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美索不达米亚式的教育也曾向东传至中国。毕竟,从公元前1世纪开始,安条克到西安的贸易路线就将两个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此后数百年间,驼队和商队在中亚大草原上跋涉,商人们带着各自的文化观念定期往返于各国都城之间。毫无疑问,他们打算将本国的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这是其公民责任和国家责任的一部分。
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国的正规教育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并没有受到美索不达米亚或其他地区的学校的显著影响。 在中美洲,早在15世纪哥伦布航海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者打开大门之前,玛雅学校和阿兹特克学校等主要面向贵族的学校就已经存在了。同样,外来文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根本不存在。至于美洲教育实践可能受到的外来文化的影响,有人或许会提出一种猜想:亚洲人可能在第一个千年的某个时候乘船横渡太平洋,来到现在的墨西哥或厄瓜多尔,或许是为了与他们有遗传关系的土著远亲进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学校教育的理念。然而,这样的猜想无异于异想天开,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
中国历史上的商朝存在于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当时的文献表明学校已经存在,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学校都要早得多。彼时的中国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想知道的更少,因而与外界的联系少之又少。至于中国与美索不达米亚是如何在几乎同一时间建立有组织的学校体系的,这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两个地方的人的基因同时被激活,产生了对学习和教学的渴望,这种渴望源自分子结构的魔力而非社会因素。那些坚持认为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的人会倾向于这种解释,尽管这种解释带有令人不快的优生学色彩。一个争议较少的解释可能最终会出现。从公元前1800年前后巴比伦尼普尔学校的建立,到公元前1500年前后中国古代学校首次被提及,这之间有3个世纪的时间间隔,或许足以进行某种形式的文化传播。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早期组织化教育逐渐从杂乱无章变为清晰有序。起初,教育由当地社区负责。父母们聚集在一起教授孩子们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如何种植、收割、屠宰、剥皮、制作和修补。技能的传承有助于确保家庭和社群的生存。只有当更大更稳定的社群开始大规模开展教育时,一些关于年幼的孩子应该学习什么的政策才会出现。到那时,信仰体系和民族起源神话无一例外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中国是佛教的教义以及孔子和孟子的学说,在印度是《吠陀经》( Vedas )、《摩诃婆罗多》( Mahabharata )和《罗摩衍那》( Ramayana )中的海量经文和诗词,此外还有由信仰各异的吟游诗人用希伯来语、梵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希腊语、拉丁语或英语编写的经文。所有这些都提供了道德、伦理和礼仪方面的指导,从而使现有的各种文化通过代代相传得以保留、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