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蜀汉的权斗:盘点刘备的遗产

关羽大意,荆州落败,黯然身死,由此带来了连锁反应,使刘备初具规模的霸业遭到重创,由荆、益二路进军取中原的战略泡汤。关羽落败的直接冲击,就是孟达叛离,东三郡落入曹操之手,导致益州的战略空间急剧收缩,在未来的三国争霸战中,陷入不利的局面。

东三郡指房陵(今湖北房县)、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城(今陕西安康)三郡,此地处于今陕西、湖北交界处,被秦岭、巴山、武当山、巫山所阻,地势险要,崇山峻岭易守难攻。东三郡乃四塞之地,但境内水路发达,地处汉水、长江之间,北通汉水,西临汉中,南接长江,东通襄阳。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张鲁割据汉中,控制上庸地区,此后随着张鲁降曹,此地区也转入曹操阵营。建安二十四年(219)夏,刘备夺取汉中后,立刻发起上庸三郡之战,命孟达等攻打上庸。孟达乃扶风郡人,其父当过凉州刺史,也是高官之后。孟达与同郡友人法正一起投奔刘璋,却未被重用。

建安十六年(211),为应对汉中张鲁,刘璋请刘备入蜀,由法正、孟达各领兵二千相迎。此期间乃是刘备、刘璋的蜜月期,日日宴饮欢歌,也结下了酒肉之情。至刘备取得益州后,孟达成为宜都郡太守,得到重用。

建安二十四年(219),孟达领军攻打房陵,展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率军从宜都郡出发,先沿长江从秭归(今湖北秭归)登岸,翻山越岭,直抵沔水(汉水)上游,沿河谷下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被杀。 蒯祺属荆州大族蒯氏,乃诸葛亮的姐夫,其妻便是诸葛亮的大姐。

至于诸葛亮大姐在此场战事中是否被杀,史无明文记录。诸葛亮之姐嫁给蒯祺,出自《襄阳耆旧记》,“(蒯)钦从祖祺妇,即诸葛孔明之大姊也” 。蒯钦其人在《晋书》中也有记录,乃西晋权臣杨骏之姑子,“少而相昵”

孟达将要进攻上庸时,刘备命养子刘封领兵从汉中出发,经沔水浮江而下,统领孟达军,会攻上庸。孟达到底是新加入的,刘备还是不大放心,故而以养子刘封统兵,加以监督。上庸太守申耽、申仪兄弟乃是地方豪强,本为墙头草,见刘备兵势浩大,就举众投降。此战后,其他人都得到了封赏,唯独孟达未得封赏,后世推测,约是与诸葛亮有关。孟达立下大功,却未得赏赐,知道自己在刘备集团中地位尴尬,心中已怀不满。

《三国志·费诗传》中有记录,孟达投奔曹操阵营后,诸葛亮切齿痛恨,曾建议刘备杀掉孟达妻儿,只是刘备未曾听从。诸葛亮自幼父母双亡,兄长诸葛瑾离家前往江东发展,诸葛亮由其姐一手带大,二人相依为命,感情至深。孟达用兵时,刀剑无眼,杀了蒯祺之外,非常有可能杀了诸葛亮大姐,由此“明公切齿,欲诛达妻子”

诸葛亮恨孟达,刘备也恨孟达。刘备夺取上庸三郡后,命养子刘封坐镇。刘封年轻气盛,驾驭不了孟达及降将申耽、申仪兄弟,又与关羽存在矛盾。当关羽围樊城时,请刘封、孟达发兵助战。刘封、孟达二人却不承关羽之命,“刘封、孟达以及申氏土豪势力彼此牵制,相持不下,当是刘、孟不助关羽攻襄樊的客观原因”

