。後乾隆辛卯冬日,嚴冬友侍讀在沈學士雲椒席上 [11] ,偶談及稚威以險韻咏蒲萄事。沈因指席間橄欖,命其門人陳梅岑云 [12] :“汝能以十三覃韻賦此乎?”陳即席成二十韻。警句云:“青子當秋熟,評芳自嶺南。嘉名忠可喻,真意諫同參 [13] 。種類炎方别,林園壯月探 [14] 。陰還連野屋,高欲逼層嵐。摘去梯難架,收來杖易擔。求温憑箬裹,致遠藉筒函 [15] 。買或論千百,嘗應只二三。顰眉今莫訝,苦口舊曾諳。細共檳榔嚼,香逾豆蔻含。討尋偏耐久,風格在回甘。核試花生燭,仁挑粟綴簪。幸登君子席,佳話並傳柑 [16] 。”余亦在席上命門人楊蓉裳仿之 [17] ,咏錢云:“魚伯飛來後,平添利海波 [18] 。斫銅耶水曲,鑄幣歷山阿 [19] 。輕影翻鯨甲,花紋皺鳳羅。五銖工剪鑿,四柱細摩挲 [20] 。輪郭分烏漉,文章備隸蝌 [21] 。好從床脚繞,誰向夢中磨 [22] ?蕭庫懸標牓,吴宫衛甲戈 [23] 。營中贖才士,帳下買青娥。藏處同牛吼,行來倩馬馱 [24] 。無緣休慕孔,有癖定歸和 [25] 。積窖千緡朽,當筵一擲多 [26] 。裁皮嗤大業,剪葉記闍婆 [27] 。只我偏窮薄,終年歎轗軻 [28] 。逐貧空有賦,得寶不成歌 [29] 。壁立已如此,囊空將奈何!畫叉三十塊,掛壁羡東坡 [30] 。”陳、楊二君,年未弱冠。

【箋注】

[1]胡天游(1696—1758):榜姓方,一名騤,字稚威,一字雲持。清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乾隆元年舉鴻博,因病未終場。工駢文。後客死山西。有《石笥山房集》。[2]大宗伯:禮部尚書的别稱。任香谷:任蘭枝(1677—1746),字香谷,號南樓,一號隨齋。清江蘇溧陽人。康熙五十二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門下士以文學著名者有胡天游等。有《南樓詩文集》。[3]令狐相公:令狐楚(766—837)。字慤士,自號白雲孺子。唐宜州華原(今陝西銅川一帶)人。唐元和年間曾爲右拾遺,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穆宗時進門下侍郎。敬宗時召爲尚書右僕射。卒于山南西道節度使。有《漆奩集》。玉谿生:李商隱,見本卷二〇注[12]。[4]翻水:喻緑葉如水波翻湧。爪擲釵:喻新抽出的嫩條如手擲出的玉釵。[5]“枚驚”句:喻纔結出的小葡萄如千萬個釘子的上端交錯令人驚奇。“結古”句:喻葡萄的觸鬚如古代結繩記事一樣有序地纏繞在葡萄架上。[6]“見擬”句:見,通“現”。擬,擬議、打算。喻葡萄的果實逐漸長大,像要顯示出通身是膽,因爲其形其色都像膽一樣。“環雕”句:喻透亮的果實如環雕青蛙鼓出的眼睛。[7]漚泡:喻水靈靈的果實如水泡。彈丸:喻果實累累狀。[8]庾鮭(xié):南齊庾杲之爲尚書駕部郎,飯食常用的是三種韮類的菜,任昉戲之曰:“誰謂庾郎貧?食鮭常有二十七種。”三九二十七,音諧三韮。後來,便以庾鮭喻貧苦生活。鮭,古代魚類菜肴的總稱。[9]“寒别”聯:《博物志》曰:張騫使西域還,得葡萄。《漢書·西域傳上·大宛國》:“漢使采葡萄、目宿種歸。”壤性乖:指土壤的性質特異。[10]橘踰淮:《周禮·冬官考工記》:“橘踰淮而爲枳……此地氣然也。”[11]嚴冬友:嚴長明,見本卷二二注[6]。沈雲椒:沈初(1735—1799),字景初,號萃巖,又號雲椒。清浙江平湖人。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歷任禮兵吏部侍郎,左都御史,軍機大臣,兵、吏、户部尚書。有《蘭韻堂集》。[12]陳梅岑:陳熙,見本卷五注[2]。[13]“嘉名”聯:《南方草木狀》説橄欖“味雅苦澀,咀之芬馥”。民諺云:“一顆青果兩頭尖,皮又脆來味又鮮。開頭吃起有點苦,慢慢方知回味甜。”此處便以橄欖的這種特性比“忠誠”“諫言”。[14]炎方:南方,橄欖産於南方數省,種類有别。壯月:八月。[15]箬(ruò):可供包物、編織等用的箬竹葉片。[16]“佳話”句:《桯史》載:“戎州有蔡次律者,家於近郊,山谷嘗過之,延以飲,有小軒極華潔,檻外植餘甘子數株,因乞名焉,題之曰‘味諫’。後王子予以橄欖遺山谷,有詩曰:‘方懷味諫軒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想共餘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時蓋徽祖始登極,國論稍還,是以有此句云。”[17]楊蓉裳(1753—1815):楊芳燦,字才叔,號蓉裳。清江蘇金匱(今無錫)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貢生。廷試得知縣。官至户部員外郎。有《直率齋稿》《芙蓉山館詩稿》《羅襦記》等。[18]魚伯:《太平御覽》引漢劉安《淮南萬畢術》:“青蚨還錢:青蚨一名魚,或曰蒲,以其子母各等,置甕中,埋東行陰垣下,三日後開之,即相從。以母血塗八十一錢,亦以子血塗八十一錢,以其錢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錢皆自還。”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動》:“青蚨似蟬……一名魚伯。”[19]耶水: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南。《越絶書》卷十一《外傳記寶劍》:“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歷山:被稱爲歷山的有多處。晋城歷山,在山西省沁水、翼城、垣曲和陽城四縣交界地域,又名舜王坪。傳説因舜王曾在此躬耕而得名。濟南歷山,又名舜山、舜耕山,今俗呼千佛山。以史籍考之,此地之命名爲最早。《管子·山權數第七十五》:“湯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無饘賣子者。湯以莊山之金鑄幣,而贖民之無饘賣子者;禹以歷山之金鑄幣,而贖民之無饘賣子者。”[20]五銖:五銖錢,漢武帝元狩五年始鑄,重五銖,上篆“五銖”二字,後用以指錢。四柱:《南史·梁敬帝紀》:“己卯,鑄四柱錢,一當二十。齊遣使通和。壬辰,改四柱錢,一當十。”[21]輪郭:指錢的内外邊緣,外圓爲輪,内方爲郭。文章:《舊唐書》曰:“初,開元錢之文,給事中歐陽詢製詞及書,時稱其工,其字含八分及隸體,其詞先上後下次左後右讀之,自上及左回環讀之,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通元寶錢。”蝌,指蝌蚪書、蝌蚪篆文。[22]床脚繞:《世説新語·規箴第十》:“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却阿堵物!’”夢中磨:《三國志》卷二十九:“(魏文)帝復問曰:‘吾夢摩錢文,欲令滅而更愈明,此何謂耶?’(周)宣悵然不對。帝重問之,宣對曰:‘此自陛下家事,雖意欲爾而太后不聽,是以文欲滅而明耳。’”[23]“蕭庫”句:《南史·梁臨川靖惠王宏傳》:“(蕭)巨集性愛錢。百萬一聚,黄榜標之;千萬一庫,懸一紫標。如此三十餘間,計錢三億餘萬。”“吴宫”句:《吴越春秋》:“闔閭既寶莫耶,復命于國中作金鈎,令曰:‘能爲善鈎者,賞之百金。’吴作鈎者甚衆,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殺其二子,以血釁金,遂成二鈎,獻於闔閭,詣宫中而求賞。”[24]牛吼:《白孔六帖》:“五代袁正辭積錢盈室,室中常有聲如牛,人以爲妖,勸其散積以禳之,正辭曰:‘吾聞物之有聲,求其同類耳,宜益以錢,聲必止。’”[25]孔:方孔圓錢謂之孔方兄。和:晋朝西平人和嶠貪財,人謂之有錢癖。[26]“積窖”句:《史記》:“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都鄙廪庾皆滿,而庫府餘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當筵”句:王世貞《宛委餘編》曰:“何曾食日萬錢,子劭日二萬錢,任愷一食萬錢,和嶠日三萬錢,高陽王元雍一食數萬錢,杜岐公悰日五食一食萬錢,李衛公德裕至一杯羹二萬錢,韋侍郎陟至厨中棄遺直萬錢,元丞相載用食物椀器至三千事。”[27]“裁皮”句:《隋書·食貨志》:“大業已後,王綱弛紊,巨奸大猾,遂多私鑄,錢轉薄惡……或翦鐵鍱,裁皮糊紙以爲錢,相雜用之。”後因以“裁皮”指粗製濫造的錢幣。“剪葉”句:《宋史·列傳·闍婆國傳》:“闍婆國在南海中……剪銀葉爲錢博易,官以粟一斛二斗博金一錢。”[28]轗軻:道路坑窪不平,也比喻不得志。[29]逐貧:漢揚雄有《逐貧賦》。[30]“畫叉”二語:《蘇軾文集·答秦太虚七首》:“初到黄,廪入既絶,人口不少,私甚憂之。但痛自節儉,日用不得過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錢,斷爲三十塊,掛屋樑上,平旦用畫叉挑取一塊,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貯,用不盡者,以待賓客。此賈耘老法也。”此處以東坡自喻。

按:所咏只見知識和典故,而不見性情。其實這並不符合袁枚對性靈詩的主張,不過聊且贊其思維敏捷而已。

二九

方望溪删改八家文 [1] ,屈悔翁改杜詩 [2] ,人以爲妄。余以爲八家、少陵復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復辨論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抉摘於字句間,雖六經頗有可議處,固無勞二公之舍其田而芸人之田也 [3]

【箋注】

[1]方望溪:方苞(1668—1749),字鳳九,號靈皋,晚號望溪。清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進士。累官翰林院侍講學士、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落職後辭歸。所爲古文,以法度爲主。人奉爲桐城派之初祖。著有《方望溪全集》《抗希堂全集》。八家:指唐宋八大家。[2]屈悔翁:屈復(1668—約1744),字見心,號金粟,晚號悔翁。陝西蒲城人。乾隆元年舉博學鴻詞,不就。有《楚辭新注》《杜工部詩評》《玉谿生詩意》《弱水集》等。[3]芸:同“耘”,耕耘。

