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歌声“驾着轻风”飞翔
——鲍罗丁和他的《波罗维茨人的舞蹈》

(2014 年 11 月 12 日)

在音乐史上,既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化学家又是一个极有天赋的作曲家只有一个人,这就是鲍罗丁。

还是从他的墓碑说起。

俄罗斯圣彼得堡北部涅瓦河畔有一座有着三百年历史的、著名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Saint Alexander Nevsky Monastery)。面对修道院北门入口的左侧是安葬着十八世纪伟大的俄罗斯科学家和诗人罗蒙诺索夫(Mikhil Lomonosov,1711-1765),以及为圣彼得堡留下了很多建筑的著名建筑师们的拉扎列夫公墓(Lazarus Cemetery);而右侧则是安葬着十九世纪俄罗斯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和文学家的季赫温公墓(Tikhvin Cemetery)。爱乐者们熟悉的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Michael Glinka,1804-1857)、柴可夫斯基以及“强力集团”的五位作曲家: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1837-1910)、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sorgsky,1839-1881)、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1844-1908)和居依(César Cui,18351918)都分别长眠在季赫温公墓的东侧和北侧。其中除了柴可夫斯基的墓外,最令人瞩目的是与老柴墓近在咫尺的鲍罗丁的墓。这是因为在青铜铸成的鲍罗丁半身塑像后的墓碑上铺了一层色彩明亮的马赛克,在此背景上,从上到下绘有分别用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所创造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的鲍罗丁所发现的一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和五条鲍罗丁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中主题的乐谱,因而显得十分抢眼。当然,墓碑上用道尔顿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物分子式,即使是当今的化学家恐怕也已很少有人能看得懂,然而这些乐谱上的音乐主题却是熟悉鲍罗丁音乐作品的爱乐者们应当熟悉的。这些主题分别是:(1)《B小调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2)歌剧《依戈尔大公》中的《波罗维茨人的舞蹈》中的女声合唱主题;(3)艺术歌曲《黑森林之歌》的主题;(4)《A小调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谐谑曲》的主题。【注:鲍罗丁塑像下方所刻的生卒年份为:1834-1887,而他的出生确切日子是1833 年 11 月 12 日,是刻写错误还是另有隐情,待考证。】

鲍罗丁

季赫温公墓里的鲍罗丁墓

鲍罗丁出身于贵族家庭,是高加索格鲁吉亚的亲王卢卡·盖德万尼施维里(Luka Gedevanishvili,1805-?)和一位退役军医的夫人依弗多齐雅·安东诺娃(Evdokia Antonova,1809-?)的私生子,所以出生后他只能作为亲王的农奴波尔菲·鲍罗丁(Porfiry Borodin)的儿子而改姓鲍罗丁。在母亲照料下,他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从小就对科学特别是化学产生了兴趣,十三、四岁时就在家里做化学实验了。1850 年进入圣彼得堡帝国外科医学院(Imperial Medical-Surgical Academy)后,师从俄罗斯的化学先驱、因合成苯胺而享誉世界的化学家尼柯莱·齐宁(Nikolay Zinin,1812-1880)学习化学,并很快就成为齐宁的得意门生。齐宁把他看作是“精神上的儿子”和“事业上的接班人”,1855 年鲍罗丁毕业后留校任教。1858 年,他以《论亚砷酸和亚磷酸在化学和数理学行为方面的相似性》的论文,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1859-1862 年他先后前往德国海德堡以及意大利、法国和瑞士等地进行博士后研修以获得助理教授的资格,然后回圣彼得堡帝国外科医学院任化学系教授,开始了他作为教授和科学家的职业生涯。鲍罗丁的化学研究集中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化学两大领域。1862 年,他在实验室中实现了用羧酸的银盐在无水的惰性溶剂中与单分子溴回流而形成比羧酸少一个碳的溴代烷的反应,后来这种反应被广泛用于制备脂肪族、脂环族,以及某些芳香族与杂环族卤化物,特别是从天然的偶数碳原子羧酸来制备奇数碳的长链卤代烃。这一反应在化学界被命名为“鲍罗丁反应”(Borodin Reaction)。1864-1873 年他在对醛的聚合和缩合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他为在金属钠、钾或苛性碱存在下醛的缩合设计了一种普遍的方法,继而又将上述反应推广到庚醛。他还首先发现了一种被称为是 3 一羟基丁醛的重要化合物。为有机化学所作出的这些重要贡献确立了他在化学史上的地位。

