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忧郁美”和“悲剧美”的一篇佳作
——柴可夫斯基的《戏剧配乐“哈姆雷特”》

(2014 年 12 月 12 日)

前次给大家介绍了柴可夫斯基的《幻想序曲“哈姆雷特”》,引起了一些乐友的兴趣,有初入门的乐友问,既然有了“序曲”,老柴继续写歌剧“哈姆雷特”吗?这是将“音乐会序曲”和“歌剧序曲”混淆了。

1891 年 4 月 28 日美国摄影师Napoleon Saroni在纽约为柴可夫斯基所摄的照片

老柴的《幻想序曲“哈姆雷特”,作品 67 号A》是一首完整而独立的乐队作品,这里所谓的“序曲”与暗示剧情和引导听众进入歌剧(如比才的《卡门》序曲)或戏剧(如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不同,它完全没有汉语中“序”的意思或作用,而是十九世纪浪漫派作曲家创造发展成的一种带标题的可在音乐会上作为独立曲目演奏的管弦乐曲,与任何歌剧或戏剧都没有关系,所以也称“音乐会序曲”。如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的《芬格尔山洞序曲》(Overture“Fingal's Cave”,Op.26)、柏辽兹(Hector Berlioz,1803-1869)的《罗马狂欢节序曲》(Le carnaval romain Overture,Op.9)等,它实际上可归属于通常都带标题的《交响诗》的范畴,《幻想序曲“哈姆雷特”》就是这样一首“音乐会序曲”。

至今没有任何考证结果能支持老柴写过(或打算写)歌剧“哈姆雷特”。不过,他为莎翁的戏剧《哈姆雷特》倒是写过一组完整的配乐,即《戏剧配乐“哈姆雷特”,作品 67 号B》(Hamlet,Incidental Music,Op.67b)。

所谓“戏剧配乐”(Incidental Music)一般主要指话剧配乐,大致可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是与戏剧进展不直接发生关系的音乐,如配乐中的序曲、前奏曲、间奏曲、场景音乐等;其二是伴随戏剧进行的作为台词背景的背景音乐和与剧情有关的歌曲等。贝多芬为德国作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 1832)1775-1788 年创作的悲剧《埃格蒙特》(Egmont)所写的包括序曲在内的九段戏剧配乐、舒伯特为德国女剧作家海尔敏娜·冯·谢济(Helmina von Chézy,1783-1856)所作的五幕话剧《塞浦路斯公主罗莎蒙德》(Rosamund,Princess of Cyprus)所写的包括序曲在内的十一段戏剧配乐、门德尔松为莎翁 1596 年创作的喜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所写的包括序曲在内的十四段戏剧配乐以及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1867 年创作的话剧《培尔·金特》(Peer Gynt)

所写的二十六段戏剧配乐等等就是“戏剧配乐”最典型的例子。

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各种电影中的配乐(包括电影插曲)实际上就是“戏剧配乐”在二十世纪发展出的一种形式。

老柴一生共创作过包括 1873 年的《雪姑娘》(The Snow Maiden,Op.12)、1879 年的《仙女》(La Fée)、1886 年的《司令官》(The Voyevoda)等十部戏剧配乐,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戏剧配乐的创作大师”。1891 年创作的《哈姆雷特》(Hamlet,Op.67b)是他最后的一部戏剧配乐。说起这部配乐,还得说到上次曾经提及的他在圣彼得堡的那位好友、著名的法国戏剧演员吕西安·奎特里(Lucien Germain Guitry,1860-1925)。

哈姆雷特与鬼魂

就在老柴完成《幻想序曲“哈姆雷特”》并首演后不到两年,也就是1890年12月,他再次受到吕西安·奎特里的邀请为 1891 年 2 月 21 日将在圣彼得堡米哈伊洛夫剧院(Mikhaylovsky Theatre)进行慈善演出的莎翁的《哈姆雷特》写戏剧配乐。这次演出也是吕西安·奎特里正式告别俄罗斯舞台的告别演出。老柴当然不能拒绝这位他所敬重的老朋友的邀请,何况他还曾对此做过许诺。吕西安·奎特里提供的剧本是 1847 年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18021870)和保罗·莫里斯(Paul Meurice,1818-1905)共同翻译的《哈姆雷特》的法文译本。吕西安·奎特里在送给老柴的剧本上还专门将他希望安排有音乐的地方加上了标记,并在一封信中对此做了很详细的说明。

