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典战例

诸葛亮从哪里借来的东风?

唐代诗人杜牧曾经这样咏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的题目叫作《赤壁》。诗的大意是说,如果不是诸葛亮借来东风,帮助周瑜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那么曹操就会占有长江中下游的大片土地;而孙策(孙权的哥哥)的夫人大乔和周瑜的夫人小乔,也很可能被掳掠到北方的铜雀台。

东风或者东南风,并不仅仅是指从某个方向刮来的风。在中国的传统历法和古典诗词中,东风往往是春风的同义词,东南风则特指阳春三月温暖的春风。请注意,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建安十三年(208年)的冬天。那么,问题来了:在那个寒冷刺骨的深冬,诸葛亮从哪里借来了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呢?

在赤壁之战爆发以前,荆州牧刘表已经病逝,他的小儿子刘琮以继承人的身份向曹操投降,但没有告诉驻扎在樊城的刘备。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曹操的大军越过宛城,进入荆州境内。刘备大吃一惊,只得连夜带着部属向南方逃亡。曹操亲自率领五千名精锐骑兵追赶,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在长坂坡(今湖北省当阳市附近)追上了刘备。刘备抛下妻妾和子女,带着张飞、赵云和诸葛亮等几十名部属骑马死里逃生,前往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附近)投奔刘表的大儿子刘琦。

曹操当然不肯放过刘备,但他的目标已经转向了东吴的孙权。他给孙权写信说:“我近来身负皇帝的使命,征讨桀骜不驯的罪臣。我的军旗刚刚指向南方,荆州牧刘琮就很识趣地归顺了我。现在,我已经在长江两岸准备了八十万水军,想跟你在东吴的地面上一起狩猎。”孙权接到信,给他的幕僚们看,他们一个个吓得脸色大变。

严峻的时刻到了,如果孙权和刘琦也像刘琮那样选择投降,对于走投无路的刘备来说,那就只有一个字:死。就在那时候,诸葛亮自告奋勇站了出来,对刘备说:“情况紧急,请您派我去向孙权将军求救。”

转机就是从诸葛亮的那句话开始的。时值冬天,刮的是西北风和北风。曹操的大军从北方来,恰好象征着威刑肃物的西北风和北风。那么,诸葛亮有什么神通,能够在大势将去的关键时刻,把西北风和北风转变成神光万里的东南风和东风呢?

诸葛亮到了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开始了他的“借东风”之旅。在舌战群儒之后,他成功说服了孙权。奇迹出现了,整个东吴的舆论,竟然从主张投降转为力主对抗。

接着,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周瑜也到了。孙权便下定决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自带领一万多人,从水陆两路出兵,与刘备合力迎战曹操。

同年十二月,东吴的水军和陆军按照既定计划赶到赤壁会师,刚好遇见曹操的水军,便当机立断,快速发起攻击。曹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得撤退,在长江北岸的乌林安营扎寨,与孙刘联军对峙。

根据《三国演义》的讲述,诸葛亮在最关键的时候登上祭坛,不可思议地向天神借来了东南风。然而,根据历史气象学的资料,赤壁所在的长江中游地区,冬季虽然寒冷,但多以静风和微风天气为主,不太可能出现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因此,这有很大概率是一种文学虚构。诸葛亮的“借东风”很可能只是一次战前激励。他把《孙子兵法》里面“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的理论,变成了效果惊人的实践。至此,全体将士的心态完成了从犹豫不决到决一死战的转变。

《三国演义》中接着写道,老将黄盖乘着诸葛亮借来的东南风率先发起了火攻。从大概率上讲,那天很可能是静风天气。所谓东南风,其实是一个比喻,指的是东吴的将士们志在必胜和义无反顾的信念。

熊熊的烈火燃烧起来了,从江边的曹军水寨,轰轰烈烈地蔓延到岸上的陆寨。孙刘联军的各路将领也立即率军跟进,奋勇向前,杀得曹军大乱。曹操惊慌失措,只能带着残部从华容道退回江陵。赤壁之战也因此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曹操失去了平定江南和统一全国的机会;而刘备也在死里逃生之后东山再起,并在之后与曹操、孙权一起演绎出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

七百里连营是如何崩溃的?