《强力集团》的作曲家们:左侧站立着为穆索尔斯基;右侧站立者为居依;坐着的自左至右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巴拉基列夫,鲍罗丁。

1868 年俄罗斯化学学会的创建者们合影(后排左起第五人为鲍罗丁)

自幼对科学具有浓厚兴趣的鲍罗丁在音乐方面同样显露出过人的才能,他九岁时开始音乐启蒙,除了长笛和钢琴课程以外,在音乐上几乎完全是自学成才的。他自学大提琴,并通过在不同室内乐团演奏来培养自己的作曲技巧。十四岁开始作曲,并发表了一首长笛协奏曲和一首弦乐三重奏。

尽管鲍罗丁对音乐非常热爱,但在很长时间里却并没有进行认真的音乐创作。直到 1862 年,也就是他担任化学系教授时,他碰到了正在他们医学院接受治疗的比他小六岁的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后,才有了改变。对音乐的爱好使他们相识、相知。一次他俩在钢琴上一起演奏了门德尔松(FelixMendelssohn,1809-1847)的二重奏,鲍罗丁说,“音乐是好的,可是何必要为了它改变生活呢?”穆索尔斯基认同了他的看法,然后问道,“你熟悉一个叫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的作曲家吗?”鲍罗丁说:“不熟悉,你能弹一下他的作品吗?”于是穆索尔斯基就为他弹奏了舒曼的《第三交响曲(莱茵)》(Rhenish)中的片段。就在那之后,鲍罗丁意识到他需要改变自己,没有音乐的人生,对他来说将失去意义。穆索尔斯基将他带入已包括当时最优秀的作曲家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科萨柯夫和居伊在内的“强力集团”。这个“集团”所倡导的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主张让鲍罗丁十分赞赏,从此他便积极从事音乐创作。但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或者穆索尔斯基不同,鲍罗丁从来没有为了音乐创作而放弃他的“本职”工作。因此,他的大部分时间都不得不首先留给教学与科研。只有星期天、假日或者抱恙时才有时间作曲,因此他又得名为“星期天作曲家”。而他也总是谦虚地将自己称作一个“兼职”音乐家。

1993 年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为一卢布的鲍罗丁纪念币的正面

也正是这种“兼职”,他只能时断时续地进行音乐创作。他的《第一交响曲》写了五年,《第二交响曲》写了七年。在教室和实验室里,音乐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中。有时在与其他作曲家讨论作品的过程中,他又会突然跳起来跑进实验室。有一次,他邀请了客人到家里一起听音乐、用餐、聊天。席间,他忽然站了起来,开始穿衣服。有人问他,“你要去哪里,亚历山大·波非里耶维奇?”。他疑惑地问道,“去哪里是什么意思?当然是回家呀!已经很晚了,我明天还有个讲座呢……”说到这里,他才意识到他原本就在自己家里。