三〇

余甲戌春往揚州,過宏濟寺 [1] ,見題壁云:“隨着鐘聲入梵宫 [2] ,憑誰一喝耳雙聾?桫欏不解無言旨,孤負拈花一笑中 [3] 。”“山水争留文字緣,脚跟猶帶九州煙。現身莫問三生事,我到人間廿四年。”末無姓名,但著“苕生”二字。余録其詩。歸訪年餘,熊滌齋先生告以苕生姓蔣,名士銓,江西才子也 [4] 。且爲通其意。苕生乃寄余詩云:“鴻爪春泥迹偶存,三生文字繫精魂。神交豈但同傾蓋,知己從來勝感恩。”已而入丁丑翰林,假歸,僑寓金陵,與余交好。壬申春,余過良鄉 [5] ,見旅店題詩云:“滿地榆錢莫療貧,垂楊難繫轉蓬身。離懷未飲常如醉,客邸無花不算春。欲語性情思骨肉,偶談山水悔風塵。謀生消盡輪蹄鐵,輸于成都賣卜人 [6] 。”末亦無姓名,但書“篁村”二字。余和其詩,有“好叠花箋抄稿去,天涯沿路訪斯人”之句。隔十三年,勞宗發觀察來江南 [7] ,云渠宰良鄉時,見店壁有此二詩,爲館欽差故,主人將圬去,心甚愛之,抄詩請于制府方敏慤公 [8] 。方亦欣賞,諭令勿圬。然彼此不知篁村何許人。壬辰,在梁瑶峰方伯署中 [9] ,晤篁村。方知姓陶,名元藻,會稽諸生也 [10] 。以此語告陶。陶感三人之知己,而傷方、勞二公之已亡,重賦云:“匹馬曾從燕薊趨,橋霜店月已模糊。人如曠世星難聚,詩有同聲德未孤。自笑長吟忘歲月,翻勞相訪遍江湖。秦淮河上敦盤會 [11] ,應識今吾即故吾。”“三間老屋夕陽村,底事高軒過此門?飛蓋翠摇新蘸墨,華鐙紅照舊題痕。不教畫墁傭奴易 [12] ,便勝紗籠佛殿尊 [13] 。惆悵憐才青眼客 [14] ,幾番剪紙爲招魂。”

【箋注】

[1]宏濟寺:在今南京燕子磯。《熙朝新語》卷十載:“江寧燕子磯宏濟寺僧默默,於乾隆辛未年恭迎聖駕。”[2]梵宫:佛寺。[3]桫(suō)欏(luó):佛教謂釋迦牟尼佛八十歲時於拘尸那拉城外桫欏雙樹林圓寂。我國寺廟中多以七葉樹代替。拈花一笑:《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衆,是時衆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顔微笑。”後泛指佛教禪宗以心傳心、心心相印。[4]熊滌齋:熊本,字藝成,號滌齋。爲熊蔚懷仲子。原籍江西南昌,後隨父移居金陵(今江蘇南京),有别業名“小西湖”。康熙四十五年進士,散館授編修。以事論死,赦。曾爲陳古漁《古漁詩概》作序。蔣士銓:見本卷二三注[2]。[5]良鄉:西漢置良鄉縣,治所在今北京房山東南。五代唐移治今北京市西南良鄉鎮。袁枚《和良鄉題壁詩》:“天涯鴻爪認前因,壁上題詩馬上身。我爲浮名來日下,君緣何事走風塵?黄鸝語妙非求友,白雪聲高易感春。手叠花箋書稿去,江湖沿路訪斯人。”[6]成都賣卜人:漢人嚴君平在成都以卜筮爲生,得錢可自足,即閉簾讀書,著書十餘萬言。後用以比喻隱居自給自足的生活。[7]勞宗發:浙江錢塘人。乾隆十年進士,官蘇松太道。觀察:清代用作對道員的尊稱。[8]方敏慤:方觀承(1698—1768),字遐谷,號問亭,又號宜田。清安徽桐城人。雍正十一年,由監生加中書銜,官至直隸總督,加太子少保。工詩及書。卒謚恪敏,一作敏慤。有《東閭剩稿》《宜田匯稿》《問亭集》等。[9]梁瑶峰:梁國治(1723—1786),字階平,號瑶峰,又號豐山。清浙江會稽人。乾隆十三年進士,授修撰。官至東閣大學士兼户部尚書。《四庫全書》館副總裁。有《敬思堂詩集》。[10]陶元藻(1716—1801):字龍溪,號篁村。清浙江會稽人。貢生。曾客揚州,後歸居杭州西湖。有《泊鷗山房集》《全浙詩話》《鳧亭詩話》等。[11]敦盤:指玉敦和珠盤。古代天子和諸侯盟會所用的禮器。敦以盛食,盤以盛血,皆用木制,珠玉爲飾。後以敦盤指賓主聚會或使節交往。[12]畫墁:謂在新粉刷的牆壁上亂畫,比喻勞而無用。語出《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有人於此毁瓦畫墁,其志將以求食也,則子食之乎?”傭奴:傭人,受雇用的人,僕役。[13]紗籠:碧紗籠。唐太原人王播少孤貧,曾寄寓揚州僧寺,隨僧齋餐。寺僧厭忌,故於飯後鳴鍾。後王播出鎮是邦,暇訪舊游,向所題句盡以碧紗籠其上。播繼以題詩曰:“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事見《唐摭言》。後用作詩文出衆的贊詞。[14]青眼客:喻指意氣相投的好友。

三一

本朝王次回《疑雨集》 [1] ,香奩絶調 [2] ,惜其只成此一家數耳。沈歸愚尚書選國朝詩 [3] ,擯而不録,何所見之狹也!嘗作書難之云:“《關雎》爲《國風》之首,即言男女之情。孔子删詩,亦存《鄭》《衛》。公何獨不選次回詩?”沈亦無以答也。唐李飛譏元白詩“纖艷不逞,爲名教罪人” [4] 。卒之千載而下,知有元白,不知有李飛。或云,飛此言見於杜牧集中 [5] 。牧祖佑 [6] ,年老不致仕,香山有詩譏之,故牧假飛語以詆之耳。

【箋注】

[1]王次回:王彦泓(1593—1642),字次回。明江南金壇(今屬江蘇)人。歲貢生。官華亭縣訓導。喜作艷體小詩。有《泥蓮集》《疑雲集》《疑雨集》。[2]香奩:香奩體又稱艷體,指晚唐詩人韓偓《香奩集》所代表及後之仿效者所表現的一種詩風。主要寫宫廷貴族和一般士大夫男女之情及閨閣生活,風格綺靡。[3]沈歸愚:沈德潛(1673—1769),字碻士,號歸愚。清江蘇長洲人。乾隆四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禮部尚書。卒謚文慤。編有《古詩源》《唐詩别裁》等。爲神韻詩派代表人物。[4]李飛:李戡,字定臣,原名飛。唐宗室子弟。元白:元稹和白居易。[5]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佑孫。唐文宗太和二年進士。官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工詩,世稱小杜,以别于杜甫。後得病,自爲墓誌。其《樊川文集》卷六《唐故平盧軍節度巡官隴西李府君墓誌銘》記戡之言曰:“嘗痛自元和已來,有元白詩者,纖艷不逞。非莊士雅人,多爲其所破壞。流于民間,疏於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語,冬寒夏熱,入人肌骨,不可除去。吾無位,不得用法以治之。”[6]杜佑(735—812):字君卿。唐京兆萬年人。曾任德宗、順宗、憲宗三朝的宰相。封岐國公,以太子太保致仕。著名的歷史文獻學家。著《通典》。所謂譏杜佑詩指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中《不致仕》一詩。

按:袁與沈是同科進士,日後二人詩見分歧,際遇懸殊,却也是朋友。袁枚肯爲人鳴不平,亦可見其性情。

三二

余戲刻一私印,用唐人“錢塘蘇小是鄉親”之句 [1] ,某尚書過金陵,索余詩册,余一時率意用之,尚書大加訶責。余初猶遜謝,既而責之不休,余正色曰:“公以爲此印不倫耶?在今日觀,自然公官一品,蘇小賤矣。誠恐百年以後,人但知有蘇小,不復知有公也。”一座囅然 [2]

【箋注】

[1]蘇小:南朝齊著名歌妓蘇小小,家住錢塘(杭州)。樂府有《蘇小小歌》。“錢塘蘇小是鄉親”,爲唐韓翃《送王少府歸杭州》中句。[2]囅(chǎn)然:笑貎。

按:詩人竟敢這樣回敬高官,不怕報復麽?

三三

高文良公夫人,名琬,字季玉 [1] ,蔡將軍毓榮之女、尚書珽之妹也 [2] 。其母國色,相傳爲吴宫舊人 [3] 。夫人生而明艷,嫻雅能詩。公巡撫蘇州,與總督某不合,屢爲所傾,而公卓然孤立。咏《白燕》第五句云“有色何曾相假借”,沉思未對。適夫人至,代握筆曰:“不群仍恐太分明。”蓋規之也。夫人博極群書,兼通政治。文良公之奏疏文檄等作,每與商定。詩集不傳。記其《咏九華峰寺》云 [4] :“蘿壁松門一徑深,題名猶記舊鋪金 [5] 。苔生塵鼎無香火,經蝕僧厨有蠹蟫 [6] 。赤手屠鯨千載事,白頭歸佛一生心。征南部曲今誰是,剩有枯禪守故林。”此爲其父平吴逆後,獲咎歸空門而作也 [7]

【箋注】

[1]高文良:高其倬(1676—1738),字章之,號芙沼。清漢軍鑲黄(一作鑲白)旗人。康熙三十三年進士。歷官雲貴、浙閩、兩江總督,至工部尚書,後調户部。卒謚文良。少以詩名,稱一代作手。有《味和堂詩集》。蔡琬(1695—1755):字季玉。清遼陽(今屬遼寧)人。有《藴真軒詩鈔》。[2]蔡毓榮(1633—1699):字仁庵。清漢軍正白旗人。康熙十八年授綏遠將軍,總統緑旗兵,進破昆明,旋調任雲貴總督。因事戍黑龍江,旋赦還。蔡珽(?—1743):字若璞,號禹功。康熙三十六年進士。任四川巡撫、左都御史、吏部尚書、直隸總督、奉天府尹。有《守素堂集》。[3]吴:指吴三桂(1612—1678),字長伯。明末清初江南高郵(今屬江蘇)人,遼東(今遼寧一帶)籍。出身武舉,任寧遠總兵。引清兵入關,破李自成,受清封爲平西王。後在雲貴舉兵叛清,於衡州稱帝,不及半年即死。[4]九華峰寺:九華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安徽青陽西南。唐至德初建寺,建中初德宗賜名化城寺,爲九華山第一座寺廟。[5]鋪金:鋪翠銷金,謂用金玉裝飾。[6]蠹蟫(dùyín):衣魚,也叫蠹魚,一種蛀書籍、衣物的小蟲。[7]空門:指佛教。