至关羽战败身死,刘备由此忌恨刘、孟二人。刘封、孟达与关羽不和,刘、孟之间也因争夺权力产生矛盾,刘封一直找机会要对付孟达。孟达不见容于刘备集团,于建安二十五年(220)秋冬,率部曲四千余人投降曹丕。部曲在汉代是军队的组织形式,至三国时期,部曲指私人武装,且耕且战,地方豪强往往拥有成千上万的部曲。孟达降曹之前,还来了个“表辞先主”,阐述自己的无奈。不过孟达很是直白,云“臣诚小人,不能始终” ,倒也是个坦坦荡荡的小人。

曹丕顺势遣夏侯尚、徐晃与孟达一起进攻上庸。刘封军屯驻上庸,因山道险难,以为曹魏不会派兵来攻,防守松懈。夏侯尚、孟达出奇兵,一战而克上庸城。地方豪族、西城太守申仪又率军叛乱,大破刘封,刘封狼狈逃回成都。申仪叛变后,其兄上庸太守申耽无奈,只得降了魏国。

诸葛亮忧虑刘封刚猛,恐日后难以驾驭,建议刘备将其铲除,于是将刘封赐死。刘封,本罗侯县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刘备至荆州时还未曾有后,收养刘封为子。长沙刘氏、寇氏都是大族,通过收养刘封,也可争取名门支持。诸葛亮劝杀刘封,此举也屡被后世所诟病。

刘封追随养父刘备征战,勇武过人,在入蜀之战中立下功劳。哪怕不救关羽,哪怕在上庸战败,也罪不至死。刘封之死的背后,有着更多的权力考量,诸葛亮之所以认为他必须死,是因为他可能威胁到未来的权力传承。刘备有三子,刘禅、刘永、刘理,刘禅为太子,刘永封鲁王,刘理为梁王,三子都是中人之姿,并不出色。杀掉可能会威胁权力传承的人物,并不需要任何理由,这便是历史上常见的“莫须有”。孟达乃是东州派的主将之一,与法正、李严都是好友。孟达因为与刘封不和而投奔曹魏,刘备也需要安抚东州派,于是刘封就成了牺牲品。

孟达叛变后,曾写信劝降刘封,认为刘封非刘备骨肉之亲,却位居高位,会引人忌惮。“势利所加,改亲为仇,况非亲乎”? 不幸被孟达所言中,刘备流着眼泪,将自己的养子处死。虎毒不食子,因为是亲子。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 ,刘备在成都称帝,以诸葛亮为丞相,设置百官,建立宗庙。刘备即位后,“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祫祭,也就是合祭,把两汉所有皇帝神主供奉在一起祭祀。就连还活着的汉献帝,也被请进来一起享受祭祀了。早年广汉绵竹人董扶,私下对刘焉云:“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不想这益州天子气,落在了刘备身上。

登基称帝后,刘备整军经武,准备攻打孙权,一是抢回荆州要地,二是为关羽报仇,三是迅速崛起所带来的过度自信。诸葛亮当初隆中对的基本战略是,以荆、益为本,交好江东,等待时机,徐图天下。但恰恰是力主孙刘结盟的诸葛亮,在刘备伐吴时,没有表达任何反对意见。此外,明面上刘备、诸葛亮君臣交洽无嫌,但诸葛亮与孙权集团有着很深的渊源,其兄诸葛瑾在江东为股肱之臣。在伐吴问题上,诸葛亮不好过度反对,引发刘备疑心。

赵云一如既往地敢言,反对用兵:“国贼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 赵云认为应趁曹操刚死,曹丕篡位之际,进军关中,然后东征。刘备没有听从赵云的意见,让他留在二线,担任江州都督。

六月,刘备命张飞率兵前往江州,不想张飞被部下张达、范彊杀害。七月,刘备率大军攻吴,沿长江水陆并进,攻占巫县(今重庆巫山),进军秭归。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率军五万抵御。

章武二年(222)二月,刘备率军至江南夷道猇亭(今湖北宜昌猇亭区),黄权率江北诸军打到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战略目标是南北夹攻,收复江陵等地,扩张势力至荆州。

蜀汉精锐全出,军队气盛,由巫峡至夷陵,号称连营七百里,弥山盈谷。连营七百里,实际上是从鱼复县(白帝城)至夷道县,不到六百里的狭长道路上,蜀汉大军在关隘处设立的哨卡。

