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评估达标

为规范全国文化馆建设、管理与服务,从 2002 年起,文化部责成市文化局组织评估工作小组,对全市地市级馆、县级馆进行评估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

文化部规定,每 4 年对全国区县级以上文化馆进行一次评估测评。达标测评相关文件强调,文化馆评估定级,是衡量文化馆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机制,评估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的原则,坚决杜绝和防止弄虚作假。

到 2014 年,房山区文化馆已经进行了 4 次评估达标,2002 年为第 1 次,2006 年为第 2 次,2010 年为第 3 次,2014 年为第 4 次,历时 16 年的 4 次评估达标工作,房山区文化馆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化部关于评估达标的相关文件,吃透精神,认真落实,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照国家相关文件的具体条款,认真总结、回顾文化馆所做的工作,对照国家规定的评估标准,一项一项地进行自评,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申报评估材料,认真填写评估表格。作为检验文化馆工作的试金石,时代赋予房山文化工作者的新挑战,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第一次评估达标

2002 年,房山区文化馆呈报的达标评估报告如下:

房山区文化馆始建于 1987 年,位于房山区城关镇东大街 42 号,该镇是我区原政府所在地,是我区主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现有常驻人口 10 万,人口稠密。本馆地处该镇中心地带,学校等文化活动场所密集,馆内文化氛围浓重,无商业气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本馆主要功能用于群众文化活动,全年为群众免费开放,无出租房。我馆充分利用室内和室外场所,有机结合,提供全天候的文化活动场地。一是A座二楼综合展厅、非遗展厅全天开放,一楼的综合活动厅包括乒乓球,设施免费使用;B楼的老年大学活动室同时又是老年书法协会的活动场所;C楼的小剧场为馆办团队京、评、梆、黄梅戏四个戏曲团队提供每周一至周五的日常活动场地,以及每周五下午“文化周末大讲堂”针对乡镇文体中心文化骨干培训和晚上的“文化周末大戏台”专场演出;二是室外场所文化馆大院,根据活动需求,分别组成的早上的“健身广场、晚上的音乐广场”。

馆内常年活动的团队和项目有:京剧队、评剧队、房山书法家协会、乒乓球协会、太极拳队、太极扇队、交谊舞音乐广场等,文化馆从早到晚人流穿梭,活动内容丰富,根据活动的人群和活动内容需要,文化馆进行了合理的人员配置进行服务与管理,排查公共场所的安全隐患,定期进行消防及安全检查,在显著位置安装安全警示牌、进出口标识,在馆门外设有固定公示栏,在主楼大厅设立有各办公、活动场所分布图即提示牌,LED显示屏,各类厅室统一标识等,方便群众参与馆内各种活动。同时,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根据晚上音乐广场活动需要,文化馆特别设计,在A座、B座、C座都安装了楼宇轮廓灯,在院内的草坪四周安装了地坪灯,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文化馆整体环境整洁优雅,内部设计简洁、大方,设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外部环境绿树成荫,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整洁优美,厕所有专职保洁负责管理,清洁无异味。真正成为百姓最喜欢的文化活动基地,成为了房山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房山文化馆的基础设施设备如下:

1.馆舍:房山区文化馆馆舍建筑面积为 6594.42 平方米。房山区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用房建筑面积为 4657.8 平方米,达到总使用面积的 70%,符合评估标准。(群众文化活动用房建筑面积为 4657.8 平方米*0.65/馆舍建筑面积为 6594.42 平方米*0.65*100%≈ 71%)

房山办公区群众文化活动用房A座:综合活动厅面积 300 平方米、展厅面积 300 平方米、非遗展厅 45 平方米、多媒体教室 60 平方米、美术工作室60 平方米、志愿者工作室 60 平方米、综合教室分别为 60 平方米、60 平方米、61.7 平方米、56 平方米、56 平方米、舞蹈教室面积 74.5 平方米、跆拳道教室面积 60 平方米、多功能厅 57.5 平方米。

B座: 电子阅览室分别为 60.4 平方米、60 平方米、老年活动中心 56 平方米、书画协会工作室 60 平方米、音舞协会工作室 60 平方米、电子琴教室30 平方米、乐器室分别为 45 平方米、30 平方米、古筝室 50 平方米、摄影协会工作室 50 平方米、综合教室六为 60 平方米、钢琴室分别为 45 平方米、30 平方米、素描教室分别为 60 平方米、42 平方米、60 平方米、民间艺术协会工作室 55 平方米。