三四

宋蓉塘《詩話》譏白太傅在杭州 [1] ,憶妓詩多於憶民詩。此苛論也,亦腐論也。《關雎》一篇,文王輾轉反側,何以不憶王季、太王 [2] ,而憶淑女耶?孔子戹于陳、蔡,何以不思魯君,而思及門耶 [3]

【箋注】

[1]宋蓉塘《詩話》:此處存疑。人民文學出版社版《隨園詩話》標點爲“宋《蓉塘詩話》”。歷史上確有一部《蓉塘詩話》,但不是宋人所撰,而是明姜南撰。姜南,字明叔,自號蓉塘、半村野人。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約1545年前後在世。論詩專主性情。但遍檢《蓉塘詩話》,未見談及白居易憶妓詩。此處是依民國本。宋蓉塘,指宋燦,號蓉塘,又號匡廬居士。清江南長洲人,嘗居廬山。[2]王季:名季歷。商末人。周太王古公亶父幼子、文王父。武王時追封爲王季。太王:即周太王古公亶父,周族領袖。周文王姬昌的祖父。武王時追尊太王。[3]戹(è):同“厄”,受困。陳蔡:春秋時兩個國名。孔子周遊列國時,從陳國到蔡國的途中被圍困,斷絶糧食。魯君:魯國國君。及門:在門下,指從學。事見《史記·孔子世家》《孟子·盡心下》。

按:可以同意此批評爲苛論,白居易不爲完人,在社會風氣放浪的時代確有污點,而仍不失爲偉大詩人,歷史人物不能苛求。然不能同意此爲腐論,批評者所持畢竟是嚴肅的人生態度。這與詩歌表現性靈不應對立起來。

三五

詩人陳製錦 [1] ,字組雲,居南門外,與報恩寺塔相近 [2] 。樊明徵秀才贈詩云 [3] :“南郊風物是誰真?不在山巔與水濱。仰首陸離低首誦,長干一塔一詩人 [4] 。”陳嫌不佳。余曰:“渠用意極妙,惜未醒耳。若改‘仰首欲攀低首拜’,則精神全出,僅易三字耳。”陳爲雀躍。樊博學好古,尤精篆隸之學。余所得兩漢金石文字,皆所贈也。卒後,余挽聯云:“地下又添高士伴;生前原當古人看。”

【箋注】

[1]陳製錦:字組雲,一字楚筠,號又韓。清江蘇上元(今南京)人。諸生。工詩。[2]報恩寺塔:全名爲大報恩寺琉璃寶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的標誌性建築,被稱爲天下第一塔。今塔爲重建,位于南京中華門外。[3]樊明徵:字聖模,一字軫亭。清江蘇句容人。僑居金陵。有《大易發揮》《軫亭詩集》《軫亭文集》《花嶼軒四六》等。[4]陸離:光彩絢麗貌。長干:南京古代地名,遺址在今内秦淮河以南、雨花臺以北,舊爲繁華商業區與佛教中心。

三六

靖逆侯張勇 [1] ,字非熊。國初定鼎,即仗劍出關,求見英王 [2] ,王大奇之。提督甘肅,知吴三桂將反 [3] ,命子雲翼間道入都,首發其奸。聖祖親解御袍賜之 [4] 。功成後,謚襄壯。相傳其封公夢夏侯惇而生侯 [5] 。薨後葬墳,掘地得夏候碑碣,亦一奇也!性好吟詩,《過崆峒》云 [6] :“蚩尤戰後久消兵,此處猶存訪道名 [7] 。萬里山河塵不起,松風常帶鳳鸞聲。”

【箋注】

[1]張勇(1616—1684):字非熊。明末清初陝西洋縣人,一作咸寧(今屬湖北)人。明副將,降清後屢擢至甘肅總兵,遷雲南提督。康熙初,還鎮甘肅。因軍功封一等侯,加太子太師。謚襄壯。[2]英王:英親王阿濟格,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與明兵屢戰有功,封和碩英親王。[3]吴三桂:見本卷三三·注[3]。[4]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清康熙帝。[5]封公:封翁,封建時代因子孫顯貴而受封典的人。夏侯惇(dūn)(?—220):字元讓。三國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一帶)人。東漢末從曹操征伐,魏文帝立,拜大將軍。[6]崆峒:山名,在今甘肅平凉西。相傳是黄帝問道于廣成子之地。[7]蚩尤:傳説中上古黄帝時東方九黎部族首領,好兵喜亂。帝興師征之,戰于涿鹿。遂戮蚩尤。訪道:詢問治理國家的辦法。

三七

人謀事久而不得,則意思轉淡。何士顒秀才《感懷》云 [1] :“身非無用貧偏暇,事到難圖念轉平。”真悟後語也。其他如“貧猶買笑爲身累,老尚多情或壽徵 [2] ”“書因補讀隨時展,詩爲留删盡數抄 [3] ”,皆不愧風人之旨 [4] 。殁後,余聞信,飛遣人到其家,搜取詩稿,得三百餘首。爲付梓行世,板藏隨園。

【箋注】

[1]何士顒(yóng)(1726—1787):又名士容,字南園。清江蘇江寧人。諸生。袁枚輯其詩編爲《南園詩集》二卷。《感懷》:一作《除夕》。[2]“貧猶”聯:爲《偶題》第二聯,字稍有出入。壽徵:長壽的徵兆。[3]“書因”聯:詩題爲《漫興》。[4]風人:詩人。

按:袁枚愛才,竟然能爲一個窮秀才朋友編刻詩集。本書涉及何士顒的詩話就有十一處之多。袁枚的家族、親戚多人能詩。經袁枚親手編選的詩集有《南園詩選》(何士顒撰)、《碧腴齋詩》(袁枚大堂姐袁傑的丈夫胡德琳撰)、《續同人集》(友朋詩文總集)、《隨園女弟子詩選》(女弟子十九人詩文總集)、《紅豆村人詩稿》(堂弟袁樹撰)、《袁家三妹合稿》(袁棠、袁杼、袁機撰)、《湄君詩集》(外甥陸建撰)、《幽光集》(輯亡友詩作之總集)等。這種愛詩的熱情與付出,簡直是千古一人。

三八

余宰沭陽時 [1] ,淮安諸生吕文光 [2] ,館于沭之吴姓家。其弟子某赴童子試,吕爲代倩文字 [3] ,被余偵獲,愛其能文,不加之罪,且延爲西席 [4] ,以姨妻之。和余《春草》云:“綿力漫言承露薄,靈根自信濟人多。”又云:“托根何必蓬萊上 [5] ,得氣均沾雨露中。”余笑曰:“此縣令詩,不能作翰林者 [6] 。”已而果中辛未進士,出知滑縣。

【箋注】

[1]宰:治理。此指做知縣。[2]吕文光:江南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乾隆十六年進士。二十四年任滑縣知縣。遷直隸同知,署香河令。[3]代倩:謂科舉考試時請人或替人代筆作弊。[4]西席:古人席次尚右,右爲賓師之位,居西而面東。此爲幕友尊稱。[5]蓬萊:蓬萊宫,唐宫名。此代指清宫。[6]翰林:翰林院,翰林學士供職之外朝官署。

三九

江西魏允迪 [1] ,字懋堂,豪邁不羈,官中書侍讀。以撫軍公子,而家資散盡,因之失官。咏《山中積雪》云:“寂寞山涯更水濱,漫天匝地白如銀 [2] 。前村報道溪橋斷,可喜難來索債人。”“干霄篁竹翠盈眸 [3] ,雪壓風欺撲地愁。莫訝此君無勁節,一經淪落也低頭。”又,《出門》云:“憑着牽衣兒女送,只揮雙淚不回頭。”讀之令人神傷。與余同召試友也 [4]

【箋注】

[1]魏允迪:字功夏,號懋堂。江西廣昌人。雍正元年舉人。乾隆初舉鴻博,未遇。官内閣侍讀,遷御史。有《誦芬堂草》。[2]匝地:遍地。[3]干霄:高入雲霄。[4]召試:皇帝召來面試。爲封建時代選拔官吏的一種特殊方式。

四〇

蘇州舁山轎者最狡獪 [1] ,遊冶少年多與錢 [2] ,則遇彼姝之車 [3] ,故意相撞,或小停頓。商寶意先生有詩云 [4] :“直得輿夫争道立,翻因小住飽看花。”虎邱山坡五十餘級,婦女坐轎下山,心怯其墜,往往倒抬而行。鮑步江《竹枝》云 [5] :“妾自倒行郎自看,省郎一步一回頭。”

【箋注】

[1]舁(yú):扛、抬。狡獪:詭詐。[2]游冶:出游尋樂。[3]彼姝:那美女。[4]商寶意:商盤,見本卷二七注[7]。[5]鮑步江:鮑皋(1708—1765),字步江,號海門。清江蘇丹徒(今鎮江)人。工詩善畫,尤以詩賦名。有《海門集》《京口文獻録》《筆耕録》等。

四一

李義山《咏柳》云 [1] :“堤遠意相隨。”真寫柳之魂魄。與唐人“山遠始爲容”“江奔地欲隨”之句 [2] ,皆是嘔心鏤骨而成。粗才每輕輕讀過。吴竹橋太史亦有句云 [3] :“人影水中隨。”

【箋注】

[1]李義山:李商隱,見本卷二〇注[12]。《贈柳》:“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2]“山遠”句:未詳。“江奔”句:唐吴融《松江晚泊》中語。[3]吴竹橋:吴蔚光(1743—1803),字執虚,號竹橋。清江蘇常熟人。乾隆四十五年進士。有《素修堂文集》《小湖田樂府》《執虚詞抄》《閒居詩話》等。

四二

陸魯望過張承吉丹陽故居 [1] ,言:“祐善題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處,此爲才子之最也。”余深愛此言。自古文章所以流傳至今者,皆即情即景,如化工肖物 [2] ,著手成春 [3] ,故能取不盡而用不竭。不然,一切語古人都已説盡,何以唐、宋、元、明,才子輩出,能各自成家而光景常新耶?即如一客之招、一夕之宴,開口便有一定分寸,貼切此人、此事,絲毫不容假借 [4] ,方是題目佳境。若今日所咏,明日亦可咏之;此人可贈,他人亦可贈之:便是空腔虚套,陳腐不堪矣。尹文端公在制府署中 [5] ,冬日招秦、蔣兩太史及余飲酒 [6] ,曰:“今日席上,皆翰林,同衙門,各賦一詩。”蔣詩先成,首句云:“卓午人停問字車 [7] 。”公笑曰:“此教官請客詩也。”秦懼不肯落筆。余亦知難而退。公不許。乃呈一律云:“小集平泉夜舉觴 [8] ,春風座上不知霜。偶然元老開東閣,難得群仙共玉堂 [9] 。”公大喜曰:“開口已包括全題。白傅誇劉禹錫《金陵懷古》詩 [10] ,‘前四句已探驪珠 [11] ,此之謂矣!”

