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音画大师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他的《沙皇萨尔丹的故事》组曲

(2015 年 05 月 08 日)

近日,在网上收听我国青年女钢琴家王羽佳(1987-)演奏的《野蜂飞舞》(The Flight of Bumble Bee),正好十岁的小外孙在一旁,我问他听过这首曲子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他说,知道,这不是《野蜂飞舞》吗?我们音乐老师讲过,也放给我们听过。确实如此。可以说不论你是否是古典音乐的爱乐者,很少有人会不知道这首曲子,或没听过这首曲子的。《野蜂飞舞》是十九世纪俄罗斯大作曲家尼科莱·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1844-1908)所作歌剧《沙皇萨尔丹的故事》(The Tale of Tsar Saltan)中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一段音乐。虽然全曲只有一分钟左右,因其生动的写实性描写和诙谐的风格令人记忆深刻和受人喜爱。它早已脱离原歌剧而成为经常在音乐会上独立演奏、并被改编成以各种乐器独奏或重奏的形式演奏的保留乐曲,成为一首不折不扣的古典音乐中的通俗名曲。而《野蜂飞舞》也似乎成了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别名了。

《野蜂飞舞》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在十九世纪俄罗斯音乐史上,与同一辈的柴可夫斯基(Peter Tchaikovsky,1840-1893)或比他晚一辈的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v,1873-1943)相比,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并没有创作出什么或具有深刻哲理或具有史诗般宏伟的鸿篇大作,然而他仍然被公认为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民族乐派中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是一位基本上靠自学成才的难得的作曲天才,也是一位在艺术品德上极为高尚的值得尊敬的作曲大师。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六岁起学习钢琴,十一岁尝试作曲,十二岁进入圣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后继续自学音乐,十七岁结识了不久成为著名的“强力集团”(The Mighty Handful),即“新俄罗斯乐派”(The New Russian School)领导人的作曲家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1837-1910)以及一批进步的俄罗斯音乐家,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和指导,坚定了他从事音乐创作的信念,奠定了他后来成为“强力集团”重要成员的基础。十八岁毕业后,他成了一名海军军官,过了三年的航海生活,这一经历使他日后成为音乐史上最好的“海的风景画家”之一。回圣彼得堡后,他成了一名文职的海军部官员,但他“不务正业”,潜心于音乐创作。二十七岁的这位自学成才的“业余作曲家”就受聘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担任《作曲法》和《管弦乐法》课程的教授。与那些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科班出身”的教授们不同,为弥补自己专业音乐知识的不足,他只能边教边学。一面孜孜不倦地钻研音乐理论,一面通过亲自记录民歌,为民歌配上和声,同巴拉基列夫等作曲家一道修订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大作曲家格林卡(Michael Glinka,1804-1857)的歌剧总谱等,使他得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训练”。同时在兼任海军部所属各军乐队的督察员后,他抓住机会熟悉和研究各种乐器的构造和性能。1874 年,他又担任巴拉基列夫创办的“圣彼得堡免费音乐学校”的校长。这位“非科班出身”的教授,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三十五年的教学工作中教过二百五十名学生,培养出了包括里亚多夫(Anatole Liadov,1855-1914)、伊波里托夫-伊凡诺夫(Mikhail Ippolitov-Ivanov,1859-1935)、米亚斯科夫斯基(Nikolai Miaskovsky,1881-1950)、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1891-1953)、雷斯庇基(Ottorino Respighi,1879-1936)以及不在这个学院但受过他亲自教育的格拉祖诺夫(Alexander Glazunov,1865-1936)和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等一大批著名的作曲家;而且还写出许多有关和声学和管弦乐法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其中《和声学实用教程》《管弦乐配器法原理》等专著已成为经典的音乐教材。此外,在他的挚友、“强力集团”的两位天才的作曲家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sorgsky,1839-1881)和鲍罗丁(Alexander Borodin,1833-1887)以及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最著名的艺术歌曲和歌剧作曲家达尔戈梅斯基(Alexander Dargomyzhsky,1813-1869)逝世后,为了不让他们那些遗留下大量未完成的弥足珍贵的遗稿就此“埋没深山”,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放弃了自己的音乐创作,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些遗稿进行了精细的修订、续写和配器工作,其中就有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Boris Godunov)和《霍凡兴那》(Khovanshchina)、鲍罗丁的歌剧《伊戈尔王》(Prince Igor)、达尔戈梅斯基的歌剧《石客》(The Stone Guest)等,可以说没有他高尚的艺术情操,无私的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些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最具代表性的大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是不可能完整问世的。不仅如此,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为了继承“强力集团”振兴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事业,他又领导了一个取名叫“贝拉耶夫小组”(BelyayevCircle)的青年音乐家的组织,继续推进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通过贝拉耶夫(Mitrofan Belyayev,18361904)在德国莱比锡设立的俄罗斯音乐出版社,介绍俄国音乐家的作品,又通过举办音乐会来推广俄罗斯的交响音乐作品。他为发展俄罗斯音乐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野蜂飞舞》