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登坛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同年七月,刘备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发起了夷陵之战。根据《孙子兵法》的理论,这场战争刘备一方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那时候,刘备满腔怒火,急于报仇,并没有思考“道”的问题。刘备四月份才刚刚称帝,七月份就发动了战争,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不可能得到臣民们倾心的认同和支持。但刘备的情绪非常激烈,甚至连他的爱将赵云也无法劝阻他出兵。

东吴大都督陆逊紧急奔赴前线抗击蜀军。他仔细研究长江三峡地区的地理形势,然后根据“实而备之”和“强而避之”的兵法原则,果断带领全军将士退守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东南),把夔(kuí)门(即瞿塘关)以东的峡江地区全部让给了刘备。

次年二月,刘备率领主力到达夷陵。陆逊这时早已做好准备,严防死守。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所谓七百里连营是一种很夸张的文学虚构。但事实上,从夔门到夷陵之间的长江水路大约就是七百里。复杂的地形和漫长的后勤补给线路,使得刘备不得不沿着长江的山岸设置了几十座营寨,形成七百里连营的壮观景象。当间谍把情报传递到洛阳,魏文帝曹丕脱口而出,惊呼道:“由此看来,刘备不懂军机,哪有用七百里连营克敌制胜的道理呢?”

双方相持到六月,刘备始终没有找到克敌制胜的战机。暑季已经到来,长江水面特有的湿热,让蜀军将士不胜其苦,斗志涣散。刘备无可奈何,只得命令水军舍舟上岸,到树荫浓密的山林中安营扎寨。这样就给陆逊发起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所有部署都已就绪,到了晚上,陆逊以火攻发起突袭。一时间,火势猛烈,把蜀军大本营烧成一片火海。吴军大将朱然率先突破蜀军布防,与韩当分两路包抄涿乡,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接着,潘璋又一举击败了刘备的爱将冯习。诸葛瑾、骆统、周胤和孙桓等部也纷纷得手,把蜀军的阵线撕成了碎片。刘备急忙向西撤退,逃到马鞍山据险自卫。陆逊立即调兵遣将,从四面围攻马鞍山。可怜刘备空有七百里连营,却因为山路崎岖险峻,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被陆逊打得溃不成军,只得连夜突围逃遁,逃回了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北)。

经此一战,陆逊以“多算”胜“少算”,大破蜀军,收获战船和其他各种军用物资不计其数。所谓“火烧连营七百里”,是用来形容刘备在大本营崩溃以后遭遇的一连串危机和失败。刘备也因此悔恨交加,一病不起,最终病逝于白帝城。

读兵法 长智慧

○ 从良知中看到真理

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是符合“道”的,陆逊火烧连营也是符合“道”的。“道”是什么?“道”就是真理,“道”就是正义。

问题是,每当战争爆发,作战双方都会声称自己是正义的,甚至双方的军人和老百姓也都这么认为。就好像两个人吵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是“道”,或者什么是真理和正义吗?

孙子没有对这个“道”做过多的解释。“道”,或者说真理,是解释不清楚的,但可以通过我们各自的觉悟看到它。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说:“致良知。”觉悟就是良知,每个人都只能通过他自己的良知看到真理。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说是一千个读者,就是两个读者也很难达成共识。共识是什么意思呢?不是互相迁就,而是同时从一件事物中看到了真理。

良知也意味着智慧。例如曹操,他的狂妄自大使得他远离了良知,结果就在赤壁之战中以优势落败。还有刘备,他的急躁也使得他远离了良知,结果也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七百里连营。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前秦的国君苻坚发兵进攻东晋,与东晋军队在淝水交战。战前,苻坚狂妄骄纵,以为可以像疾风扫落叶那样,一举荡平东晋。战争开始后,前秦军队稍遇挫折便崩溃逃跑,以至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苻坚最终也是以优势兵力落败。

任何情绪都会让我们远离良知,无论是狂妄、急躁、恐惧,还是忧伤。那么,要怎么做,才能像王阳明那样“致良知”呢?这是一个非常玄妙的哲学问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 oyxSnX1HGDOl/Ww/2c3LSz9K3FiGFotTedirZxtoTCwOZ1jrXMg3axLa5cena9f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