孙吴与蜀汉兵力相当,陆逊所领也是精锐,丝毫不惧蜀汉兵锋,认为刘备领兵作战,多败少成,不足为惧。清人毛宗岗云:“先主轻陆逊而败,早有关公轻陆逊而失。” 实际上,刘备从来没有轻视陆逊,反而是高度重视,在用兵时极为谨慎,水陆齐进,步步为营。

陆逊以逸待劳,将蜀军卡在夷道、夷陵城,此两处易守难攻,蜀汉军队无法突破,形成长期对峙。此场会战,被视为对赌国运。对赌之中,刘备在等待,等待曹丕的动作。孙吴方面重兵云集西线,东线空虚,如果曹丕遣兵南下,则孙吴方面必然难以应对。孙权最佳的选择是,割让荆州,与蜀汉交好,回师应对曹魏。曹魏内部,刘晔一直劝说曹丕用兵,奈何曹丕不听,错失良机。

至六月,天气酷热,出现了变数。陆逊云:“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 随着气温升高,蜀汉水军不能在船上长期停留,容易暴发疾病,乃移到岸上。水军与陆上军队会合之后,为了避暑,刘备将军营扎在深山密林,依傍溪涧处休整,待天气凉爽后再发动攻势。

陆逊派遣小部队进行了试探性攻击,先攻一营,被蜀汉军队击退。但陆逊把握到了战机,对刘备主力驻军处发动火攻。此时天气干燥,刘备大军以木栅结营,又靠近密林,被大火波及,蜀军四十营溃败,国之精锐,尽于夷陵。

孙桓此年二十五岁,领兵守卫夷道,与陆逊共拒刘备。刘备败走后,孙桓一路追杀,刘备逾山越险,拼死方才得脱。刘备想起当年在京城时,曾见过孙桓,彼时不过襁褓小儿,不由怒火中烧:“而今迫孤乃至于此!”

刘备一路逃至鱼复(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城),改鱼复为永安。退驻白帝城,至次年病逝,刘备在白帝城前后有十个月。至白帝城后,刘备仍愤愤不平,被后生小子陆逊所败:“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耶!” 刘备认为自己战败,乃是天意,乃至认为自己登基后没有祭天,令诸葛亮赶紧在成都南北郊,修坛祭天地。此战令蜀汉遭到重创,出现了“吴蜀两弱,魏国独强”的格局。

十二月,孙权提出议和,刘备也知道无力再战,双方停战休兵。此时的刘备,已经年迈,战场上的失败,让他在白帝城追忆往事,颇多感慨,也在此年,追谥甘夫人为皇思夫人,迁葬于蜀。

章武二年(222)冬,或是章武三年春,刘备感染痢疾,引发其他并发症,病情加重,召诸葛亮至白帝城永安宫,安排后事。章武三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表示:“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自隆中相遇,到永安托孤,君臣共事十六年,玉昆金友,伯埙仲篪,筚路蓝缕,共辟荆荒,开创出了一番事业。

四月,刘备在永安宫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托孤时,是托给了两个人,分别是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刘备对诸葛亮是信任无比的,不然不会说出“嗣子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至于“君可自取”,并不是由诸葛亮取而代之,登基称帝,而是刘禅如果不成器,诸葛亮可加以废黜,另立新君,刘禅之外,刘备还有两个儿子呢。

刘备的另一手安排是,“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章武二年(222),李严由犍为郡太守,提升为尚书令。尚书令是蜀汉最高行政机构尚书台的长官,李严这是一飞冲天。章武三年,刘备托孤,李严以中都护总揽内外军事。中都护,后人认为类似魏国大都督一职,由重臣担任,执掌军事大权。

于是,在刘备死后,蜀汉形成两套班子,以李严为首的班子,外驻永安城。以诸葛亮为首的班子,内守成都。后世有学者认为,刘备死前如此安排,在于防止以李严为主的刘璋旧部。另一说认为,是刘备预防诸葛亮一支独大,以刘璋旧部势力制衡诸葛亮。实际上,刘备任命李严为尚书令,是为了安抚原属刘璋属下的东州派势力,并稍加制衡荆州派。

