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的这首诗经常被拿来论述大运河的历史功过,被认为是对京杭大运河相对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在对包括杭州拱墅区以及杭州市的运河沿线地区的城市发展有所了解后,对大运河会有更复杂也更积极的认识——若没有大运河的开通,恐怕就不会有古代杭州城商业与文化的繁荣与跃迁,甚至整个江南都会暗淡不少。

【一】

谈到运河功效和文化,便不得不说拱宸桥。作为京杭大运河南端的起点,拱宸桥可谓大运河上最耀眼的明珠之一,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来看,还是从文化和经济意义来看,都有其特殊性。

“以政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拱宸桥的名字不但富有寓意,而且一语双关。“拱”既指拱形桥,又有“众星拱之”的拥戴之意。该桥不仅造型文雅,更是与运河、行船以及周边的景致一起,构成了一幅颇具诗情画意的江南运河图景。桥不仅作为一座桥而存在,还是一种人文景观和文化地标。

不过,有些可惜的是,拱宸桥没有“生”在中国诗词发展最为辉煌的唐宋时期,不然的话,吟诵它的诗词应该数不胜数。

拱宸桥夜景

据《杭州府志》记载,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明代时漕运繁忙,而拱宸桥所处的地段最开阔,故成为漕运的重要集散点,百姓只靠舟楫来往两岸显得十分不便。

事实上,贯通东西的拱宸桥建成后,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更推动了两岸的发展,成就了人烟阜盛、商贾云集的盛景。

“十里银湖墅”,市井繁华地。自运河开通以来,杭州百姓依水而居,因水而兴,从武林门至拱宸桥的湖墅一带便从“湖中村落”渐渐发展为水陆要津、物产集散之地,夕阳时“樯帆卸泊,百货登市”,入夜则“篝火烛照,如同白日”“熙熙攘攘,人影杂沓”。

正所谓“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400多年来,拱宸桥成了运河兴废和城市兴衰的直接见证者,并将自己“活”成了运河沿线以及杭州城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水运虽已不似古时兴盛,但以拱宸桥为中心,桥西直街、小河直街和大兜路依然是热闹繁华的生活、商业与艺术街区,以前的沿河老房蝶变为现在优雅的茶馆、咖啡店、书店与文创店等。

在桥西直街闲逛,可以选择一家咖啡店,在靠窗的位子坐下,明净透亮的大玻璃窗正对着运河,或可看到观光游船从河上悠然驶过,这情景让咖啡都多了几分特殊的味道——一半是现实的静好,一半是历史的时光。

【二】

将“秀色可餐”发挥到极致的还有小河直街。该街位于杭州城北,是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的交汇处,为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心。街道依河而建,一河两街,保留了许多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粉墙黛瓦,井屋鳞次,多采取“下店上宅”的营造方式,即临街一楼是商铺,二楼是居所。而原住民的原址回迁,也给小河直街增添了更多的烟火气。

桥西直街上的书店与咖啡店

这是一条“年轻”的老街。虽然历史悠久,但总能抓住时下最流行的元素来丰富自己的业态,从“围炉煮茶”到“茉莉花灯”再到“杭州版簪花女”,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而且,直到今天,这条街道还在不断生长着。与之前商业区的范围只有小河两岸相比,现在小河直街的规模已经向外扩张了一整圈,附近甚至增加了一条仿古建筑商业街。

和杭州其他历史街区比起来,小河直街的特别之处在于,由于处在景区的“内街”,对于店铺“外摆”的控制并不是很严格,店家可以在不妨碍通行的情况下,用绿植、装饰品和自己的商品装点门面。于是,商店门面成了店主比拼的舞台,几乎每家店铺都对自己的门头用尽心思,从而使门口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展览,引来不少游客驻足拍照,整条街也显得琳琅满目、热闹非凡。