1993 年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为一卢布的鲍罗丁纪念币的背面

由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占去了鲍罗丁的大部分时间,因此鲍罗丁的全部音乐作品加起来不过几十部,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曾遗憾地说:“像这样一位音乐天赋极高的人,不能专心致于作曲事业,实为乐坛的一大憾事。”但是,他的作品仍然涉及了众多的音乐体裁,包括歌剧、戏剧配乐、交响曲、交响音画、室内乐、钢琴小品和艺术歌曲等。主要作品有:被称为“勇士”的《第二交响曲》、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和两部弦乐四重奏。他的《第三交响曲》没有写完,后来由格拉祖诺夫(Alexander Glazunov,1865-1936)配器出版,因此称之为《未完成交响曲》。此外还有歌剧《伊戈尔王》。鲍罗丁在他的作品中努力表现的是斯拉夫民族勤劳智慧、热爱家乡的民族精神,精心塑造的是古代斯拉夫勇士面对强敌不屈不饶的英雄形象,因此有着很强的民族性和史诗性。他的交响音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不仅配器清新,旋律优美,而且带有迷人的东方异国情调;他的《D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气质高雅而音乐语言异常优美;他的《第二交响曲(勇士)》和歌剧《伊戈尔王》既有史诗般的宏伟壮丽,又有抒情诗般的委婉艳丽。匈牙利伟大的作曲家李斯特高度评价他的作品,亲自安排他的《第一交响曲》在德国、比利时和法国演出。他被当时的欧洲乐坛认为是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由五位作曲家组成的“强力集团”中最有天赋和最富有独创性的作曲家。一位评论家曾经说过:“没有一个音乐家能像他这样只写了那么一点作品而能永垂不朽的。”

我是在半个多世纪前听了歌剧《伊戈尔王》中的《波罗维茨人的舞蹈》后“认识”鲍罗丁的。

在完成了第一和第二交响曲之后,1869 年,鲍罗丁开始了四幕歌剧《伊戈尔王》的创作。这部歌剧的题材来自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歌剧讲述的是十二世纪俄罗斯诺夫哥罗德伊戈尔王同南方游牧民族波罗维茨人战争的故事。在布基弗尔城,伊戈尔王与他的儿子弗拉基米尔率军抵抗波罗维茨人的入侵,战败被俘。在波罗维茨人的营地,波罗维茨的公主康恰柯芙娜爱上了弗拉基米尔,而伊戈尔王一心想逃回祖国,以雪前耻。波罗维茨首领康恰柯汗很欣赏伊戈尔王的刚强、勇敢,表示只要他答应不再与波罗维茨人为敌就可释放他,但遭到伊戈尔王的拒绝。后来,伊戈尔王得到了波罗维茨正教徒奥弗路尔的帮助,设法逃回了祖国。而弗拉基米尔则留在了波罗维茨同康恰柯芙娜公主成了亲。

《波罗维茨人的舞蹈》是歌剧第二幕波罗维茨人的首领康恰柯汗向伊戈尔王劝降遭拒后,为了做进一步的劝诱,他命他的奴隶们向伊戈尔王呈献的一段舞蹈,与之相配的是一首带有合唱声部的舞曲。在歌剧舞台上《波罗维茨人的舞蹈》可分为八段,即:引子;少女的舞蹈;男人粗犷的舞蹈;群舞;少年的舞蹈和男人的舞蹈;少女的舞蹈;少年的舞蹈和男人的舞蹈;群舞。舞曲一开始,弦乐和圆号奏出持续音组成的序奏,表现波罗维茨民族音乐宽广辽阔的特征,在此衬托下,长笛在小行板速度上奏出轻柔忧愁的音调。接着犹如来自天外的优美而又充满乡愁的女声合唱,歌词的大意是:“歌声随风飞向故乡,那里是你自由歌唱的地方,我们在一起多么欢畅。”接着突然出现定音鼓的击奏,整个乐队在快板速度上奏出歌剧中赞颂波罗维茨首领康恰柯汗的舞曲旋律。粗犷有力的男声合唱使乐曲情绪陡然急转,中段女声合唱重现,最后乐曲在雄壮的高潮中有力地结束。由于音乐和舞蹈配合得完美无瑕,所以它被公认为是歌剧与舞蹈完美结合最成功的典范。

作为管弦乐曲经常被演奏的《波罗维茨人的舞蹈》是由鲍罗丁本人将这部歌剧的第二幕和第三幕中的部分乐曲编在一起,使之成为一首可在音乐会上独立演奏的管弦乐作品。它也被作为独立的芭蕾舞伴奏乐曲。