C座(小剧场):小剧场 660.4 平方米、小剧场 2 楼 25 平方米、戏曲合唱活动厅为 256 平方米。

后院平房属自建房,归房山区文化馆所有,无产权证,面积为 418.16 平方米。

良乡办公区群众文化活动用房分别为:多功能厅为 300 平方米、电教室为 300 平方米、综合活动室为 212.5 平方米、二楼开放式活动大厅 380 平方米。馆办团队活动室为两个,分别为 50、60 平方米。

第四次评估达标

文化部对房山区文化馆进行了第四次评估测评。房山区文化馆呈报自评报告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四年来,在国家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指导下,房山区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日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迅速提升,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稳步推进,不仅有效满足了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大力增强了文化民生,而且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新城新业新生活的“房山梦”,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强大正能量。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建成 28 年的文化馆主楼,始终是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全年 365天为民众提供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展览展示、文化讲座等多种文化服务。目前房山区文化馆设有城关、良乡两处馆舍,总面积达 6594.42 平方米,功能设置包括综合活动大厅,可供文体活动、文艺团体节目彩排;展览展示大厅,能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培训教室,开设有舞蹈、钢琴、电子琴、素描、书法等艺术课程;小剧场,常年举办各种文艺演出等。

2014 年,根据第二阶段“城南行动计划”实施要求,北京市发改委确定了加快房山区新的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工程。区文化活动中心位于长阳广阳大街,项目总投资 1.65 亿元,总用地面积 17125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27173平方米,其中文化馆面积 9263 平方米,内部功能设置包括:(一)宣传教育职能;(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三)辅导文化站和各种基层文艺组织的职能;(四)培养各种文学艺术人才的职能;(五)繁荣群众业余文化艺术活动,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艺遗产的职能;(六)组织各种群众文化艺术门类的创作职能;(七)管理、统筹、联络社会文化的职能。该中心将于2015 年底投入使用。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后,将有效整合区域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区级公共文化设施水平,是对区域文化实力的有力提升。

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快速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能力,是考察文化馆工作的重点,我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文化活动的普及,更关注文化活动水平的提高。2011 年至2014 年,年平均组织各种大型文化活动 16 场,组织培训 70 次(期),送辅导到基层 2000 次。在开展文化工作中,我馆积极推进三个体系建设,首先健全保障体系,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其次,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加强项目责任制度;还有,强化需求反馈体系,完善服务管理制度。

(一)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多年来,我区坚持打造亮点文化活动,经过近 8 年的努力,形成了文化周末大舞台、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世界读书日群众诵读活动、重阳节系列文化活动等,在区内、北京市、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1.文化周末大舞台。大舞台活动创始于 2007 年,2013 年获得文化部群星奖项目奖。“文化周末大舞台”系列活动分为主体活动和支撑活动,主体活动为“文化周末大舞台”主场演出,位于府前广场,分会场大舞台活动在19 个乡镇、街道开展;支撑活动为“文化周末大课堂”、“戏曲周末大戏台”、“金曲周末大家唱”、“电影周末场”、“周末相声俱乐部”。“文化周末大舞台 ”从 2007 年 29 场次,发展到 2011 年 378 场次,受益 37 万人次。因受洪水自然灾害影响,2012 年演出 268 场次,受益 26 万人次。2013 年演出 378场次,受益 40 万人次。2014 年演出 413 场,受益万人次。经过八年的坚持与打拼,文化周末大舞台系列活动已经成为房山民众每周最期待的文化项目,成为他们心中共同期待的同一首歌。

2.世界读书日群众诵读活动。

从 2010 年开始举办世界读书日诵读活动。五年来,每年确定不同的主题,诵读中华传统经典作品及原创诗歌作品,参与活动的都是来自基层的群众,包括学生、部队战士、工人、社区群众等。目前该活动已经成为房山区群众喜爱的品牌文化活动。2013 年至 2014 年两年,我国“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启动仪式均在房山举行,这也是对我区承担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能力的充分肯定。

