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以共感经营打造组织动态能力

陈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苹果公司讲席教授

本书是知识创造理论之父野中郁次郎教授的又一本力作。在长期的组织知识创新研究过程中,野中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了知识创造的SECI螺旋模型,即组织内知识通过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显化(externalization)、组合化(combination)、内隐化(internalization)的循环,推动知识的两种基本形式——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动态转化和螺旋上升过程。2021年,野中教授在深入总结过去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的知识场景需求,提出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企业应当重视“智慧”的创造,并强调高阶隐性知识对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本书中,野中教授提出的“共感经营”,是继知识螺旋、智慧创造之后又一种崭新的企业经营理念。

野中教授尖锐地指出,当前组织发展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硬化”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叙事型战略,开展共感经营,以进一步破解西方管理理论过于关注数据和信息、形成“分析式瘫痪”的不足。野中教授始终坚持人而非机器或技术是组织发展的核心,必须加强共感经营,形成和谐的知识创造环境,以不断激发每位员工的创造力,实现组织能力的持续提升。

野中教授的这一管理思想,一方面充分吸收了东方传统智慧的优秀之处,如中国古代巨儒孔子对知识的高度重视,提倡组织发展必须坚持孔子“温故而知新”的思想观念,不断开展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实现知识共创。另一方面,野中教授也充分吸收了日本哲学的相关优点,如日本近代哲学家西田几多郎“主观和客观合一”的纯粹经验理论,强调知识创造必须加强主体和客体的互动,“善”就是实现主客合一的意识状态,也是经由自我的发展完成的。可以说,共感经营是东方哲学应用于现代管理的绝佳呈现。

野中教授近年来也一直关注企业战略管理的转型,他认为传统的战略管理过于依赖环境分析,忽视了组织自身能力,特别是动态能力的建设。野中教授极为推崇大卫·蒂斯的动态能力理论,认为组织不断洞察未来变迁、加强组织柔性、提升技术柔性而形成的持续整合能力,是未来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为此,本书提出的共感经营也是组织构建动态能力的又一新途径。

总之,共感经营对于当代企业管理,特别是管理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字技术,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组织仍要把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产生共感作为重点,以实现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所提倡的“主体间性”合作。通过不断想象未来、加强叙事对话、与员工共创发展,以成为共感型领导,是微软、花王、本田这些优秀企业经营者的绝佳实践历程,也应是我国企业家、管理者的必修之路。 gLRwsVQIQnrvtle8o6n1L9/YD+TR//ofGQG/rkvraQy1f7Gqf2SzJoeS5CJMoGl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