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信息几乎都将扒皮鱼和剥皮鱼视作一种鱼。在海洋生物专家那里,这是属于近亲的两种鱼。扒皮鱼的学名为绿鳍马面鲀,剥皮鱼的学名则叫作单角革鲀。两者从外形看,都为长椭圆形,体态相仿、模样相近,都属于近海底层鱼类,外面如同盔甲一般的皮都需要剥去才能食用。
当下,市面上的海鲜恰似暮春百花盛开,但唯独扒皮鱼和剥皮鱼仿佛在一夜之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偶尔在青岛市场上出现,价格也不便宜,顾客多是中老年人。对他们来说,与其说在吃一种新鲜的滋味,不如说是在吃一种回忆和情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扒皮鱼和剥皮鱼是青岛常见的海鱼,那时候海水养殖不甚发达,这两种鱼是仅次于刀鱼的经济鱼种,百姓俗称为面包鱼。在计划供应时代,面包鱼也是平时可以敞开购买的鱼之一,一斤的价格只有一毛钱左右。老百姓通常买上几十斤,回家狠狠地红烧一顿,让家人大快朵颐一番。剩下的则剥去外皮,加盐风干,做成冬日的储备食物,慢慢享用。
那时候的冬天,北方几乎家家户户都生炉子。炉子可算是复合型家用大件,功能集现在的暖气、燃气灶、电热水壶、烤箱于一体。可取暖、可做饭、可烧水,炉灶下接煤灰的空间可以烤地瓜、烤芋头。在烤类似馒头片、包子、面包鱼干这样精细的食物时,一般在炉子上方搁置一个铁架子,防止食物被煤灰弄脏和烤煳。
在老一代青岛人的印象中,面包鱼干与诸多美好的记忆有关。那时,冬天的应季食材不过是白菜、土豆、地瓜和萝卜。于是,就有很多人家在秋天面包鱼上市的时候,腌渍和储存了很多这种鱼干。冬季,外面冰天雪地,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一边烤馒头片一边烤面包鱼干。在炉火明明暗暗间,加热烤制后的鱼干散发出一种甜美而隽永的焦香。多少年里,很多人在阅遍无数美味后,依旧怀念当年的鱼干,怀念这种就地取材的美味智慧。
这几年随着重庆火锅的走红,剥皮鱼作为吃重庆火锅必涮的几道菜之一,又成为新晋网红。虽然市面上统称在重庆叫耗儿鱼的食材为剥皮鱼,实则这种鱼混合了扒皮鱼和剥皮鱼两种鱼,也是很多内地火锅采用的海鲜食材,多产自南方海域,被剥去皮后冷冻,作为一种类似鱼丸、虾丸的快餐火锅食材,供应全国。
不过,在青岛人这类嘴巴刁钻的沿海人吃来,耗儿鱼的滋味几乎上不了台面。不知冷冻过多久的鱼,早已失去了鲜鱼特有的品质与味道,全靠重庆牛油火锅的“麻、辣、油”,慢慢唤醒海鱼特有的鲜美。不过,在众多调味料的“围攻”下,耗儿鱼也不过等同于黄喉、百叶这样的荤类食材,以涮的方式满足食客的初级要求。
扒皮鱼和剥皮鱼还可以做成烤鱼片,由于这两种鱼只有一根主刺,油脂丰盈,丝丝鱼肉仿若螃蟹肉,倒也是海鲜小食中的一抹清流。
扒皮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