3.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每年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从元旦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期间,有以传统戏剧文化活动为主的“文化大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观赏自己喜爱的戏曲,包括京剧、评剧、河北邦子等;有以关爱为主题的公益文化演出,全区的文化干部都参与到为拆迁、敬老院、残联、外来务工人员、监狱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的送文艺到基层的活动中,保证广大公民享受文化的权益;还有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的正月十五展示活动,该项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打造艺术精品。自 2014 年开始“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成为房山文化活动的一个突出转变。“政府搭台”切实发挥了文化部门的服务职能,发挥了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百姓唱戏”则充分体现了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重阳节系列文化活动。该活动是 2010 年我区重点打造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每年的活动包括登山、中国传统诗歌朗诵、书画笔会、品酒赏菊、以及为老年朋友健康咨询义诊等,每年的活动都有来自全区的 1000 名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随着品牌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全区群众积极投入到各类活动中来,带动了全区群众文艺团队的繁荣与发展,目前房山已有各类文艺团队 611 支,包括秧歌队、舞蹈队、戏曲队、朗诵团、合唱队、乐队、大鼓队、腰鼓队等等,文艺种类繁多,基层文艺人才层出不穷。2014 年,区文委开展了文化示范工程,评选出基层的优秀文化团队,发挥了基层文艺团队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搞好文化惠民演出。

为落实北京市文化节局“文艺演出星火工程”要求,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将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把精彩的节目献给群众,在每年 5 月至 8 月的整个夏季,我们的“文化惠民”演出都火热举办,每年演出都在百余场左右。

为搞好文化“惠民演出”,文化馆把舞台搭到村边地头,让政策宣传深入人心,使群众在工作之余、闲暇时间里享受到艺术带来的快乐。通过下基层演出,为广大群众展示精彩的节目表演,在为群众送去快乐的同时,演员们收获得更多的是在文化事业上的成就感,更体现了文化馆演职人员自身的价值,真正达到了文化下乡、情暖百姓、服务社会,心声交融的目的。

(三)提升文艺创作水平。

近年来,房山的文艺创作呈现了飞跃式的发展。2012 年,文化馆以“抗洪救灾、重建家园”为主题,创作了话剧《李方洪》情景剧《别哭,我的爱人》、快板《英雄赞》、朗诵诗《大爱无疆》、相声《风雨同舟》、舞蹈《用爱铸就》等多个文艺节目。2013 年,文化馆继续加大创作力度,创编的小品《伟大的青春》荣获戏剧类群星奖。另外,我区创作的朗诵《世界,请听中国朗诵》、器乐演奏《新编赛马》、歌曲串烧《唱响房山》、舞蹈《北京印象》等节目参加市文化演出,也广受好评。2014 年,我们在创作上推出了“拳头产品”——话剧《林则徐传牌良乡》,通过该剧的演出,进一步弘扬了优秀的历史廉政文化精神,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廉政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同年,还重点推出了我区首创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题材的音乐歌舞情景剧《菊花白》和《石匠号子》,艺术地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除此之外,还有展现群众新生活的群众舞蹈《喜迁新居》和《幸福生活》,描绘家乡美景的歌曲《梨花颂》,展现人民公仆新形象的音乐快板《执政为民我的梦》,充满爱国情怀的朗诵诗《中国梦·我心中的歌》和大合唱《中国梦》等。

(四)夯实文化基础。

为提升全区的文化发展水平,文化馆大力打造群众性文艺骨干队伍,为此首先抓好馆办团队建设,陆续成立了“海逸老年合唱团”、少儿合唱团、少儿舞蹈团、诗歌朗诵团、创办了房山区文学艺术协会、诗歌朗诵协会等组织。

在此基础上,2014 年,本着“服务基层文艺、提升艺术水平”的宗旨,以开拓创新的思路提出了“服务基层 2000 计划”,每年辅导老师下乡不少于 2000 次,“服务基层 2000 计划”以区文化馆、区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为骨干,同时聘请市、区优秀专业人才为顾问,面向全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部委办局、驻区部队,企业和学校等,以专业对口、业务指导、菜单式服务为主要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2014 年全区共派出业务干部 2756 人次,辅导培训 20000 余人次,辅导工作成果显著,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五)强化文化遗产保护。

房山,一直以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不仅文物古迹众多,而且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 2014 年底,房山区普查项目 225 项,区级名录项目 30 项,市级名录项目 8 项,国家级名录项目 3 项(菊花白酒记忆/杨家将穆桂英传说/京绣)。