【箋注】

[1]陸魯望:陸龜蒙,見本卷二〇注[13]。張承吉:張祜(792—854),字承吉。唐清河(今屬河北)人,一説南陽(今河南鄧州)人。寓居蘇州。宫詞及五律均有名篇。[2]化工肖物:自然刻畫事物。[3]著手成春:語出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自然》。謂詩歌格調自然清新,亦指技藝精湛。[4]假借:假託,假冒。[5]尹文端:尹繼善,見本卷一〇注[3]。[6]秦:秦大士(1715—1777),字魯一,號澗泉,晚號秋田老人。江蘇江寧人。乾隆十七年狀元。官至侍講學士。蔣:蔣士銓,見本卷二三注[2]。[7]問字:漢揚雄多識古文奇字,人常載酒肴來遊學問字。[8]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别墅平泉莊。此喻指尹府。[9]東閣:明清兩代大學士殿閣之一。玉堂:指翰林院。《小倉山房詩集》卷一有此詩,題爲“臘月五日相公招同秦學士大士蔣編修士銓小集西園各賦四詩”,此處所引爲前四句。[10]白傅:白居易,見本卷二〇注[6]。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德宗貞元進士,又登博學宏辭科。官監察御史,因參與王叔文政治革新,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裴度薦爲太子賓客、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工詩,與白居易唱和,並稱“劉白”。驪珠:寶珠。傳説出自驪龍頷下。用《莊子·列禦寇》典。後喻詩文得題之神髓者爲探驪得珠。[11]語見《全唐詩話》卷三。

按:此論作詩要切合題目佳境,且切且佳,纔爲得體。這是經驗之談,所有好詩,都與即情即景相關。横向有比較,縱向有發展,抓住此情此景此人此事的特徵,纔最具詩人的眼光。這讓人想到論詩的一個佳話。宋蘇軾《書鄢陵王主薄所畫折技二首之一》説:“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清趙翼《詩論》説:“作詩必此詩,乃是真詩人。”其實這兩種説法並不矛盾,蘇軾反對的是一般化,趙翼强調的是特殊性。趙與袁枚同時代並同屬於性靈派詩人。

四三

余每作咏古、咏物詩,必將此題之書籍,無所不搜,及詩之成也,仍不用一典 [1] 。常言:人有典而不用,猶之有權勢而不逞也。

【箋注】

[1]典:典故。詩文中引用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稱爲用典。

四四

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貴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筍矣。牡丹、芍藥,花之至富麗者也,剪綵爲之 [1] ,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鮮,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後可與論詩。

【箋注】

[1]剪綵:剪裁花紙或彩綢,製成蟲魚花草之類的裝飾品。

四五

襄勤伯鄂公容安 [1] ,好吟詩,如有宿悟 [2] 。《竹林寺》云 [3] :“初地相逢人似舊,前身安見我非僧?”《悼亡》云:“傷心最是懷中女,錯認長眠作暫眠。”

《記》曰 [4] :“學然後知不足。”可見知足者,皆不學之人,無怪其夜郎自大也。鄂公《題甘露寺》云 [5] :“到此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方子雲《偶成》云 [6] :“目中自謂空千古,海外誰知有九州?”

【箋注】

[1]鄂容安(1714—1755):姓西林覺羅氏,字休如,號虚亭。鄂爾泰之子。滿洲鑲藍旗人。雍正十一年進士。襲三等襄勤伯爵。累官兩江總督,加太子少傅。謚剛烈。有《鄂虚亭詩草》。[2]宿悟:靈思妙悟。[3]竹林寺:此或指江蘇鎮江磨笄山竹林寺,昭明太子蕭統曾讀書于此。[4]《記》:指《禮記·學記》。[5]甘露寺:江蘇鎮江北固山後峰上的一座古寺。相傳建於三國東吴,後屢毁屢建。[6]方子雲:方正澍(1743—1809),一名正添,字子雲,號玉溪。清安徽歙縣人。寓居南京。國子生。有《子雲詩集》《花韻軒詞》。

四六

昔人言:白香山詩無一句不自在,故其爲人和平樂易 [1] 。王荆公詩無一句自在,故其爲人拗强乖張 [2] 。愚謂荆公古文直逼昌黎,宋人不敢望其肩項 [3] ;若論詩,則終身在門外。尤可笑者,改杜少陵“天闕象緯逼”爲“天閲象緯逼”;改王摩詰“山中一夜雨”爲“一半雨” [4] ,改“把君詩過日”爲“過目”,“關山同一照”爲“同一點”。皆是點金成鐵手段。大抵宋人好矜博雅,又好穿鑿,故此種剜肉生瘡之説,不一而足。杜詩:“天子呼來不上船。”此指明皇白龍池召李白而言。船,舟也。《明道雜記》以爲 [5] :“船,衣領也。蜀人以衣領爲船。謂李白不整衣而見天子也。”青蓮雖狂,不應若是之妄。東坡《赤壁賦》:“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適,閒適也。羅氏《拾遺》以爲 [6] :“當是‘食’字。”引佛書以睡爲食,則與上文文義平險不倫。東坡雖佞佛,必不自亂其例。杜詩:“王母晝下雲旗翻。”此王母,西王母也。《清波雜誌》以“王母”爲鳥名 [7] ,則與雲旗杳無干涉。王勃《滕王閣序》 [8] :“落霞與孤鶩齊飛。”此落霞,雲霞也,與孤鶩不類而類,故見妍妙。吴獬《事始》以落霞爲飛蛾 [9] ,則蟲鳥並飛,味同嚼蠟。杜牧《阿房宫賦》 [10] :“未雲何龍。”用《易經》“雲從龍”也。《是齋日記》以爲用《左氏》“龍見而雩” [11] 。宫中,非雩祭地也。《文選》詩:“掛席拾海月。”妙在“海月”之不可拾也。注《選》者,必以“海月”爲蚌 之類,則作此詩者,不過一摸蚌翁耳。少陵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其妙處在無風而雲,不夜而月故也。注杜者,以“不夜”“無風”爲地名,則何地無雲,何地無月,何必此二處纔有風、月耶?“三峽星河影動摇”,即景語也。注杜者必引《天官書》“星動爲用兵之象” [12] 。未必太平時,星光不動也?宋子京手抄杜詩 [13] ,改“握節漢臣歸”爲“秃節”。“秃”字不如“握”字之有神也。劉禹錫《瀼西》詩 [14] :“春水縠紋生。”明是春水方生之義。而晏元獻以“生”爲生熟之生 [15] 。豈織綺縠者,定用生絲,不用熟絲耶?東坡《雪》詩,用“銀海”“玉樓”,不過言雪色之白,以銀玉字樣襯托之,亦詩家常事。注蘇者必以爲道家肩、目之稱 [16] 。則當下雪時,專飛道士家,不到别人家耶?《明道雜誌》云:“坡詩:‘客行萬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頭。’黄九以爲‘白’字不可對‘天’字 [17] ,遂妄改爲‘日’字。對則工矣,其如‘初日頭’三字文理不通?”袁瓘《秋日》詩 [18] :“芳草不復緑,王孫今又歸。”此“王孫”,公子王孫之稱也。宋人云:“王孫,蟋蟀也。”引《詩緯》云 [19] :“楚人名蟋蟀爲王孫。”又以爲“猿”,引柳子厚“憎王孫”爲證 [20] 。博則博矣,意味索然。《冷齋夜話》云 [21] :“太白詩:‘昔作夫容花,今爲斷腸草。’本陶宏景《仙方注》‘斷腸草一名夫容’故也 [22] 。乃知詩人無一字閒話。”方密之笑曰 [23] :“太白冤哉!草不妨同名,詩人何心作藥師父耶?”凡此種種,其病皆始于鄭康成 [24] 。康成注《毛詩》“美目清兮” [25] :“目上爲明,目下爲清。”然則“美目盼兮” [26] ,“盼”又是何物?注“亦既覯止” [27] ,爲“男女交媾”之“媾”。注“五日爲期” [28] ,爲“妾年未五十,必與五日之御。五日不御,故思其夫”。注“胡然而天,胡然而帝” [29] ,便是“靈威仰,赤熛怒” [30] 。注“言從之邁” [31] ,言“將自殺以從之”。其迂謬已作俑矣!堯之時,老人擊壤。壤,土也。周處《風土記》則曰 [32] :“壤,以木爲之,長三尺四寸。”引皇甫元晏十七歲與從姑子擊壤于路爲證 [33] 。不知堯之時,安得有木壤?果有之,又何得歷夏、商、周而不一見於咏樂耶?要知周處《風土記》亦宋人僞作。

