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东方之星”号遇难者七日祭

(2015 年 06 月 08 日)

6 月 1 日晚,从南京驶往重庆的游轮“东方之星”号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迄今为止全船四百五十六人中仅十四人获救生还,其余四百四十二人中除了已确认不幸遇难的外,其他乘员生还的希望已很渺茫。逝者很多应是与我同一年龄段的,晚年结伴出游本是一件欢快愉悦、令人心旷神怡的事,却如此惨遭不测,让人唏嘘不已。

游轮“东方之星”号的遇难让我不禁想到了一百零三年前“泰坦尼克”号的海难。造成“泰坦尼克”号海难的前因后果,几乎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才真相大白,而游轮“东方之星”号的遇难的原因迄今为止还在调查之中,“泰坦尼克”号从撞上冰山到完全沉没历时两小时四十分,而游轮“东方之星”号的遇难是在瞬间,在一两分钟内发生的,在这短暂的瞬间,人们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也许不会有“泰坦尼克”号那么多生离死别催人泪下的情节和故事发生。因此,两个灾难之间可能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但是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调查的深入,作为人世间无数悲剧中的一起,七天前所发生的震惊了亿万人心灵的游轮“东方之星”号的遇难,还是会有一些让人感悟、让人怀念、让人为之动容的人和事的。

遇难当天(2015 年 6 月 1 日)的“东方之星”号

三年前,我曾写了一点文字介绍了由当代英国作曲家吉伯父子(Robin Hugh Gibb,1949-2012和Robin-John Gibb,1983-)为英国皇家爱乐乐团(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泰坦尼克”号沉船一百周年悼念音乐会而创作的新版的《泰坦尼克安魂曲》(Titanic Requiem),发给了一些爱乐的朋友们,同时发送了这首《安魂曲》的全部音频文件,以此来纪念“泰坦尼克”号海难一百周年。今天是《东方之星》号遇难者的头七,我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作品来追思我并不认得的四百多名不幸遇难的逝者,只好再次发上这首《安魂曲》中的几段以表达我对他们的悼念之情。

倾覆在江中的(2015 年 6 月 2 日)的“东方之星”号

新版的《泰坦尼克安魂曲》是一首为男、女高音独唱,钢琴,管风琴,电子合成器,低音提琴和合唱队而写的一首大型作品。唱词是由沃尔夫冈·卡特(Wolfgang Kater)所写的五行诗。全曲一共有十五段,每一段都有标题,它们是:成就;告别;处女航;纽约组曲;星空下;慈悲经;SOS;遇险呼救信号;拯救;海水中的倒影;黎明;圣诞日;解脱我;不要独自哭泣;在天堂。

这首《安魂曲》中的一部分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拉丁文安魂曲的结构,在五行诗之间由器乐伴奏下的圣歌来过渡。而这些过渡段器乐的伴奏就如同“泰坦尼克”号上的勇敢的乐手们在一百年前那个夜晚悲剧发生时“即兴”的演奏。所选用的乐器和男、女高音的独唱很准确地描述了这次死亡的处女航。……在听到起航前甲板上咏唱过的赞美诗“永恒的上帝”后,在海水对着船体阵阵的拍击声中,在机舱传来的有节奏的机器运转声中,顺着“泰坦尼克”号甲板行走,首先传来的由独奏大提琴演奏出的表现作为整艘船的心脏——主发动机深沉的嗡嗡声,我们似乎可以从低音提琴,管风琴和钢琴奏出的断续低沉的乐声中预感到这一总功率为六万马力的巨大的发动机组正在将“泰坦尼克”号的命运推向注定的结局……,紧跟着卡特的五行诗后,传统的《安魂曲》开始了。在五行诗之间,如同依次走过“泰坦尼克”号上中部的四个高耸的大烟囱一样,可以听到在器乐伴奏下用拉丁文演唱的构成传统安魂曲的连续四个段落……,最终我们来到了船尾,也就是船最后被淹没的部分,现在重新听到了安魂曲开始前的五行诗,而赞美诗“秋天”紧随其后,据说这是当年“泰坦尼克”号上的乐手们消失在茫茫大海中之前最后演奏的乐曲。在独奏大提琴恐惧而又哀伤旋律的回荡中,“泰坦尼克”号急剧下沉,海水很快淹没了整个船体,剩下能听到的只有在刺骨的寒风和死寂的黑暗中海鸥的哀鸣……。

被打捞扶正的(2015 年 6 月 6 日)的“东方之星”号

《泰坦尼克安魂曲》的CD

有人说,“世界上最短的时间叫瞬间,最长的时间叫永恒”,这是对的。然而两者之间的距离有时只是一声碰撞或一阵风雨,那么短,又那么长,当年“泰坦尼克”号的海难在两个多小时内夺走了一千五百十四条生命,七天前《东方之星》号的江难在两分钟内夺走了四百多条生命。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瞬间消失在永恒之中。

唐代诗人王勃(650?-675?)在《山中》一诗中说:“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另一位唐代诗人欧阳詹(755-800)在《祭母诗》中说:“坟前滴洒空流泪,不见叮咛道早归”。在祭奠《东方之星》号遇难者头七的今天,让我们用这首新版的《泰坦尼克安魂曲》中的第十三段“解脱我”(Libera Me),第十四段“不要独自哭泣”(Don't Cry Alone)和第十五段“在天堂”(In Paradisum)来抚慰逝者,同时与遇难者的家属一起对着浩浩东流的江水向他们的亲人呼唤:魂兮归来!