画家谢洛夫所绘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画像

画家列宾所绘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画像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圣彼得堡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的墓地

1908 年 6 月 21 日,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突发心脏病逝世于圣彼得堡附“沙皇萨尔丹在溜达”(歌剧第一幕)

“皇后和皇子在布阳岛”(歌剧第二幕)

近的柳宾斯克,后被安葬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他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对他无限崇敬视他如父亲的二十世纪大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曾专门作了一首由木管乐器演奏的《挽歌》来纪念自己的恩师。在葬礼上,他悲恸地说:“这是我一生中最悲惨的日子之一,我将永远记得他躺在棺木中的模样,他的完美令我不由自主地掉泪!”

作为十九世纪下半叶一位杰出的作曲大师,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一生创作过十五部以童话及传奇故事为题材的歌剧,其中最著名的有《普斯科夫姑娘》(Maid of Pskov)、《五月之夜》(May Night)、《雪姑娘》(Snow Maiden)、《萨特阔》(Sadko)、《沙皇的新娘》(The Tsar's Bride)、《沙皇萨尔旦的故事》《金鸡》(Golden Cockerel)、《莫扎特与萨利埃里》(Mozart and Salieri)等。但是他最成功的作品并不是歌剧,而是旋律色彩灿烂绚丽,配器精致无与伦比,具有独特魅力的《交响组曲“谢赫拉查达”(天方夜谭)》(Scheherazade,Symphonic Suite from "Thousand and One Night",Op.35)、曾被柴科夫斯基赞美为“现代大师所创的伟大的器乐杰作”的《西班牙随想曲》(Capriccio espagnol,Op.34)、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俄罗斯复活节序曲》(Russian Easter Festival Overture,Op.36)、有着歌颂俄罗斯勇士的史诗般的《第二交响曲(安塔尔)》(Symphony No.2,Op.9“Antar”)以及许多由歌剧音乐改编的交响音画式的管弦乐组曲。

在上述由歌剧《沙皇萨尔旦的故事》《萨特阔》《雪姑娘》等改编的交响音画式的管弦乐组曲中,《沙皇萨尔丹的故事》组曲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部。

“沙皇萨尔丹接见商人”(歌剧第三幕)

1889-1890 年,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根据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贝尔斯基(Vladimir Belsky,1866-1946)改编自俄罗斯伟大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1799-1837)的童话诗《沙皇萨尔丹的故事》的剧本创作了这部同名的四幕歌剧。

《沙皇萨尔丹的故事》的大意是:沙皇萨尔丹(Tsar Saltan)带兵出征期间,皇后米利特莉萨(Militrisa)生下了皇子格维頓(Gvidon),皇后的两个姐姐出于嫉妒,在一个妖妇芭芭莉赫(Babarikh)的挑唆下,写信向沙皇萨尔丹诬告皇后生了个怪物,沙皇萨尔丹听信谗言,以为是妖魔脱胎,紧急派使者回宫将皇后与“怪物”装进木桶投入大海。木桶带着皇后与皇子漂流至一个叫布阳岛的孤岛上。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在孤岛上生活了十几年。一天,已长成为一个英俊而勇敢的青年皇子见一头凶鹰追逐一只天鹅,便奋不顾身从老鹰爪下救出了这只由一位美丽的公主变成的天鹅。公主为了报答皇子,帮助他化身为大黄蜂(野蜂)回去报仇。此时沙皇已有所醒悟,想派人到各海岛寻找皇后和皇子,但是织布工和厨娘千方百计阻止。于是,化作野蜂的格维顿痛蜇她们。后来沙皇终于找回了皇后和皇子,而公主與皇子则结为幸福的伉俪。

“飞行中的大黄蜂”(歌剧第四幕)