哑剧演员演出毒杀老国王的场景

不过老柴此时刚完成了歌剧《黑桃皇后》(Queen of Spades,Op. 68)的初演,虽然大获成功,但也搞得他十分疲劳,而他的赞助人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1831-1894)又刚刚突然中断了与他已经保持了十二年的联系,终止了每年对他六千卢布的经济支持,这在精神上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加上他的右手又受感染,让他十分沮丧。他取消了他在美因茨、布达佩斯和法兰克福的指挥合约,到莫斯科郊外的克林区(Klin)东南风景如画的弗洛罗夫斯卡叶村(Frolovskoye)一幢他租用的乡间别墅休养。1891 年 1 月 13 日老柴就在这里开始了《哈姆雷特》的戏剧配乐的创作。由于上面已说到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的情绪,一开始创作并不顺利。1 月 23 日给弟弟莫德斯特·柴科夫斯基(Modest Tchaikovsky,1850-1916)的信中他坦率地承认“《哈姆雷特》的配乐正在写作中,但是并不感到愉快!”即使如此,老柴还是按期完成了这一配乐。2 月 3 日,他告诉他的另一个弟弟阿纳托利·柴科夫斯基(Anatoly Tchaikovsky,1850-1915),他已经完成了《哈姆雷特》的配乐并已交给了吕西安·奎特里。

1891 年 2 月 21 日由吕西安·奎特里主演(哈姆雷特)加上老柴配乐的莎翁的悲剧《哈姆雷特》如期在圣彼得堡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上演。扮演奥菲利亚(Ophelia)的是女演员兼女高音莱娜(A.Laine);扮演掘墓人(Gravedigger)的是男演员兼男中音罗特尔(H. Lorther)。老柴专程从莫斯科赶到圣彼得堡出席观赏了这场演出。他对演出评价很好。在写给弟弟阿纳托利的信中说:“演出受到大家的好评,吕西安·奎特里的表演堪称一流。”但对他所创作的配乐则不以为然。1891年 12 月 3 日,由他配乐的《哈姆雷特》第一次在莫斯科马利剧院(Maly Theatre,Moscow)演出。

1893 年,波兰指挥家米哈尔·赫兹(Michał Hertz,18441918)在华沙请求老柴准许华沙皇家剧院演出《哈姆雷特》时能用他的配乐,老柴在征询了他弟弟莫德斯特的意见后,没有同意这一请求,因为老柴认为这些配乐算不上是“严肃”的艺术作品,他说:“这些配乐是我为了一个朋友的慈善演出而赶写出来的,为的是让这位好友能在剧院的节目单上看到印有我的名字而觉得高兴而已.这只能适用于一个非常小的乐队来演奏,对大型的皇家剧院来说是不适合的。”老柴建议赫兹不妨考虑使用由出生于德国的英国作曲家乔治·亨舍尔(George Henschel,1850-1934)为《哈姆雷特》所写的配乐。

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

当然吕西安·奎特里因老柴能为他提供配乐而非常高兴。为了表示对老柴的感激之情,从圣彼得堡回到法国之后,他特地将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凯恩(Auguste Cain,1822-1894)创作的一座青铜公鸡送给了老柴。这座青铜雕塑目前仍然陈列在克林的柴可夫斯基故居博物馆中。

