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注释: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恶,丑陋(今子美而我恶——《韩非子·说林上》)。斯,此、这。“斯,此也。”(《尔雅·释诂》)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这是因为有丑的缘故。没有丑,美的概念无处安放。所以美和丑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共生概念,它们的对立本身就是它们得以存在的原因,这就是在对立中的统一。

2.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都知道什么是善,这是因为有不善的缘故。没有不善,善的概念也无法成立。善和恶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共生概念,它们的对立本身就是它们得以存在的原因,这就是在对立中的统一。所以善人不要仇恨恶人,你之所以知道什么是善,是因为有恶人存在的缘故,让恶人改过迁善是你的责任。恶人也不要妒忌善人,没有善人,你也不知道自己的邪恶,从而永无改过自新的机会。如第二十七章所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3.有无相生: 有名和无名这两个概念是相对设立的,没有有名的概念,无名的概念就不成立。同样,没有无名的概念,有名的说法也就不成立。有名和无名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共生的概念,它们本身的对立正是它们得以存在的原因。这就是在对立中的统一。

4.难易之相成: 没有难也就无所谓易,没有易也就无所谓难,难和易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共生的概念,它们本身的对立正是它们得以存在的原因,这就是在对立中的统一。

5.长短之相形: 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没有短也就无所谓长,长和短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共生的概念。它们本身的对立正是它们得以存在的原因,这就是在对立中的统一。

6.高下之相倾: 没有高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高,高和下是不可分割的共生的概念。它们本身的对立正是它们得以存在的原因,这就是在对立中的统一。

7.音声之相和: 声,声音。音,有节奏的声音。《说文》指出二者的关系是:“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由各种乐器表现出的声即为音。此句强调音和声的互相和谐的关系。没有音也就无所谓声,没有声也就无所谓音,音和声是不可分割的共生的概念。它们本身的对立正是它们得以存在的原因,这就是在对立中的统一。

8.前后相随: 没有前也就无所谓后,没有后也就无所谓前,前和后是不可分割的共生的概念。它们本身的对立正是它们得以存在的原因,这就是在对立中的统一。

9.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即体悟大道、依道而行的人(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所以,圣人即是有道者,是人中真正的王(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无私之为。如第四十八章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道日损,损的是私欲,私欲灭尽,则无一件事需要为己而为,所以是无为;又无一件事不是全然为公,所以是无不为。“圣人处无为之事”,就是说圣人所做之事均是无私的。“行不言之教”,即圣人只做不说,默默地为人们提供支持与服务,用行动来教化万民。圣人了知万物皆是在对立统一中存在的,所以不分别谁美谁丑、谁善谁恶、谁有谁无、谁难谁易、谁长谁短、谁高谁下、谁音谁声、谁前谁后,一视同仁地为生命万物的演化提供无私支持。

10.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弗居: 恃,依赖、仗着,如有恃无恐、恃才傲物。圣人帮助生命万物演化而从不推辞这个责任,创造而不占有,养育而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圣人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道就是这样做的。(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

11.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正是因为圣人不居功,所以才能不离道,因为道是无私而博爱的。 fzTOM/BEg6Ii+R9A97LJ4KYD7+806mXOhr3qwaiqtgFEghrFhsZFLV5TuFYHJWd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