1900 年 11 月 3 日,这部歌剧由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指挥家米哈依尔·依波里托夫-伊凡诺夫(Mikhail Ippolitov-Ivanov,1859-1935)指挥在莫斯科索罗多符尼可夫剧院(Solodovnikov Theatre)首演。1903 年,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将歌剧中的几个片段编成了一首供三只木管、铜管、打击乐器、竖琴、钢片琴和弦乐队演奏的“小音画”(Little Pictures)也就是作品编号为五十七号的《沙皇萨尔丹的故事组曲》(The Tale of Tsar Saltan,Suite,Op.57)。

“沙皇出征与告别”(组曲第一乐章)

这部组曲由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是“沙皇出征与告别”(The Tsar's Departure and Farewell);第二乐章是“装着皇后和皇子的木桶在大海中”(The Tsarina in a Barrel at Sea);第三乐章是“三个奇迹”(The Three Wonders),包括三段,1)博学的松鼠(The Learned Squirrel);2)传说中的骑士(The Legendary Knights);3)美丽的天鹅公主(The Beautiful Swan-Princess)。

要说明的是,歌剧第三幕第一场和第二场之间中有一段间奏曲,在原曲谱上记有:“从海面的远方,飞来一群大黄蜂,围绕到天鹅的四周,盘旋飞舞。”这段音乐正是变为大黃蜂的皇子随这群大黄蜂袭击织布工和厨娘时的一段戏剧音乐。这就是《野蜂飞舞》。然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并未将这段音乐编入这部组曲,但因《野蜂飞舞》实在有名,除了作为单独演奏的曲目外,有些乐队在演奏《沙皇萨尔丹的故事》组曲时常将其作为“附件”放在这部组曲的结尾,成为组曲的第四乐章。尽管有“画蛇添足”之嫌,但我想若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九泉下有知,也是会原谅的!

在歌剧中每一幕的开头,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都使用了由铜管演奏的一段相同的嘹亮号角型的乐段,在这部组曲中每一乐章的开头以及第三乐章中每一段的开头同样也采用了这一固定的乐段。

“装着皇后和皇子的木桶在大海中”(组曲第二乐章)

组曲的第一乐章是一首乐队语言极富色彩性的进行曲,选自歌剧的第一幕前奏曲。第二乐章选自歌剧的第二幕前奏曲。这一部分突显出作曲家无与伦比的管弦乐配器技巧和描绘神奇变幻的大海和暴风雨所具有的那种磅礴气势所带来的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第三乐章选自歌剧的第四幕第二场前奏曲。“三个奇迹”分别采用了典型的俄罗斯民族风格的旋律,华美而丰富。特别是在最后的“美丽的天鹅公主”一段中,呈现了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光彩夺目和美得令人心醉的旋律。至于被“附加”在组曲中的“第四乐章”《野蜂飞舞》一开始便以快速的半音进行,描绘出一幅野蜂飞舞的画面。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的纤细的震音仿佛野蜂飞舞时翅翼振动的声响。力度上的强弱变化,更是将野蜂忽远忽近且偶有停歇的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紧接着的跳音构成另一个旋律强而有力的主题,最后在极具性格化的“怒气冲冲”的感觉中干脆利落地结束全曲。

在音乐史上,像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那样能将丰富的影像联想化为绚丽多彩的音色与音响的作曲家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说在其后只有法国大作曲家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和他的学生俄罗斯大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他“平分秋色”。由于他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和音乐创作实践中潜心研究各种乐器的构造和性能,不仅使他能得心应手在作品中应用不同的乐器描绘各种神奇变幻的境界,同时在对乐队音色的控制上表现出独一无二令人赞叹的风格。他的管弦乐作品总是如同调色板那样色彩斑斓,俄罗斯大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曾经说过:“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对音乐所想传达的景观氛围,总能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乐曲中有大风雪的‘场景’,听众眼前就仿佛出现飘舞的雪花,随着木管与小提琴音响的旋律或飘或止;如果有艳阳高照的‘场景’,则每件乐器就似乎都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如果有潺潺的清泉的‘场景’,听众就仿佛会听到由乐队飘来的潋滟的水波声。每当他想描述星光闪烁的冬夜‘场景’,音乐马上就会变得那么清冷肃静透明如镜……他真是首屈一指的音画大师!”

“美丽的天鹅公主”(组曲第三乐章)

拉赫玛尼诺夫对他的前辈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及其作品的评价是专业的,是到位的,是令人信服的!

打开以下链接可以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萨尔丹的故事组曲》三个乐章和《野蜂飞舞》: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UwODY4ODgw.html Y7sxJ3LU2lvXDDYtHRPvvgomFgIU6JxtEwU4t0mInc0Xvd15ArI6E8XZjCzpfR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