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食材一进入青岛,当地人就会依照自己的喜好,为其另外起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俗名”或者说“外号”。比如太平洋鳕鱼就是青岛人俗称的“大头腥”。用当地方言讲出来,透着那么一股草根味儿。太平洋鳕鱼与大西洋鳕鱼、格陵兰鳕鱼同属最正宗的三大鳕鱼品种。
很多文艺青年以为的优雅迷人、常年出没于西餐厅的鳕鱼是大西洋鳕鱼,跟青岛的大头腥都属于鳕鱼。大西洋鳕鱼是英国炸鱼薯条的主要食材来源,英国和冰岛为了鳕鱼,曾三次开战,打了近二十年的仗。“啥,为了这货?”估计青岛当地渔民得知大头腥的“亲戚”竟然这么洋气、这么“高级”,得把笑声放大成“二踢脚”爆竹。
大头腥是青岛的平民海鱼,以底栖小鱼虾为食,是北方沿海出产的主要海洋经济鱼类之一,个大、味美、价廉,纯野生,产量大,蒜瓣肉很是实诚。每年进了腊月门,便会迎来大头腥的渔汛。这种以前不怎么被人待见的鱼,现在不仅被见多识广的青岛老饕普遍认可,甚至成为当季各大酒店的主打“硬菜”。
大头腥之所以突然扬眉吐气,除了因其是生长于冷水中的“野生货”,还没有实现养殖以外,还与目前捕捞与冷冻技术的进步有关,技术的进步改善了大头腥早年因为上岸时间太久而肉质发柴、腥味重的问题。这几年,市场上偶尔会出现活蹦乱跳的大头腥,也算是青岛海鲜市场的一件新鲜事儿。活的大头腥很是抢手,在一众“躺平”的鱼中甚是扎眼,一跃成为“网红”级的海货。
无名
大头腥的鱼肚子里有不少“货”,这是些什么东西呢?雌鱼的肚内当然就是鱼子了,雄鱼的肚内则是它的精囊。据说繁殖季节来临时,雌大头腥肚内能生出大量鱼卵,而雄大头腥则需储备大量的精子。在雄鱼死后,这些精囊呈固体状,被青岛人俗称为鱼花,也有叫鱼白或鱼面的,其实都是一种东西。
现在的大头腥可算被食客们“玩坏了”。顶级新鲜的,一定要切成日式生鱼片,吃它个酣畅淋漓;没有那么新鲜的呢,便做成鱼片,要么涮,要么做成沸腾鱼或酸菜鱼;整条大头腥呢,照样可以仿照经典淡水鱼的吃法,做成香气四溢的烤鱼;当然最常见的,则是青岛人的家常烧大头腥,一般的做法是将鱼切成段,与豆腐同烧,这两种食材的味道彼此交融渗透,散发出迷人的味道,这道菜是春天最美味的家常菜之一。
大个头的大头腥太适合“搞事情”了。乐得搞花样的年轻人,则将大头腥玩成了情调,模仿西餐的做法,将大头腥煎制后,挤上柠檬汁,味道十分清新;不厌其烦的老年人,干脆在鲅鱼没有上市前,将对鲅鱼的无限情愫注入大头腥,将其厚实的鱼肉剁成肉馅,做成大头腥饺子和大头腥锅贴,味道完全不输经典的鲅鱼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