《波罗维茨人的舞蹈》以其优美的旋律、精致的和声、绚丽的色彩、奔放的豪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一开始的引子和女声合唱部分(约四分钟左右)更有着天籁之乐的美誉,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声乐作品或器乐作品,包括流行音乐或流行歌曲,同时也被用作许多影视剧的配乐。最著名的改编要算由美国作家罗伯特·莱特(Robert Wright,1914-2005)和乔治·弗雷斯特(George Forrest,1915-1999)在 1953 年为这首舞曲配上歌词后取名为《天堂里的陌生人》(Stranger in Paradise)的歌曲了。而正是由于《天堂里的陌生人》的流行,使鲍罗丁的《波罗维茨人的舞蹈》这首不朽的名曲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再回到鲍罗丁。

在创作歌剧《伊戈尔王》时。鲍罗丁为了自编剧本,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综合研究各种文献资料和编年史。除了教学、科研外,精通数国语言的他还需翻译一些无趣的书籍,以挣钱来维持生计,因为除了“本职工作”的那点薪水外他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在这一点上,老柴比他幸运得多,靠着富婆梅克夫人丰厚的经济支持,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进行创作)。在社会活动方面,作为一个名人他又生来不愿意对任何加入各种“委员会”的邀请,以及为各种理由筹款的请求说“不”。因此鲍罗丁长期处于“过劳”的生活状态下。加上他患有忧郁症的妻子拒绝在凌晨三点之前上床睡觉,而他经常需要早起工作,这样导致了他严重的睡眠缺失,后来又罹患过霍乱,这一切造成他的健康每况愈下。1887 年 2 月 27 日正处狂欢节期间,鲍罗丁在家里安排了一个化装舞会,邀请了许多客人。他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换上了衬衫和凉鞋。大家唱歌跳舞玩得很高兴,鲍罗丁也很愉快地准备高歌一曲,可是话才说了半句,他却突然停了下来,高大的身躯一下子倒在地上。一开始大家都以为他在开玩笑,继续演奏音乐和跳舞。然而此时的鲍罗丁已因心脏病突发而溘然长逝了。然而他已历时十八年创作的歌剧《伊戈尔王》还没有最后完成。后来,他的挚友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凭着当时鲍罗丁给朋友们在钢琴上弹奏过的印象和遗留下来的草稿,一起续完了整部歌剧。1890 年 11 月 4 日《伊戈尔王》在圣彼得堡的帝国歌剧院首次公演。

1991 年新建的莫斯科克罗波夫·诺瓦亚歌剧院(The Kolobov Novaya Opera Theatre of Moscow)的导演尤里·亚历山德洛夫(Yuri Alexandrov)曾说过:歌剧《伊戈尔王》是一部表达“黑暗背后的光明,是每个人心中存在的光明”而“理应被揭示”的俄罗斯爱国主义歌剧,观看这部一定会给很少看到原汁原味的俄罗斯歌剧的爱乐者们,带来完全不同于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歌剧的一种新鲜感,或者说一种不一样的艺术感受。

然而,鲍罗丁到闭眼也未能看到他的歌剧《伊戈尔王》的公演,这是令人遗憾的。可幸的是,在他身后,《波罗维茨人的舞蹈》中的歌声却“驾着轻风”,飞翔到了五洲四海,飞翔到了每个爱乐者的心里。长眠在季赫温公墓里的作曲家是可以安息的!

打开以下链接可以欣赏歌剧《伊戈尔大公》中的《波罗维茨人的舞蹈》: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c1ODUxNTEwOA==.html

打开以下链接可以欣赏到管弦乐版的《波罗维茨人的舞蹈》: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I2OTEzMjQ2NA==.html

打开以下链接可以欣赏女高音歌唱家演唱的《天堂里的陌生人》:

https://v.qq.com/x/cover/yhipp150styr6tz/u0183uy2fuk.html?new=1 v6MaV1viD/ggza9svby+SITE+ee//+kZn/7B12UZ4jQxu54TWiEld1RyM6D+fWe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