【箋注】

[1]白香山:白居易,見本卷二〇注[6]。樂易:快樂平易。[2]王荆公: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小字獾郎,號半山。宋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仁宗慶曆二年進士。熙寧間拜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力主變法,力謀富國强兵。後兩度罷相。元豐三年,封荆國公。有《臨川集》《詩義鈎沉》等。[3]昌黎:韓愈,見本卷一三注[1]。[4]王摩詰:王維(693—761),字摩詰。唐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一帶)人。祖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玄宗開元進士擢第。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5]《明道雜記》:應爲《明道雜誌》,爲宋人張耒著的一部歷史瑣聞類筆記。[6]羅氏《拾遺》:宋人羅璧撰的一部筆記小説。[7]《清波雜誌》:宋周煇撰的一部筆記小説。[8]王勃(650—684):字子安。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高宗麟德初對策高第。官虢州參軍。途經南昌,撰《滕王閣序》,爲世所稱。渡海墮水而卒。有詩名,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9]吴獬:字清臣,號省齋。宋漳州龍溪(今福建漳州)人。兩領鄉舉,又領漕舉。有《省齋集》《事始》。[10]杜牧:見本卷三一注[4]。阿房宫:秦宫殿名,後毁於戰火。始築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在今陝西西安西南。[11]《是齋日記》:毛奇齡撰《尚書廣聽録》卷一稱:“嘗見徐仲山傳《是齋日記》。”據此,《是齋日記》作者是徐咸清。徐咸清(?—689),字仲山。浙江上虞人。國子生。康熙十八年舉鴻博,罷歸。有《資治文字》百卷。雩(yú):古代爲祈雨而舉行的祭祀。[12]《天官書》:史官記録天文氣象的書。《史記》卷二十七爲《天官書》。[13]宋子京:宋祁(998—1061),字子京。宋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徙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仁宗天聖二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卒謚景文。有《宋景文集》。[14]劉禹錫:見本卷四二注[10]。[15]晏元獻:晏殊,見本卷二七注[5]。[16]肩、目之稱:宋趙德麟《侯鯖録》:“東坡在黄州日作《雪》詩云:‘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揺銀海眩生花。’人不知其使事也。後移汝海過金陵,見王荆公論詩及此云:‘道家以兩肩爲玉樓,以目爲銀海。是使此事否?’坡笑之,退謂葉致遠曰:‘學荆公者,豈有此博學哉?’”[17]黄九:黄庭堅,見本卷一三注[6]。[18]袁瓘:唐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開元十四年,官左拾遺。能詩,與孟浩然、儲光羲友善。[19]《詩緯》:緯書是古代方士假託孔子,用詭秘語言解釋經義的著作。隋朝焚禁讖書,《詩緯》逐漸散佚失傳,只在少數古書中留有殘文。清人陳喬樅輯成專書《詩緯集證》四卷。[20]柳子厚: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東解(今山西永濟一帶)人。貞元九年進士。官禮部員外郎、永州司馬、柳州刺史。人稱柳柳州。與韓愈並稱“韓柳”,共倡古文運動。有《柳河東集》。[21]《冷齋夜話》:宋釋惠洪撰的一部詩論著作。[22]陶宏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晚號華陽真逸。南朝梁丹陽秣陵(今江蘇鎮江一帶)人。曾任諸王侍讀,後隱居句曲山。梁武帝每遇大事,前往諮問。時人稱“山中宰相”。卒謚貞白先生。有《本草經集注》等。[23]方密之: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號鹿起。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有《通雅》《物理小識》《東西均》《浮山集》等。[24]鄭康成:鄭玄(127—200),字康成。東漢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曾任農官。有《毛詩箋》,注《三禮》《周易》《尚書》《論語》等。[25]美目清兮:《詩經·齊風·猗嗟》中的詩句,意爲“美麗的眼睛多清亮呀”。[26]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中的詩句,意爲“美麗的眼波閃動啊”。[27]亦既覯止:《詩經·召南·草蟲》中的詩句,意爲“如果我已見着了他”。[28]五日爲期:《詩經·小雅·采緑》中的詩句,據《鄭箋》,意爲“五月之日是約期”或“約期相會是五月之日”。[29]胡然而天,胡然而帝:《詩經·鄘風·君子偕老》中的詩句,意爲恍如天神來到人間。[30]靈威仰:即青帝,東方之神,春神。赤熛怒:南方之神,司夏天,變稱“赤帝”。[31]言從之邁:《詩經·小雅·都人士》中的詩句,意爲“我願跟着他們同跑”。[32]周處(?—297):字子隱。西晋義興陽羡(今江蘇宜興一帶)人。官東觀左丞、御史中丞。後戰死,謚孝侯。[33]皇甫元晏:皇甫謐(215—282),字士安,小時名静,晚年自號玄晏先生。西晋安定朝那(今甘肅靈臺一帶)人。編撰了我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針灸甲乙經》,並著有《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

四七

本朝有某孝廉獻吴逆詩云 [1] :“力窮楚覆求秦救,心死韓亡受漢封 [2] 。”聖祖愛其巧於用典,遣人訪之,其人逃。余以爲此仿宋汪彦章爲張邦昌雪罪表也 [3] 。其詞云:“孔子從佛肸之召,卒爲尊周 [4] ;紀信乘漢王之車,將以誑楚 [5] 。”可謂善於文過者 [6]

【箋注】

[1]吴逆:吴三桂,見本卷三三注[3]。[2]“力窮”句:《左傳》定公四年:“初,伍員與申包胥友。其亡也,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及昭王在隨,申包胥如秦乞師……秦哀公爲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心死”句:張良,其祖與父先後爲韓相,韓被秦滅亡,募力士于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後佐劉邦定天下。封留侯。[3]汪彦章:汪藻(1079—1154),字彦章。德興(今屬江西)人。崇寧二年進士。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家。張邦昌(1081—1127):宋永静軍東光(今屬河北)人。舉進士。累官大司成、禮部侍郎。金兵犯汴京,與康王質於金,割地請和,爲河北路割地使。上書者攻其通敵,黜爲中太一宫使,罷割地議。靖康初京師陷,被金人册立爲帝。僭號大楚。高宗即位,特與免貸,責授昭化軍節度使,潭州安置。以其僭立時穢亂宫廷,賜死。[4]佛(bì)肸(xī):春秋末年晋卿趙鞅家臣,爲中牟大夫,據中牟叛,使人招孔子。《論語·陽貨》:“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爲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5]紀信(?—204):西漢人,楚漢戰争中,事漢王劉邦爲將軍。項羽圍困滎陽,漢王危急。信僞裝漢王出東門降楚,使漢王從西門遁出。項羽怒,燒殺之。[6]文過:掩飾過錯。

四八

有妓與人贈别云:“臨岐幾點相思淚,滴向秋階發海棠。”情語也。而莊蓀服太史贈妓云 [1] :“憑君莫拭相思淚,留着明朝更送人。”説破,轉覺嚼蠟。佟法海弔琵琶亭云 [2] :“司馬青衫何必濕,留將淚眼哭蒼生。”一般殺風景語。

【箋注】

[1]莊蓀服:莊令輿(1662—1740),字蓀服,號阮尊。江蘇武進(今常州一帶)人。康熙四十五年成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典浙江鄉試。有《雙松晚翠樓詩》。[2]佟(tóng)法海(1671—1737):字淵若。遼陽(今屬遼寧)人。康熙三十三年進士。官至兵部侍郎。有《悔翁集》。琵琶亭:在江西九江境内的長江東南岸。唐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送客湓浦口,夜聞鄰舟琵琶聲,作《琵琶行》,後人因以名亭。

四九

有人哭一顯者云 [1] :“堂深人不知何病,身貴醫争試一方 [2] 。”説盡貴人患病情狀。

【箋注】

[1]顯者:高貴顯赫人士。[2]方:指藥方,醫生治病所開的方劑。此爲宋劉克莊《哭梁運管伋》詩句:“堂深外不知何病,醫雜人争試一方。”

五〇

吾鄉陳星齋先生《題畫》云 [1] :“秋似美人無礙瘦,山如好友不嫌多。”江陰翁徵士朗夫《尚湖晚步》云 [2] :“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二語同一風調。

【箋注】

[1]陳星齋:陳兆崙(1700—1771),字星齋,號句山。浙江錢塘人。雍正八年進士。有《紫竹山房文集》《紫竹山房詩集》。[2]翁朗夫:翁照(1677—1755),初名玉行,字朗夫,號霽堂,又號子静。江蘇江陰人。諸生。乾隆元年舉博學鴻詞,未與試。有《賜書堂集》。

五一

本朝開國時,江陰城最後降。有女子爲兵卒所得,紿之曰 [1] :“吾渴甚,幸取飲,可乎?”兵憐而許之。遂赴江死。時城中積尸滿岸,穢不可聞。女子齧指血題詩云:“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箋注】

[1]紿(dài):誑騙、迷惑。

五二

同徵友萬柘坡光泰 [1] ,精于五七古。程魚門讀之 [2] ,五體投地。近體學宋人,有晦澀之病。陳古漁專工近體,宗七子 [3] ,故聞魚門贊萬詩,大相抵牾。余爲作跋,釋兩家之憾,且摘柘坡近體之佳者,以曉古漁。其《題開元寺》云:“古樹鳥巢密,疏寮客到稀。”“鈴空隨瓦墜,碑斷入牆填。”《方鏡》云:“自笑相逢同枘鑿,封侯誰有面如田 [4] ?”《金鼇玉蝀橋》云 [5] :“曉來濃翠東西映,也算蛾眉對仗班。”陳乃折服。

【箋注】

[1]同徵友:指被舉薦應試而名字一同列入徵士録中的人。萬柘坡:萬光泰(1712—1750),字晴初、循初,號柘坡。浙江秀水(今嘉興)人。乾隆元年舉人。博學工詩文。有《轉注緒言》《柘坡居士集》等。[2]程魚門:程晋芳,見本卷五注[1]。[3]陳古漁:陳毅,字直方,號古漁。清江蘇江寧人,居古長干里。監生。有《古漁詩概》。七子:明七子,見本卷三注[3]。[4]枘鑿:榫頭與卯眼。枘圓鑿方或枘方鑿圓,難相容合。《楚辭·九辯》:“圜枘而方鑿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持方枘欲入圜鑿,其能入乎?”面如田:《南史》卷四十六《李安人傳》:“明帝大會新亭樓,勞諸軍主。摴蒱官賭,安人五擲皆盧。帝大驚,目安人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相也。’”宋吕本中《柳州開元寺夜雨》:“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宋戴復古《送趙安仁之官上虞二首》:“表表魁吾相,面如田字方。”[5]金鼇玉蝀橋:北京北海上的一座白石長橋。

五三

余長姑嫁慈溪姚氏。姚母能詩,出外爲女傅 [1] 。康熙間,某相國以千金聘往教女公子 [2] 。到府,住花園中,極珠簾玉屏之麗。出拜兩姝 [3] ,容態絶世。與之語,皆吴音。年十六七,學琴、學詩頗聰穎。夜伴女傅眠,方知待年之女,尚未侍寢于相公也。忽一夕,二女從内出,面微紅。問之。曰:“堂上夫人賜飲。”隨解衣寢。未二鼓,從帳内躍出,搶地呼天,語呶呶不可辨,顛仆片時,七竅流血而死。蓋夫人賜酒時,業已酖之矣 [4] !姚母踉蹌棄資裝 [5] ,即夜逃歸。常告人云:“二女,年長者尤可惜,有《自嘲》一聯云:‘量淺酒痕先上面,興高琴曲不和絃。’”

