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1.不尚贤,使民不争: 尚,崇尚、推崇。贤,多能之人。一个社会不推崇能人,则人民相互之间就不会争名逐利。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贵,珍贵。一个社会不以稀缺奇巧的事物为贵,则人民相互之间就不会诈欺偷盗。

3.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一个社会不让人民见到可以刺激欲望的事物,民心就不会乱。

4.是以圣人之治: 所以有道者治理天下。

5.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其心:让人民空虚其心,减少私欲,心自然宁静,此即第十六章所说“致虚极,守静笃”之意。实其腹:让人民吃饱穿暖,无生存之忧。弱其志:志,志向,指人的目标和欲望。弱其志,提倡合作不提倡竞争,使人民无争名逐利之欲。强其骨,发展人民的体魄,使人民健康长寿。

6.常使民无知无欲: 知,此处的“知”指感官认识。无知,即不用感官认识来认识万物。第十章说:“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有道者教导人民超越感官的局限,从道的角度来认知万物。无欲:道对万物无欲无求,只是默默奉献,第三十四章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矣。”有道者同样教导人民学习道的这种无欲的德行,减少贪欲,自然知足常乐。

7.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知者,即智者,指聪明善谋的野心家。人民不用为生存费心,也不争名逐利,社会自然平等公正,这样那些私欲膨胀有野心的聪明人因为无法刺激调动起民众,也就不敢乱来了。

8.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无私欲而为。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很多人做学问做事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利,所以欲望一天比一天多。而学习大道的人在做事时就要注意不断减少自己的私欲,如果能达到为公做事时不掺杂私欲的境界,那么很多事情就都可以交给他做。这样的人治理国家,则国家必然大治。 xxYBH/9eJEatb4UxQ6ueqIZe6tiJszEwR2fPaWpkml1sQafz+5bPbAMbupdJyZU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