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厌恶自己,凡事勉强自己,那么被逼迫的你只会有更大的沮丧和愤怒,不会有快乐。
很多关系,不是你觉得怎么样就怎么样。
你以为很好的关系,可能别人只是在同情你、可怜你或受制于你。
你以为成天相伴的友好关系,他人可能觉得很累很烦,内心很委屈很无奈,常常在背后埋怨。
你以为绝对“天长地久”的关系,他人可能在想何时离开才不会伤到你。
关于这种“不对等”的不健康关系,如果你身处其中并能识破它时,就要赶紧做出调整。
既然生命是活出来的,成长是动态的,那么,就不要幻想“永远不变”“天长地久”,因为这是一厢情愿,也是拒绝面对真实人生和人性的表现。
人生是变化的,除非你不成长、不改变,别人也不成长、也不改变,那么或许大家可以一直停在某种状态,共生共存。如果你在成长,对方也在成长,就不会有不变的道理,至少关系的亲密程度,还是需要经历变动和变化的。
所以,处事对人以平常心看待。
所以,能走在一起时,感谢;不能走在一起时,还是感谢。
所以,能走在一起时,真诚;不能走在一起时,也选择真诚。没有谁一定要牵绊谁。
生命相聚有时,离散亦有时,每个人都要学习面对分离和各自珍重的功课。
那些人际关系的历程,是让你通过与外界相遇的人来认识自己、看见自己的内在,而不是拉住某个人做连体婴共生存在,不要以为这样就能在面对自己的人生时少费心力。
如果你与别人建立关系,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安全感和依赖心,确保有人在乎你,永远把你摆第一位,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失望。
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把另一个人看得比自己还重要,不会把另一个人当作自己存在的目的,不会让自己的生命只绕着对方运转。
如果你习惯把别人放在第一位,那么你就会明白正因为如此,所以你才找不到自己,才会在关系破灭、对方消失时,那么惊慌失措。把别人当成自己运转的中心,绕着别人转,就会漠视自己,以为只要他在我身边,把他当作我生命的全部,我就不用面对自己的人生了。这样的思想,无疑是没有认识自己、关注自己和联结自己的能力,更不用说有充实自己的能力了。
越是用想象和期待来建立关系,关系所带来的重创和打击就会越大。被迫分离的残忍时刻必然来到,但即使很痛很受伤,也要试着面对真相,试着从幻灭中清醒,而不是让自己一直沉溺在幻梦中。
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这种对关系的幻想呢?
这得从婴孩时期而来的天真、无知和幻觉说起。婴孩没有能力认知现实世界的残酷,婴孩的天性都是希望生活在幸福安稳的抚慰和照顾中,即使才八个月大,“自我”已在婴孩的心中埋下种子,婴孩甚至视他人为让自己获得满足、安稳和舒适的存在。所以,婴孩是全然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体。
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生活经验的扩展,人们势必会在和他人的互动中,感受到他人和自我是不同的两个个体。我有自我,他人也有他我,建立关系和相处都需要很多的学习经验和过程。
但是,有些人却在这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了。这阻碍来自内心的协调力不足和适应力不强,于是无法调解外界和内在的冲突。
成长受阻碍的个体,无法理解“我不是世界的中心”这样的事实,不明白这世界是由各式各样的个体组成的,不是照着自己的需要和欲望而存在。于是形成了心灵的僵化,心中有着“非要不可”的渴望和需求,而且坐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位置上要求并期待这世界,而不是学习和这世界互动、合作和协调。
成长受阻碍的个体,无法独当一面地去面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存在,反而停留在幼儿的心智状态,全然以自我为中心,想要抓住任何一个来到他身边的人,要求对方必须满足他能够不费力活着的渴望。
但是,谁能一直负担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巨婴的需求和索讨呢?除非是病态的共依存关系,或病态的相互依赖和吞噬,否则清醒的人一定不会赔上自己的人生,不再接受被缠绕和捆绑的关系。
想要通过缠绕、捆绑别人,来实现自己永远能被照顾和满足的期待,沉睡在这种幻梦中的人,往往不想醒过来面对这个真实且不完美的世界,这是他内心的设定。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你要好好想一想,要不要把自己人生的能量用在叫醒这样的人身上。
毕竟,负责自己的人生已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