【箋注】

[1]女傅:女師傅。[2]某相國:明清稱大學士。[3]姝:美女。[4]酖(zhèn):以毒酒殺人。[5]資裝:出行所帶的錢物,即行李。

五四

咏物已難,而和前人之韻則更難。近惟陳其年之和王新城《秋柳》 [1] 、奇麗川方伯之和高青邱《梅花》 [2] ,能不襲舊語,而自出新裁。陳云:“盡日郵亭挽客衣,風流放誕是耶非 [3] ?將軍營裏年光晚,京兆街前信息稀 [4] 。愁黛忍令秋水見,柔條任與夜烏飛。舞腰女伴如相憶,爲報飄零願已違。”“鵝黄搓就便相憐,記得金城幾樹煙 [5] 。未到阿那先簏簌 [6] ,任爲拋擲也纏綿。由來春好惟三月,待得花開又一年。此日秋山太迢遞,株株摇落畫樓邊。”又云:“似爾陌頭還拂地,有人樓上怕開箱 [7] 。”俱妙。方伯云:“枝頭何處認輕痕,霜亦精神雪亦温。一徑曉風尋舊夢,半林寒月失孤村。吟情欲鏤冰爲句,離恨難招玉作魂。寄語溪橋橋上客,莫從香裏誤柴門。”“點額誰教入漢宫 [8] ,凍雲合處路難通。朧朧照去月疑落,瓣瓣擎來雪又空。無夢不隨流水去,有香只在此山中。松間竹外誰知己,地老天荒玉一叢。”又云:“珊珊仙骨誰能近,字與林家恐未真 [9] 。”“隴首祗今春意薄 [10] ,山中自昔故人稀。”其高淡之懷,梅花有知,當呼知己。

【箋注】

[1]陳其年: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清江蘇宜興人。康熙中舉鴻博,授檢討,與修明史。有《陳迦陵文集》《湖海樓詩集》等。王新城: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號阮亭,晚號漁洋山人。新城(今山東桓臺)人。身後避世宗諱,改“禛”爲“禎”。順治十五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倡神韻之説,領袖詩壇近五十年。有《帶經堂集》《漁洋山人精華録》《漁洋詩話》《池北偶談》《居易録》《香祖筆記》等。[2]奇麗川(1745—1806):奇豐額,字麗川。清滿洲正白旗人。乾隆三十四年進士。歷官刑部河南司郎中、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高青邱:高啟(1336—1374),字季迪,號槎軒。明南直隸長洲人。曾隱居吴淞青丘,自號青丘子。洪武初,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後擢户部右侍郎。後獲罪被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3]“盡日”句:用古人折柳送别典故。風流:齊劉悛之爲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枝條甚長,狀如絲縷。武帝植之於太昌靈和殿前,嘗喜玩之曰:“此楊柳風流可愛,好似張緒當年。”[4]將軍營:用漢周亞夫屯軍陝西細柳營而治軍嚴明的典故。“京兆”句:漢張敞爲京兆尹,走馬章臺街,街有柳,終唐世曰“章臺柳”。故杜甫詩有“京兆空柳色,尚書無履聲”句。[5]“金城”句:晋桓温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見少爲琅琊時所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涕。[6]阿(ē)那(nuó):柔美貌。簏(lù)簌(sù):下垂貌。[7]怕開箱:宋代王陶《談淵》:“太原王仁裕家遠祖母約二百餘歲,形質渺小,長約三四尺許,兩眼白晴皆碧,飲啖至少,夜多不睡。每月餘,忽不見,數日復至,亦不知其往來之迹。床頭有柳箱,可尺餘,封鎖甚密,人未嘗得見其中物。嘗戒諸孫曰:‘如我出,慎勿開此箱,開即我不歸也。’諸孫中有一無賴者,一日,恃酒而歸,祖母不在,徑詣床頭取封鎖柳箱,開之,其中有一小鐵篦子,餘無他物。自此,祖母竟不回矣。”[8]“點額”句:《太平御覽》引《宋書》曰:“武帝女壽陽公主卧含章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後有梅花妝。”[9]林家:林逋(967—1028),字君復,號和靖。宋杭州錢塘人。少孤力學,刻志不仕,結廬西湖孤山。不娶無子,所居多植梅畜鶴,泛舟湖中,客至,則放鶴致之,因謂梅妻鶴子。[10]隴首:《風雅翼》:“秦州有大隴山,亦曰隴首,其阪九曲。”晋陸凱寄梅花與范曄,詩云:“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五五

康熙間,于清端公總督江南,舉其族弟襄勤公來守江寧 [1] 。二人俱名成龍,不以爲嫌,且俱以清節卓行,名震海内,洵聖朝佳話也。襄勤巡撫京畿,不避權貴,故演戲者有《紅門寺誅奸僧》一節,事雖附會,非無因也。其孫紫亭先生,名宗瑛者 [2] ,甲戌翰林,人品高逸,善畫工詩。余戊申游虞山 [3] ,紫亭之子静夫明府適宰昭文 [4] ,以《來鶴堂詩》見示。如《題畫》云:“寒聲兩岸蟲,秋懷千頃荻。雨斷月初明,孤篷猶滴瀝。”《游馬氏園》云:“隔樹未知處,緣溪已到門。”《折杏花贈某》云:“燈紅人影摇芳樹,手動花陰落滿身。”《歸車》云:“急雨驚風翻碧沼,歸雲學水亦東流。”皆超超元箸 [5] ,不食人間煙火。静夫云清端、襄勤二公亦有詩集,他日檢出,爲余寄來。

【箋注】

[1]于清端公:于成龍(1617—1684),字北溟,號于山。清山西永寧(今方山)人。康熙時官至兩江總督。爲官清廉,康熙稱爲“天下第一清官”。卒謚清端。襄勤公:于成龍(1638—1700),字振甲,號如山。清漢軍鑲紅旗人。康熙初自蔭生授樂亭知縣。歷官江寧知府、安徽按察使、直隸巡撫,官至河道總督。曾疏浚渾河,並修堤防。卒謚襄勤。[2]于宗瑛(1722—1782):號紫亭。清漢軍鑲紅旗人。乾隆十九年進士。散館授檢討,改監察御史。有《來鶴堂集》。[3]戊申:這裏指乾隆五十三年(1788)。虞山:在今江蘇常熟西北,一名海隅山。[4]于静夫:于鼇圖(1750—1811),字伯麟,號滄來、静夫。于宗瑛子。隸漢軍鑲紅旗人。乾隆三十五年舉人。官至江蘇按察使。輯《來鶴堂詩鈔》,撰《習静軒詩文集》。[5]超超元箸:即“超超玄著”,謂言辭高妙、超然出塵。

五六

李尚書雍熙學道 [1] ,散遣歌姬。王西樵責以詩云 [2] :“聽歌曾入忘憂界,不應忽縛枯禪戒。未是香山與病緣,何妨樊子同春在 [3] 。安石攜妓自不凡,處仲開閣終無賴 [4] 。誰爲公畫此策者,狂奴恨不鞭其背!”阮亭亦云 [5] :“萬種心情消未盡,忍辭駱馬遣楊枝 [6] ?”余惜秦少游未聞此言 [7]

【箋注】

[1]李雍熙(1602—1668):字淦秋。明末清初山東長山(今鄒平一帶)人。少習儒,以孝友稱,晚年好佛。學道: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2]王西樵:王士禄(1626—1673),字子底,號西樵山人。清山東新城人。順治九年進士。官吏部考工員外郎。有《表微堂詩刻》《十笏草堂詩選》等。[3]香山:白居易,見本卷二〇注[6]。樊子:樊素,白居易家的歌妓。[4]安石:謝安(320—385),字安石。東晋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一帶)人。早年寓居會稽,放情丘壑,每遊必攜妓自隨。年四十餘始出仕,淝水之戰時任征討大都督。官至尚書僕射。死後謚文靖,贈太傅,世稱謝太傅。處仲:王敦(266—324),字處仲。東晋琅邪臨沂(今山東費縣一帶)人。官揚州刺史,鎮壓杜弢起事,進征東大將軍。舉兵反晋,攻入建康,自爲丞相。開閣:漢公孫弘爲宰相,“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此指王敦自爲丞相後,到石崇家飲酒,美女行酒,王敦偏不喝,使石崇連斬三個美人事。[5]阮亭:王士禛,見本卷五四注[1]。[6]駱馬:白鬃黑馬。白居易晚年病風,欲放還歌妓樊素,賣去多年所騎駱馬,馬留戀而長嘶,素慘然而泣下,白居易“且命回勒反袂”,於是作《不能忘情吟》。楊枝:樊素善歌《楊枝》,人多以曲名名之。[7]秦少游:秦觀(1049—1100),字少遊,又字太虚,號淮海居士。宋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神宗八年進士。官太學博士、杭州通判。工詞,屬婉約派。爲蘇門四學士之一。有《淮海集》。

五七

江西某太守將伐古樹,有客題詩於樹云:“遥知此去棟梁材,無復清陰覆緑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誤他千歲鶴歸來 [1] 。”太守讀之,愴然有感 [2] ,乃停斧不伐。

【箋注】

[1]鶴歸:傳説漢遼東人丁令威,學道於靈虚山,後成仙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2]愴然:悲傷貌。

按:一首小詩,能救一棵古樹,可謂人間勝事!

五八

南宋宫嬪墓在越中者甚多 [1] ,屭湖之濱、獅山之側 [2] ,塋址可識者,二十四處,俗傳“廿四堆”是也。山陰邵薑畦先生詩云 [3] :“屭湖湖水瑩如鏡,照出興亡事可哀。二十四堆春草緑,錢塘風雨翠華來 [4] 。”綽有深情。先生尤長五言,咏濟南趵突泉云:“倒翻廬阜瀑,長湧浙江潮 [5] 。”一時諸名士爲之擱筆。又有句云:“溪澄花影耦,山静屐聲孤。”

【箋注】

[1]越中:即今浙江紹興,春秋時越國都城所在地。[2]屭(xì)湖:在紹興府城西離渚。湖因立在這裏的唐康得言墓碑有石屭而得名。獅山:紹興西南的一座小山。[3]邵薑畦:邵廷鎬,字鄰豐,號薑畦。清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有《薑畦詩集》。[4]翠華: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爲飾的旗幟或車蓋。[5]廬阜:廬山。浙江潮:指錢塘江潮。

五九

江南黄梅時節 [1] ,潮濕可厭。徐金粟云 [2] :“不待雨來先地濕,並無雲處亦天低。”

【箋注】

[1]黄梅時節:指江南五月梅子成熟的時節。此時多雨,稱梅雨。[2]徐金粟:未詳。

六〇

丁巳前輩沈雲蜚先生館選後 [1] ,乞假歸娶,逾年入都,以習國書故,僦屋鄰余 [2] ,欲彼此宣究。未半年,以瘵疾亡 [3] 。余入奠,見紙墨叢殘,家僮殯殮,爲之泣下,哭以四絶句。五十年來,全不省記,忽内子誦之琅琅 [4] ,乃追録之,以存其人。詩云:“仙山樓閣本茫茫,容易青年到玉堂 [5] 。底事曇花纔一現,已蒙上帝遣巫陽 [6] 。”“明知病體頽唐甚,何事間關萬里來?想是神仙厭鄉土,特教玉骨葬蓬萊。”“幾度蓬門歇小車,揮毫同習上清書 [7] 。而今難字從誰問,旅櫬灰停一寸餘 [8] !”“半年湯藥滯天涯,腰瘦何人報沈家?少婦昨宵家信到,催君迎看帝城花!”

