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雁山

南宋|王十朋

三宿山中始出山,
出山心尚在山间。

浮名夺我林泉趣,
不及高僧一味闲。

雁荡山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沈括赞其“天下奇秀”,重点在于一个“奇”字。在雁荡山留下名篇的诗家不在少数,其原因除了奇秀的风光引人入胜外,还在于雁荡山地处浙东唐诗之路和瓯江山水诗路的交界点,是浙闽通衢的要道,自古设有官方驿站,无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从这里经过、停歇。

【一】

这些诗家和画者,将雁荡山的美通过诗画带出了深山,并在天下流传。

南宋诗人王十朋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与其他诗家有所不同的是,他是乐清本地人,对雁荡山怀有浓烈的思乡之情,他也是雁荡开山以来第一位以大量诗篇吟咏此山的诗人。

据相关记载,王十朋少时聪颖强记、勤勉奋进,19岁时就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24岁时名震浙南文坛。34岁第一次赴太学,途经雁荡山,被这里的风景吸引,连着游览三日,离开时依然依依不舍,由此写出了名篇《出雁山》,叹息自己为功名奔忙,羡慕山中僧人闲云野鹤的生活。

雁荡山奇峰异景

王十朋无论是赴京还是返乡,多次行经雁荡山。每次到来,面对同样的山水,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思绪,或赞叹雁荡山奇景,或借着笔锋表露科考必胜的决心,或取雁荡山的“雁”字寄托思乡之情,甚至因赶路错过了雁荡山也要作诗一首以表遗憾。

王十朋似乎将雁荡山当作自己无话不说的好友,每次相见都像在分享喜悦或苦闷。雁荡山因高昂挺拔的身姿化作了他心中刚直不阿的象征,一直影响着他为人处世的风格。

王十朋一生留下有关雁荡山的诗篇不下40首,可以说雁荡山伴随了王十朋一生,而王十朋也为雁荡山创造了一座令后世仰望的诗词高峰。然而,纵然他有如此的才气,面对雁荡山的雄伟奇秀和千姿百态,也不禁发出一声感叹:“愧无笔力助庄严!”

【二】

雁荡山景区很大,被分为几个子景区,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大龙湫、灵峰和灵岩了。

大龙湫记

元|李孝光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大乍小,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

雨季时节来到大龙湫的李孝光,被倾泻而下直捣湫底的银龙瀑布深深震撼,水量磅礴,以至于躲进附近的庵堂还是会被水沫溅湿,而次年十月再来时,瀑布便轻薄如青烟了。

丰水期的大龙湫瀑布(胡安明 摄)

2023年,雁荡山的枯水期来得要比往年早一些,灵岩的小龙湫仅剩石壁上的涓涓细流。而到了大龙湫,远远望去,瀑布像袅娜的云烟弥漫在岩石间,随风摇摆,轻盈极了,走近了才渐渐听到水声。

再轻的水流,借了高山的势,落地时也会变得沉重,一会儿拍打池边岩石,一会儿又如急雨落入潭中,激起成片的密集的水花,不停变幻着形状,形成一曲流淌的韵律。这韵律的节奏像水里游走的沙丁鱼群,又像天上盘旋的惊鸟。

枯水期薄如轻烟的大龙湫瀑布

俯瞰大龙湫

在大龙湫,不仅可以欣赏自然山水的奇妙变化和灵秀韵味,还可以探寻附近遍布的名家游记石刻。曾在这里留下文字的徐霞客、汤显祖、袁枚等人,看到的是形态各异的大龙湫,变化万千,却又遵循着亘古不变的规律。正如许宗斌在《雁荡山》里所写:“翻江倒海、雷霆万钧的是龙湫,淅淅沥沥、潇潇洒洒的是龙湫,飘飘悠悠、缠缠绵绵的是龙湫,四时各异,晨昏各异,阴晴雨雪各异。”

直到今天,对大龙湫瀑布最好的总结恐怕依然是“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也就是说,只从诗文中读是不够的,终究还是要去现场看一下,而且,一百个人定会看出一百个不同的大龙湫。

瀑布落入龙湫后变化万千的形态

【三】

雁荡群山中灵峰奇石不少,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座移步换形、一步一景的剪刀峰。

汤显祖在遂昌知县任上时游历雁荡山,写下了《雁山迷路》:

借问采茶女,烟霞路几重。

屏山遮不断,前面剪刀峰。

当时的雁荡山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开发成成熟的景区,没有完善的设施和铺好的道路。汤显祖进入雁荡山后,只觉得层峦叠嶂,乱峰林立,看不清前路通往何处。古代没有导航,正巧碰到在茶田中劳作的采茶女,于是汤显祖上前问路。采茶女对地形比较熟悉,宽慰他说,山峰虽易迷人眼,但道路并不复杂,看到眼前的剪刀峰了吗?过了那座峰就到你想去的地方了。

鸟瞰剪刀峰

从茶田望剪刀峰

剪刀峰

今天的大龙湫景区也有一片茶田,站在茶田处也确实可以看到剪刀峰——孤立在群山之间,顶端像是用鬼斧从中间劈开。从茶田的角度看,被劈开的两爿微微交错,像极了剪刀的外口面和里口面。读过汤显祖这首诗的人,此刻在不经意间好像与汤显祖实现了时间的跨越,对其诗中的意境有了非常直接而奇妙的感知。

除了地方官员,汤显祖的另一重身份是剧作家。温州是南戏故里、永嘉昆曲之乡。巧合的是,从温州归去的汤显祖辞去了遂昌知县的职务,回到江西老家潜心创作去了,这才有了传世佳作《牡丹亭》的问世,其中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

每当春回大地,听到《牡丹亭·游园》中那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又有谁能想到汤显祖在温州雁荡山的这段奇妙经历呢?

【四】

穿过灵岩寺一路向上,眼前突然出现一座巍然兀立的孤峰,那就是卓笔峰了。

继续向上到达小龙湫瀑布顶端时,有一凉亭供来往游客休息。坐在凉亭下,峡谷风穿过,疲惫尽得消解,而此时你会发现,十几分钟前看起来还高不可攀的卓笔峰,已经被“踩”在脚下。

这种感觉就像现实生活中,虽艰难却抱着某种信念坚定前行,蓦然回首时,发现当时的困难已经不再是困难了,一切都已风轻云淡。

雁荡山有46个洞,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合掌峰缝隙中的观音洞,以及深藏洞中依势而建的千年古刹。合掌峰,顾名思义,远看像虔诚祈祷者合在一起的手掌,手掌中心留下了一条窄窄的缝隙。缝隙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然而这样一个狭长逼仄的空间里,却有一座九层楼阁,其最顶层供奉着观音像。

卓笔峰

合掌峰

远望观音洞,只觉得建筑隐匿在深处,恐怕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不见阳光的,氛围也很可能十分压抑。然而,走进观音洞,沿着逶迤而上的石阶来到第一层平台,你会发现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合掌峰地势高,对面几乎没有更高更大的山峰遮挡,哪怕在下午3点时,散射光也足够明亮,凭栏处更是视野开阔,正对着远处的双笋峰。洞内凉风习习,可谓是夏季绝佳的避暑之地。

抬头向上看去,罅隙逐渐缩小,直到细成“一线天”。正恍惚间,忽觉有丝丝缕缕的水流从高处落下。仔细一看,源头正是岩石顶端的缝隙处,水流的去处是下方的水池,池中一块巨石上刻有“心”字,时时刻刻被水冲刷着,池名“洗心池”。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站在池子旁边,再一次心生感慨。

洞中观山

洗心池

据寺庙里的僧人说,雨季时水流成瀑,而群峰间雾气缭绕,庙宇仿佛天上宫殿。古时人们对高山存有敬畏之心,认为山中有仙灵居住,将庙宇建在这幽境仙乡,或许真能与神仙对话,参透道法自然的天地之理。

不过,让很多人感到震撼的还不是鬼斧神工的合掌峰,也不是重楼叠阁本身,而是这样的建筑形式和设计巧思,是自然奇观与建筑奇观的和谐统一——山洞庇护了这里的人,而这里的人也给这山洞带来了别样的生气。 MjLrEV4s5Qj4OCeCCOybFQi1pTisKmtgMjH1kMYVCfXNRBbsQbIVX2Okgdfy9s1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