奥菲利亚

现在说说老柴的这首《戏剧配乐“哈姆雷特”Op.67b》。

在这首由十七段乐曲和歌曲组成的配乐中,他用 1888 年创作的那首《幻想序曲“哈姆雷特”,作品 67a》浓缩将近一半后作为“序曲”。其他新写的十六段用在第一到第五幕中。这五幕配乐中,第一幕有四段:场景,鬼魂的第一次出现 / 鼓乐曲 / 场景,鬼魂出现在哈姆雷特面前 / 场景,鬼魂告诉哈姆雷特谁是他父亲的谋杀者;第二幕有两段:幕间曲,第一场的前奏曲奥菲利亚的第一次出场 / 鼓乐曲,城堡内的卧室;小号的花奏,国王、王后和露丝的第一次出场;第三幕有两段:幕间曲,第一场的前奏曲,哈姆雷特的独白 / 场景,国王、王后、波隆尼斯、奥菲利亚、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特的出场,哑剧演出队进场,哑剧演员演出毒杀老国王的情景;第四幕有三段:幕间曲,第一场的前奏曲,在城堡的中一个房间里 / 奥菲利亚的场景,奥菲利亚发疯 / 奥菲利亚的第二个场景,身着盛装头戴插着鲜花的草帽的奥菲利亚再次进场,结尾;第五幕有五段:幕间曲,第一场的前奏曲,教堂墓地 / 掘墓人之歌 / 葬礼进行曲,祭司们和众人进场 / 鼓乐曲 / 终曲——进行曲。

在新写的十六段中有三段老柴使用了他早期作品中的一些素材:第二幕第一段采用了 1873年创作的戏剧配乐《雪姑娘》(The Snow Maiden,Op.12)的素材;第三幕第一段采用了 1875 年创作的《D大调第三交响曲》(Symphony No.3 in D major,Op.29)第二乐章中的素材;第四幕第一段采用了 1884 年创作的弦乐合奏《悲歌》(Elegy)中的素材。

哈姆雷特与掘墓人

1892 年 6 月,俄罗斯著名的音乐出版商彼得·约干松(Pyotr Jurgenson,1836-1904)出版了老柴的《戏剧配乐“哈姆雷特”》的总谱和管弦乐分谱。由老柴自己改编的配乐中的第四幕的第一和第二段,第五幕的第二段的钢琴伴奏的声乐谱以及余下各段由钢琴家爱德华·兰格(Eduard Langer,1835-1905)改编的钢琴谱在1896 年 2 月合并在一起出版。

这部配乐在戏剧演出时需要一个小型的剧院管弦乐队加上一位女高音(奥菲莉亚的独唱)和一位男中音(掘墓人的独唱)。除了在戏剧演出时用外,这部配乐也被用来单独作为音乐会演出的曲目,完整的演出大约需要五十分钟左右。由于在配乐中有几段(第一幕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第一幕的第四段和第三幕的第二段;第五幕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基本上是重复的,有几段(第四幕的第一和第二段,第五幕的第二段)是有唱词的,所以在音乐会演出时,常省略掉一些重复的段落,在无歌唱演员参加演出时则将含有声乐的三段去掉,这样,这部配乐就有多种不同的演出版本。

《戏剧配乐“哈姆雷特”》是老柴晚期的作品,他这个时期的许多重要作品在揭示人的精神悲剧和个人命运与现实之间尖锐矛盾方面,都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哲学深度。而莎翁的悲剧《哈姆雷特》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价值理念是和老柴完全契合的。然而《戏剧配乐“哈姆雷特”》毕竟只是“配乐”,它必须按照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特征一段段地写,而不像一部完整的歌剧或一首完整的交响曲那样,有巨大的戏剧性的张力和缜密的交响性发展的逻辑。因此客观地讲,与他这个时期的其他重要作品,如歌剧《黑桃皇后》《第六交响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是就像老柴后期的其他“不那么有名的作品”一样,配乐中的许多乐段还是充分反映了他悲剧性的哲学理念和对生存与死亡的深刻思考的,而所用的音乐语汇也同样是那么纯朴、真挚,同样具有老柴特有的“忧郁美”和“悲剧美”。正因为如此,这部配乐也是极具可听性的。

打开以下链接可以聆听柴可夫斯基的《戏剧配乐“哈姆雷特”》,共十九段。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cyOTcxOTc2MA==.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muGSQRZU5L+pzZW4KO78UAvBOr2yAD5N9yzl08TTx7y+Mg/nLPkFo+y5un8CS6p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