附录:笔者在 2014 年 4 月 14 日为纪念“泰坦尼克”号海难一百周年,而写的一篇介绍英国作曲家吉伯父子创作的新版《泰坦尼克安魂曲》的文字:

一百年的今天,1912 年 4 月 14 日,船上时间晚上十一点四十分,由位于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市(Belfast)哈兰德与沃尔夫(Harland and Wolf)造船厂建造的五万吨级的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注:RMS是皇家邮轮“Royal Mail Steamship”的缩写)在北大西洋作处女航时撞上冰山,两小时四十分钟后,即 4 月 15 日凌晨两点二十分,船折裂成两截沉入大西洋。两千二百二十四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七百十人生还,“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和平时期最惨重的海难之一。今天尽管人们看到“泰坦尼克”号的残骸在海底仍然“趾高气扬”地昂着她的船头,即使残破和污迹也掩盖不了她的高贵。然而那六千米深漆黑一片的大西洋底最终还是成了她的归宿!“泰坦尼克”号的遭遇将永远让人类牢记:傲慢狂妄和所谓的自信会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

一百年来,“泰坦尼克”号已从历史阐释成传奇,从一场悲剧演变成消费不尽的文化大餐。有关它的各种出版物不知其数,据说竟有一千座名目繁杂的各类《泰坦尼克号》纪念馆或博物馆遍布全球。1958 年洛依·贝克(Roy Baker,1916-2010)导演的黑白电影《冰海沉船》(A Night to Remember)和 1997 年詹姆斯·卡梅伦(James Cameron,1954-)导演的好莱坞巨片《泰坦尼克号》(Titanic)以及今年 4 月 10 日公演的 3D版《泰坦尼克号》将人性、伦理、尊严、爱情等不变的命题和人类的普世价值观,通过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展示得淋漓尽致。

2012 年 4 月 5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依据《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泰坦尼克”号残骸从其沉没百年之日起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

为纪念“泰坦尼克”号蒙难一百周年,英国邮轮“巴尔莫勒尔”号(MS Balmoral)特地举办纪念航行,上周日(即 2012 年 4 月 8 日)和当年作处女航的“泰坦尼克”号一样,从英国南部海岸的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发,重温那次悲剧的航程。组织者称,来自二十八个国家的一千三百零九名乘客(其中包括一百年前一些遇难者的后辈、历史学家以及“泰坦尼克”号研究者)以每张八千英镑的票价购买了船票。一些乘客穿上了二十世纪初的服装,女乘客头戴毛皮帽子,男乘客头戴圆顶礼帽。“巴尔莫勒尔”号的航行路线将完全仿照“泰坦尼克号”,途经法国的瑟堡-奥克特维耶(Cherbourg-Octeville)和爱尔兰的昆士敦(Queenstown)。尽管是一艘现代游轮,但这次共含十二个夜晚的纪念之旅将试图重现当年的场景,船上设施、餐饮和演奏的音乐都与当年一样。而另一艘体积较小的邮轮“阿扎马拉”号(Azamara Journey)将从纽约起航,两船计划于 4 月 14 日晚上至 15 日凌晨两点二十分,即“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的日子,驶到大西洋水域当年沉船时的现场相会,举行悼念仪式,其后“巴尔莫勒尔”号将驶往目的地美国纽约。

此外,五天前,即 4 月 10 日,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也在伦敦“泰坦尼克”号沉船一百周年悼念音乐会上演出了由当代英国作曲家吉伯父子作曲的新版的《泰坦尼克安魂曲》。

新版的《泰坦尼克安魂曲》是一首为男、女高音独唱,钢琴,管风琴,电子合成器,低音提琴和合唱队而写的一首大型作品。一共有十五段,每一段都有标题,它们是:成就;告别;处女航;纽约组曲;星空下;慈悲经;SOS;遇险信号;拯救;海水中的倒影;黎明;圣诞日;解脱我;不要独自哭泣;在天堂。唱词是由沃尔夫冈•卡特所写的五行诗。乐曲部分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拉丁文安魂曲的结构,在五行诗之间由器乐伴奏下的圣歌来过渡。而这些过渡段器乐的伴奏就如同“泰坦尼克”号上的勇敢的乐手们在一百年前那个夜晚悲剧发生时“即兴”的演奏。所选用的乐器和男、女高音的独唱很准确地描述了这次死亡的处女航。

打开以下链接可以聆听吉伯父子创作的新版《泰坦尼克安魂曲》:

https://www.8775.com/music/detail/2530.html +eYd1ZhIbluZPy+CjQYu/+dPxhByd6pzcWN9sxVsd/cc/lKow1InQrKwOGjL5En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