【箋注】

[1]丁巳:這裏指乾隆二年(1737)。沈雲蜚:字梧瞻。清浙江烏程(今湖州)人。雍正十三年舉人。選庶吉士。乾隆二年進士。館選:被選任館職,即擔任修撰、編修等工作的官職。[2]僦(jiù)屋:租賃房屋。[3]瘵(zhài)疾:通常指肺結核病。[4]内子:妻子。[5]玉堂:此指翰林院。[6]巫陽:傳説中的女巫,能招魂。[7]上清書:指滿文。[8]旅櫬(chèn):客死者的靈柩。

六一

錢塘洪昉思昇 [1] ,相國黄文僖公機之女孫婿也 [2] 。人但知其《長生》曲本,與《牡丹亭》並傳,而不知其詩才在湯若士之上 [3] 。《曉行》云:“咿喔晨雞鳴,僕夫駕輪鞅 [4] 。四野絶無人,但聞征鐸響 [5] 。”《夜泊》云:“竹篾隨潮落 [6] ,蒲帆逐月飛。維舟已深夜 [7] ,還上釣魚磯。”性落拓不羈。晚年渡江,老僕墜水,先生醉矣,提燈救之,遂與俱死。《送高江村宫詹入都》五排一百韻,沉鬱頓挫,逼真少陵 [8]

先生爲王貞女作《金環曲》云 [9] :“王家有女字秀文,少小綽約蘭蕙芬 [10] 。項郎名族學詩禮,金環爲聘結婚姻。十餘年來人事變,富兒那必歸貧賤。一朝别字豪貴家,三日悲啼淚如霰 [11] 。手摘金環自吞食,將死未死救不得。柔腸九曲斷還續,卧地祗存微氣息。詎料國工賜靈藥,吐出金環定魂魄。至性由來動彼蒼,一夜銀河駕烏鵲 [12] 。嗟哉此女貞且賢,項郎對之悲復憐。朝來笑倚鏡臺立,代繫金環雲鬢邊。”其事、其詩,俱足千古。篇終結句,餘韻悠然。

【箋注】

[1]洪昇(1645—1704):字昉思。清浙江錢塘人。以詞曲著名,有《長生殿》《四嬋娟》等,另有《稗畦集》。[2]黄機(1612—1686):明末清初浙江錢塘人。順治四年進士,累遷爲禮部侍郎。康熙間進尚書,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卒謚文僖。[3]湯若士:湯顯祖(1550—1616),號海若、若士。明撫州府臨川人。有《牡丹亭》《邯鄲記》等。[4]輪鞅:車輪和馬脖套,泛指車馬。[5]征鐸:遠行車馬所掛的鈴。[6]竹篾:竹片編的船。[7]維舟:繫船停泊。[8]少陵:杜甫,見本卷一三注[4]。[9]王貞女:王秀文。清嘉定人。少孤。與同邑項準約爲婚姻。後項氏家日落,秀文母悔其前言,以女他適。事見尤侗《西堂雜俎二集》卷六《王貞女傳略》。[10]綽約:柔婉美好貌。蘭蕙:蘭與蕙。香草名,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氣質。[11]别字:另嫁。霰(xiàn):雪珠。[12]彼蒼:代稱天。烏鵲:喜鵲。此以銀河架鵲橋指結成婚姻。

六二

蘇州徐文靖公,明季殉難 [1] 。二子昭文、貫時 [2] ,俱守父志不仕。尤西堂爲貫時作傳 [3] ,言其“少時美好,自稱‘三十六帝外臣’”。《過平原有見》云:“玉面珠璫坐錦車,蟠雲作髻兩分梳 [4] 。春風解下貂回脖,露出蝤蠐雪不如 [5] 。”“曲水池頭倚玉闌,祓除初起曉妝寒 [6] 。新來傳得江南樣,也是梳頭學牡丹。”摩寫燕趙佳人,風流可想。貫時先生名柯。其孫龍飲,精賞鑒,與余交好。

【箋注】

[1]徐文靖公:徐汧(1597—1645),字九一,號勿齋。明南直隸長洲人。崇禎元年成進士。授檢討。遷右庶子,充日講官。南京失守後,投水死。謚文靖。明季:明末。[2]昭文:徐枋(1622—1694),實字昭法,號俟齋,晚號秦餘山人。明末清初江南長洲人。崇禎十五年舉人。入清不仕。有《居易堂集》。貫時:徐柯(1627—1700),字貫時,别號東海一老。徐枋之弟。諸生。有《一老庵文鈔》《一老庵遺稿》。其所自稱,典出李白語:“素受寶訣,爲三十六帝之外臣。”[3]尤西堂:尤侗(1618—1704),字同人,又字展成,號亦園、西堂等,晚號艮齋。清江南長洲人。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辭科,授檢討。有《西堂雜俎》《鶴棲堂文集》及傳奇《鈞天樂》、雜劇《吊琵琶》等。[4]玉面:美好的容貌。珠璫:綴珠的耳飾。蟠雲:一種髮髻。[5]貂回脖:貂皮毛圍脖。蝤蠐:天牛的幼蟲,色白體長,比喻美女的頸項。[6]祓(fú)除:指除灾去邪,洗濯沐浴。

六三

洪昉思《咏燕女》云 [1] :“燕姬生小習原野,春草茸茸獵城下 [2] 。身輕不許健兒扶,捉鞭自上桃花馬。”胡稚威亦咏此題 [3] ,中四句云:“蝤蠐明處緣裁領,荑手攕時爲攬妝 [4] 。雲髻半籠花壓額,巾羅斜掛水成行。”

【箋注】

[1]洪昉思:洪昇,見本卷六一注[1]。燕女:燕地女子。燕,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西端一帶。[2]茸茸:柔細濃密貌。[3]胡稚威:胡天游,見本卷二八注[1]。[4]荑(tí):草木初生時的嫩芽,借指女子柔細的手。攕(xiān):手纖細的樣子。

六四

梅定九先生以演算法、易理受知聖祖 [1] 。人但知其樸學 [2] ,而不知詩故風雅。其《網藤坑夜雨》云:“萬壑連爲瀑,千峰撼欲平。虚堂漁艇似 [3] ,短燭月華明。”《答周崑來》云 [4] :“墨妙時看珍共璧,心期今見托雙魚 [5] 。”周故奇士,舞刀奪槊,豪氣逼人。畫龍一幅,人以千金相購。識戴雪村學士于未濟時 [6] ,以女妻之。

【箋注】

[1]梅定九: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號勿庵。清安徽宣城人。精研曆算之學。有《績學堂詩文鈔》。[2]樸學:指清代學者繼承漢儒學風而治經的考據訓詁之學。[3]虚堂:高大的廳堂。[4]周崑來:周璕(1649—1729),字崑來,號嵩山。清江蘇江寧人。工畫人物花卉龍馬。[5]雙魚:指書信。[6]戴雪村:戴瀚(1686—1755),字巨川、鎮東,號雪村。清江蘇上元人。雍正元年進士。官至侍讀學士。有《探梅集》《雪村編年詩剩》。未濟:没有成就。

六五

余翰林歸娶,長安贈行詩甚多 [1] ,記其佳者。鄒太和學士云 [2] :“菊黄楓紫小春天,送爾南歸是錦旋 [3] 。才子掃眉宜赤管,洞房停燭有金蓮 [4] 。歸鞍尚帶同文課,時余方習清書。吟篋新添却扇篇 [5] 。此日和鳴誰不羡,鳳凰山下着神仙。”張南華宫詹云 [6] :“艷雪飛新句,紅絲繫夙緣。人間留玉杵 [7] ,天上撤金蓮。官柳縈袍緑,宫花壓帽鮮。君恩許歸娶,仍嚲曲江鞭 [8] 。”“遥識催妝日,金花艷擘箋 [9] 。湖山留粉黛,毫墨亂雲煙。兩美應空越,雙飛佇入燕 [10] 。緑窗眉畫早,銀燭看朝天。”沈椒園御史云 [11] :“金閨才子愛袁絲,年少承恩出玉墀 [12] 。丹詔命趨雙鶴髮,綉幃交護兩瓊枝 [13] 。笙歌院落時衣錦,梅柳江村曉畫眉。佇看還朝成博議 [14] ,文章報國正相期。”蔣御史和寧 [15] ,時作諸生,云:“金蓮銀燭數行低,照見鴛鴦兩兩棲。風動流蘇侵夜漏,應疑鈴索海棠西。”魏允迪中翰 [16] ,以余文捷,戲云:“争傳才子擅文詞,頃刻千言不構思。若使畫眉須緩款,那容横掃筆尖兒?”大司空裘叔度 [17] ,時爲庶常,云:“袁郎走馬出京華,折得東風上苑花。一路香塵南國近,苧蘿村是阿儂家。”“畫壁旗亭句浪傳,藍橋歸去會神仙 [18] 。從今厭看閑花草,新種湖頭並蒂蓮。”蓋調余狎許郎也 [19] 。又云:“玉鏡臺前一笑時,石螺親爲畫雙眉。烏絲競艷催妝句,只恐流傳惱雪兒 [20] 。”“雙綰同心帶一條,華燈椽燭好良宵。錦衾宛轉留春住,莫忘鳴珂趁早朝 [21] 。”毘陵相國程聘三 [22] ,時作庶常,詩云:“金燈花下沸笙歌,寶帳流香散綺羅。此日黄姑逢織女,漫言人似隔天河。”蓋戲用余朝考句也 [23] 。座主蔣文恪公 [24] ,時爲學士,詩云:“群仙艷羡送天涯,重叠詩箋壓小車。馬上玉郎春應醉,滿身香雪落梅花。”“我聞堂上兩親居,畫荻含丸廿載餘 [25] 。此日江南花燭好,承歡同上紫泥書 [26] 。”