小河直街

小河直街上各具特色的小店

小河直街

小河直街游船品茶

小河直街当然是悠闲的。在这里,茶可以坐在茶馆里喝,也可以坐在乌篷船里边赏景边喝。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在乌篷船里喝——微风和煦,阳光斜斜地洒进船舱,玻璃茶壶中的红茶在阳光下呈现出诱人的琥珀色,一杯下肚,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在小河直街,原住民不只有人类,还有猫,它们甚至会大摇大摆地在街上散步,毫不设防地睡在窗边。如果到一家叫“后院有海”的餐厅吃饭可要小心了,当你吃饭的时候,可能会有“猛兽”突然从头顶的歪脖树上俯冲下来——原来它是这家餐厅的常客,院子里有为它备好的口粮,它是玩累了回来吃饭的。

【三】

就像大运河不只属于历史和古代,拱宸桥和它所在的拱墅区也不只属于历史和古代。

商贸繁华的运河两岸也孕育出了传统手工业和近代民族工业,杭州的第一盏电灯、第一条铁路、第一家邮局和报社,都“出生”在拱宸桥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又建起了麻纺厂、棉纺厂、丝织厂等。这些工厂不仅解决了成千上万人的就业问题,更是开创了一种颇具年代感的生活方式,一系列场景和画面让几代人的记忆都挥之不去——听当地人讲述,在工人换班时间,浩浩荡荡的人群会从拱宸桥上经过,桥东的街市更是聚满了吃饭、采买的居民,好不热闹。

但时光从不会为谁停留,时代的发展也让这些工厂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不过,与运河旁的那些明清时期的老建筑,以及运河上安静的拱宸桥一样,在新的发展阶段,这些厂房也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发挥着新的价值,华丽转身为博物馆、展示馆、文创园。如今,它们不仅成了杭州的文化新地标,也成了记录城市转型发展的“活态纪念册”。

在拱宸桥旁500多米的范围内,竟聚集了五家博物馆、一家传统手工艺活态馆,其中的运河工业三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都是由原来的老厂房和旧仓库改造而来。

逛完这些博物馆,你会发现在那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日用品背后,原来有那么多有趣的冷知识,比如伞的制作灵感竟然源自祖先想要造一所可以移动的房子,从而能时刻遮阳挡雨,而扇子在越剧中竟然是表达角色情感的重要载体。

杭州手工艺活态馆

杭州手工艺活态馆

中国伞博物馆

三座工业博物馆适合搭配着旁边的活态馆一起游览——活态馆聘请了纸伞、画扇、竹编、制香等非遗手工艺的许多大师,走进活态馆,我们不仅能看到整个制作工艺和流程,也可以自己动手尝试,感受手工的快乐。

比如,可以花半个小时在竹篾馆学习制作竹编风铃,24根平平无奇的小竹棍与2根细线,巧妙地交织排列,一只立体螺旋状的风铃便编成了。微风轻拂,旋转的风铃发出流动的旋律,那一定是你从来没有听过的风铃声。

与小河直街仅一条马路之隔的小河公园,也是由冰冷的工业区转型而来的,并成为温暖热闹的城市会客厅。河边矗立着的大型储油罐也完成了艺术性改造,铁皮罐体上被开出大大小小的孔洞,阳光从这些孔洞穿过,油罐内部群星璀璨,身处其中,我们宛若置身银河——不知这是谁的创意和设计,其内心一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银河星辰吧!

小河公园油罐

油罐建筑内部

被一束光聚焦的杯子

其中一个被改作餐具商店的油罐中,一面墙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马卡龙色的杯子,对面的孔洞透过的一缕阳光,恰巧投射在一只杯子上,眼前的画面顿时有了生命力,那只杯子就像主角一样站在了舞台的聚光灯下。

建筑师贝聿铭曾说:“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旧的痕迹,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记忆。”岁月流转,江河不息。杭州市拱墅区的实践告诉我们,对城市记忆的保护既不能太保守,也不能太颠覆。最难的,也最重要的,是在新旧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以建筑为载体,又超越建筑载体,以街区为场景空间,又超越街区场景空间,通过创意化的营造与运营,让新的业态和体验在历史的空间中不断生长,用真实的生活来激起曾经的记忆,成就活态的文化赓续。这里的一切,是旧的,也是新的,是文化的,也是生活的。 y6ZpDRlokD09rzGurYQYIB9Xg1gKwdo1k6p5jcZkMG9wG1Vt0FmOrNSFMnTrC54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