为进一步推进和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每年的正月十五、文化遗产日和重阳节,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宣传日活动。在近三年的非遗活动中,2014 年的正月十五民俗文化暨戏曲展演活动,作为房山区2014 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的收尾,与往年相比,更突了公益性、多样性和创新性,而建立在“十大知名花会评选”基础上的 2015 年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节目展演暨“房山知名民间花会” 授牌仪式,更是集中展示了房山区民间花会的底蕴、风格与魅力。

(六)深入推进文化志愿者服务

文化志愿者“5285”工程是我区的特色活动,志愿者们分布在房山各个乡镇(街道),常年开展外来工作人员子弟的艺术培训课程,社会养老机构文化服务项目,文化活动志愿服务项目等。2013 年,该项目荣获了文化部文化基础服务年“示范项目奖”。

为夯实“5285 工程”,拓展服务内容,经过调研,2014 年成立了 5 个特色培养基地,分别是合唱、舞蹈等培训项目,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素质的基层文艺人才,在“5285 工程”平稳推进的同时,每年春节期间还组织书法志愿者到韩村河、张坊、长沟等乡镇开展“送福到家”活动。在参加正月十五民俗文化展演,参加文化周末大舞台等区内各类文化活动,参与应急救护、秩序维护、会务协调等方面的文化服务工作,真正的发挥文化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文化志愿者工作年平均派出 11740 人次,服务时间长达 17092 小时,被服务人次达到 48.5 万人次。

三、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结合区域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当前实际与未来需要,房山文化紧紧抓住打造文化强区和区文化中心历史建设的历史机遇,文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一)构建区级文化人才库。

房山区高度重视文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积极构建梯级文化人才架构。为破解文化人才发展的难题,我们坚持培训现有人才,引进拔尖人才,聘用社会人才的管理制度,使文化馆的干部队伍在知识结构、业务人员与行政人员比例等方面都实现了科学合理的人才架构,为房山区的群众文化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文化馆现有工作人员 40 人,其中业务人员 33 人,占职工总数的82.5%,有各专业的业务干部,涉及到 6 个业务门类,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24 人。2014 年,配合市文化局开展的基层文艺人才培训工作,我馆也加大了人才培训的力度,支持文化干部继续学习深造,加强基层文艺骨干的培训,在全区推选和培育文化示范人才。同时基础艺术素质业务培训课程的开办,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探索文化资源整合之路。

四年来,为了解决文化资源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问题,我区不断思考和探索文化资源的整合之路。2014 年,筹建处级文化事业单位“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该中心整合区文化馆、图书馆和电影中心的服务职能,确定便民、惠民、为民的服务理念和方式,营造亲切、温馨、愉悦的文化氛围,新馆整合了区域文化资源,科学规划中心布局,合理调配服务功能,统筹协调部门职责,精心设计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区文化中心在文化活动、群众阅读、艺术教育、市民培训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文化服务工作侧重文艺演出形式规模多种多样、文化服务时时配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文化志愿队伍更加壮大,并通过设立“市民大课堂”等形式,对市民进行各类“订单式”文化艺术培训,逐步构建起群众文化、建设、服务与展示的新平台。

(三)试行“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模式。

2014 年开始,随着房山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启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研究,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体系,试行“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模式,该项工作有利于建立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新模式,也吸引了社会上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房山区的文化工作中来,共同致力于打造文化强区。

今后,我区文化工作将按照文件精神,继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把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的“四化”主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并重,融入进息技术与组织管理等要素,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时代感,努力实现基层公共文化的均衡集约发展,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在提升全区人民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付出更大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强大的文化支撑。

四次达标评估工作,对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的房山区文化馆而言,既是四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四次严峻的考验。

四次评估达标,文化部派驻的评估达标领导小组及其专家学者们做出了相同的结论——房山区文化馆符合国家地区级一级文化馆的标准,并颁发了评估证书。

经历了四次达标评估的干部职工一致认为,房山区文化馆的达标评估,充分发挥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作用,促进了房山文化馆自身建设的健康发展,切实保障了房山区文化事业的全面推进。 Q0q4P4tgfR7n/5jj1IZZaFWxOAM9M4jihAKzUXFbXn1Hz1Sene+tgbdvTpZkxA9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