【箋注】

[1]翰林:指在翰林院任庶吉士。長安:通稱京城。[2]鄒太和:鄒升恒(1675—1742),字泰和。清江蘇無錫人。康熙五十七年進士。官至侍講學士。有《惜柳軒詩》。[3]錦旋:猶言衣錦榮歸。[4]赤管:紅色的筆。金蓮:金飾蓮花形燈炬。代指天子對臣子的特殊禮遇。[5]同文課:語言文字的學習,此處指學習滿文。却扇:古代成親時新娘以扇遮面,行交拜禮後,即將扇子丟棄,稱爲“却扇”。多用以比喻成婚。[6]張南華:張鵬翀(1688—1745),字天扉,號南華。清江蘇嘉定(今屬上海)人。雍正五年進士。官至詹事。詩才敏捷,工畫,尤善山水。有《南華山房集》。[7]玉杵:唐長慶年間,秀才裴航于藍橋驛巧遇雲英,其容姿絶世,航乃重價求得玉杵臼爲聘,娶英爲妻,最後航夫婦俱入玉峰洞中,食丹仙化,成爲神仙眷侣。[8]嚲(duǒ):下垂的樣子。曲江:唐時進士放榜後大宴於曲江亭,代指進士受到的特殊禮遇。[9]催妝:舊俗新婦出嫁,必多次催促,始梳妝啟行。擘(bò)箋:裁紙。[10]越:代稱袁枚家鄉,因屬古越地。燕:燕地,代稱北京。催袁枚婚後早回。[11]沈椒園:沈廷芳(1702—1772),字椒園、畹叔。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元年由監生召試鴻博。官至山東按察使。有《十三經注疏正字》《隱拙齋集》《理學淵源》等。[12]金閨:指金馬門。亦代指朝廷。袁絲:袁盎(約前200—前150),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爲郎中。以直諫名重朝廷。此處代指袁枚。玉墀(chí):宫殿前的石階,亦借指朝廷。[13]鶴髮:代指老人。瓊枝:喻新郎新娘。[14]博議:指内容豐富、氣勢宏暢的政論文。[15]蔣和寧(1709—1786):字用庵、用安、耕叔,號榕庵、耦漁。清江蘇武進人。乾隆十七年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擢御史。[16]魏允迪:見本卷三九注[1]。[17]裘叔度:裘曰修(1712—1773),字叔度,號漫士、諾皋等。清江西新建(今南昌)人。乾隆四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工部尚書。卒謚文達。有《裘文達文集》。[18]畫壁旗亭:指在聲色場所比試才華。浪傳:隨意流傳。藍橋:相傳唐代裴航落第,經藍橋驛,在此遇仙女雲英,求得玉杵臼搗藥,兩人結爲仙侣。後喻指戀人結成美好姻緣的途徑。[19]許郎:指袁枚當時所親近的一個伶人。[20]雪兒:宋孫光憲《北夢瑣言》“逸文”卷二:“雪兒者,李密之愛姬,能歌舞,每見賓僚文章有奇麗入意者,即付雪兒叶音律以歌之。”後代指歌女。[21]鳴珂:顯貴者所乘的馬以玉爲飾,行則作響。[22]程聘三:程景伊(1712—1780),字聘三,號雲塘。清江蘇武進人。乾隆四年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卒謚文恭。有《雲塘書屋詩稿》《文稿》《代言存草》。[23]“朝考”句:見本卷一〇。[24]蔣文恪:蔣溥(1708—1761),字質甫,一作實甫,號恒軒。蔣廷錫之子。清江蘇常熟人。雍正八年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兼領户部。卒謚文恪。有《恒軒詩鈔》。[25]畫荻:宋歐陽修四歲而孤,家貧,母鄭氏以荻管畫地寫字,教其讀書。此贊美袁枚母教。含丸:司馬光撰《家範》第三卷:“天平節度使柳仲郢,母韓氏,常粉苦參黄連,和以熊膽,以授諸子,每夜讀書,使噙之,以止睡。”[26]紫泥書:古人以泥封書信,泥上蓋印。皇帝詔書則用紫泥。

六六

余以翰林改官江南,一時送行詩甚多。其佳者如:劉文定公綸 [1] ,時官編修,詩云:“弱水神仙少定居,詞頭草罷領除書 [2] 。蔣山南去秦淮路,好雨翛翛梅熟初 [3] 。”“三載頭銜共冷官,幾人鄉夢出長安。君行若過吾廬外,五月江深草閣寒。”“定子當筵唱石城,離堂燭跋不勝情 [4] 。芰荷香動三千里,誰共編詩記水程?”宗伯齊公召南 [5] ,時爲侍講,詩云:“尊前言别重踟躇,一向推袁話豈虚?才子何妨爲外吏,名山况可讀奇書。攜將佳偶花能笑,吟得新詩錦不如。轉眼蒲帆催北上,未容風物戀鱸魚 [6] 。”“官河柳色雨餘新,故里風光更絶倫。書畫一船煙外月,湖山十里鏡中人。浣衣香裛芙蓉露,評史清澆竹葉春。回首同時趨直客 [7] ,蓬萊猶是在紅塵。”莊參政有恭 [8] ,時爲修撰,詩云:“廬陵事業起夷陵 [9] ,眼界原從閲歷增。况有文章堪潤色,不妨風骨露崚嶒。廉分杯水余同况,明徹晶籠爾獨能 [10] 。儒吏風流政多暇,新詩好與寄吴綾。”副憲申甫 [11] ,時爲孝廉,詩云:“鵷行驚失鳳池春,百里初除墨綬新 [12] 。簿領竟須煩史筆,朝廷原自重詞臣 [13] 。交情未免憐今别,公論尤應惜此人。終是讀書能有用,他時端不負斯民。”“鶴書到日廣求賢 [14] ,殿上揮毫各少年。遭遇未嘗非盛事,滯留或恐是前緣。公卿譽滿君猶出,僕婢詩成我自憐 [15] 。可憶僧窗風雨夜,燈花只爲一人妍。戊午榜發前一日,與張少儀諸人同飲,喜燈有花,惟君獲隽。”“平臺縹緲見煙巒,客至能令眼界寬。談笑每欣多舊雨 [16] ,杯盤常愧累貧官。由來氣類關偏切 [17] ,此後風流繼必難。説與能詩姚秘監 [18] ,豪情略爲洗儒酸。戲南青。”“臨期草草話難窮,高柳凉飄弄袖風。客裏驚心多聚散,酒邊分手又西東。對衙山色濃於染,繞郭溪光淡若空。此景江南曾不少,有人時在夢魂中。”其時長安諸公,以笏山四首爲獨絶 [19] 。少宗伯劉公星煒 [20] ,時爲諸生,仿昌谷體作七古一篇 [21] ,云:“壬之年,癸之月。一鯨驅雲雲不行,走上江南木蘭檝 [22] 。”詩長不能備録。

【箋注】

[1]劉文定:劉綸(1711—1773)。清江蘇武進人。乾隆元年以廪生舉鴻博,授編修。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卒謚文定。[2]弱水:河川名。神話傳説中稱險惡難渡的河海。詞頭:朝廷命詞臣撰擬詔敕時的摘由或提要。除書:拜官授職的文書。[3]蔣山:即鍾山,在南京東北。翛(xiāo)翛:象聲詞。[4]定子:杜牧《隋苑》:“紅霞一抹廣陵春,定子當筵睡臉新。”《樊川外集》原注:“定子,牛相小青。”據此知爲牛僧孺侍婢。這裏泛指歌女。離堂燭跋:餞别之堂的蠟燭燃盡。[5]宗伯:指禮部之職。齊召南(1703—1768):字次風,號瓊台,晚號息園。清浙江天台人。幼稱神童。雍正七年副貢。乾隆元年舉鴻博。官至禮部侍郎。有《水道提綱》《一統志》《寶綸堂詩文集》《賜硯堂詩文集》等。[6]戀鱸魚: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吴中蓴菜羹、鱸魚膾。”後以“憶蓴鱸”喻思鄉或歸隱之念。[7]趨直:上朝、值班。[8]莊有恭(1713—1767):字容可,號滋圃、滋甫。清廣東番禺(今廣州)人。乾隆四年進士及第。官至協辦大學士。[9]“廬陵”句:歐陽修(1007—1072),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早年著文爲范仲淹辯解,被貶爲夷陵令。一生事業從此困境中開始。這裏以喻袁枚。[10]晶籠:即水晶燈籠,比喻對事情瞭解透徹。《宋史》卷三八二《孫道夫傳》:“移知蜀州,盗不敢入境。……遇事明瞭,人目爲水晶燈籠。”[11]申甫(1706—1778):字及甫,號笏山。清江蘇江都人,原籍浙江西安(今衢州)。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六年成舉人,授中書舍人。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有《笏山詩集》。[12]鵷行:指朝官的行列。鳳池:指禁苑中的池沼,唐詩多借指中書省所在地。百里:百里的管轄範圍,指一縣,亦可借指縣令。墨綬:結在印鈕上的黑色絲帶,爲縣官及其職權的象徵。[13]簿領:官府記事的簿册或文書。詞臣:文學侍從之臣,此指翰林。[14]鶴書:書體名,也叫鶴頭書。指徵聘的詔書。[15]僕婢詩:唐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唐咸通中,前進士李昌符有詩名,久不登第,常歲卷軸,怠於裝修。因出一奇,乃作婢僕詩五十首,於公卿間行之。……諸篇皆中婢僕之諱。浹旬,京城盛傳。是年登第。[16]舊雨:舊友。[17]氣類:意氣相投者。[18]姚秘監:姚範(1702—1771),字南青,號薑塢。清安徽桐城人。乾隆七年進士。充三禮館纂修。有《援鶉堂詩集》《援鶉堂文集》等。[19]笏山:即申甫,見前注[11]。[20]劉星煒(1718—1772):字映榆,號圃三。清江蘇武進人。乾隆十三年進士。官至工部侍郎。有《思補堂集》。[21]昌谷體:唐李賀詩有“昌谷體”之稱,見本卷一六注[6]。[22]木蘭檝:原指用木蘭樹造的船,後爲船的美稱。 joljce9CW4QqlgTYBkmFRtTHxVjTuFiu07KsvN0Gmf1S6k24NNJpXqnL55jJSFc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