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这里,你已经知道该如何帮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了。你可以做好榜样,并向孩子分享脑科学的相关成果。现在我们要换个角度,看看哪些事情是你最好别做的,否则可能会让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维。父母不要说“你是个女孩子,肯定适合学文科”之类的话。这种随意说出的话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我们不要用“刻板印象威胁”去干扰孩子的自我认知。
“刻板印象威胁”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克劳德·斯蒂尔(Claude Steele)等人通过实验发现的。研究此现象是心理学界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刻板印象”是指一个人仅依据他人身上固有的属性,如人种、性别、年龄等,来对其预先做出判断。比如“有些人种在运动方面就是厉害,而在智力方面就明显不行”“男生更擅长学理科”或“成年人的记忆力不如孩子”等。尽管大量研究成果已证明这些观点的荒谬性,但它们依然在社会上大肆流传。
“刻板印象威胁”的意思是,当一个人被某种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后,他(她)可能真会做出刻板印象里所描述的行为。比如“女孩子学不好理科”就是个广为流传的错误说法。总有女孩被这种说法所误导,于是她们果然学不好数学。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如果考前不去理会这些刻板印象,那么她们的成绩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研究表明,除了常见的人种、性别、年龄以外,刻板印象还有很多其他的载体,泛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养育孩子时,父母一定要摆脱刻板印象。如果我们总是给孩子贴标签,孩子又真的接受了这些错误的标签,那么他(她)的认知与表现就真的会受到束缚。
就拿文理科学习来说。如果一个孩子总听到别人说:“你只适合学文科,所以在数学上肯定不行。”听到这句话,孩子先是被绑在了文科的靶子上。然后又飞来一箭:学文科的人,数学多半好不了。如此一来,孩子就会信以为真,既然“学文科的人就是学不好数学”,那数学成绩自然每况愈下了。
记得我上高中时,很多学校在搞所谓的分级教学。学校会根据学生成绩的高低进行分班教学。一个年级里,相同科目下,会存在火箭班、平行班等不同的教学班。这不就是在给学生们贴标签吗?这样做很可能会让他们掉进固定型思维的陷阱。
最近,有学校反其道而行之,摒弃分级教学,对全体学生一律进行混班教学。这一做法成效喜人,孩子们的整体表现反而有了大幅提升。
研究表明,很多学校和父母都在以不同的形式,给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那些刻意设计出的教学规制,连同父母或老师的某些言行等,正在把孩子们拖入固定型思维的窠臼之中。
父母们不要让孩子受到自身客观属性(如性别、人种、国籍等)或过往经历的束缚。这些标签不仅会把固定型思维导入孩子脑中,更可能让刻板印象侵蚀孩子的潜力空间。请务必牢记,我们越是对孩子说“你真不是学习的料”,孩子就越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