刘璋时期,益州有两大势力,一是南阳、三辅(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今陕西中部地区)流入益州的,以外来人为主的东州派。二是益州土著派。刘备背信弃义,攻取益州,不是所有益州势力都顺从。建安二十年(215)元旦,刘备在成都大宴群臣。刘璋旧属李邈行酒时,指责刘备不守信义,夺取益州,甚为不宜。刘备嘲笑:“你知道不宜,怎不帮助刘璋?”李邈回复:“匪不敢也,力不足耳。” 为此李邈得罪刘备,差点被杀,所幸诸葛亮帮忙求情。当刘备喜气洋洋,准备登基称帝时,益州土著代表人物费诗就表示反对,结果被降职为永昌郡从事。

刘备取得益州后,为了安抚益州本土势力,先后任命的三位尚书令,法正、刘巴、李严,都属刘璋阵营中的东州派,以此来团结内部。不过尚书令地位虽高,却被诸葛亮分了权势。刘备称帝时,诸葛亮担任丞相,“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 ,被授予符节,代表刘备治理朝政,此时的尚书令是刘巴,名义上形成了尚书令与丞相录尚书事共掌尚书台的格局。但诸葛亮以丞相开府、假节、益州牧等系列权职录尚书事,实际上控制了尚书台。李严以尚书令的身份,坐镇永安,只是顶了虚衔,无法参政。

在蜀汉体系内,李严是后起之秀。他是南阳人,原属刘表,后投奔刘璋,为成都令,复有能名。建安十八年(213),刘璋任命李严驻守绵竹,抵御刘备。李严率众投降,被刘备拜为裨将军,此时李严尚未进入刘备的权力核心层。刘备拿下益州后,将李严升迁,“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在太守任上,李严表现出色,凿山通道,建设桥梁,民望极高,也曾平定地方的叛乱,稳定益州后方。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取得汉中后,命孟达、李严与刘封共同攻打东三郡。李严与孟达为老友,多有书信往来,互通有无。只是因为孟达顺利攻下房陵,李严未曾成行。就在此年,李严所治犍为郡出现黄龙祥瑞,此举无疑是李严迎合刘备的王霸之心,故意营造,加以讨好。就在此年秋,李严与群臣一起上劝进表,请刘备为汉中王。在劝进表中,兴业将军李严排名第十一,此时他终于进入刘备的核心权力班底。

刘备死时,并未给诸葛亮留下太多的人才储备,诸葛亮手中几乎无牌可打。章武三年(223)刘备托孤时,蜀汉开国元勋重臣已经凋零,文臣中,法正、许靖、刘巴陆续去世,诸葛亮成为文臣中的核心人物。武将中,关羽、张飞先后被杀,黄忠、马超病逝,黄权、孟达投降魏国。武将系统中,核心人物尚有赵云、吴壹、魏延、李严等。实际上,在刘备占领益州后,身边的功臣们便已开始纷纷凋谢。到刘备登基称帝时,仍健在的旧臣,只剩下诸葛亮、赵云等寥寥几人。

荆州牧刘表在汉末乃是士人领袖,被天下士人奉为清流八俊之一,吸纳了大量人才。刘表死后,部分人才,如王粲、文聘等投奔了曹操;部分人才则追随刘备,形成了蜀汉的荆州派,其领袖为诸葛亮,主力有蒋琬、董允、费祎、杨仪、马良、马谡、伊籍、刘敏等。

就内外环境而言,刘备也没有给诸葛亮留下什么好牌,四处烽火,各种动荡,需要诸葛亮去加以处理安抚。刘备死后,根据遗诏,群臣发丧,三日之后即除服,这却不合于礼制。刘备之所以遗诏三日除服,因为此时的蜀汉乃是一座四面漏风的破房子,危机四伏。蜀汉内部,南中豪强雍闿、高定等不服蜀汉,有反叛的迹象。

就在章武二年(222)冬,汉嘉太守黄元因为与诸葛亮存在矛盾,利用刘备重病之机举兵。此时诸葛亮东行,成都空虚,黄元兵锋直指成都,一把火烧了汉嘉东边的临邛城。此时诸葛亮不在成都,其亲信杨洪在获得太子刘禅支持后,发兵平定变乱。杨洪判断,黄元战败后,有两个选择,一是去永安找刘备求得谅解及庇护,一是逃奔孙吴求活路。这也说明,黄元发动变乱,乃是蜀汉内部派系斗争的结果。黄元应属东州派,因为不满诸葛亮而起兵,乃至叛乱后想找刘备说情,只是兵败被杀。

孙权也抓住刘备死后的契机,以刘璋之子刘阐为益州刺史,试图影响益州走向。夷陵之战后,吴蜀两国表面上和解,但彼此之间互相提防,如何处理好关系,如何修复信任,尚需要时间去处理。诸葛亮派遣邓芝出使孙吴,勉强恢复双方的结盟关系,却终究无法再入蜜月了。

从地缘格局上来看,诸葛亮也是没好牌可打。诸葛亮隆中对的基础,就是“跨有荆、益”,为此需要保持孙刘联盟。刘备发动伐吴之战,表面上是为关羽复仇,实质上还是为了夺回荆州。没有荆州,只有益州,则蜀汉集团没有战略回旋空间,局限在巴蜀谷地之中。而南中一带,以当时的条件,根本无法全面开发。人口、土地有限,在三国之中,蜀汉乃是国力最弱的一个。

从军事角度而言,夷陵一战,刘备集团之精锐尽丧。此前关羽在荆州有精锐兵力三万余人,战败之后,一卒不存。刘备领兵征孙权所统兵力,据孙权一方所记录“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 。此外,刘备得到了武陵蛮万余人支持,总计兵力五万余人。蜀军战败之后,临阵所斩及投降者数万人,刘备奔逃,仅以身免。蜀国最大的动员兵力不过十余万,此战导致蜀汉精锐尽丧,诸葛亮此后不得不亲自“治戎讲武”,才能勉强恢复战力。

吴蜀厮杀的结果是,“吴蜀两弱,魏国独强”,三雄之中,缺乏战略纵深、人力优势的蜀国国力最弱。刘备死后,军事上难得的好消息是,曹丕因为痛恨孙权背信弃义,将军事打击的优先目标放在了孙吴一方,使蜀汉获得了喘息之机。

刘备留下的最大遗产是,他声称自己是汉宗室之后。由此蜀汉具有了正统性,可以高举恢复汉室大旗。但恢复汉室,已是遥远的梦想。东汉末期,随着汉室昏聩,内乱不已,汉室已经在中原失去了号召力。刘姓宗室之后的光辉,只能鼓励蜀汉内部,且时日一久,血缘身份的影响力也会渐渐消退。孙吴、曹魏没有任何汉室血统,都可以声称正统,开宗立国,并各自形成利益群体,作为统治的中坚力量。

政治运作中,必须形成自己的坚定支持者,而这些支持者依赖利益相互维持。刘备集团入蜀后,通过整合各派势力,形成利益共同体。但就此利益共同体而言,对外扩张,为了理想主义北伐,不一定能带来更大的利益,反而会损害自身利益,这也是后来蜀汉内部产生反对北伐的声音的原因。

刘备征战大半生,好不容易攒下了些许家业,经夷陵一战,遗存已不多。刘备所选定的蜀汉执掌者诸葛亮,则要在这份千疮百孔的家当上,努力经营,维系政权,更因蜀汉自居正统所在,秉持“王业不偏安”的战略,要以薄弱国力不断进击,讨伐汉贼,收复旧都。于诸葛亮而言,这是何其之难也。 DQ4WtwYgk8F8jRjXOA3QQNJlmoA3YNdAvRav6ue8I5zBmRLZzSEGWpSVV1t86ZC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